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1
二 上古时代中外社会交往的历史回顾 5
1.早期中国丝绸流播西域的文化遗迹及其史献记载 7
2.三代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9
3.西汉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2
3-1.历史文献有关西汉时期中外交流的记事 12
3-2.文物遗迹有关西汉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 16
4.东汉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8
4-1.历史文献有关东汉时期中外交流的记事 18
4-2.东汉时代西域来华的佛教高僧 22
4-3.文物遗迹有关东汉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 25
4-3-1.西域本土出土文物与东汉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25
4-3-2.中原出土文物与东汉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31
三 魏晋南北朝历史遗产中洛阳丝绸之路史料钩沉 38
1.曹魏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38
1-1.历史文献与曹魏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38
1-2.文化遗迹与曹魏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42
2.西晋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43
2-1.历史文献与西晋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43
2-2.中国佛教典籍中的晋代来华僧人 45
2-3.文化遗迹与西晋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46
3.北魏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30
3-1.历史文献与北魏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56
3-2.宗教典籍与北魏中外佛教往来 60
3-3.文化遗迹与北魏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64
4.北齐、北周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85
4-1.历史文献与北朝晚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85
4-2.北朝晚期中外文化交流与文物遗迹的透视 86
四 隋唐时代历史遗产中洛阳丝绸之路史料钩沉 90
1.杨隋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90
1-1.历史文献与隋代中外文化交流 90
1-2.考古遗迹所反映的隋代中外文化交流 93
1-3.隋代中西交通史上一个典型案例的研究 96
2.李唐、武周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103
2-1.历史典籍中的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叙事 103
2-1-1.国史文献中的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料 103
2-1-1-1.古代史家笔下的西戎记事 103
2-1-1-2.从洛阳到长安——两京道上的旧事 108
2-1-1-3.唐代西域动、植物及其利用的东传 112
2-1-2.佛教典籍等古代文献中的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料 113
2-1-2-1.洛阳僧人玄奘的西域求法 113
2-1-2-2.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载记的洛阳赴印僧人 114
2-1-2-3.《宋高僧传》记载的中外游方僧人 116
2-1-2-4.洛阳人王玄策经由“尼婆罗道”通使西域之梗概 129
2-2.考古遗迹所反映的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143
2-2-1.王玄策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 143
2-2-1-1.西藏吉隆阿瓦呷英山口王玄策《大唐天竺使出铭》的发现 143
