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行政建制 68
第一章 历史沿革 68
第一节 解放前地区行政机构设置 68
第二节 解放后区政府机构设置 69
附录:驻区市级机关 71
第二章 行政区划 72
第一节 俄日侵占时期 72
附:青泥洼地形及沙俄规划路网复合图(1899) 74
大连市街全图(1906) 75
大连市沙俄、日本时期境界变迁图 76
第二节 解放后的行政区划 77
附:大连市街图(1949) 79
第三章 街道 80
第一节 北京街道 80
第二节 长春路街道 81
第三节 日新街道 82
第四节 红岩街道 84
第五节 黄河路街道 85
第六节 建设街道 86
第七节 民乐街道 87
第八节 八一路街道 88
第九节 香炉礁街道 89
第十节 工人村街道 89
第十一节 民运街道 90
第十二节 石道街街道 91
第十三节 白云街道 92
第二编 自然环境 93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93
第一节 地质 93
第二节 地貌 94
第二章 气候 水文 96
第一节 气候 96
第二节 水文 97
第三节 海水化学 98
第三章 自然资源 99
第一节 海域 99
第二节 海洋资源 100
第三节 主要海产品 100
第四节 野生植物 102
第四章 自然灾害 103
第三编 人口与人口控制 104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04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05
第二节 自然增长 106
第三节 密度分布 108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10
第一节 性别构成 110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10
第三节 职业构成 111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12
第五节 民族构成 113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18
第一节 计划生育机构 118
第二节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120
第三节 优生优育 121
第四编 工业与区街经济 125
第一章 俄日侵占时期 125
第一节 俄日殖民工业 125
第二节 民族工业 手工业 126
第二章 新的经济时期 134
第一节 经济恢复与生产自救 1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 135
第三节 “大跃进”与自然灾害 136
第三章 两次上收时期 142
第一节 区街工业一次上收 142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143
第三节 区街工业二次上收 144
第四章 两次创业时期 146
第一节 区街经济的重新组建 146
第二节 区街经济第一次创业 160
第三节 区街经济第二次创业 163
附录:1.西岗区“六大支柱企业”简介 171
2.西岗区主要民营企业简介 172
3.驻区大型企业 174
第五编 商业与外贸 180
第一章 商业企业 180
第一节 解放前的商业企业 180
第二节 解放后商业体制变更 182
第二章 商品购销 184
第一节 农副产品购销 184
第二节 粮食购销 185
第三节 日用生活品购销 186
第三章 集市贸易 186
第一节 解放前的集贸市场 186
第二节 解放后的集市贸易 187
第四章 对外贸易 187
第一节 对外贸易 188
第二节 利用外资 189
第三节 外派劳务和技术合作 191
第六编 饮食 服务旅游 193
第一章 饮食业 193
第一节 解放前的饮食业 193
第二节 建国后的饮食业 194
第二章 服务业 195
第一节 理发业 195
第二节 浴池业 196
第三节 照相业 197
第四节 旅馆业 198
第三章 旅游业 198
第七编 财政税务 审计 202
第一章 财政与金融 202
第一节 财政机构 202
第二节 财政体制 202
第三节 财政收入 203
第四节 财政支出 205
第五节 公债 210
第六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210
第七节 金融及信贷保险业 211
第二章 税务 213
第一节 税务机构 213
第二节 税制与税种 215
第三节 税收与税源 217
第四节 税收减免 220
第三章 审计 221
第一节 审计机构 221
第二节 审计监督 223
第三节 审计调查 225
第八编 经济管理 227
第一章 计划管理 227
第一节 计划实施 227
第二节 宏观管理 227
第二章 统计管理 228
第一节 统计机构 228
第二节 统计调查 228
第三节 统计监督 230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230
第一节 工商管理机构 230
第二节 集市管理 231
第三节 企业登记 234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235
第五节 商标管理 236
第六节 广告管理 236
第七节 经济监督检查 237
