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 1
2.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进展 6
3.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的研究现状 13
4.水稻广亲和性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23
一、光(温)敏不育性的研究 31
(一)光(温)敏不育系的光温生态 31
1.温度对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育性光周期反应的影响 31
2.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对光温反应的初步研究 42
3.水稻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性鉴别方法的探讨 51
4.水稻光敏感雄性不育性对温度反应的稳定性分析 58
5.农垦58S在华南的育性表现及转育效果 64
6.几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在沈阳(42°N)的育性观察与利用初探 71
7.籼型核不育系W 6154 S育性转换与光温因素的交互作用 77
8.KS-14等三个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表达的光温条件 85
(二)光(温)敏核不育性的遗传、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92
1.农垦58S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92
2.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105
3.光敏感核不育基因的遗传行为初探 116
4.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 123
5.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130
6.光敏核不育水稻叶绿体超微结构与不育性的关系 136
7.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小孢子败育发生主要时期的细胞学观察 141
8.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及农垦58核基因文库的构建和光敏色素基因的分离 145
9.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幼穗发育特异阶段mRNA的分离及cDNA文库的构建 150
10.光周期对光敏核不育水稻RNA水平上诱导效应的初步研究 155
11.水稻的光周期受体——光敏色素及其提纯与鉴定 160
12.光敏核不育水稻中调节育性的第二信使 170
13.四种内源激素在HPGMR叶片中的含量与育性转换 176
14.HPGMR农垦58S不同育性花药能量代谢比较研究 182
(三)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187
1.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187
2.粳型光敏感核不育系31111 S的育性稳定性及测配优势的初步研究 196
3.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 S的选育及主要特性研究 202
4.湖北光敏感核不育系分类和选育方法的初步探讨 208
5.水稻光敏核不育系和两系杂交稻选育 214
6.提高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花药培养效率及花粉植株育性转换特点的初步研究 222
二、广亲和性研究 229
(一)广亲和性的鉴定 229
1.我国现用水稻广亲和性测验品种的亲和性分析 229
2.我国主要水稻广亲和品种亲和性比较研究 236
3.水稻不同品种类群间的亲和性 246
(二)广亲和性的遗传、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252
1.东乡野生稻及02428,8054,CPSLO17广亲和性的遗传研究 252
2.水稻品种广亲和基因等位关系的遗传分析 259
3.籼粳杂交亲和性的遗传研究 269
4.从水稻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广亲和基因两侧区克隆 276
5.广亲和水稻品种重复DNA顺序的研究 280
6.籼粳杂种F1小花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286
7.籼粳杂种F1雌性败育的某些超微结构特征 290
8.籼粳亚种间杂种F1的细胞学特点及其与育性表达的关系 294
(三)广亲和系的选育 298
1.水稻广亲和系的选育 298
2.应用聚合法选育通用恢复系的初步研究 304
三、杂种优势分析和利用研究 309
1.水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产量优势和选育对策 309
2.籼粳亚种F1的分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319
3.不同类型籼粳亚种问杂种F1可利用和非可利用杂种优势的分析和利用评价 326
4.广亲和选系0 2428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的初步利用 333
5.两个籼粳亚种间杂种高产的生物学基础 340
6.水稻两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 346
7.两系杂交粳稻N 5047 S/R 9-1的应用效果初报 351
8.水稻籼粳交组合3037/02428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355
9.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359
四、无融合生殖研究 367
1.无融合生殖水稻的研究(摘要) 367
2.水稻不定胚及无融合生殖水稻的筛选 371
3.多胚水稻不定胚的起源及胚胎发育中的异常现象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