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1
第一章 从矿工家庭到诗礼传家 3
1.孪生兄弟 3
2.千年曙光照故乡 4
3.长屿硐天 世界奇观 5
4.双门洞景区 父子留墨 7
5.家在一峰书院 9
6.洋博士回故里 13
7.孪生兄弟惊人相似八十载 15
8.书香门第 17
第二章 从不争气的孩子到全优研究生 18
1.五岁进私塾 18
2.没拿到小学毕业证 19
3.在授智中学上初中 21
4.台州高中纪事 23
5.军旅生涯 25
6.三兄弟金榜题名 26
7.大学时代 27
8.进军“副博士” 30
9.在读研究生挑战苏联权威 33
第三章 从“白专典型”到又红又专 35
1.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 35
2.唯一没提讲师的人 37
3.又是一对孪生兄弟 38
4.“白专”岁月 40
5.七年心血著一书 43
6.解决了北京铁矿选矿厂的难题 44
7.自同步概率筛诞生 46
8.破格晋升副教授 46
9.又红又专 47
10.首批晋升教授 48
第四章 从遭遇劫机到全家团圆 49
1.坐飞机去上海 49
2.客机被劫 歹徒凶残 49
3.临时组织者 执笔备忘录 51
4.尽联络员的一份责任 54
5.中国代表团抵达汉城 56
6.代表全体乘客在欢迎大会上讲话 57
7.党和人民的表彰 59
8.劫机罪犯的下场 60
第五章 从普通教师到全国政协委员 61
1.平平淡淡总是真 61
2.二十年的全国政协委员 62
3.邀请张学良将军回东北老家看看 63
4.“重视发展教育和打破教育界大锅饭” 64
5.呼吁“发展民办教育” 65
6.书写“勤俭建国、厉行节约”提案 66
7.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的提案 66
第六章 从大学教授到科学院院士 68
1.应邀参加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扩大会议 68
2.荣获个人发明“骑士”勋章 68
3.创建“振动利用工程”新学科 69
4.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70
5.参加院士大会 71
6.制订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74
7.参加各地组织的院士会议和建立院士工作站 75
8.社会工作和兼职 76
第七章 从专业教师到振动利用工程学科第一人 79
1.矢志不渝研究振动利用 79
2.始终坚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80
3.亲自去现场解决企业重大问题 81
4.任中国振动学会理事长 84
5.任《振动工程学报》主编 86
6.八大创新 86
7.《振动利用工程》学科第一人 88
第八章 从浙江温岭走向全国 90
1.走出浙江 90
2.到首都北京和其他三个直辖市 91
3.到故乡浙江和东部沿海四省 93
4.到东北三省辽吉黑 95
5.走进西北边陲 96
6.从西南到华南 98
7.挺进中原和其他内陆省份 99
8.访问港澳台 102
第九章 从东北大学走向世界 106
1.走出国门 106
2.到欧洲21国参加学术会议 107
3.“一桥飞架两大洲”——土耳其 115
4.亚洲之访 116
5.北美之行 122
6.东北大学学子们相聚大洋洲 126
7.去非洲传播先进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130
第十章 桃李芳香满山川 133
1.百余名博士和硕士的导师 133
2.具有创新意识的领航人 138
3.引导学生解决科学技术重大问题 140
4.培养学生加强实践与创新能力 143
5.培养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46
6.要求学生确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147
第十一章 梅花奇香苦寒先 149
1.汗水和心血的结晶 149
2.承担多项国家重大项目 149
3.创建“985工程”创新平台 151
4.出版专著20多部 153
5.发表论文数百篇 154
6.获得20多项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155
7.拓展了有关振动的几个重要学术方向 158
8.研究并提出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161
9.编纂最新版大型工具书“机械设计手册” 162
10.负责组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 164
第十二章 美丽夕阳竞光辉 167
1.70岁以后的成果 167
2.近年著作喜获丰收 167
3.荣获多项大奖 168
4.兼任民办大学校长 168
5.撰写《奋斗的人生》 172
6.半年作30多次励志报告 175
7.老年赋诗抒情怀 180
8.永远铭记母校和恩师 184
附录 193
附录一:闻邦椿院士工作简介 193
附录二:闻邦椿院士拓展的几个科学研究方向 195
附录三:闻邦椿撰写的专著及主编参编的教材、手册和论文集 209
附录四:闻邦椿教授获得的省部级一二等以上的奖励 211
附录五:闻邦椿著《奋斗的人生》一书中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语句 213
后记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