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语言的构造 5
第一节 语言的本质及其要素 6
第二节 语音系统 12
第三节 语义系统 19
第四节 语法系统 29
第五节 句子的语义结构 34
第二章 语言的共性与差异 47
第一节 从句子成分的异同看英汉句法的特点 49
第二节 汉英基数词的异同 56
第三节 汉越语的舌面音韵尾与中古汉语的舌面音韵尾 66
第三章 语言结构的变异 73
第一节 语音变异 74
第二节 语义的演变 80
第三节 语法的变异 85
第四章 语言的社会变异 95
第一节 “人”和“民”的区别与孔子教育的对象 97
第二节 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 108
第三节 哈尼族的姓名文化 121
第五章 语言的历史变异 131
第一节 关于夏族 133
第二节 关于商族 137
第三节 关于周族 140
第四节 “夏后、后羿、后稷”的含义与民族融合 144
第五节 三代文化平行论 153
第六节 华夏民族的正式形成 154
第六章 语言的文化变异 157
第一节 遗失的投降礼仪 158
第二节 “赤子”与“丈人”的文化意义 171
第三节 “夏至”“冬至”的结构与文化意义 177
第七章 语言的艺术变异 183
第一节 诗艺追求与语言变异 184
第二节 艺术变异语言的含义 188
第三节 变异语言的心理基础 191
第四节 艺术语言的意象变异 195
第五节 艺术语言的原型解读 203
第六节 杜甫《登高》诗的节律变异 212
第七节 艺术语言的变异与限制 220
第八章 语言的地域变异 221
第一节 方言学史与方言分区 222
第二节 滇南方言的特征与范围 224
第三节 滇南方言的一个新韵母 232
第四节 滇南方言构词的两个特点 238
第五节 滇南方言“家”的语法化 246
第六节 滇南方言谓词的体范畴 256
第七节 滇南方言“咯是”的变化 267
参考文献 275
后记 289
推荐意见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