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 案例版 供药学专业使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新中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30271112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编写不改变现有教学体制,在保留本学科教学大纲规定全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材中增加案例、“视窗”。正文中,随时插入一些视窗,介绍本学科最新进展、历史经典发现及重要贡献、重要人物介绍及贡献、助记口诀等,每章后编入练习题,便于学生自学和自我测试。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主要概述生药学的概念、任务、发展简史、生药的化学成分、生药的采收加工和贮藏、生药的鉴定方法、生药资源和开发利用等。各论为各类生药分述,共收载生药212种,以自然分类系统编排,介绍各种常用生药的来源、植(动)物形态、产地、采制、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等内容。主要读者对象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的本、专科师生,可用作成人教育及自学的教材。

第一篇 总论 1

第1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任务 1

第二节 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4

一、古代药物学与生药学的萌芽 4

二、生药学科的诞生和发展 6

第三节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9

一、生药的分类 9

二、生药的记载 10

第2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 14

第一节 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 15

第二节 生药的化学成分 15

一、糖和苷 15

二、香豆素 23

三、木脂素 25

四、黄酮类 26

五、醌类 31

六、萜类 34

七、三萜及甾体 42

八、生物碱 48

九、其他 52

第三节 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 54

一、概述 54

二、生物合成研究的意义 55

三、生物合成的研究方法 55

四、基本的生物合成途径 56

第3章 生药的鉴定 65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65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65

