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编 近代早期的世界全貌 7
第一章 相对隔绝的世界 9
第一节 欧亚大陆的新发展 9
一、欧洲 9
1.西欧与地中海世界 9
2.东欧与俄罗斯 13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盛 17
1.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17
2.帝国的政治与经济 18
3.伊斯兰文化 21
三、印度 22
1.莫卧儿帝国的建立 22
2.帝国的文化与社会生活 23
四、中国 24
1.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社会 24
2.对外交流的发展 25
五、日本 25
1.幕府与天皇 25
2.幕藩体制 26
第二节 相对隔绝的大陆 29
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9
1.独特的社会与文化 29
2.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传入与文明古国的发展 31
二、美洲 36
1.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 36
2.印第安人的文明中心 37
三、大洋洲土著人的社会生活 44
第二章 世界初步连成一体 47
第一节 新航路的开辟 47
一、开辟新航路的动因和基础 47
二、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49
第二节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50
一、全球经济贸易网络的形成 50
1.全球贸易网络的初步形成 50
2.国际劳动分工的出现 52
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52
1.宗教的扩散 52
2.物种交换 53
三、西欧开始扩张 54
第二编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57
第一章 资本主义的诞生 59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59
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59
二、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发展 60
三、工场手工业 61
1.从分散到集中的手工工场 61
2.各国手工工场的不同特征 62
四、阶级关系的变化 63
1.资产阶级的产生 63
2.农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与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64
五、专制王权与重商主义 66
1.专制王权实施重商主义 66
2.专制王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67
第二节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68
一、尼德兰革命 68
二、英国革命 69
三、美国革命 72
四、法国大革命 77
第二章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扩展 85
第一节 工业革命 85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85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86
1.英国工业革命 86
2.工业革命的扩散 87
3.工业革命的发展 88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89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扩展 91
一、资本主义的初步完善 91
1.英国的自由主义改革 91
2.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95
3.美国内战和南部的重建 98
二、资本主义的地域扩展 102
1.俄国农奴制改革 102
2.日本明治维新 105
3.德国与意大利的统一 110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全球优势 115
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115
二、竞争国际化 115
三、19世纪的社会政治思潮 116
1.自由主义 117
2.民族主义 119
3.保守主义 119
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危机与改革 121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危机及其深化 121
一、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21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与海外扩张 121
2.国际竞争加剧与一战的爆发 123
二、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24
1.经济大危机 124
2.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的不同选择与“二战”的爆发 125
第二节 战后资本主义的改革与发展 131
一、战后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31
1.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131
2.科技革命 132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 134
1.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认识的深化 134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135
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44
1.国家职能的发展与调整 144
2.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146
3.社会福利制度 149
4.资本主义国际协调的加强 151
第三编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55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57
一、早期的工人运动 157
1.早期工人运动的背景 157
2.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 158
二、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 159
1.德国古典哲学 159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60
3.空想社会主义 160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62
1.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162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6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 165
一、马克思主义与第一国际 165
二、马克思主义与第二国际 167
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69
1.列宁主义的诞生与俄国1905年革命 169
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71
第二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173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73
一、二月革命及其后的俄国政局 173
1.二月革命 173
2.两个政权的并存与列宁的《四月提纲》 174
3.临时政府的统治危机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176
二、十月革命 177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177
2.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胜利 178
第二节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179
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179
1.苏维埃政权初期的内外政策 179
2.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叛乱 180
二、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181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81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83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186
一、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 186
1.世界革命思想 186
2.“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 188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 189
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五年计划的实施 189
2.农业全盘集体化 191
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194
1.1936年苏联宪法 194
2.个人崇拜与大清洗 195
3.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 196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 199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 199
一、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 199
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01
三、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国家 202
第二节 苏联与东欧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实践 204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停滞与解体 204
1.“二战”后初期的苏联 204
2.赫鲁晓夫执政及其改革 206
3.勃列日涅夫执政及其改革 208
4.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10
5.苏联解体 213
二、东欧的改革、动荡与剧变 215
1.东欧各国的改革实践 215
2.东欧的动荡与剧变 225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229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 229
1.十年探索 229
2.十年动乱 231
二、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32
1.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232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34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 236
一、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 236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238
第四编 殖民体系的建立、瓦解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241
第一章 殖民体系的建立 243
第一节 欧洲的世界殖民 243
一、欧洲对美洲的殖民 243
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 243
2.英国和法国对北美洲的殖民统治 251
二、亚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254
1.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254
