自序 1
上编 现当代文学现象阐释与总体观照 17
第一章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质疑现代性主题与叙事 17
1.乡村社会和文明的美化与乐园世界的构建 18
2.对都市及其文明的文学化批判 22
3.文明对比中的逃离与回归 26
第二章 现代文学叙事中的空间意象与叙述模式 34
1.近现代中国历史与文学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嬗变 34
2.启蒙主义文学叙事中的乡村中国形象 37
3.革命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的空间意象与意义 42
4.多样化的都市想象与叙事 47
第三章 现代启蒙文学叙事中的现代性 54
1.现代性话语在中国的历史生成与逻辑 54
2.现代性在鲁迅小说叙事形式中的转化与积淀 57
3.“鲁迅风”与乡土文学叙事模式的现代性话语 62
4.现代性话语和叙事模式的延续与泛化 66
第四章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医学”意象和意义 70
1.历史语境与近现代文学的“医学”意象 70
2.救亡文学对医学的“借喻” 72
3.启蒙文学中的医学隐喻 79
4.“医学”隐喻的文学与审美价值 88
第五章 试论中国现代流浪汉小说 95
1.不安定的灵魂——20世纪20年代的流浪汉小说 95
2.大地之子——20世纪30年代流浪汉小说 100
3.终极关怀——20世纪40年代流浪汉小说 104
第六章 流派与空间视阈中的文学史现象 109
1.20世纪30年代的“论语派”和“论语八仙” 109
2.现代文学中的“沙龙”现象 113
3.现代文学中的小城镇形象 125
第七章 20世纪30年代左翼“牢狱”文学的叙事倾向 130
1.“牢狱文学”产生的原因及文学命名 130
2.“牢狱文学”的现实影射与叙事指向 134
3.“牢狱文学”的隐喻化叙事 140
4.“牢狱文学”的叙事格调与结构模式 145
第八章 20世纪90年代“抗战文学”的历史记忆与现实诉求 152
1.“历史记忆”和历史真实的个人化重构与叙述 154
2.《生死场》上的生存抉择与历史记忆的理性诉求 159
3.历史记忆引起的现实言说与超越历史的文化反思 164
第九章 中西文化互动中的文学史重述——进化论的理论预设与胡适的文学观 169
1.分割传统:胡适的文学史重构 169
2.与西方对接:新文学创造的外部资源 173
3.弥合裂痕:文学史叙事的文化姿态 178
第十章 对左联和左翼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183
1.重视史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范围的拓展 183
2.注重对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深度研究 185
3.注意对左联作为一个政治化的文学团体的内在差异性的研究 188
4.注重鲁迅与左联的关系的研究 192
第十一章 左翼文学研究冷热现象的审视与反思 195
1.左翼文学研究热度再现的多维因素 195
2.左翼文学的品格与作为精神资源的价值 202
3.左翼文学的缺失与研究的态度 206
第十二章 “志怪”“传奇”传统与中国现代文学 213
1.古代“志怪”与“传奇”小说的基本特征 213
2.“志怪”“传奇”传统与鲁迅小说创作 215
3.沈从文与张爱玲小说中的“传奇”叙事 218
4.左翼文学的政治与革命“传奇” 223
第十三章 东亚病夫、醒狮与涅槃凤凰——晚清到“五四”时期中国形象的书写与传播 227
1.近现代“中国形象”出现与嬗变的原因 227
2.负面的中国形象——破船、陆沉与东亚病夫 229
3.正面的中国形象——醒狮、少年中国与涅槃凤凰 236
第十四章 现当代文学视野中的“农民工”形象及叙事 244
1.现代文学对进城农民的书写 244
2.新时期“农民工”文学的复杂内涵与咏叹 249
3.乡村女性的城市挣扎与悲歌 254
第十五章 论“新边塞文学”的革命性与现代性叙事 262
1.何为“新边塞文学” 262
2.“新边塞文学”的革命性与现代性 264
3.“新边塞文学”的浪漫性与现代性 267
4.“新边塞文学”的叙事模式与现代性 271
第十六章 动机的善良与装置的不当——《中国人的素质》的正与误及其与启蒙和民族主义的关系 277
1.批判与赞扬:对中国及其人民的两种评价 277
2.装置的不当与观察的失误 282
3.对误读的误读及原因 289
第十七章 中国与亚洲启蒙中的文学 294
1.文学与启蒙的关系 294
2.文学在启蒙中的作用 299
3.文学自身在启蒙中的蜕变 301
下编 重读经典与历史阐释 307
第十八章 《阿Q正传》与辛亥革命问题的再思索 307
1.回到历史语境:辛亥革命性质与意义的再思考 307
2.回到文学语境:鲁迅小说对辛亥革命描写的再解读 312
第十九章鲁迅小说中的非对话性与失语现象 319
1.鲁迅小说的对话性与非对话性及其深因 319
2.两个世界的鸿沟:启蒙者与落后人民的对话中断 322
3.无所不在的隔膜与失语 331
第二十章 鲁迅启蒙文本中的现代性言说与叙事 336
1.“立人”与启蒙的诉求高喊与质疑 336
2.进化的呼唤与颠覆进化的叙事 341
3.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发现”与现代性的困境 344
第二十一章 启蒙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诉求及其悖论——以鲁迅的《故乡》为中心 350
1.“乡村与故乡风景”中的启蒙话语与诉求 350
2.两个乡村世界的存在及其对启蒙话语的颠覆 355
3.两个乡村世界与启蒙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 358
第二十二章 鲁迅若干思想和文学话语探源与比较 364
1.“庸众”、“看客”和“反民主”思想与苏格拉底的关系 364
2.“豆腐西施”的由来 367
3.“历史双向性现象”与句型的“原典” 369
4.鲁迅与胡适的“监狱认识” 372
第二十三章 《子夜》的叙事倾向和文学价值的再认识 376
1.《子夜》价值倾向的复杂性、合理性与多种阐释的合理性 376
2.凸现于历史与文学语境中的局限与失误 382
第二十四章 茅盾的矛盾——思想史视野中的茅盾小说 387
1.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与“五四”启蒙的关系 387
2.茅盾小说中民族资产阶级形象描绘的独特价值 391
3.民族资产阶级形象与启蒙的历史和文学思考 395
第二十五章 闻一多思想精神及其阐释的若干问题 401
1.闻一多与国家主义问题 401
2.闻一多与马克思主义及“反俄”问题 406
3.闻一多的思想发展历程问题 413
4.闻一多前后期的民主思想问题 417
第二十六章 重读《荷花淀》——民族战争环境中的节烈与传统道德的合理性问题 424
第二十七章 女人是祸水?——对虎妞形象及其与祥子关系的再思考 434
第二十八章 新的小说的诞生?——试论丁玲小说《水》与左翼文学规范的关系 444
第二十九章 咖啡店里的风花雪月——《咖啡店之一夜》与都市文化及其他 462
第三十章 乱世尘缘中的超俗入圣——许地山小说《春桃》新解 473
后记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