一、生药的取样 66

二、杂质检查 66

三、水分测定 66

四、灰分测定 67

五、浸出物测定 68

六、挥发油测定 68

第三节 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 69

一、国家药典 69

二、部颁标准和局颁标准 70

三、临床研究用药的质量标准 70

四、暂行或试行药品的标准 71

五、企业标准 71

第四节 生药的原植(动)物鉴定 71

第五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 72

第六节 显微鉴定 74

一、显微鉴定常用的方法 75

二、各类生药显微鉴定 76

三、中成药的显微鉴定 83

第七节 理化鉴定 84

一、显微化学反应 85

二、物理常数 85

三、微量升华 85

四、荧光分析 86

五、分光光度法 86

六、色谱法 87

第八节 生物检定 89

第九节 DNA分子标记鉴定 89

一、DNA遗传标记技术的方法及原理 89

二、DNA遗传标记技术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90

第4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储存 92

第一节 生药的采收 92

一、采收期的确定 92

二、一般采收原则 92

三、采收方法 93

四、采收中注意事项 93

第二节 生药的产地加工 94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 94

二、产地加工的任务 94

三、产地加工的方法 94

四、各类生药的产地加工 95

第三节 生药的储藏与保管 96

一、生药储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96

二、生药的储藏 97

第5章 中药材的炮制 100

第一节 中药材炮制的发展概况 100

第二节 中药材炮制的目的 101

一、提高净度 101

二、增强药物疗效 101

三、降低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 101

四、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 102

五、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102

六、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102

七、便于调剂制剂 102

八、利于储运及保存药效 103

第三节 中药材炮制的方法 103

一、一般修制 103

二、水制 103

三、火制 104

四、水火共制 105

第四节 中药材炮制的机制 105

第6章 药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 108

第一节 概述 108

第二节 基本概念 109

第三节 培养基及其配制 111

第四节 培养材料与方法 112

一、原生质体培养 112

二、愈伤组织的培养 113

三、细胞悬浮培养 113

四、毛状根培养 114

第五节 利用细胞组织培养生产药用成分 115

一、利用细胞组织培养生产药用植物活性成分 116

二、利用细胞组织培养生产药用植物新成分 116

三、利用细胞组织培养转化药用成分 117

第7章 生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19

第一节 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119

第二节 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 119

第三节 中药及天然药物的开发 122

一、中药及天然药物开发的意义 122

二、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说明 122

三、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注册的程序及要求 123

第四节 海洋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126

一、海洋生药概况 126

二、海洋生物的活性成分及应用 126

第五节 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131

第二篇 各论 135

第8章 藻、菌类生药 135

第一节 藻类 135

昆布 136

海藻 136

第二节 菌类 137

冬虫夏草 137

茯苓 140

灵芝 140

第9章 蕨类生药 142

一、石杉科Huperziaceae 142

石杉 143

二、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144

绵马贯众 145

三、水龙骨科(槲蕨科)Polypodiaceae 147

骨碎补 147

第10章 裸子植物类生药 149

一、银杏科Ginkgoaceae 150

银杏叶(附:白果) 150

二、松科Pinaceae 152

松花粉(附:松香) 152

三、柏科Cupressaceae 152

侧柏叶(附:柏子仁) 153

四、三尖杉科(粗榧科)Cephalotaxaceae 153

三尖杉 154

五、红豆杉科(紫杉科)Taxaceae 154

红豆杉 154

六、麻黄科Ephedraceae 155

麻黄(附:麻黄根等) 156

第11章 被子植物类生药 161

第一节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161

一、桑科Moraceae 161

桑白皮(附:桑葚) 161

火麻仁(附:大麻) 161

二、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162

细辛 162

马兜铃(附:天仙藤) 164

三、蓼科Polygonaceae 164

大黄 165

何首乌 168

虎杖 171

四、苋科Amaranthaceae 172

牛膝(附:川牛膝) 172

五、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172

银柴胡 172

王不留行 172

六、毛茛科Ranunculaceae 173

黄连 173

附子(附:川乌、草乌) 177

白芍(附:赤芍) 180

威灵仙 183

七、小檗科Berberidaceae 183

淫羊藿 184

三颗针 187

八、木通科Lardizabalaceae 188

木通(附:川木通、关木通) 188

九、防己科Menispermaceae 194

防己 194

北豆根 198

十、木兰科Magnoliaceae 199

厚朴(附:厚朴花) 199

辛夷 203

五味子(附:南五味子) 203

十一、樟科Lauraceae 207

肉桂(附:桂枝) 207

乌药 211

十二、罂粟科Papaveraceae 211

延胡索 211

罂粟壳 214

阿片 215

十三、十字花科Cruciferae(Brassi-caceae) 215

板蓝根(附:南板蓝根、大青叶、蓼天青叶、青黛) 216

芥子 218

十四、景天科Crassulaceae 219

