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思念大师 3
梅大与盖五 3
俞五与姜六 6
梅兰芳的三位琴师 9
吴昌硕荀慧生师徒情深 13
“咱们演员要读书” 16
听盖叫天谈艺 18
盖叫天情系苏州 20
艺高德劭 23
思念大师 25
“林三爷”之死 27
杨宝森饮誉上海滩 29
萧伯纳在上海的一天 31
戚派艺术通俗美 34
商芳臣的胆识——从越剧老生挂头牌谈起 37
张云霞三奇 40
姑苏一名家 42
华君武爱结忘年交 44
跳加官 46
哑剧二题 48
指挥劲歌六十年——贺司徒汉 50
复旦的学校剧团 52
周总理与“猴戏” 54
“猴戏”谈趣 56
“不务正业”与“务正业”——有感于昆剧演员计镇华演越剧 58
“麒派花旦”音容永在 60
名丑说“三宝” 62
何叫天与他的“连环句” 64
另一位执导《封神榜》的人 66
细细《搜山》愤愤《打车》 68
《琼花》重放 70
“义演”漫谈 72
上海有这样一个“票房” 74
两种版本好 76
保护稀有剧种 78
蛋雕一绝 80
“戏”水长流 82
孤本电影 84
魏明伦的“三求”与“三戒” 86
别开生面的新路 88
石筱英病中谈配角 90
《天下第一楼》精神 93
舞台上的外国戏 95
以“笑”见大 97
“死”中求美 99
“笑”中求真 101
迎浙江绍剧团有感 103
甬坛恋情 105
戏曲中的醒世剧 107
三楼观众 109
“无名”电影 111
剧场内外——上海木偶剧团访问联邦德国见闻 113
此舞只应冰上有——记美国冰上舞蹈团的演出 115
一部触目惊心的电视片 117
“版画珍珠”——藏书票 119
台下功夫辨 121
车厢趣谈 123
“社戏”今昔 125
永不“宁滥勿缺” 127
第二辑 小巷问酒 131
难忘太湖三山岛 131
诗巢快阁 134
“杨子荣”开店好自在 136
小巷问酒 138
巧遇兰翁 140
白头吟 142
雪雾中登阿尔卑斯山 143
《涤庐随笔》后记 145
大姐十年祭 148
德元楼说书小记 150
相思鸟之恋 154
“慢镜头”的遐想 156
“戏说”的异变 158
漫话《三愿》 160
大马哈鱼的联想 162
话说“检查效应” 164
并非“小事一桩” 166
从《南京大屠杀》易名想起 168
且说“问题” 170
“该出手”与“不出手” 171
老人与打假 173
“永不凯旋” 175
“啊?嗯?唔?”及其他 177
鸽趣 179
义禽白鹤 181
乌毡帽传奇 183
金色的纪念册 185
“张园”叙旧 187
郑福斋的酸梅汤 189
四川恐龙窝 191
扬州“富春茶社”的名点佳肴 193
老人的喜与忧 195
从“月饼新闻”说起 197
难忘佳肴“万三蹄” 199
馅儿饼春卷及其他 201
世之不义愧斯禽 203
许四海说茶 205
牙签“造塔” 207
食花谈趣 209
爱吃萨奇马的人 211
烛光里诞生缪司社 213
第三辑 功夫在书外 219
梅、周与评弹 219
听书长智 221
精巧的“微型评话” 223
病中情 225
若要苦,说《水浒》 227
“巧嘴”艺术 229
功夫在书外 231
评弹一枝笔 233
心音交融 235
姚荫梅的小本子 237
扳错头 239
自讨苦吃 241
寄语后生 243
一次成功的尝试——听中篇评话《血海忠魂》 245
打“狗”不比打虎易 247
一块“醒木”得失记 249
表意运法 251
老耳朵 253
想起了弹词开篇《一粒米》 255
书坛拾趣 257
洋书迷娶亲 259
久播不衰的《星期书会》 261
书坛球迷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