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关于学“四子” 2
二、关于“优秀传统文化” 2
三、管理的本土化与学西方 3
四、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4
五、关于本书 6
向老子学管理 7
老子其人其书 8
一、“反者‘道’之动”与矛盾问题 9
二、“非常‘道’”与真理求索 11
三、“无极”与“一” 12
四、“负阴抱阳”与“二” 14
五、“天之道”之“天” 16
六、“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8
七、“无为而治” 19
八、“治大国若烹小鲜” 21
九、“百姓皆谓‘我自然’, 22
十、“善用人者,为之下” 24
十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6
十二、“有生于无”与创造 28
十三、“恍兮惚兮”与梦思 29
十四、“冲气为和”与创新技法 31
十五、“不以兵强天下” 33
十六、“柔弱胜刚强” 35
十七、“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37
十八、“祸福倚伏” 39
十九、“为大于其细” 40
二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2
二十一、“上善若水” 44
二十二、善下,“为百谷王” 45
二十三、“敦兮其若朴” 47
二十四、“上德若谷” 49
二十五、“守静笃” 51
向孔子学管理 53
孔子其人其书 54
一、“天何言哉?” 55
二、“格致”与“治平八目” 57
三、“知” 59
四、关于“中庸” 61
五、“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62
六、“为政以德” 65
七、“齐之以刑” 66
八、“民为贵” 68
九、“和而不同” 70
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71
十一、“父慈子孝” 73
十二、仁者,“爱人” 75
十三、“君子义以为上” 77
十四、“不学礼,无以立” 79
十五、“民无信不立” 80
十六、“行己有耻” 82
十七、“温、良、恭、俭、让” 84
十八、“夫和妻柔”与“兄友弟顺” 86
十九、“朋友信”与“师生谊” 88
二十、“有教无类” 89
二十一、“因材施教” 91
二十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3
二十三、“自省” 94
二十四、“三十而立”与生涯设计 96
二十五、“逝者如斯夫” 98
向孙子学管理 101
孙子其人其书 102
一、从“宫廷演兵”说起 103
二、悟“道” 105
三、“天地孰得?” 106
四、“将者,国家安危之主也” 108
五、“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110
六、将风 112
七、“内修文德” 114
八、“外治武备” 116
九、“士卒孰练?” 118
十、“令之以文” 119
十一、“齐之以武” 121
十二、“励士” 122
十三、“造势” 124
十四、“择人” 126
十五、“分数(组织)”与“形名(信息)” 128
十六、“庙算” 130
十七、“全胜” 131
十八、“伐交”·“伐兵”·“攻城” 133
十九、“先知” 135
二十、“权变” 136
二十一、“利动” 138
二十二、“胜战” 140
二十三、“奇正”·“攻守”·“虚实” 141
二十四、“迂直”·“分合”·“速久” 143
二十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145
向韩非子学管理 147
韩非子其人其书 148
一、韩非子《解老》与《喻老》 149
二、“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151
三、“不期修古” 152
四、“水之以涯” 154
五、“自见之为明” 156
六、“以其不病,是以无病” 157
七、“天时”与“人心” 159
八、“治强者王” 161
九、“严其境内之治” 162
十、“法者,王之本也” 164
十一、“法者,编著之图籍” 165
十二、“治强生于法” 167
十三、“以法治国” 168
十四、“法如椎锻” 170
十五、“法、术不可一无” 172
十六、“统御”与“赏罚” 173
十七、“用人” 175
十八、“势者,胜众之资也” 177
十九、“妇人拾蚕利之所在” 178
二十、“近利好得亡” 180
二十一、“入多出少可为也” 182
二十二、典衣与典冠的故事 184
二十三、“滥竽充数”·“买椟还珠” 185
二十四、“狗猛酒不售” 187
二十五、学怒蛙鼓气 189
后记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