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研究动因 1
二、研究目的 6
三、研究方法 7
第一章 刑事和解透视 9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概念解读 9
一、刑事和解定义的理论争讼 9
二、刑事和解的静态解读 13
三、刑事和解的动态解读 17
四、几组相似制度的比较 21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价值蕴涵 27
一、公正 28
二、效率 30
三、公平 32
四、和谐 34
第三节 刑事和解的功能探究 36
一、化解功能 36
二、保护功能 36
三、转化功能 37
四、修复功能 37
第四节 刑事和解的主体定位 38
一、被害人 38
二、加害人 40
三、调停人 41
四、社区 43
五、国家(司法机关) 45
第五节 刑事和解与传统刑事司法的比较分析 46
一、传统刑事司法的主要类型 46
二、刑事和解与传统刑事司法的区别 49
第二章 刑事和解的域外考察 53
第一节 国外刑事和解溯源 53
一、刑事和解的思想源头 53
二、刑事和解的产生背景 56
第二节 被害人—加害人调解 63
一、被害人—加害人调解的源流 63
二、被害人—加害人调解的运作 65
三、被害人—加害人调解的评价 75
第三节 家庭团体会议 76
一、家庭团体会议的源流 77
二、家庭团体会议的运作 79
三、家庭团体会议的效果 82
第四节 量刑圈 84
一、量刑圈的源流和目标 84
二、量刑圈的运作 85
第五节 国外刑事和解项目的比较分析 87
一、核心价值一致 87
二、希冀达成的目标类似 88
三、适用对象和范围大体一致 88
四、适用和解的条件和程序基本相同 88
五、对主持人员的要求相当 89
六、刑事和解的效果相同 89
第六节 刑事和解的总体评价 89
一、刑事和解的优势 89
二、刑事和解的局限 96
第七节 国外刑事和解的启示和危险 98
一、国外刑事和解的启示 99
二、国外刑事和解的内在危险 102
第三章 刑事和解的本土探寻 112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文化与社会视角 112
一、刑事和解的思想文化基础 112
二、刑事和解的社会基础 116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本土实践 120
一、古代中国 120
二、民主革命时期 125
三、共和国时期 131
第三节 本土调解的评价 136
一、本土调解的优越性 136
二、本土调解的局限性 138
三、对本土调解应有的立场 140
第四章 刑事和解的社会问题分析 143
第一节 自由与秩序 143
一、自由 143
二、秩序 146
三、自由和秩序的关系 149
四、刑事和解中自由与秩序的平衡 151
第二节 权利与义务 156
一、权利 156
二、义务 158
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58
四、刑事和解中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59
第三节 正义与公平 164
一、正义 164
二、公平 166
三、刑事和解与“以钱赎刑” 168
第五章 刑事和解的法律问题解析 174
第一节 罪刑法定 174
一、罪刑法定的含义 174
二、罪刑法定与刑事和解 177
第二节 罪责刑均衡 180
一、罪责刑均衡的含义 180
二、刑事和解与罪责刑均衡 182
第三节 正当程序 189
一、正当程序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189
二、形式正义与实体正义 192
三、正当程序与刑事和解 194
第四节 自由裁量权 196
一、自由裁量权的含义 196
二、自由裁量权与刑事和解 198
第六章 刑事和解的制度构建 201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模式 201
一、域外模式 201
二、我国的现有模式 206
三、我国的模式选择 217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原则 221
一、平等原则 221
二、自愿原则 222
三、正当权利保护原则 222
四、中立原则 223
五、保障安全与保护隐私原则 223
六、转换司法程序不加重原则 223
第三节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224
一、关于适用范围的争议 224
二、适用范围的确定 227
第四节 和解参与人 230
一、被害人 230
二、加害人 231
三、调停人或主持人 232
四、监督机构 235
五、双方当事人的亲友和支持者 236
六、代理人和辩护人 236
第五节 刑事和解的程序 236
一、刑事和解的提起 236
二、刑事和解案件的受理与审查 238
三、刑事和解的运作 240
四、刑事和解协议的达成与签订 243
五、刑事和解协议的审查和确认 245
六、刑事和解协议的效果和执行 246
第六节 刑事和解的保障和配套机制 247
一、建立被害人社会援助制度 247
二、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248
三、建立加害人帮教机制 251
四、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项目 251
结束语 254
参考文献 256
后记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