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取穴按摩手法大全》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东坡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1976409
  • 页数:1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实用性的家庭按摩指导性图文书,内容包括:人体702个穴位的详细位置和常用取穴方法,对其中常见、常用的重要穴位分别做了介绍说明,并配以对应的步骤说明图;手、耳、足反射区的详细说明、具体作用、位置确认和简易按摩;家庭按摩常用的几种手法,以及按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常见病特效穴位速查 1

感冒 1

咳嗽 1

扁桃体发炎 2

咽喉炎 2

肺炎 2

头痛、偏头痛 3

气管炎、支气管炎 3

腮腺炎 4

甲状腺肿大 4

高热惊厥 4

百日咳 5

哮喘 5

黄疸 5

鼻炎、鼻窦炎 6

失眠 6

高血压 6

糖尿病 7

癫痫 7

心慌、心悸 7

胸膜炎 8

青光眼 8

结膜炎 8

近视 9

颈椎病 9

眩晕 9

肩周炎 10

风湿性关节炎 10

落枕 10

腰痛 11

膝痛 11

肘关节炎 11

三叉神经痛 12

坐骨神经痛 12

心绞痛 12

耳鸣、耳聋 13

牙痛 13

呃逆 14

胃炎 14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14

腹痛 15

胃痛 15

肠炎 15

消化不良 16

便秘 16

胆囊炎 17

蛔虫 17

痔疮 17

脚气 18

乳腺炎 18

月经不调 18

痛经 19

阳痿 19

泌尿系统感染 19

Part 1 认识穴位和学习取穴 21

1 认识穴位 22

什么是穴位 22

人身上有多少穴位 23

普通人怎样学习穴位知识 25

2 家庭简易取穴法 26

手指同身寸定位取穴法 26

简易取穴法 27

骨度分寸定位法 27

解剖标志定位法 27

3 图解全身经脉穴位 28

手太阴肺经 28

中府:去肺热,止咳平喘 29

云门:清肺气,止咳平喘 29

天府:平喘安神 29

侠白:调理心肺,宽胸和胃 30

尺泽:护理肺结核、咳血 30

孔最:缓解咳血、痰中带血 30

列缺:面部神经止痛 30

经渠:缓解咽肺部发炎 31

太渊:调理心肺疾病 31

鱼际:多按防感冒 31

少商:治疗风热感冒 31

手阳明大肠经 32

商阳:治疗风热感冒 33

二间:消除感冒炎症 33

三间:退烧消炎 33

合谷:镇痛第一穴 33

阳溪:清热消炎 34

偏历:消除感冒各种不适 34

温溜:口腔清热消炎 34

下廉:让手肘更灵活 34

上廉:预防肩周炎 35

曲池:消除各种炎症 35

肘髎:疏通肩肘经络 35

手三里:调通上中下三焦 35

手五里:疏通上半身经络 36

臂臑:疏通肩颈部经络 36

肩髃:脑血管病人保健穴 36

巨骨:疏通肩颈部经络 36

天鼎:缓解喉舌部疾病 37

口禾髎:消鼻炎,治鼻塞 37

迎香:缓解鼻腔各种不适 37

扶突:专治口咽部疾病 37

足阳明胃经 38

承泣:眼睛消炎、止泪 39

四白:消除青光眼 39

巨髎:明目,去白内障 39

地仓:疏通面部经络 40

大迎:缓解龋齿痛 40

颊车:专治颌部发炎 40

下关:牙痛带耳可按 40

头维:偏头痛有奇效 41

人迎:消除咽喉炎症 41

水突:消咽炎,止咳嗽 41

气舍:消炎定喘 41

缺盆:宽胸利膈,止咳平喘 42

气户:治疗气管炎 42

库房:化痰消炎 42

屋翳:止咳化痰 42

膺窗:止咳消肿 42

乳中:胸部定位穴 43

乳根:缓解乳房相关疾病 43

不容:调理消化不良 43

承满:调理各种胃病 43

梁门:调理各种胃病 43

关门:调理肠胃 44

太乙:祛痰安神 44

滑肉门:镇惊安神 44

天枢:强健脾胃 44

外陵:治疗消化道炎症 45

大巨:调和肠道 45

水道:调经止痛 45

归来:活血化淤,调经止痛 45

气冲:保健泌尿、生殖系统 46

髀关:梳理下肢经脉 46

伏兔:缓解下肢风湿性关节炎 46