2-2-1-2.唐蕃古道上炳灵寺石窟中的王玄策纪行遗迹 145
2-2-1-3.王玄策与龙门石窟佛教艺术 145
2-2-2.赴印高僧玄照在龙门的造像 147
2-2-3.中原文物遗存中的神奇动物美术造型 148
2-2-4.赫拉克利斯(Heracles)美术造型在洛阳 151
2-2-5.武则天“转轮王”政教史迹透视的女皇西域情结 154
2-2-5-1.武则天推行“转轮王”信仰的政教史迹 154
2-2-5-2.武则天与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的大像崇拜 160
2-2-5-3.龙门“阿育王”造像与武则天推动的转轮王信仰 162
2-2-5-4.武周“万国颂德天枢”与一位波斯使者的丝路行踪 164
2-2-6.洛阳出土的西域胡人石刻资料 168
2-2-7.洛阳文物遗迹折射出的中原袄教社会 201
2-2-7-1.安菩萨墓葬文物透露的袄教崇拜与东都胡人信仰一瞥 201
2-2-7-2.龙门石窟碑刻题记所见参与丝路商贸的行会社团 204
2-2-8.洛阳文物遗迹与中亚粟特文化东渐中原 208
2-2-9.洛阳新发现的唐代景教遗迹 220
2-2-10.洛阳文化遗产中的新罗遗存 225
2-3.胡风熏染下的中原民俗社会 226
2-3-1.“泼寒胡戏”等异域风情的盛行 226
2-3-2.“马球”时尚于中原 226
2-3-3.洛阳透视豹猎的文化遗迹 227
2-3-4.胡乐音声下的浪漫岁月 231
2-3-5.胡姬当垆笑春风 232
五 视象世界里的龙门石窟——一座艺术遗产所折射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 237
1.石刻中的交脚狮子座 240
2.辉焰闪动的佛像背光 243
3.善跏趺坐姿佛像 245
4.结跏趺坐姿佛像 248
5.跣足佛像与莲花 251
6.窟龛装饰纹样 252
7.窟龛建筑装饰中的柱式雕刻 254
8.佛国世界与世俗社会中的华盖仪仗 257
9.装饰雕刻中的翼兽形象及狮子 259
10.天王雕刻 266
11.建筑装饰造型中的频迦陵鸟 269
12.本生故事雕刻 270
12-1.萨埵那太子本生故事 270
12-2.须达那太子(Vessantara,善施)本生故事 272
13.佛传故事雕刻 273
14.经变故事雕刻 283
15.器物雕刻中的斑丝隐囊 285
16.器物雕刻中的塵尾 286
17.器物雕刻中的座凳 287
18.宾阳中洞地面装饰雕刻中的“法华经变”情节 289
19.初唐时代的优填王造像 290
20.宾阳北洞西壁的本尊造型 293
21.龙门石窟所见的早期杂密造像 295
22.高昌张安造像与西州上层人士内徙中原之遗迹 295
23.宾阳南洞北壁中心龛立佛造型中的秣菟罗艺术因素 296
24.龙门佛教艺术中的“三屈式”(tribhanga,三折)人物造型 298
25.龙门石窟足踏夜叉的天王 301
26.北市?帛行净土堂“九品往生故事”雕刻 305
27.万佛洞壁基所见的胡旋、胡腾舞伎乐雕刻 307
28.龙门供养人造像中的蕃胡风貌 310
29.供养人装束中所见的椎髻 313
30.巾帔装饰下的石窟人物造型 315
31.石窟装饰造型中的璎珞 317
32.石窟装饰造型中的法筵(讲筵)或舞筵 318
33.石窟建筑遗迹中的瘗窟 322
34.石窟建筑装饰样式中的覆钵式塔龛 324
35.大万五佛洞西土二十五罗汉及其题铭 326
36.看经寺胡貌罗汉雕刻 327
37.龙门石窟唐代的密宗造像 328
38.龙门石窟的佛经刊布 329
39.北宋游方僧人与龙门石窟的佛教功德 329
六 意识形态视野下中古洛阳社会各界的外来精神蕴际 331
1.龙门地区佛教文物所反映的信仰意识 331
2.龙门新出石刻资料反映的唐人精神世界 346
2-1.王琳墓志 346
2-2.天宫寺岩和尚墓志 349
2-3.比丘尼志弘墓志 350
2-4.吴六郎造尊胜陀罗尼幢记 351
3.一种别开生面的石刻遗迹——洛阳出土墓志中的佛教经咒 355
3-1.徐景威墓志 355
3-2.卢绘夫人李胡墓志 356
3-3.张诜夫人樊氏墓志 358
4.洛阳道教依托佛教之显例 359
5.从龙门造像题识看古代印度佛教意识形态对中国精神境界的影响 362
5-1.佛陀出世思想对中原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63
5-2.佛陀往生意识对中原社会各界思想的影响 366
5-3.佛陀众生平等思想对中原社会各界的影响 368
5-4.一种全新的人际结构——石刻中“维那、典座、呗匿、香火”等教门职事的出现 372
5-5.龙门石刻所见之“斋师” 374
5-6.龙门石刻所见之“同学” 375
5-7.龙门石刻所见之“兄弟”、“娣女” 376
5-8.中原信教阶层中流行的佛化命名现象 378
5-9.佛教文化对中原文学风格、品色的影响 382
5-10.西北诸胡的内徙及中原民族的融合——西域文明传播中原的因素之一 386
5-11.西域文明与中原传统文化的交融——另一种文化视角下的历史现实 389
七 资源流动的启迪——以人类意识审视一项跨地域文化遗产的永恒价值 403
后记 408
感谢与致意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