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的现状 2
三、研究的方法 2
第一章 减刑假释程序概论 3
第一节 减刑假释的含义与特征 4
一、减刑假释的含义 4
(一)减刑假释的概念 4
(二)减刑假释的类型 11
(三)减刑假释的功能 13
二、减刑假释程序的特征 15
(一)减刑程序与假释程序的关系 15
(二)减刑假释程序的特征 17
第二节 减刑假释的理论基础 23
一、减刑假释的实体法基础 23
(一)刑罚的一般理论 23
(二)行刑政策的基本理论 31
(三)人身危险性理论 36
(四)行刑个别化原则 41
(五)行刑社会化原则 43
二、减刑假释的程序法基础 46
(一)减刑假释的权属性质 46
(二)减刑假释程序的价值解读 56
(三)减刑假释程序的正当性要求 61
第二章 减刑假释程序的模式 65
第一节 行政模式 65
第二节 司法模式 66
第三节 委员会模式 68
第四节 减刑假释程序模式的评论 71
一、对减刑假释程序模式的评述 71
二、形成不同模式的原因分析 72
(一)法律传统不同 72
(二)权力观和人权观不同 72
(三)违宪审查模式不同 73
(四)国家程序体系构造不同 74
第三章 减刑假释程序的运行 75
第一节 减刑假释程序权力主体 75
一、减刑假释程序权力主体的特征 75
(一)行刑机关 75
(二)法院 77
(三)假释委员会 78
(四)检察机关 79
(五)社会组织和个人 80
二、减刑假释程序权力主体综述 81
(一)英美法系国家 81
(二)大陆法系国家 89
第二节 减刑假释程序中的权利保障 94
一、罪犯的权利保障 94
(一)罪犯权利保障的概况 94
(二)罪犯权利保障综述 97
二、被害人权利保障 110
(一)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概况 110
(二)被害人权利保障综述 111
第三节 减刑假释程序的具体运作 114
一、裁决程序 114
(一)准备及提请程序 114
(二)裁决程序 118
二、监督程序 133
(一)日常监督程序 133
(二)紧急状况处置程序 135
(三)监督变更处理程序 136
三、撤销程序 137
(一)减刑撤销程序 137
(二)假释撤销程序 138
第四章 我国减刑假释程序的现状 145
第一节 我国减刑假释程序的历史演变 145
一、古代恤刑程式简论 145
(一)恤刑概述 145
(二)恤刑之程式 146
(三)我国古代未出现减刑假释的原因 147
二、近代发端与推进 147
(一)各阶段概述 147
(二)对该阶段发展进程的评述 149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149
四、社会主义减刑假释程序的建立与发展 150
(一)减刑假释程序初创期 150
(二)减刑假释程序定型期 151
(三)减刑假释程序快速发展期 152
(四)评述 153
五、我国减刑假释程序发展史总评 153
第二节 我国减刑假释程序的现状 154
一、基本现状概况 154
二、存在的具体问题 155
(一)观念层面 155
(二)法律规范层面 157
(三)司法适用层面 159
(四)配套制度环境层面 161
三、原因分析 162
(一)固守减刑假释奖励刑罚观 162
(二)权力错位的主体配置关系 162
(三)脆弱的检察监督权力 164
第三节 我国减刑假释程序发展的新探索 165
一、完善提请程序的探索 165
二、完善审理程序的探索 168
三、完善检察监督程序的探索 170
第五章 我国减刑假释程序的重构 172
第一节 重构的总体理念 172
第二节 重构的基本思路 173
一、模式抉择 173
(一)行政模式中国移植之假说 173
(二)司法模式之保留 176
二、总体构想 176
第三节 重构的具体进路 178
一、现行法律框架内程序修补进路 178
(一)优化提请程序 178
(二)完善审理程序 180
(三)改进假释监督与撤销 182
(四)强化检察监督 183
二、根本革新进路 184
(一)构建减刑假释程序的新构造 184
(二)裁决程序改革进路 185
(三)监督程序改革进路 187
(四)撤销程序改革进路 187
参考文献 189
后记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