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6
地理 44
第一章 政区 44
第一节 位置面积 44
第二节 建置沿革 44
第三节 县城 45
第四节 区划 45
第五节 乡镇 50
第六节 疆域变迁 55
第七节 边境村寨 56
第二章 自然环境 58
第一节 地形 58
第二节 地质 58
第三节 气候 58
第四节 河流 64
第五节 土壤 64
第六节 植被 67
第三章 自然资源 68
第一节 土地资源 68
第二节 水资源 71
第三节 植物资源 71
第四节 野生动物资源 71
第五节 矿产资源 72
第四章 自然灾害 72
第一节 旱、涝 72
第二节 风、雹 73
第三节 低温、霜冻 73
第四节 地震 74
第五节 虫灾 74
第六节 瘟疫 75
第五章 人口 77
第一节 历代人口 77
第二节 人口分布、密度 81
第三节 人口变动 83
第四节 人口增长 85
第六章 人口结构 88
第一节 民族结构 88
第二节 性别和年龄结构 90
第三节 文化结构 93
第四节 职业结构 95
第七章 计划生育 97
第一节 自然生育 97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01
第三节 技术服务 105
第四节 奖惩措施 108
第五节 管理机构 109
政治 111
第一章 土流政权 111
第一节 土官政权 111
第二节 土司政权 113
第三节 民国陇川设治局 118
第二章 政党 122
第一节 国民党陇川设治区党部 122
第二节 中共陇川县(工)委员会 123
第三节 中共陇川县委会党的工作 129
第四节 军管会、县革委办事机构 140
第五节 中共陇川县委历次党代会 140
第六节 中共陇川县政权、地方军事系统党组 141
第七节 中共陇川县乡(镇)组织 143
第八节 中共陇川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146
第三章 权力机关 147
第一节 代表选举 147
第二节 中共陇川各族各界代表会 148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150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 155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157
第四章 行政机关 160
第一节 各族各界行政委员会 160
第二节 陇川县各民族联合政府委员会 160
第三节 县人民委员会 160
第四节 县军事管制委员会 161
第五节 县革命委员会 161
第六节 县人民政府 162
第七节 乡(镇)人民政府 163
第五章 议政机关 173
第一节 协商委员会 173
第二节 政协陇川县委员会 173
第三节 参政议政 177
第四节 政协领导名录 178
第六章 群众团体 181
第一节 县总工会 181
第二节 共青团县委 184
第三节 县妇联 187
第四节 县农协会 189
第七章 人事劳动 18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89
第二节 人事 190
第三节 劳动 195
第四节 工资、福利 198
第八章 外事 205
第一节 界务 205
第二节 管理 209
第三节 中缅交往 212
第四节 外事机构 218
第九章 公安 218
第一节 对敌斗争 218
第二节 治安管理 220
第三节 消防管理 221
第四节 交通管理 222
第五节 综合治理 223
第六节 严打斗争 223
第七节 监所管理 224
第八节 机构设置 224
第十章 检察院 226
第一节 刑事检察 226
第二节 经济检察 228
第三节 法纪检察 228
第四节 监所检察 229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229
第六节 机构管理 230
第十一章 法院 231
第一节 刑事案件审判 231
第二节 经济案件审判 232
第三节 民事案件审判 233
第四节 审判监督 235
第五节 机构设置 237
第十二章 司法行政 238
第一节 法制宣传 238
第二节 律师、公证 241
第三节 民事调解 242
第四节 机构管理 244
第十三章 军事 244
第一节 驻军 245
第二节 兵役制 247
第三节 地方武装 249
第四节 民兵 252
第五节 战事 254
第六节 机构设置 256
经济 259
第一章 综合经济 259
第一节 经济形态 259
第二节 经济结构 269
第三节 经济管理 279
第四节 经济效益 296
第二章 农业 313
