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应奇 1
导论 1
一、研究的缘起 1
二、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 5
三、本书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21
第一章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与思想渊源 25
第一节 亨廷顿的生平及思想发展历程简介 25
第二节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34
一、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前期:政治稳定 36
二、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后期:政治民主 38
第三节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渊源 41
一、对亚里士多德等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的继承 42
二、对派伊、李普塞特等学者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46
第二章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主题:寻求发展与稳定的平衡 55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定义 56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目标 59
一、政治稳定 59
二、政治民主 60
三、政治稳定与政治民主的关系 63
第三节 政治发展理论的主题:寻求发展与稳定的平衡 67
第三章 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困境:发展与稳定的失衡 70
第一节 传统社会与现代化的变迁 70
一、传统社会和传统政治体制 70
二、现代化:传统政治体制变迁的背景 73
三、传统政治体制的变迁 75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困境:发展与稳定的失衡 77
一、失衡的表现一:政治动乱 79
二、失衡的表现二:腐化问题 80
三、失衡的表现三:政治衰朽——普力夺政体 83
四、失衡的表现四:“难以抉择”的政治参与模式 86
第三节 走出“发展与稳定失衡”的困境 90
第四章 政治制度化:发展与稳定平衡的核心 92
第一节 政治制度化的衡量指标及其内容 94
一、政治制度化的衡量指标 94
二、政治制度的内容:结构与道德 98
第二节 增强政治制度化水平:发展与稳定平衡的核心 99
一、政治制度化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核心 100
二、政治制度化增强政治体系容纳政治参与的能力 101
三、政治制度化是推进民主化进程的核心 101
四、政治制度化是政治稳定和政治民主之间关系的核心 102
第三节 强大的政府:发展与稳定平衡的制度前提 103
一、强大政府的必要性 103
二、强大的政府保障发展与稳定的平衡 105
第四节 改革:发展与稳定平衡的动力机制 107
一、改革的两种战略:费边主义与闪电战 108
二、改革:发展与稳定平衡的动力 109
第五节 国家建构:发展与稳定平衡的整合机制 112
一、国家建构理论概述 112
二、国家建构:发展与稳定平衡的整合机制 115
第五章 政党:发展与稳定平衡的组织保障 122
第一节 政党制度的产生、类别和发展过程 122
一、政党的产生 123
二、政党的类别 124
三、政党发展的过程 125
第二节 政党制度的适应性 128
第三节 政党是平衡发展与稳定的组织保障 131
一、政党是实现政治稳定的重要组织保障 131
二、政党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134
三、政党是发展与稳定平衡的组织保障 135
第六章 公民有序参与下的民主化转型:发展与稳定平衡的实现 138
第一节 政治民主化的路线图 141
第二节 民主化的政权前提:威权国家 144
第三节 民主化的过程:变革、置换和移转 145
一、变革过程 146
二、置换过程 147
三、移转过程 148
第四节 民主制度的巩固 151
第五节 稳定的民主制度:发展与稳定的动态平衡 156
第七章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与中国 159
第一节 亨廷顿在中国的影响 159
第二节 亨廷顿与“新权威主义” 162
一、新权威主义的主要观点 163
二、新权威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 165
三、对“新权威主义”的批评及其不被接受的原因 167
四、亨廷顿论新权威主义 169
五、新权威主义争论的反思 174
第三节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175
一、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176
二、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178
结语 183
第一节 亨廷顿在政治发展理论中的地位 183
第二节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核心与连贯性 188
一、政治发展理论的核心——寻求发展与稳定的平衡 189
二、政治发展理论的连贯性 192
第三节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总体评价 201
一、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贡献 201
二、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局限性 204
第四节 小结 208
参考文献 210
附录 亨廷顿的著作文章(亨廷顿助手Beth Baiter提供) 224
后记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