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洪图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17137997
  • 页数:8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突出,反映了我国目前《内经》研究领域最高学术水平。

上篇 绪论篇 3

第一章 《黄帝内经》的成书与流传 3

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年代 3

一、《内经》成书古今说 3

(一)古代《内经》成书说 3

(二)近现代《内经》成书说 7

二、《内经》书中的时代标志 13

(一)社会背景 13

(二)科学技术 16

(三)语言文字 18

三、与《内经》相关的史志、著作、文物 20

(一)史志记载 20

(二)相关著作 25

(三)出土古佚书 31

四、《内经》的成篇与成编 33

(一)《内经》各篇撰写时间的大体分期 34

(二)《内经》成编年代 49

五、《内经》书名考证 53

(一)《黄帝内经》 53

(二)《素问》 53

(三)《灵枢》 54

第二节 《内经》的版本与流传 55

一、《素问》传(版)本系统 56

二、《灵枢》传(版)本系统 58

第二章 《黄帝内经》学术发展概要 61

第一节 藏象学说 61

一、《内经》解剖学的发展 61

二、《内经》脏腑理论的发展 62

(一)脏腑功能 62

(二)脏腑相关 68

(三)三焦、命门、相火 69

(四)奇恒之府 73

三、《内经》精气神理论的发展 74

(一)精 74

(二)血 74

(三)津液 75

(四)气 75

(五)气血精神关系 78

第二节 经络与针灸理论 79

一、《内经》经络学说的发展 79

(一)经络的功用和实质 79

(二)奇经八脉的概念、循行、功能和奇经理论的应用 82

(三)络脉的概念、数目、功用和络脉理论的应用 84

(四)经筋的特点和经筋理论的应用 85

二、《内经》腧穴理论的发展 86

(一)腧穴数目方面 86

(二)腧穴名称及取穴方法方面 87

(三)五输穴的阴阳属性及其主治方面 87

三、《内经》针灸理论的发展 88

(一)关于针具 88

(二)关于针刺大法 88

(三)关于灸法 89

(四)针灸处方 90

(五)针药并重与针药配合 90

第三节 病因病机学说 90

一、《内经》病因学说的发展 91

(一)古代医家对《内经》病因学说的阐发 91

(二)近现代医家对《内经》病因学说的阐发 92

二、《内经》发病学说的发展 92

(一)发病机理 92

(二)发病类型 92

三、《内经》病机学说的发展 93

(一)阴阳失调病理 93

(二)邪正盛衰病理 95

(三)精气神病理 96

(四)六气病理 99

(五)脏腑病机 100

四、《内经》病传学说的发展 102

(一)外感病传变模式 102

(二)内伤杂病传变模式 103

中篇 理论篇 107

第一章 《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 107

第一节 《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107

一、《内经》理论体系的内涵和结构 108

(一)本体论方面 108

(二)认识论方面 109

(三)方法论方面 110

二、《内经》理论体系的特点 110

(一)独特的医学理论 111

(二)独特的临床诊治方法 112

(三)独特的医学发现和发明 112

(四)独特的自身发展形式 113

第二节 《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113

一、《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 113

(一)解剖学基础 114

(二)长期的生活观察 114

(三)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 114

(四)《内经》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古代哲学的作用 115

(五)《内经》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诸子百家多学科的影响 115

二、《内经》理论体系的完善 118

(一)医经注疏 118

(二)专题发挥 118

(三)学派论争 118

(四)临床实践 119

第三节 《内经》理论体系的认识论 119

一、《内经》理论体系认识论形成的文化背景 119

二、《内经》理论体系认识论的唯物基础 120

(一)天人可知论 120

(二)唯物生命观 121

(三)唯物反映论 122

(四)医学实践论 122

三、意象思维方式 123

四、辩证思维方式 125

(一)藏象、经络学说中的辩证思维 126

(二)病因病机学说中的辩证思维 128

(三)诊法学说中的辩证思维 129

(四)论治学说中的辩证思维 130

第四节 《内经》理论体系的方法论 132

一、观察方法 133

(一)《内经》观察方法的特点 133

(二)《内经》观察方法的内容 134

二、医疗实践法 135

(一)病理探查法 135

(二)治疗实验法 135

(三)身心观控法 136

三、系统方法 136

(一)天人内外整体性原则 137

(二)有机联系性原则 137

(三)自组织原则 137

四、逻辑方法 138

(一)比较法 139

(二)类比法 139

(三)三段论法 139

(四)分析法与综合法 140

五、数学方法 141

(一)以数学语言和思维论述中医学理论 141

(二)以数学模型建构中医学理论框架 142

(三)以活的动态数学关系量化诊治指标 143

第五节 《内经》理论体系主要学术思想 144

一、“四时五脏阴阳”观 144

二、辨证论治观 145

三、方药系统观 147

(一)药物功效系统观 147

(二)方剂组合系统观 148

第六节 对《内经》理论体系的评价 149

一、世界两大医学理论体系之对立与统一 150

二、中医学的科学形态和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定位 151

三、运用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方法研究和发展《内经》理论体系 152

第二章 《黄帝内经》的医学原理 154

第一节 《内经》的生命观 154

一、《内经》对生命活动的基本认识 154

(一)生命的起源 154

(二)人体生命的内涵 157

(三)人体生命的特征 158

二、《内经》生命观的主要内容 160

(一)人是阴阳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 160

(二)人体生命功能的核心理论——脏腑学说 161

(三)人体生命要素的集中概括——精气神学说 163

(四)联络全身、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学说 165

第二节 《内经》的疾病观 166

一、《内经》对疾病的基本认识 167

(一)疾病的概念 167