第八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238
第四章 物价管理 238
第一节 物价管理机构 238
第二节 队伍建设 239
第三节 物价管理 239
第四节 物价监督检查 240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242
第一节 标准计量机构 242
第二节 计量管理 244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246
第四节 质量管理 247
第九编 城区建设 248
第一章 路街建设 248
第一节 历史沿革 248
第二节 路街建设与管理 249
第三节 市政小区建设与管理 257
附录:大连市人民广场建设始末 259
第四节 桥梁建设 261
第五节 房屋建设 264
第二章 环保绿化 265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治理 265
第二节 环境监测与管理 266
第三节 区街美化 267
第三章 规划 土地 268
第一节 规划 268
第二节 土地 268
第四章 地名管理 269
第十编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272
第一章 党的早期活动 272
第一节 早期工人运动 272
第二节 党在西岗区的早期活动 274
第三节 区委建立及主要工作 276
第二章 党的组织机构 276
第一节 党组织的公开 276
第二节 历届代表大会 279
第三节 党的基层组织 284
第三章 党务工作 285
第一节 组织工作 285
第二节 老干部工作 290
第三节 宣传工作 292
第四节 党校教育 295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 296
第六节 统战工作 299
第四章 中共西岗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302
第一节 教育与监督 302
第二节 违纪案件查处 303
第三节 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 304
第四节 行政监察 305
第五节 纪检监察工作 306
第十一编 政权 政协 311
第一章 权力机关 311
第一节 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11
第二节 区人民代表大会 311
第三节 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13
第二章 政府机关 315
第一节 区政府 315
第二节 施政纪略 318
第三章 人民政协 324
第一节 全体委员会 324
第二节 主要活动 325
第三节 工作机构 326
第十二编 群众团体 民主党派 328
第一章 工会 328
第一节 工会机构 328
第二节 主要活动 329
第二章 共青团 332
第一节 早期青年运动 332
第二节 组织机构 332
第三节 主要活动 334
第四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336
第三章 妇联 336
第一节 组织机构 337
第二节 历次妇女代表大会 337
第三节 妇女儿童工作 338
第四章 工商联 341
第一节 区工商业联合会 341
第二节 会务工作 342
附录:解放前的西岗商会 343
第五章 其他群团组织 348
第一节 西岗区中苏友好协会 348
第二节 西岗区红十字会 349
第三节 西岗区残疾人联合会 349
第四节 西岗区归国华侨联合会 350
第五节 西岗区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 351
第六节 西岗区科学技术协会 352
第七节 西岗区个体劳动者协会 353
第八节 西岗区私营企业协会 353
第九节 西岗区消费者协会 353
第六章 民主党派 354
第十三编 民政 356
第一章 支前 拥军 优抚 356
第一节 支援前线 356
第二节 拥军优属 357
第三节 抚恤工作 358
第二章 社会福利事业 360
第一节 社会孤老 361
第二节 颐养院 361
第三章 社会救济 361
第一节 一般救济 361
第二节 抗灾救灾 361
第三节 扶贫帮困 362
第十四编 劳动 人事 363
第一章 劳动 363
第一节 职工队伍 363
第二节 劳动就业 363
第三节 安全监察 364
第四节 信访仲裁 365
第二章 人事 366
第一节 干部队伍 366
第二节 干部来源 367
第三节 干部管理 367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368
第一节 工资 368
第二节 津贴 奖金 370
第三节 福利待遇 370
第四章 离休 退休 退职 离岗休息 372
第一节 离休 372
第二节 退休 372
第三节 退职 372
第四节 离岗休息 373
第十五编 公安 检察 审判 司法 374
第一章 公安 374
第一节 公安机构 374
第二节 安全保卫 治安管理 374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77
第四节 户口管理 378
第二章 检察 379
第一节 西岗区人民检察院概况 379
第二节 隶属关系职责与主要任务 379
第三节 检察机构 380
第四节 刑事检察 380
第五节 法纪检察 382
