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篇 1
第1章 课程与课程改革的理念及脉络 5
1.1 引言 5
1.2 从教育研究及文献中找到的支持 8
1.3 我们关注学校文化对教师转变与发展的影响 10
1.4 改革要体察民情 11
1.5 课程概念和要素 12
1.5.1 课程的本义及概念 12
1.5.2 课程的要素和本质 13
1.6 课程的定义 14
1.7 课程改革的脉络 18
第2章 改革理论:从技术、政治与文化的观点来检视 22
2.1 改革的概念和复杂性 22
2.2 从技术、文化和政治的观点来检视课程改革 24
2.2.1 技术观点 25
2.2.2 政治性考虑 26
2.2.3 文化性 26
2.3 改革的理论 27
2.3.1 Michael Fullan阶段模式(Fullan's Staged Model)学说 28
2.3.2 Cuban改革两级论 30
2.3.3 Chauvin的改革段落模式 31
2.3.4 Fung的创新6A过程模型 31
2.3.5 Owens(1995)的RDDA模式 32
2.3.6 Bainbridge的过程改革理论 33
2.3.7 Fullan&Pomfret关于课程改革的观点 35
2.3.8 小结 35
第3章 学校文化:理念、表现模式和实证研究 38
3.1 文化有多重要 38
3.2 文化的内容和定义 39
3.3 组织文化 42
3.4 组织、社群、教师文化和学习社群 46
3.4.1 组织 46
3.4.2 社群 47
3.4.3 教师文化 48
3.4.4 学习社群——学习型学校 49
3.5 学校文化的定义 52
3.5.1 学校文化和学校气氛表达的概念 52
3.5.2 学校文化的定义 54
3.6 学校文化的表现和检视 58
3.7 学校文化的元素及组成 62
3.8 学校文化在怎样改变 66
3.9 学校文化理论的小结 68
3.10 学校文化的表现模式和实证研究 68
3.10.1 学校文化模式——政治权力斗争类 68
3.10.2 学校文化模式——表现角色及效能类 70
3.10.3 学校文化模式——教师交往类 73
3.10.4 学校文化模式——学校文化本质 76
3.11 从学校文化模式和实证研究得到的启示 79
第4章 探索教师转变与发展的理论及表现 83
4.1 教师增权、变型领导与协作 83
4.2 学习型学校的教师发展 84
4.3 学校文化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85
4.4 探索教师转变与发展的理论 87
4.4.1 澳大利亚方面的研究 88
4.4.2 Loup的研究 89
4.4.3 李子建在香港进行的研究 89
4.5 促使教师转变与发展的共通因素 90
4.6 教师讲求实用,人生难免要计算成本和利益 92
4.6.1 实用 92
4.6.2 成本利益考虑 93
4.6.3 影响教师改革的其他观点 95
第5章 资讯科技在香港中小学教育的现况与展望 98
5.1 引言 98
5.2 分析框架 99
5.3 研究设计及取样方法 100
5.4 研究结果及分析 101
5.4.1 样本之概括性描述 101
5.4.2 学校信息科技设施的情况 102
5.5 讨论 110
5.5.1 强化基础教育机构的设施 111
5.5.2 重整教师培训策略,建立信息科技教育的校本文化 111
5.6 总结 113
第6章 支持资讯科技教育改革的平台:香港教育城的现况与发展 113
6.1 简介 114
6.2 研究目的 114
6.3 研究方法 114
6.3.1 问卷设计 115
6.3.2 数据搜集 117
6.4 研究结果和讨论 117
6.4.1 惯常使用者、非惯常使用者和非使用者的分布 118
6.4.2 所有受答者的网上效能 119
6.4.3 计算机和网页运用一般信息 121
6.4.4 惯常使用者和非惯常使用者于教育城网站浏览的习惯 123
6.4.5 惯常使用者对教育城网站感知的效用、使用者喜欢和意向 130
6.4.6 非惯常使用者对教育城服务质量的意见 143
6.4.7 网上资源和信息科技的使用 146
6.5 建议 147
6.5.1 对适切和质量控制把关 147
6.5.2 教育城定位和确立“e-学习”(e-learning)水平 148
6.5.3 重新审视教育城角色及使命 148
6.5.4 考虑内容的宽度、深度和适切性 148
6.5.5 搞清楚版权,促进分享和丰富资源基础 149
6.5.6 通过技术训练促进交往 149
6.5.7 改进网上工具 149
6.5.8 增强网上支持 150
6.5.9 照顾使用者的不同需要和能力 150
6.5.10 定期举办以学校或区域为本的推广活动 151
6.5.11 吸引使用者再光临 151
6.5.12 提供虚拟导游以吸引窗口顾客 152
6.6 总结 152
第7章 社群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对新入职教师在资讯科技教育专业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 153