(二)疾病的形成 168

二、《内经》疾病观的主要内容 170

(一)病因学说 171

(二)发病学说 173

(三)总体病机 175

(四)精气神病机 177

(五)脏腑病机 181

(六)经络病机 182

(七)疾病的演变 184

(八)病证的概念及分类 185

第三节 《内经》的疾病诊治观 189

一、《内经》的疾病诊断观 189

(一)独特的诊断理论 189

(二)《内经》的诊法特点 197

(三)关于“证”的内涵 198

二、《内经》的疾病治疗观 199

(一)《内经》论治的基本思想 199

(二)《内经》的治疗原则 200

(三)《内经》的治疗大法 206

(四)《内经》论治疗手段 208

第四节 《内经》的养生康复观 212

一、《内经》的养生观 212

(一)生命发展规律与人类寿限 212

(二)人体寿夭的原因 214

(三)养生的基本原则 215

(四)《内经》论养生大法 216

二、《内经》的康复观 221

(一)康复医疗的理论基础 221

(二)康复医疗的基本原则 223

(三)《内经》论康复医疗大法 224

第三章 《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 228

第一节 《内经》哲学的基本内容 228

一、天人 228

(一)先秦的天人之辨 228

(二)《内经》的天人合一思想 229

二、气 236

(一)气的渊源 236

(二)气的概念 238

(三)气的性质和作用 239

三、阴阳五行 241

(一)阴阳五行的渊源 242

(二)阴阳五行的内容 249

四、别异、比类、正名 260

(一)名辩的含义 260

(二)别异、比类、正名是古代名辩学的基础 260

(三)《内经》正名、别异、比类的名辩学内容及其特征 263

第二节 《内经》哲学思想在建构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267

一、方法论的启示 267

(一)意象思维的含义 268

(二)意象思维的过程 268

(三)意象思维的应用 269

二、原理借鉴 271

(一)《内经》哲学与藏象理论的形成 271

(二)《内经》哲学与病机理论的形成 274

(三)《内经》哲学与诊法理论的形成 277

(四)《内经》哲学与治疗理论的形成 277

(五)《内经》哲学与摄生理论的形成 278

三、对《内经》哲学思想的评价 279

(一)对《内经》天人关系理论的评价 279

(二)对《内经》气哲学的评价 280

(三)对《内经》阴阳哲学的评价 281

(四)对《内经》五行哲学的评价 282

(五)对《内经》比类的评价 282

第四章 《黄帝内经》理论专题发挥 284

第一节 《内经》的天文历法思想 284

一、《内经》的古天文学内容 284

(一)《内经》的宇宙结构理论 284

(二)《内经》的天球思想 285

(三)北斗星 285

(四)二十八宿 286

(五)日月五星 288

(六)《内经》古天文的占星术内容 292

二、《内经》古天文学思想的医学意义 294

(一)二十八宿的医学意义 295

(二)北斗星的医学意义 296

(三)日、月、五星的医学意义 296

三、《内经》的历法思想及其医学意义 298

(一)六十干支历 298

(二)四分历 299

第二节 《内经》的地理医学思想 300

一、《内经》的地理医学内容 301

(一)地理与气候 301

(二)地理与体质 301

(三)地理与发病 302

(四)地理与治疗 302

二、《内经》地理医学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意义 303

(一)在辨证论治中的意义 303

(二)在防病保健中的意义 304

三、《内经》地理医学思想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304

(一)在体质诊断中的应用 304

(二)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304

第三节 《内经》的气象医学思想 304

一、《内经》的气象学内容 305

(一)《内经》古气象学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305

(二)《内经》古气象学的内容 305

二、《内经》气象医学思想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309

(一)《内经》气象医学思想与藏象 309

(二)《内经》气象医学思想与发病 310

三、《内经》气象医学思想与临床应用 312

(一)气象与疾病的诊断 312

(二)气象与疾病的治疗 313

(三)气象与养生 313

四、对《内经》气象医学思想的评价 314

第四节 《内经》的时间医学思想 314

一、《内经》的时间医学内容 315

(一)亚日节律 315

(二)周日节律 315

(三)周月节律 315

(四)周年节律 316

二、《内经》时间医学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意义 317

(一)病情预测 317

(二)疾病治疗 317

(三)养生防病 317

三、《内经》时间医学思想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318

(一)择时用药 318

(二)择时针刺 319

第五节 《内经》的体质医学思想 319

一、《内经》体质医学的基本内容 319

(一)体质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客观基础 319

(二)体质的藏象学说基础 322

(三)体质的分类及特点 323

二、《内经》体质医学思想在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中的意义 326

三、《内经》体质医学思想的临床应用 327

(一)体质与诊断 327

(二)体质与治疗 328

(三)体质与养生 330

四、对《内经》体质医学思想的评价 330

第六节 《内经》心理医学思想 332

一、《内经》心理医学的基本内容 332

(一)神与心理 332

(二)《内经》心理理论的藏象学说基础 333

(三)心理与病因病机 339

(四)心理与诊断 342

(五)心理与治疗 343

二、《内经》心理医学思想在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中的意义 345

三、对《内经》心理医学思想的评价 346

(一)促进医学模式转变 346

(二)促进病因学研究 347

(三)提高诊治疾病效果 347

(四)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身素质 347

(五)创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医学体系 347

第七节 《内经》的社会医学思想 348

一、《内经》社会医学的基本内容 348

(一)《内经》中的社会分期及医学源流说 348

(二)《内经》有关社会状况与人群疾病的记载 349

(三)《内经》关于医患关系社会意义的议论 351

二、《内经》社会医学思想的学术价值 351