阴市:除风湿 46

梁丘:缓解胃痉挛,治胃痛 47

犊鼻:缓解膝痛、膝关节炎 47

足三里:保健防病第一穴 47

上巨虚:主治肠胃发炎,消化不良 47

条口:梳理下肢经脉 48

下巨虚:调肠胃,通经络,安神志 48

丰隆:健脾化痰 48

解溪:缓解各种运动疾病 48

冲阳:治疗面部神经麻痹 49

陷谷:消除肠胃炎症 49

内庭:消火祛牙痛 49

厉兑:休克急救穴 49

足太阴脾经 50

隐白:适用各种内出血 51

大都:祛热消腹痛 51

太白:缓解湿毒引起的消化问题 51

公孙: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52

商丘:主治消化不良 52

三阴交:治疗各种炎症 52

漏谷:健脾胃,助消化 52

地机:保健生殖系统 53

阴陵泉:男性保健穴 53

血海:气血汇集之处 53

箕门:男性保健穴 53

冲门:男性常用保健穴 54

府舍:缓解便秘腹痛 54

腹结:治肠炎,通肠道 54

大横:除肠寄生虫,治肠炎 54

腹哀:解决胃部消化问题 54

食窦:消除各内脏炎症 55

大包:缓解全身神经痛 55

天溪:促进乳汁分泌 55

胸乡:专治肺热咳嗽 55

周荣:保健肺部 55

手少阴心经 56

极泉:保健心脑血管 57

青灵:缓解心绞痛 57

少海:缓解各类神经痛 57

灵道:安神通络消心绞痛 58

通里:缓解神经衰弱 58

阴郄:清心安神 58

神门:清心助眠 59

少府:心脏保健穴位 59

少冲:休克、癫痫急救穴 59

手太阳小肠经 60

少泽:缓解咽部不适 61

前谷:疏通前臂经络 61

后溪:消除口、鼻、耳各种炎症 61

腕骨:治疗腕、肘关节炎 62

阳谷:明目安神 62

养老:脑血管病养护 62

支正:缓解神经性生头痛 62

小海:清热,止头痛 63

肩贞:聪耳,治耳鸣耳聋 63

臑俞:舒缓肩部不适 63

天宗:缓解肩臂疼痛 63

秉风:散风活络,治疗肩周炎 64

曲垣:疏风活络,缓解肩部疼痛 64

肩外俞:预防、治疗颈椎病 64

肩中俞:缓解支气管炎、哮喘 64

天窗:聪耳,治疗耳鸣耳聋 65

听宫:调理各类耳部疾病 65

颧髎:祛风毒,缓解面部麻痹 65

天容:护咽消炎 65

足太阳膀胱经 66

睛明:明目,缓解各类眼睛疾病 67

攒竹:清热、明目、消炎、止泪 67

眉冲:散风清热,止头痛 67

曲差:清热毒,治头晕头痛 68

五处:疏通面部经络 68

承光:祛风清热,止头痛 68

通天:治疗脑血管后遗症 68

络却:平肝火,止头痛 69

玉枕:缓解上火引起的眼疾 69

天柱:消除后头痛 69

大杼:清热润肺去头痛 69

风门:除肺热 70

肺俞:治疗各种肺部疾病 70

厥阴俞:辅助治疗心脏病 70

心俞:调养心脏 70

督俞:强心通脉 71

膈俞:缓解各种胸部疾病 71

肝俞:调养各种肝病 71

胆俞:调养各种胆病 71

脾俞:养脾,调肝胃 72

胃俞:调理各种胃病 72

三焦俞:调三焦,通脏腑 72

肾俞:调养各种肾病 72

气海俞:益肾壮阳,调经止痛 73

大肠俞:调理各种肠胃疾病 73

关元俞:培补元气,滋阴补阳 73

小肠俞:通调二便 73

膀胱俞:消炎利尿 74

中膂俞:益肾温阳 74

白环俞:益肾固精,调理经带 74

上髎:调理女性疾病 74

次髎:调理女性疾病 75

中髎:调理女性疾病 75

下髎:调理女性疾病 75

会阳:缓解痛经 75

承扶:通便消痔 76

殷门:强腰膝,止膝痛 76

浮郄:缓解肠炎腹痛 76

委阳:通水利尿 76

委中:擅治腰背疾病 77

附分:护颈椎 77

魄户:缓解各种感冒症状 77

膏肓:体虚进补 77

神堂:宁心安神 78

譩譆:除肋、腋神经痛 78

膈关:通肠胃,止痛 78

魂门:助消化,除肠胃炎 78

阳纲:调节脏腑阳气 79

意舍:健脾胃,助消化 79

胃仓:养胃助消化 79

肓门:健胃消便秘 79

志室:保养前列腺 80

胞肓:补肾,通二便 80

秩边:缓解腰膝肌肉、神经痛 80

合阳:调经止带 80

承筋:强健腰膝 81

承山:保养下肢肌肉 81

飞扬:去风湿,利关节 81

跗阳:腰及下肢关节保养 81

昆仑:保养下肢关节 82

仆参:膝、踝关节保养 82

申脉:缓解腰肌劳损 82

金门:膝、踝扭伤保养 82

京骨:脑部疾病恢复 83

束骨:通经络,治眼耳 83

