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意义 1
1.2 研究内容 2
1.2.1 中国西南岩溶区旱涝孕灾环境分析 2
1.2.2 中国西南岩溶区旱涝灾害特征研究 2
1.2.3 降水量与旱涝灾害发生的关系 3
1.2.4 中国西南岩溶区旱涝灾害演变模拟 3
1.2.5 中国西南岩溶区旱涝灾害演变机理与水安全 3
1.2.6 中国西南典型岩溶干旱区地下水开发利用 4
第2章 中国西南岩溶区概况 5
2.1 地质地理简况 5
2.1.1 自然地理 5
2.1.2 地形地貌 6
2.1.3 地质概况 7
2.1.4 水文 9
2.2 中国西南各省岩溶区概况 10
2.2.1 云南省岩溶区概况 10
2.2.2 贵州省岩溶区概况 16
2.2.3 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区概况 21
2.2.4 湖南省岩溶区概况 25
2.2.5 广东省岩溶区概况 30
2.2.6 湖北省岩溶区概况 32
2.2.7 四川省岩溶区概况 35
2.2.8 重庆市岩溶区概况 38
2.3 中国西南岩溶地下河系统特征 40
2.3.1 基本特征 41
2.3.2 岩溶管道结构形态 46
2.3.3 补给、径流和排泄 50
2.3.4 水流运动特征 51
2.4 本章小结 55
第3章 中国西南岩溶区旱涝灾害分析 57
3.1 中国西南岩溶区旱涝灾害及成因分析 57
3.1.1 1900~2012年旱涝情况统计分析 58
3.1.2 2003~2012年中国西南岩溶区典型区域旱涝灾情分析 62
3.1.3 中国西南岩溶区旱涝灾害特点 63
3.2 中国西南各省岩溶旱涝灾害基本情况 64
3.2.1 云南省岩溶旱涝灾害基本情况 64
3.2.2 贵州省岩溶旱涝灾害基本情况 68
3.2.3 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旱涝灾害基本情况 71
3.2.4 广东省岩溶旱涝灾害基本情况 74
3.2.5 湖南省岩溶旱涝灾害基本情况 76
3.2.6 湖北省岩溶旱涝灾害基本情况 77
3.2.7 四川省岩溶旱涝灾害基本情况 79
3.2.8 重庆市岩溶旱涝灾害基本情况 80
3.3 中国西南岩溶旱涝灾害成因分析 82
3.3.1 中国西南岩溶区降水与旱涝灾害的关系 82
3.3.2 中国西南岩溶区旱涝孕灾环境 88
3.4 本章小结 94
第4章 中国西南岩溶区旱涝灾害演变模拟研究 96
4.1 物理模拟 96
4.1.1 实验装置 96
4.1.2 特征选取 99
4.1.3 实验设计 108
4.1.4 实验过程与结果 109
4.1.5 实验结论 118
4.2 数值模拟实验 122
4.2.1 模型建立 122
4.2.2 模拟结果 124
4.3 岩溶地表地下因素影响下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129
4.4 岩溶地下河系统旱涝致灾因素分析 130
4.4.1 岩溶管道的埋深 130
4.4.2 岩溶管道的坡降 132
4.4.3 岩溶管道的平面展布形态 133
4.4.4 应对措施 135
4.5 本章小结 136
第5章 中国西南岩溶区旱涝灾害演变机理与水安全 138
5.1 强降水条件下中国西南岩溶区可能发生的灾害及演变机理 138
5.2 一般降水条件下中国西南岩溶区可能发生的灾害及演变机理 140
5.3 中国西南岩溶区旱涝灾害演变机理 142
5.4 中国西南岩溶地下河水安全利用模式 143
5.5 中国西南典型岩溶洼地——块所岩溶区旱涝灾害演变规律 146
5.5.1 基本概况 146
5.5.2 块所岩溶洼地水文循环特征 149
5.5.3 变化环境下岩溶洼地水文循环响应及致灾成因 150
5.5.4 块所岩溶洼地旱涝灾害防治对策 151
5.5.5 典型岩溶洼地旱涝灾害演变规律及防治措施 151
5.6 本章小结 152
第6章 中国西南典型岩溶干旱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经验 154
6.1 典型岩溶干旱区基本情况 154
6.1.1 云南省曲靖市岩溶干旱区基本情况 154
6.1.2 云南省泸西县岩溶干旱区基本情况 162
6.1.3 典型岩溶干旱区地质构造 166
6.2 典型岩溶干旱区水文地质条件 168
6.2.1 云南省曲靖市水文地质条件 168
6.2.2 云南省泸西县水文地质条件 170
6.3 成灾机理分析 173
6.3.1 云南省曲靖市岩溶干旱成灾机理分析 173
6.3.2 云南省泸西县岩溶干旱成灾机理分析 174
6.4 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实施情况 176
6.4.1 工程实施情况 176
6.4.2 效果分析 178
6.4.3 经验总结 179
6.4.4 地下水赋存规律研究 180
6.5 典型岩溶干旱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经验总结 182
6.5.1 地下水开发工程成功经验总结 182
6.5.2 地下水开发工程失败经验总结 184
第7章 结语 188
7.1 结论 188
7.2 不足与建议 191
主要参考文献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