(一)丰富了中医病因学理论 351

(二)完善了中医学防治理论 354

三、《内经》社会医学思想的应用 355

(一)诊病须察社会因素 355

(二)社会因素相关疾病 355

(三)以人为本,强调治疗个体化 358

四、对《内经》社会医学思想的评价 358

(一)《内经》社会医学思想的历史作用 358

(二)《内经》社会医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360

第八节 《内经》的运气学说 361

一、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361

(一)干支甲子 361

(二)五运 365

(三)六气 369

(四)运气同化 373

二、运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75

(一)推测每年的气候变化 375

(二)预测疾病的发生及流行 376

(三)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77

三、正确对待运气学说 378

下篇 原文导读 385

《素问》部分 385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385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394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403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419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436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452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节选) 458

五脏生成篇第十 462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466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471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474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478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485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490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502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507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517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526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529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534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540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547

热论篇第三十一 552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557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563

咳论篇第三十八 567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570

风论篇第四十二 578

痹论篇第四十三 582

痿论篇第四十四 593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602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606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613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622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628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652

《灵枢》部分 658

九针十二原第一 658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666

寿夭刚柔第六 676

本神第八 680

经脉第十 684

营卫生会第十八 698

热病第二十三 708

决气第三十 714

海论第三十三 717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723

本脏第四十七 727

天年第五十四 733

水胀第五十七 736

贼风第五十八 741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743

邪客第七十一 753

通天第七十二 760

九针论第七十八 764

岁露论第七十九 771

大惑论第八十(节选) 781

附篇 导研篇 789

第一章 《黄帝内经》音韵校勘研究 789

第一节 字误失韵 789

第二节 字倒失韵 796

第三节 字衍失韵 798

第四节 字脱失韵 799

第五节 句读误而失韵 800

第二章 《黄帝内经》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802

第一节 《内经》研究现状述评 802

一、运用文献学方法研究《内经》 802

二、运用临床方法研究《内经》 804

三、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内经》 804

第二节 《内经》理论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805

一、把握《内经》理论的学术内涵与特征 805

(一)从整体考察与把握生命活动规律 805

(二)从功能考察与把握生命活动规律 806

(三)从活体动态考察与把握生命规律 806

二、确立《内经》理论的研究思路与原则 806

三、探讨《内经》理论的研究方法 808

(一)运用文献方法研究 808

(二)运用临床方法研究 809

(三)运用实验方法研究 810

(四)《内经》理论的多学科研究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