足通谷:去头痛,止哮喘 83

至阴:调顺胎位 83

足少阴肾经 84

太溪:补肾壮阳 85

涌泉:常用急救穴 85

然谷:固肾消炎利尿 85

大钟:补肾,调理二便 86

水泉:调理月经 86

照海:止痛经,调月经 86

复溜:助阳补肾 86

交信:补肾,调理二便 87

筑宾:调理泌尿系统疾病 87

阴谷:调理泌尿系统疾病 87

横骨:调理生殖系统疾病 88

大赫:益肾助阳 88

气穴:适用各类泌尿系统疾病 88

四满:调理各类妇科疾病 88

中注:调经止带 88

肓俞:润肠通便 89

商曲:健脾和胃,消积止痛 89

石关:消积食,通便秘 89

阴都:止哮喘,消水肿 89

腹通谷:健脾胃,助消化 90

幽门:健脾胃,止呕 90

步廊: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90

神封:治肺炎、胸膜炎 90

灵墟:降肺气,平哮喘 91

神藏:治感冒,平哮喘 91

彧中:宽胸理气 91

俞府:止咳平喘 91

手厥阴心包经 92

天池:除血脂、血栓 93

天泉:活血通脉,益心脏 93

曲泽:心脏救护用穴 93

郄门:止血安神,利心脏 94

间使:和胃安神,利心利胃 94

内关:心脏保健第一穴 94

大陵:心脏保健,宁心安神 95

劳宫:意外急救 95

中冲:中暑昏迷急救 95

手少阳三焦经 96

关冲:清热,治口喉炎症 97

液门:消除面部各种炎症 97

中渚:通窍,适用面部各种疾病 97

阳池:适用各种寒证 98

外关:去火,消目痛 98

支沟:通三焦,利脏腑 98

会宗:治疗耳聋耳鸣 98

三阳络:缓解龋齿牙痛 98

四渎:缓解咽喉痛 99

天井:适用头颈部经络淤塞 99

清冷渊:缓解感冒头痛 99

消泺:缓解头、颈疼痛 99

臑会:缓解各种眼病 99

肩髎:祛风湿,缓解肩周炎 100

天髎:祛风,消肩颈痛 100

天牖:通经活络,聪耳明目 100

翳风:泄热,治疗各种面部疾病 100

瘦脉:祛风毒,治疗耳鸣耳聋 100

颅息:通耳泄热,治疗眼疾 101

角孙:清热消肿,治疗目疾 101

耳门:祛热,治疗各种耳病 101

耳和髎:通耳利鼻 101

丝竹空:清头明目,治疗眼疾 101

足少阳胆经 102

瞳子髎:治疗各种眼病 103

听会:治疗各种耳病 103

上关:治疗各种耳、颌疾病 103

颔厌:清热醒脑,止头痛 103

悬颅:清热醒脑,止头痛 104

悬厘:清热醒脑,止头痛 104

曲鬓:缓解面部神经痛 104

率谷:缓解面部神经痛 104

天冲:清热毒,祛风毒 105

浮白:适用五官疼痛 105

头窍阴:缓解各种头痛 105

完骨:止头痛,助安眠 105

本神:安神止头痛 106

阳白:适用各类眼科疾病 106

头临泣:聪耳明目 106

目窗:祛风明目 106

正营:去风毒,止牙痛 107

承灵:治感冒、祛热、止头痛 107

脑空:治感冒、祛热 107

风池:祛风毒,利眼 107

肩井:落枕恢复,治肩颈痛 108

渊腋:消肿止痛 108

辄筋:理气,治哮喘 108

日月:疏通肝胆,调养肠胃 108

维道:利肾水,止痛 109

京门:益肾补阳 109

带脉:健脾,调经止带 109

五枢:调经止带 109

中渎:保养膝关节 110

居髎:强肾止腹痛 110

环跳:祛风湿,活腰腿 110

风市:下肢瘫痪保健 110

阳交:缓解坐骨神经痛 111

膝阳关:膝关节及以下病变康复 111

阳陵泉:主治膝部各种病变 111

外丘:缓解下肢麻痹 111

丘墟:治疗踝关节病变 112

光明:治疗各类眼睛疾病 112

阳辅:瘫痪病人保健 112

悬钟:脑血管病人恢复 112

足窍阴:缓解神经性头痛 113

足临泣:缓解乳腺炎 113

地五会:缓解结膜炎 113

侠溪:缓解各种神经痛 113

足厥阴肝经 114

大敦:男性保健穴 115

行间:缓解阴茎痛、痛经 115

太冲:养肝养血 115

中封:调理泌尿系统疾病 115

蠡沟:调经止带 116

中都:止子宫出血 116

膝关:祛风湿,利关节 116

曲泉:调下焦,男女保健 116

阴包:利尿通淋 116

足五里:男性保健穴 117

阴廉:调经止带 117

急脉:调通下焦 117

章门:通肠胃,助消化 117

期门:治疗各内脏炎症 117

督脉 118

长强:止血除痔 119

腰俞:缓解下肢神经痛 119