红景天 219

垂盆草 220

十五、杜仲科Eucommiaceae 220

杜仲 220

十六、蔷薇科Rosaceae 221

山楂(附:野山楂、湖北山楂、云南山楂) 221

苦杏仁(附:桃仁、甜杏仁) 225

木瓜 228

枇杷叶 229

十七、豆科Leguminosae(Fabaceae) 229

黄芪 229

甘草 233

葛根(附:粉葛、云南葛藤、葛花) 237

番泻叶 237

山豆根 238

苦参 238

决明子 238

补骨脂 239

鸡血藤 239

十八、芸香科Rutaceae 239

黄柏(附:关黄柏) 240

枳实(附:枳壳) 243

吴茱萸 244

白鲜皮 244

陈皮(附:甜橙、橘络、橘核、青皮) 244

十九、楝科Meliaceae 245

川楝子(附:苦楝皮) 245

二十、苦木科Simarubaceae 245

鸦胆子 245

二十一、远志科Polygalaceae 246

远志 246

二十二、大戟科Euphorbiaceae 246

京大戟(附:红芽大戟) 246

巴豆 247

狼毒 248

二十三、漆树科Anacardiaceae 249

五倍子 249

二十四、卫矛科Celastraceae 250

雷公藤 250

二十五、鼠李科Rhamnaceae 250

大枣 250

酸枣仁 251

二十六、藤黄科Guttiferae 251

贯叶金丝桃 252

二十七、瑞香科Thymelaeaceae 254

沉香 254

芫花 257

二十八、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258

使君子 258

诃子 258

二十九、桃金娘科Myrtaceae 258

丁香(附:母丁香、丁香油) 259

三十、五加科Araliaceae 262

人参(附:高丽参、西洋参) 262

三七 268

刺五加 272

五加皮 272

三十一、伞形科Umbelliferae 273

当归 273

柴胡(附:大叶柴胡) 277

川芎 280

白芷 284

小茴香 284

防风 285

蛇床子 285

北沙参 285

前胡 286

三十二、山茱萸科Cornaceae 286

山茱萸 286

三十三、木犀科Oleaceae 286

秦皮 287

连翘 287

女贞子 287

三十四、马钱科Loganiaceae 288

马钱子 288

三十五、龙胆科Gentianaceae 288

秦艽 288

龙胆 289

三十六、夹竹桃科Apocynaceae 294

萝芙木 294

三十七、萝藦科Asclepiadaceae 294

香加皮 295

白薇 295

白前 295

三十八、旋花科Convolvulaceae 296

菟丝子 296

牵牛子 296

三十九、紫草科Boraginaceae 296

紫草 296

四十、唇形科Labiatae 297

薄荷(附:薄荷油) 297

黄芩 300

丹参 304

益母草 308

紫苏叶 309

广藿香 309

藿香 309

四十一、茄科Solanaceae 310

洋金花(附:木曼陀罗花、北洋金花) 310

枸杞子(附:地骨皮) 313

颠茄草 314

四十二、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315

地黄 315

玄参 319

毛花洋地黄叶 319

四十三、列当科Orobanchaceae 321

肉苁蓉 321

四十四、爵床科Acanthaceae 321

穿心莲 321

四十五、茜草科Rubiaceae 322

钩藤 322

巴戟天 323

茜草 323

四十六、忍冬科Caprifoliaceae 324

金银花(附:忍冬藤、山银花、毛花柱忍冬) 325

四十七、败酱科Valerianaceae 329

甘松 329

缬草 329

四十八、葫芦科Cucurbitaceae 330

天花粉 330

瓜蒌 333

四十九、桔梗科Campanulaceae 334

桔梗 334

党参 336

南沙参 337

五十、菊科Compositae 338

青蒿 338

红花(附:白平子) 341

苍术(附:白术) 343

木香(附:川木香、越西木香、青木香) 346

茵陈 349

菊花 350

艾叶 350

野菊花 351

小蓟 352

大蓟 352

蒲公英 353

第二节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354

五十一、香蒲科Typhaceae 354

蒲黄 354

五十二、泽泻科Alismataceae 354

泽泻 354

五十三、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 355

薏苡仁 355

白茅根 355

五十四、莎草科Cyperaceae 356

香附 356

五十五、棕榈科Palmae(Arecaceae) 356

槟榔(附:大腹皮) 357

血竭 357

五十六、天南星科Araceae 357

半夏(附:水半夏) 358

天南星 361

五十七、百部科Stemonaceae 361

百部 362

五十八、百合科Liliaceae 362

川贝母(附:浙贝母) 363

麦冬(附:山麦冬) 369

芦荟 372

天冬 372

黄精 373

知母 373

玉竹 373

土茯苓 374

五十九、薯蓣科Dioscoreaceae 374

穿山龙 374

山药 375

六十、鸢尾科Iridaceae 375

西红花 375

射干 379

六十一、姜科Zingiberaceae 379

砂仁(附:砂仁壳等) 380

豆蔻 384

干姜 384

高良姜 384

莪术(附:郁金、姜黄) 384

草果 390

草豆蔻 390

益智 391

六十二、兰科Orchidaceae 391

天麻 391

石斛 397

白及 397

第12章 动物类生药 399

第一节 动物类生药概论 399

一、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个体发育常用术语 400

二、动物的命名与分类 401

三、动物类生药的分类 402

四、动物类生药的活性成分 403

第二节 动物类生药分述 406

全蝎 406

鹿茸(附:鹿角、鹿角胶、鹿角霜) 408

麝香(附:灵猫香、人工合成麝香) 413

牛黄(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 416

蟾酥(花背蟾蜍、干蟾) 419

地龙 422

水蛭 422

珍珠 423

海螵蛸 423

桑螵蛸 423

僵蚕 424

鲨鱼肝油 424

海狗肾 424

石决明 425

斑蝥 425

龟甲 425

蛤蚧 426

阿胶(附:黄明胶、新阿胶) 427

羚羊角 427

蛤蟆油 429

蝉蜕 429

土鳖虫 430

蜈蚣 430

熊胆 430

金钱白花蛇 431

第13章 矿物类生药 432

第一节 概述 432

一、矿物的性质 432

二、矿物类生药的鉴定 434

第二节 矿物类生药 435

一、矿物类生药的分类 435

二、矿物类生药分述 435

朱砂 435

芒硝(附:玄明粉) 438

石膏 439

滑石(附:软滑石) 440

雄黄(附:雌黄) 440

信石(附:砒霜) 441

龙骨 442

赭石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