第一节 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313
第二节 生产条件 323
第三节 作物栽培 328
第四节 牧副渔业 360
第五节 管理 365
第三章 林业 369
第一节 资源 369
第二节 林权 376
第三节 植树造林 378
第四节 营林 384
第五节 机构管理 389
第四章 农垦 395
第一节 农业 395
第二节 工交、基建 410
第三节 科技 415
第四节 场群关系 417
第五节 机构设置 419
第五章 水利 425
第一节 水资源 425
第二节 水利工程 427
第三节 管理 434
第六章 粮油 438
第一节 征购 438
第二节 供销 444
第三节 加工 452
第四节 储运 458
第五节 管理 466
第七章 工业 474
第一节 能源 474
第二节 金属制品业 481
第三节 糖酒茶药业 483
第四节 皮、纸、塑、木制品业 493
第五节 建材、陶、印业 495
第六节 食品加工业 497
第八章 科技 49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98
第二节 研究推广 503
第九章 交通 512
第一节 道路 512
第二节 运输 527
第三节 管理 534
第十章 邮电 544
第一节 邮政 544
第二节 电信 549
第三节 机构管理 553
第十一章 商业 558
第一节 经济成分 558
第二节 市场体制 560
第三节 商品流通 571
第四节 民族贸易 583
第五节 饮食服务 585
第六节 机构管理 588
第十二章 口岸 599
第一节 区位简况 599
第二节 边境贸易 603
第三节 口岸开发 610
第四节 机构管理 622
第十三章 乡镇企业 626
第一节 沿革 626
第二节 行业 627
第三节 机构 633
第十四章 财税 637
第一节 财政 637
第二节 税务 651
第三节 机构管理 663
第十五章 金融 666
第一节 货币 666
第二节 存贷 674
第三节 核纳 699
第四节 机构管理 704
第十六章 建设环保 708
第一节 城乡建设 708
第二节 建筑队伍 720
第三节 环境卫生 724
第四节 机构管理 725
文化 729
第一章 文化艺术 729
第一节 民间文艺 729
第二节 文物古籍 731
第三节 机构管理 735
第二章 教育 739
第一节 学前教育 739
第二节 小学教育 740
第三节 中学教育 742
第四节 工读学校 743
第五节 农业学校 744
第六节 师范学校 744
第七节 成人教育 745
第八节 民族教育 747
第九节 教师队伍 750
第十节 教育经费 753
第十一节 机构设置 756
第三章 体育 758
第一节 机构管理 758
第二节 教练裁判 760
第三节 主要活动 760
第四章 医药卫生 764
第一节 防疫 764
第二节 卫生 770
第三节 妇幼保健 774
第四节 医疗机构 777
第五节 机构管理 784
第五章 广播电视 786
第一节 广播 786
第二节 电视 788
第三节 机构管理 789
第六章 县志编修 79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90
第二节 编纂《陇川县志》 791
社会 793
第一章 民政 793
第一节 机构 793
第二节 优抚 794
第三节 救济 798
第四节 福利 801
第五节 婚丧管理 803
第六节 经费管理 806
第二章 侨务、残联 807
第一节 侨务 807
第二节 残联 811
第三章 民族 813
第一节 傣族 813
第二节 景颇族 818
第三节 阿昌族 822
第四节 傈僳族 825
第五节 德昂族 828
第六节 汉族 832
第四章 宗教 834
第一节 原始宗教 834
第二节 佛教 837
第三节 基督教 841
第四节 天主教 842
第五节 伊斯兰教 844
第五章 土司 845
第一节 陇川宣抚司 845
第二节 户撒长官司 850
第三节 腊撒长官司 853
第六章 山官 856
第一节 山官源流 856
第二节 山官辖区 857
第三节 山官制度 858
第四节 山官与土司关系 867
人物·附录 869
第一章 人物传 869
第二章 人物录 891
第一节 革命烈士名录 891
第二节 英模、先进人物名录 893
第三节 陇川籍县处级以上干部名录 896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人员名录 898
第五节 陇川农场领导名录 900
附录 901
陇川县1994~2000年年鉴资料缩编 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