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自述 1
第一章 家世 2
我的爸爸妈妈 2
童年 4
第二章 成长 8
抗战中的磨难 8
南开中学 12
大学教育和学问之道 15
第三章 立业成家 22
从事铁道事业 22
爱人赵燕玲 25
第四章 悲惨岁月 30
稀里糊涂成了“右派” 30
下放山东几乎饿死 32
“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 34
发配到大同机车厂 37
第五章 转向经济学研究 43
离开铁道研究院 43
改变我命运的人 44
开眼看世界 47
在澳大利亚教书 52
学术总结 55
第六章 社会活动 60
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 60
扶贫与办学 61
渐入老境 63
对中国社会的反思和展望 64
第二部 同道 69
第七章 学界往事 70
经济学探险 70
“如兄之友,如父之师” 73
怀念杨小凯 76
留美经济学会 81
第八章 播种观念 84
《择优分配原理》的背后 84
经济学传道士 86
站在风口浪尖 89
第九章 知易行难 94
天则在民间 94
一起为穷人办事 97
公民社会行动者 102
第十章 生活本色 106
和青年人在一起 106
陌生的朋友 110
平凡是真 113
第三部 立言 117
第十一章 经济原理 118
择优分配原理 118
附:茅于轼对择优分配原理的讲解 122
一般均衡与“金钱万能” 124
价格万岁 127
交换创造价值 130
第十二章 财富本质 134
财富创造原理 134
富国与穷国的差别 136
投机的利弊 139
财富如何被消灭 142
第十三章 制度解析 146
平等——市场制度的基石 146
有特权即无人权 149
民主的核心是宽容 153
社会科学中的“牛顿定律” 156
第十四章 道德思考 163
从经济的角度看道德 163
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不足 168
建立新的道德观 171
附:茅于轼对市场经济中非自利因素的讲解 176
人生的意义 182
第十五章 未结束的争议 186
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186
反对18亿亩耕地红线 189
建议取消经济适用房 192
赞同高校学费涨价 195
人民币升值的障碍何在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