腰阳关:缓解腰及下半身疼痛 119

命门:补肾壮阳 119

筋缩:主治腰背神经痛 120

悬枢:缓解肠胃痛 120

脊中:调节肠胃功能紊乱 120

中枢:缓解腰背疼痛 120

至阳:消黄疸 121

灵台:清肺热,止咳 121

神道:宁心安神 121

身柱:清肺热,镇咳 121

风府:缓解头颈部神经痛 122

大椎:治疗疟疾癫痫 122

哑门:脑部神经疾病恢复 122

陶道:缓解颈椎疾病 122

脑户:缓解头重、头晕、头痛 123

百会:熄风醒脑 123

强间:止头痛,助安眠 123

后顶:缓解各类头痛 123

神庭:健脑解压 124

上星:通鼻祛热 124

前顶:宁心神,治头痛 124

囟会:面部消肿 124

水沟:缓解各种受惊症状 125

龈交:清热毒,治中风 125

素髎:专治鼻塞鼻炎 125

兑端:口、头部消肿止痛 125

任脉 126

会阴:调理女性疾病 127

曲骨:生殖系统保健 127

中极:生殖系统保健 127

关元:泌尿系统保健 127

石门:生殖系统保健 128

气海:生殖系统保健 128

阴交:适用下腹部疼痛 128

神阙:治疗肠炎、痢疾 128

水分:专治腹胀腹痛 128

下脘:除腹胀,助消化 129

建里:除胀,助消化 129

中脘:通肠胃,助消化 129

上脘:治反胃,不消化 129

巨阙:治胃痛 129

鸠尾:缓解胸闷心悸 130

中庭:治疗消化道疾病 130

膻中:胸胁止痛 130

玉堂:宽胸止痛 130

紫宫:主治胸胁部疾病 130

华盖:止咳平喘 131

璇玑:止咳平喘 131

天突:辅助治疗喉部相关疾病 131

廉泉:护舌消肿 131

承浆:调节唾液分泌 131

4 全身奇穴 132

头颈部奇穴 132

四神聪:常按精神好 132

印堂:清脑明目 132

鱼腰:消除眼睛肿痛 132

上明:眼病万能穴 132

太阳:治头痛,缓疲劳 132

球后:护眼第一穴 133

上迎香:口鼻保健穴 133

夹承浆:消除牙龈肿痛 133

金津:生津止渴,祛热 133

玉液:生津止渴,消炎 133

牵正:口腔去火 133

翳明:保护眼睛 133

安眠:缓解各种精神不适 133

胸腹部奇穴 134

子宫:调理女性疾病 134

三角灸:除疝气 134

背部奇穴 135

定喘:哮喘专穴 135

夹脊:调理全身各部 135

胃脘下俞:脏腑消炎 135

痞根:清肝健胃 135

腰眼:固肾强腰 135

十七椎:女性调理 135

腰奇:止头痛,助安眠 135

上肢部奇穴 136

肩前:灵活上肢,消除炎症 136

肘尖:抑制各种内疮 136

二白:止痛除痔疮 136

中泉:调理中焦,止呕吐 136

中魁:消呃逆,止呕吐 136

腰痛点:养腰护腰 136

落枕穴:落枕应急穴 137

八邪:祛热毒 137

四缝:宝宝健康穴 137

十宣:急救穴位 137

下肢部奇穴 138

环中:专治腰腿神经痛 138

百虫窝:小儿百虫消 138

鹤顶:长期卧床保健穴 138

膝眼:缓解膝盖疼痛 138

胆囊:调理胆囊类疾病 138

阑尾:帮助肠道消化 138

内踝尖:轻揉治转筋 138

外踝尖:上治牙痛,下治脚气 138

八风:治脚气 138

Part 2 手、耳、足反射区 141

1 手部反射区 142

2 耳部反射区 146

3 足部反射区 150

Part 3 家庭常用按摩手法 155

1 按——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有节奏地按压 156

2 摩——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柔和地摩擦 157

3 推——用手指或手掌向前、向上或向外推挤皮肤肌肉 158

4 拿——用一手或两手拿住皮肤、肌肉或盘膜,向上提起,随后又放下 159

5 揉——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进行旋转活动 160

6 搓——用单手或双手搓擦肢体 161

7 掐——用指端甲缘重按穴位,而不刺破皮肤 161

8 点——用单指使劲点按穴位 162

9 叩——用掌或拳叩打肢体 162

10 其他手法 163

附录 全书穴位速查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