第六节 经济检察 382
第七节 监所检察 382
第八节 控告申诉检察 383
第三章 审判 384
第一节 刑事审判 384
第二节 民事审判 385
第三节 经济审判 386
第四节 行政审判 386
第五节 复查申诉 387
第六节 辩护与终审 38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389
第一节 法制宣传 389
第二节 人民调解 390
第三节 法律服务 390
第四节 公证律师 390
第十六编 军事 392
第一章 驻军 392
第二章 兵役 392
第一节 志愿兵和义务兵 392
第二节 预备役 393
第三章 民兵 394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94
第二节 军事训练 395
第三节 民兵作用 395
第四章 人民防空 396
第一节 人防工程 396
第二节 组织指挥与战备教育 397
第十七编 教育 399
第一章 普通教育 399
第一节 小学教育 399
第二节 中学教育 402
第三节 校外活动 407
第四节 勤工俭学 408
第二章 幼儿教育 408
第一节 园所建设 408
第二节 幼儿教育 409
第三节 卫生保健 410
第三章 特殊教育 411
第四章 成人教育 414
第一节 扫盲运动 414
第二节 职工教育 414
第三节 职业教育 415
第四节 专业培训 416
第五章 教师队伍 416
第一节 教师来源 416
第二节 教师培训 417
第三节 队伍建设 418
第四节 教师待遇 418
第六章 教育行政 421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21
第二节 学校管理 421
第三节 经费 422
第七章 学校体育 423
附录:驻区高校简介 424
第十八编 科学与技术 426
第一章 机构 426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426
第二节 科学研究机构 426
第二章 科技队伍与科技经费 427
第一节 科技队伍 427
第二节 科技经费 428
第三章 科技管理 428
第一节 科技群体 428
第二节 科技宣传 428
第三节 专业培训 429
第四节 科技引进与交流 429
第四章 科技成果 431
第一节 科技项目 431
第二节 科技成果鉴定 433
第五章 社会科学研究 433
第一节 创建科技先导区项目研究 434
第二节 实施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研究 434
第十九编 文化 435
第一章 文学艺术 435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与刊物 440
第二节 文艺团体与演出 441
第二章 群众文化 443
第一节 群众文化活动 443
第二节 文化活动阵地 446
第三章 图书 档案 447
第一节 图书收藏与使用 447
第二节 档案 449
第三节 广播 影视 报纸 450
第四章 文化事业管理 452
第一节 文化管理机构 454
第二节 文化事业机构 454
第三节 人才培训 454
附录:驻区市属文学艺术团体和图书文化场馆 458
第二十编 卫生 461
第一章 机构 461
第一节 医疗机构 461
第二节 防疫保健机构 463
第二章 医政 467
第一节 医疗队伍 467
第二节 医疗服务 468
第三节 公费医疗制度 469
第三章 预防保健 470
第一节 防疫保健队伍 470
第二节 防疫 470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473
第四节 职业病防治 474
第五节 卫生监督监测 475
第六节 学校卫生 477
第七节 妇幼保健 481
第八节 健康教育 482
第四章 药政 483
第一节 药品管理 483
第二节 药品生产 484
第三节 药品销售 484
第五章 爱国卫生运动 485
第一节 除害防病 485
第二节 城市卫生 485
附录:驻区主要医疗机构 486
第二十一编 体育 488
第一章 学校体育 488
第一节 体育教学 489
第二节 课外体育 490
第三节 业余体校 491
第二章 群众体育 491
第一节 职工体育 492
第二节 街道居民体育 492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493
第四节 残疾人体育 493
第三章 竞技体育 493
第一节 球类运动 494
第二节 柔道运动 495
第四章 体育事业管理 495
第一节 人才培训 495
第二节 场馆建设 496
第二十二编 社会生活 498
第一章 婚姻家庭 498
第一节 婚姻 498
第二节 家庭 500
第二章 人民生活 500
第一节 居民生活 500
第二节 家庭消费 501
第三章 民风民俗 502
第一节 生活习俗 502
第二节 岁时习俗 504
第三节 礼仪习俗 505
第四节 文娱习俗 506
第五节 商家习俗 507
第四章 地区方言 508
第一节 语音 508
第二节 词汇 509
第五章 宗教信仰 511
第一节 佛教 511
第二节 道教 513
第三节 伊斯兰教 514
第四节 天主教 517
第五节 基督教 519
第二十三编 人物 521
第一章 近代人物传略 521
人物传 521
附传 543
第二章 现当代知名人物 545
编纂始末 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