2.亚洲各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255
三、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259
1.殖民主义势力侵入非洲 259
2.瓜分非洲的狂潮 260
第二节 殖民体系的建立及其世界影响 265
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65
二、殖民体系的不同统治方式 266
1.殖民体系中的三种不同类型 266
2.殖民地的行政管理机构 268
三、殖民体系的世界影响 269
1.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269
2.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初步形成 270
第二章 殖民体系的瓦解 273
第一节 殖民地人民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273
一、民族主义对殖民主义的冲击 273
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274
1.海地革命 274
2.西属殖民地的独立斗争 276
3.葡属巴西独立 279
4.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279
三、亚洲的觉醒 280
1.伊朗的立宪革命 282
2.印度的自主自产运动 283
3.青年土耳其革命 285
4.中国的辛亥革命 286
第二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 288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288
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289
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高潮 289
2.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91
3.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294
4.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296
5.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 298
6.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300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非殖民化进程 303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303
二、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304
三、殖民体系瓦解的世界影响 307
第三章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309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不同发展道路的选择 309
一、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时代背景 309
二、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 310
三、各国的不同发展道路 312
1.政治道路的选择 313
2.经济模式的选择 314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320
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成就 321
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 322
第五编 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 327
第一章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的逐步建立 331
第一节 现代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在欧洲的确立(15世纪—19世纪初) 331
一、欧洲早期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331
1.西欧早期民族国家的兴起 331
2.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334
二、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335
1.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 335
2.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338
三、拿破仑战争与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339
1.欧洲各国的力量“均势”及其变化 339
2.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会议的召开 341
3.维也纳体系与“欧洲协调”机制的构建 345
第二节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与动摇(19世纪—20世纪初) 348
一、欧洲的分化、整合与“均势”的变化 348
1.“东方问题”、希腊独立和克里米亚战争 348
2.意大利和德国的统一对维也纳体系的冲击 352
3.近东危机的再次爆发与柏林会议 354
二、欧洲世界霸权的形成和动摇 356
1.西欧的全球扩张 356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帝国主义战争危机的深化 357
第二章 两次世界大战与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终结 361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中心地位的衰落 361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361
1.第一次世界大战 361
2.欧洲霸权的衰落和美苏崛起的态势 363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与内在矛盾 365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365
2.国际联盟的成立 368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弊端 370
第二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372
一、20年代国际关系的调整——短暂的和平 372
1.欧洲国际关系的有限调整 373
2.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调整 376
3.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与外交实践 377
二、30年代的国际关系——危机与走向战争 379
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西方民主国家的绥靖政策 379
2.苏联从集体安全到中立自保政策 380
3.被侵略国家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 382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终结 382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382
1.第二次世界大战 382
2.欧洲的整体衰落与美苏的空前强大 385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386
1.以联合国为代表的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387
2.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代表的战后国际经济秩序 389
第三章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瓦解 393
第一节 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393
一、冷战的起源 393
1.雅尔塔体系与冷战 393
2.战后美、苏国家大战略的对立 394
二、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395
1.美、苏、英在东欧、中欧和中近东的对抗与冲突 396
2.美、苏冷战政策相继出台 397
3.冷战的爆发 398
4.冷战的高潮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399
第二节 冷战态势的演变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405
一、冷战的演变与世界其他力量中心的成长 405
1.东西方关系的变化与冷战高潮 405
2.中美关系的紧张与松动 408
3.西方阵营的分化 409
4.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410
5.第三世界的崛起 411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415
1.冷战态势的演变 415
2.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 419
3.中国对外政策的新发展 421
4.发展中国家与新的国际关系 424
5.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终结 427
第四章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 431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431
一、经济全球化汹涌而至 431
1.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图景 431
2.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安全 434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应运而生 436
1.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436
2.北美自由贸易区 437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437
4.从东盟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438
第二节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40
一、“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440
1.美国谋求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调整 441
2.以欧盟为核心的大欧洲的出现 443
3.俄罗斯的大国复兴之路 445
4.日本继续谋求政治大国 447
5.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449
6.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451
二、联合国的机遇和挑战 453
1.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发展 453
2.国际裁军与军备控制 455
3.可持续的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455
4.联合国的改革任重道远 457
第三节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458
一、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思考 458
二、在和平与发展中解决全球问题 460
第六编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467
第一章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 469
一、文艺复兴与古典主义 469
二、启蒙运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471
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476
第二章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生活的变迁 481
一、家庭 481
二、人口 484
三、健康与卫生 486
四、饮食 488
五、服饰 491
六、娱乐休闲 495
七、宗教 498
后记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