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抗体制备技术 1
实验一 免疫血清的制备 1
(一)伤寒沙门菌“O”抗血清的制备 1
(二)溶血素的制备 2
(三)抗IgG血清的制备 4
实验二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5
实验三 抗体的纯化 9
(一)盐析法 9
(二)凝胶过滤法 11
(三)离子交换层析法 12
(四)亲和层析法 14
第二单元 免疫凝集类技术 16
实验四 直接凝集试验 16
(一)玻片凝集试验 16
(二)试管凝集试验 17
实验五 间接凝集试验 19
(一)间接血凝试验 19
(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22
(三)胶乳凝集试验 24
(四)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25
(五)协同凝集试验 26
实验六 抗人球蛋白试验 28
(一)直接Coombs试验 28
(二)间接Coombs试验 30
第三单元 免疫沉淀类技术 32
实验七 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32
实验八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33
实验九 免疫电泳 35
实验十 对流免疫电泳 37
实验十一 火箭免疫电泳 38
实验十二 免疫固定电泳 40
实验十三 免疫浊度测定 43
第四单元 补体参与的技术 45
实验十四 补体结合试验 45
实验十五 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 49
第五单元 酶免疫技术 51
实验十六 酶标记抗体的制备 51
实验十七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3
实验十八 酶免疫组化技术 56
实验十九 免疫印迹技术 58
实验二十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60
第六单元 放射免疫技术 63
实验二十一 放射免疫测定 63
实验二十二 免疫放射测定 65
(一)一步法 65
(二)两步法 67
第七单元 荧光免疫技术 69
实验二十三 荧光标记抗体的制备 69
实验二十四 荧光抗体染色技术 71
实验二十五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74
实验二十六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76
第八单元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80
实验二十七 酶促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80
实验二十八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82
实验二十九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85
第九单元 胶体金免疫技术 89
实验三十 胶体金免疫渗滤试验 89
实验三十一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 90
第十单元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 93
实验三十二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93
实验三十三 E花环形成试验 95
实验三十四 T细胞亚群的测定 97
实验三十五 T细胞增生试验 99
(一)形态学方法 100
(二)MTT比色法 101
(三)3H-TdR掺入法 102
实验三十六 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测定 103
实验三十七 NK细胞活性的测定 105
实验三十八 吞噬细胞功能测定 107
(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107
(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108
(三)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试验 111
(四)白细胞杀菌活性测定 112
实验三十九 细胞因子的测定 114
(一)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活性测定 114
(二)白细胞介素-2的测定 116
第十一单元 其他免疫学检测项目 118
实验四十 豚鼠过敏反应观察 118
实验四十一 血清IgE的测定 119
(一)血清总IgE测定 119
(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 120
实验四十二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122
实验四十三 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检测 124
实验四十四 人类白细胞抗原的检测 125
(一)补体依赖的微量细胞毒试验 125
(二)淋巴细胞交叉配合试验 127
第十二单元 检验系统的方法性能评价 129
实验四十五 可报告范围验证实验 129
实验四十六 精确度评价实验 131
实验四十七 参考区间评估实验 133
实验四十八 分析灵敏度验证实验 135
实验四十九 检测系统干扰实验 138
实验五十 检测系统间结果比对实验 140
第十三单元 临床免疫学实验的诊断效能评价 144
实验五十一 临床免疫学定性试验的诊断效能评价 144
实验五十二 临床免疫学定量试验的诊断效能评价 146
附录 148
附录一 常用实验动物的接种和采血方法 148
(一)接种方法 148
(二)采血方法 149
附录二 常用试剂的配制 151
(一)酸碱溶液的配制 151
(二)缓冲液的配制 151
(三)其他试剂溶液的配制 156
(四)洗液的配制 159
附录三 离心速度、相对离心力(RCF)和离心时间的计算 160
附录四 常用免疫学检测试剂盒 161
(一)临床免疫学诊断试剂盒的基本要求 161
(二)临床免疫学诊断试剂盒的种类和基本组成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