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乐阴司寇”官印 1
战国时期“玺”、“?”、“鈢”的运用 2
怎样辨别战国古玺、官印特征 4
战国时期各国玺印文字的区别 6
战国时期私印的特征 11
战国印章赝品分析之一 13
战国印章赝品分析之二 15
凿印的制作 16
铸印的制作 18
秦官印中包含的官制 20
秦官印中“玺”与“印”的运用 22
秦官印中的半通印文字析 24
秦官印的特征 26
秦私印的特征 28
赝品“传国玉玺”分析 29
西汉时期官印中的金玺 31
西汉时期地方行政长官印 33
西汉时期官印中“印”、“章”的使用 35
西汉时期的官印特征 36
王莽时期的“中垒左执奸”官印 38
王莽时期地方官印“棘阳县宰印” 40
王莽时期的官印特点 41
东汉时期侯国“蠡吾国相”印 43
东汉时期“校尉”军官印 44
东汉时期的官印特征 46
汉代少数民族官印特征 48
汉代的墓葬印 50
汉代私印的主要特征 51
赝品“石洛侯印”分析 54
从“虎牙将军章”的钮式辨别三国时期魏国官印 56
蜀国地方行政官印“云南令印” 58
吴国“新安铁丞”所处的地理位置 59
三国时期各国官印的特征 60
两晋爵位印“宣城公章”分析 62
两晋少数民族“晋归义羌王”印中的驼钮 63
两晋官印的特征 65
南北朝官印“临川太守章”印面分析 66
南北朝官印的特征 6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印特征 69
魏晋南北朝印章中的赝品 71
隋代县官印“观阳县印” 72
隋代官印“桑乾镇印”的印背 74
隋代官印的特征 75
赝品“观阳县印”的分析 77
唐代中央官署“中书省之印”印面分析 78
唐代“奉使之印”的印钮及印背 79
唐代官印的特征 80
隋唐私印的特征 82
北宋时期“新浦县尉朱记”的印面文字分析 83
北宋时期官印印背文字中的“少监府”及钮制 85
北宋官印的特征 86
南宋时期官印印背文字中的“文思院” 88
南宋时期的“羁縻”印 90
南宋时期的“会子印” 91
南宋时期的官印特征 93
宋代的私印特征 95
印谱中的宋代官印赝品 96
元代地方官印“管军百户之印”分析 97
元代的八思巴文官印 99
元代官印的特征 100
元代的押印 102
元代私印的特征 103
元代印章的辨伪举例 105
明代“秃都河卫指挥使司印”官印 106
明代“灵山卫中千户所百户印”官印分析 108
明代官印的特征 110
明代的私印特征 111
明代文彭“琴罢倚松玩鹤”印 113
明代何震印面的“切刀法”与边款的“单刀法” 116
明代程邃“徐旭龄印”印 119
明代甘旸“太羹玄酒”印 121
明代朱简的“碎刀法” 123
明末清初顾苓“如虫蚀叶”刀法 125
明末清初汪泓“不讲道惟恐失道,不见节惟恐易节”印 128
清代官印“钦天监时宪书之印”分析 130
清代官印“云南新嶍音讯营参将关防”分析 131
清代官印的特征 133
清代私印的特征 134
清代丁敬“上下钓鱼山人”印 136
清代鞠履厚“开卷有益沈皋藏书”印 139
清代张燕昌“小瀛洲”印 141
清代蒋仁与黄易篆刻比较 144
清代蒋仁与丁敬篆刻比较 147
清代黄易“茶熟香温且自看”印 149
清代邓石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印 151
清代巴慰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印 154
清代奚冈“何元锡印”印 156
清代陈豫钟“寿暘之印”印 158
清代陈鸿寿“林报曾印”印与“南宫第一”印 160
清代屠倬“查揆字伯葵印”印 164
清代赵之琛“陈观酉”印 166
清代吴让之“瑶圃手模秦汉金石”印与“包氏伯子”印 168
清代钱松“富春胡震”印与“集虚斋”印 172
清代胡震“富春大岭长”印 175
清代徐三庚“惟庚寅吾以降”印 177
清代赵之谦“仁和魏锡曾稼孙之印”印 179
赵之谦伪印的四种形式 181
清代吴昌硕“一月安东令”与“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印 184
清代黄士陵“黄遵宪印”印 187
晚清民国的赝品及其辨识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