7.1 研究背景 153
7.2 教学模式 153
7.3 研究问题 155
7.4 研究方法 155
7.5 研究结果 155
7.5.1 对参与“应用信息科技于教学延伸课程”的反思 155
7.5.2 影响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60
7.6 个案研究总结 162
第8章 实证研究示例1:面对信息科技教育改革、学校文化和教师转变与发展的学校个案研究 164
8.1 实证研究的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 164
8.2 主要名词的操作性定义 165
8.3 研究方法和工具的确定 168
8.3.1 质性方法设计 169
8.3.2 研究取向——个案研究 171
8.3.3 研究技巧——访谈、观察和现场记录 173
8.3.4 研究方法的确定 175
8.4 研究样本的选择和确定 176
8.5 研究工具 178
8.6 资料搜集的方法和过程 179
8.7 教师访谈 182
8.8 现场研究及观察 182
8.9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83
8.10 提高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184
8.10.1 偏见 184
8.10.2 提高研究质量 185
8.10.3 信度 185
8.10.4 效度 186
8.11 实证个案研究的结果和讨论 186
8.11.1 教师的改革认同感是怎样的 186
8.11.2 教师身处的学校文化是怎样的 195
8.11.3 教师的改革认同感和学校文化的关系如何 208
8.11.4 教师对信息科技教育改革的看法为何 211
8.11.5 教师的改革认同感如何影响教师参与信息科技教育改革的实践 215
8.12 总结 226
第9章 实证研究示例2:学校文化和教师转变与发展在教育改革中的个案研究 229
9.1 学校历史、背景、人事特征和被访学校及人物概况 229
9.2 信息科技教育的情境因素 231
9.3 太平山学校的研究结果和讨论 232
9.3.1 教师的改革认同感是怎样的 232
9.3.2 教师身处的学校文化是怎样的 244
9.3.3 教师的改革认同感和学校文化的关系如何 254
9.3.4 教师对信息科技教育改革的看法为何 257
9.3.5 教师的改革认同感如何影响教师参与信息科技教育改革的实践 261
9.4 太平山学校的个案研究结论 268
9.4.1 教师改革认同感是怎样的 268
9.4.2 教师身处的学校文化是怎样的 269
9.4.3 教师改革认同感和学校文化的关系如何 271
9.4.4 教师对信息科技教育改革的看法为何 271
9.4.5 教师的改革认同感如何影响教师参与信息科技教育改革的实践 271
9.5 太平山学校的个案研究总结 272
第10章 实证研究示例3:信息科技教育改革中学校文化和教师改革认同感的个案研究 272
10.1 个案学校背景 274
10.2 研究工具发展及抽样 275
10.3 质性研究进行及提问 276
10.4 研究目的和问题 277
10.5 结果和讨论 277
10.5.1 教师面对信息科技教育的改革认同感 277
10.5.2 个案学校教师理解的学校文化及转变 279
10.5.3 改革认同感与学校文化关系 280
10.5.4 信息科技教育的实践 281
10.6 两所学校的研究总结及启示 283
10.6.1 校本支援要做些什么 283
10.6.2 对实践信息科技教育的启示 283
第11章 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展望 285
11.1 从实证研究中取得的结论 285
11.1.1 教师的改革认同感是怎样的 285
11.1.2 教师身处的学校文化是怎样的 287
11.1.3 教师改革认同感和学校文化的关系如何 289
11.1.4 教师对信息科技教育改革的看法为何 289
11.1.5 教师改革认同感如何影响教师参与信息科技教育的实践 289
11.2 六项综合的观点 290
11.2.1 教师改革认同感和学校文化与实践 290
11.2.2 个体与学校的关系 290
11.2.3 学校情境及资源 291
11.2.4 关键因素 292
11.2.5 改革策略、发展调节与改革实践 293
11.2.6 东西方文化潜藏价值差异之影响 294
11.3 我们对学校文化、教师转变和发展的观点 296
11.3.1 我们对学校文化的看法 296
11.3.2 自省中国文化对本土研究的影响 297
11.3.3 改革推动者要注意学校文化 297
11.3.4 对教师转变和发展的看法 298
11.3.5 对实践改革的看法 298
11.4 总结 305
参考文献 308
中文 308
英文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