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特殊性》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海云著
  • 出 版 社:北京: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1192182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析了西方货币经济理论的创立条件,证明货币经济理论离不开当时的 经济实际,总结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特殊性,设计了中国货币政策体系框架。

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4

三、研究方法 8

四、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9

五、主要结论 14

第一章 货币政策体系的一般框架 17

第一节 货币政策体系 17

一、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体系 17

二、新时期货币政策体系的新变化 19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选择 20

一、货币政策目标与宏观调控 22

二、稳定币值与通货膨胀 22

三、经济周期中的经济增长 23

四、充分就业 24

五、国际收支平衡 24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一般工具 25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 26

二、再贴现业务 27

三、公开市场业务 28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一般传导机制 29

一、利率传导机制 29

二、信贷传导机制 31

三、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34

四、财富传导机制 35

五、汇率传导机制 37

六、预期传导机制 38

七、各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 39

第五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一般选择 42

一、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经济环境 43

二、选择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的经济环境 45

三、选择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的经济环境 46

四、中介指标的选择与繁荣和危机的经济条件 47

第六节 操作指标 47

一、传统货币政策操作指标 48

二、繁荣和危机期间的操作指标 48

第七节 货币政策的一般规则与框架 49

一、货币数量规则 51

二、利率规则 52

三、麦克勒姆规则 55

四、通货膨胀目标框架 57

第八节 货币政策效果的一般评价 59

一、货币政策效果评价的一般标准 59

二、货币政策效果的长短期评价 60

第九节 本章小结 60

第二章 在繁荣和危机交替中发展的货币政策理论 61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理论 61

一、17世纪的经济环境与威廉·配第的货币理论 62

二、亚当·斯密时期的经济环境与货币理论 64

第二节 剑桥学派的货币理论 66

一、理论背景 66

二、现金余额说和货币政策主张 69

第三节 瑞典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 70

一、理论产生的土壤 70

二、货币政策与研究方法的突破 71

第四节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理论 73

一、理论背景 73

二、货币和货币政策理论 75

第五节 新剑桥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 80

一、新剑桥学派形成时的历史环境 82

二、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求和货币政策理论 85

第六节 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 88

一、货币学派的经济环境 88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 90

三、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 95

第七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政策理论 97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供应理论 98

二、新古典综合派关于滞胀问题的货币理论 100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政府干预货币政策 102

第八节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 108

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形成的经济条件和经济环境 108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主要经济理论 110

三、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货币政策 111

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金融约束论 113

第九节 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 114

一、预期理论与合理预期理论 115

二、合理预期条件下的货币中性和利率 116

三、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 116

第十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理论 117

一、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货币与经济增长 118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119

三、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金融与经济增长 120

第十一节 本章小结 121

第三章 不同国家繁荣和危机中的货币政策实践 123

第一节 美国战后经济与货币政策实践 123

一、20世纪40—50年代中期,战后恢复初期的经济情况和货币政策实践 125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繁荣十年”的货币政策实践 127

三、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美国滞胀时期的货币政策实践 129

四、80年代重新调整,摆脱“滞胀”的货币政策实践 132

五、90年代初“新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实践 134

六、2007年,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与政府救市的货币政策实践 141

第二节 日本货币政策实践 150

一、日本战后经济和货币政策 150

二、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和货币政策 155

三、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货币政策 157

四、2000年后日本的货币政策 166

第三节 西欧经济与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168

一、西欧战后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 168

二、欧洲中央银行建立后的货币政策 171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 176

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177

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稳定与发展 182

三、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金融自由化与货币稳定的矛盾 184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87

第四章 繁荣与危机抉择中的中国货币政策实践 189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 189

一、1992—1998年,繁荣时期的货币政策 189

二、1999—2004年,萧条时期的货币政策 193

三、繁荣中蕴藏着危机,货币政策的应急预案 195

四、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政策目标的关系 200

第二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特征 206

一、中国货币政策追求多目标 207

二、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多样性 210

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践 219

四、中国货币政策的行为准则 225

五、中国货币政策效果 226

第三节 本章小结 238

第五章 曲折发展中的中国经济 240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体制 241

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244

二、中国的银行体制改革 248

三、中国融资体制改革 253

第二节 繁荣和危机中的中国社会经济条件 258

一、中国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交错并存 258

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多重目标 262

三、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和银行的冲击 263

四、国内货币流通稳定性下降 264

第三节 本章小结 266

第六章 中国货币政策体系框架安排 267

第一节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现实选择 267

一、经济增长 270

二、稳定货币 271

三、经济结构协调 272

四、保证就业 274

五、国际收支平衡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 275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277

一、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277

二、窗口指导 279

三、存款准备金 279

四、公开市场业务 280

五、再贴现 281

六、其他直接调控工具 282

第三节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选择 282

一、中国的利率传导机制 283

二、中国的银行信贷传导机制 284

三、中国的财富传导机制 284

四、中国的汇率传导机制 285

第四节 中国货币政策规则和框架的选择 286

一、制定货币政策规则的目的 286

二、我国备选规则的比较 287

三、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 292

第五节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选择——基准利率 294

一、基准利率的特征 294

二、基准利率的选取标准 295

三、基准利率选取的国际经验 296

四、我国备选基准利率的比较 297

五、SHIBOR作为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作用 305

第六节 中国货币政策效果预期 311

第七节 构建中国货币政策体系框架 312

参考文献 315

后记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