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5
一、产业空间分工程度判断研究 5
二、产业空间分工绩效相关研究 7
三、产业空间分工形成机制研究 9
四、综合评述 12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
一、研究思路 13
二、研究框架 15
三、实证区域选择 18
第二章 产业空间分工的理论分析 20
第一节 产业分工理论脉络与综述 20
一、古典及新古典空间分工理论:完全竞争条件 20
二、地域分工与综合体理论:计划经济条件 23
三、现代空间分工理论:垄断竞争条件 24
四、理论综述 29
第二节 产业分工内涵及一般规律 30
一、内涵界定 30
二、分工的一般规律 36
第三节 产业空间分工绩效评价理论框架 37
一、产业趋同的合意性与非合意性 37
二、产业空间分工绩效评价理论框架 39
第四节 产业空间分工机理 41
一、分工的生产要素 43
二、地区自身条件 44
三、环境影响条件 47
第三章 产业空间分工演化及特征 54
第一节 产业空间分工评判方法 54
一、常用评判方法 54
二、本书评价方法 57
第二节 沿江市县产业空间分工 58
一、产业空间分工演化趋势 61
二、产业空间分工状态 66
第三节 产业空间偏移分析 69
一、研究方法 70
二、结果及其分析 70
第四节 临江开发区产业空间分工 74
一、临江开发区概况与数据获取 74
二、临江开发区制造业空间分工特征 76
第五节 化工行业空间分工 82
一、计算结果 82
二、结果分析 85
三、本章小结 89
第四章 产业空间分工绩效评价 90
第一节 总体产业空间分工绩效 90
一、市场需求 90
二、区域优势的发挥 92
三、生态环境效益 95
第二节 化工行业空间分工绩效 99
一、集群评价框架与方法 100
二、化工产业集群效应判断 103
三、本章小结 109
第五章 产业空间分工机理 110
第一节 模型建立与影响因素定量化 110
一、建立回归模型 110
二、变量的定量化 111
第二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117
一、模型结果及检验 117
二、模型经济解释 120
三、本章小结 126
第六章 产业空间分工优化调控与主要结论 127
第一节 产业空间分工优化调控 127
一、推进政府职能转换 127
二、加快市场化进程 130
三、打破体制机制障碍 132
四、建立区域协调组织 134
第二节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135
一、主要结论 135
二、可能创新地方 137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7
参考文献 139
附录:沿江开发区企业集群关系问卷调查表 152
后记 157
表2-1 产业分工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31
表2-2 江苏沿江8市重点发展产业规划 51
表3-1 江苏沿江地区各市县间小于1的分工指数1989年 59
表3-2 江苏沿江地区各市县间小于1的分工指数2007年 60
表3-3 江苏沿江地区各市县相对分工指数变化 62
表3-4 沿江地区各市县间分工指数变化 63
表3-5 江苏沿江地区绝对优势行业分布2007年 64
表3-6 江苏沿江各市县间最低分工指数2007年 66
表3-7 江苏沿江市县主导产业情况2007年 67
表3-8 江苏沿江地区主要制造业产品差异分析2007年 69
表3-9 江苏沿江南岸制造业内部偏移增长情况单位:% 71
表3-10 江苏沿江北岸制造业内部偏移增长情况单位:% 73
表3-11 江苏省临江开发区地区间分工指数 76
表3-12 江苏省临江开发区分类单位:% 78
表3-13 江苏省沿江开发区专业化指数与最低分工指数 79
表3-14 江苏沿江地区化工行业各市县间小于1的分工指数2007年 83
表3-15 江苏沿江地区化工行业地方专业化指数2007年 84
表3-16 江苏沿江地区主要化工产品差异程度 85
表4-1 各行业市场需求与经营情况单位:% 91
表4-2 岸线资源及利用情况 94
表4-3 江苏沿江地区港口分布情况单位:个 95
表4-4 江苏沿江地区废水及二氧化硫排放2007年 96
表4-5 江苏沿江地区排放质量 98
表4-6 化工行业经济效益2007年 104
表4-7 江苏沿江地区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情况 105
表4-8 江苏沿江地区化工行业特色块状经济 106
表5-1 江苏沿江地区各市县间分工指数2007年 112
表5-2 江苏沿江各市县港口岸线长度单位:公里 113
表5-3 江苏沿江地区经济水平情况单位:元 113
表5-4 江苏沿江地区智力要素单位:% 114
表5-5 江苏沿江地区引进外资情况单位:% 114
表5-6 江苏沿江地区商品市场发育情况单位:% 115
表5-7 江苏沿江地区保护税基情况单位:% 116
表5-8 回归分析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117
表5-9 回归分析结果——回归系数 118
表5-10 方差分析 119
表5-11 多重共线性诊断 120
表5-12 世界500强企业在江苏沿江的投资 122
表5-13 江苏沿江地区趋同产业与税收情况 124
图1-1 研究框架 17
图2-1 产业群落的构成要素 27
图2-2 产业发展周期 34
图2-3 产业集群与产业趋同的关系示意图 35
图2-4 产业趋同存在合意性原因 38
图2-5 产业趋同绩效评价 40
图2-6 产业空间分工机理 42
图3-1 江苏沿江地区产业空间分工评判方法 58
图3-2 江苏沿江地区产业空间分工趋势 61
图3-3 江苏沿江市县产业趋同示意图 68
图3-4 江苏省沿江开发区专业化指数分布图 81
图3-5 江苏沿江地区化工行业分工趋势 86
图3-6 各市县化工行业相对分工指数变化 86
图3-7 化工行业与制造业相对分工指数对比(2007年) 87
图3-8 江苏沿江地区化工行业趋同示意图 88
图3-9 江苏沿江地区绝对优势部门分布 89
图4-1 江苏沿江地区岸线利用情况 93
图4-2 化工产业集群判断框架 101
图4-3 集群网络拓扑图 101
图4-4 江苏沿江地区化工行业占全国比重 103
图4-5 石油化工产业链 108
图5-1 江苏沿江地区行业趋同与利税率关系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