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环境微生物图谱 1
第1章 细菌 2
1.1 球菌 2
1.2 杆菌 5
1.3 螺旋菌 12
1.4 产乙醇杆菌属(Ethanoligenens gen.nov.) 13
第2章 放线菌 14
第3章 真菌 18
3.1 霉菌 18
3.2 酵母菌 23
第4章 蓝藻 27
第5章 藻类 37
5.1 金藻门 37
5.2 黄藻门 43
5.3 硅藻门 44
5.4 甲藻门 55
5.5 隐藻门 63
5.6 裸藻门 65
5.7 绿藻门 71
第6章 原生动物 88
6.1 鞭毛虫纲 89
6.2 肉足虫纲 97
6.3 纤毛虫纲 118
第7章 轮虫 151
第8章 甲壳动物 164
8.1 枝角类 164
8.2 桡足类 170
第9章 其他微型后生动物 172
9.1 线虫 172
9.2 腹毛虫 172
9.3 水栖寡毛类动物 173
第二部分 环境微生物图谱在工程中的应用 177
第10章 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 178
10.1 污水生化处理中主要微生物类群 178
10.2 微型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 182
10.3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指示性生物 183
10.4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生物监测与系统运行管理 190
第11章 给水处理中的微生物 200
11.1 水中的细菌及病原微生物 200
11.2 水源病原污染指示微生物 206
11.3 饮用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208
11.4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测定 209
第12章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微生物 214
12.1 概述 214
12.2 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其水质特点 214
12.3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微生物及其危害 216
12.4 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的控制 223
12.5 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的控制实例 228
第13章 天然水体中的微生物及其在水质监测中的作用 235
13.1 污染水体的生物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方法 235
13.2 河流水体的污染带划分及典型指示生物 238
13.3 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及污染指示种 242
13.4 水库、湖泊中藻类的监测和控制 249
第14章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类图谱 252
14.1 细菌 252
14.2 放线菌 262
14.3 真菌 264
第15章 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类图谱 268
15.1 细菌 268
15.2 真菌 273
第16章 好氧反硝化菌 275
16.1 氮素污染的危害 275
16.2 常用的水体脱氮方法概述 276
16.3 传统生物脱氮原理 276
16.4 异养硝化与好氧反硝化 276
16.5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285
第17章 油田回注水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和厌氧反硝化细菌特性 287
17.1 硫酸盐还原菌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形态特征 287
17.2 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strain F8特征描述及基因克隆 293
17.3 大庆杆菌-MF新种的特征及其生物降解特性 295
17.4 大庆杆菌-WL新菌的特征及其生物降解特性 297
17.5 生态调控硫酸盐还原菌机理验证 301
第18章 嗜盐菌 314
第19章 工程菌剂及应用 324
19.1 工程菌的概述 324
19.2 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类群 324
19.3 北方寒冷地区微生物类型及特性 325
19.4 工程菌剂应用实例 327
第20章 环境微生物非培养技术 337
20.1 传统的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337
20.2 微生物非培养技术 339
20.3 环境微生物多项分类 343
20.4 展望 354
20.5 微生物的各类鉴定方法比较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