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地理 33
第一章 建置 33
第一节 地理位置 33
第二节 沿革 33
第三节 行政区划 34
第四节 乡镇简况 37
第二章 地质 39
第一节 地层 39
第二节 岩浆岩 42
第三节 变质岩 45
第四节 构造 46
第三章 地貌 51
第一节 地形 51
第二节 地貌类型 52
第三节 山脉 54
第四章 气候 57
第一节 特征 57
第二节 气温 58
第三节 降水 66
第四节 日照和太阳辐射 73
第五节 湿度 74
第六节 蒸发 74
第七节 风 74
第五章 水文 74
第一节 河流 74
第二节 地下水 78
第六章 土壤 79
第一节 棕壤土 79
第二节 黄棕壤土 80
第三节 红壤土 81
第四节 紫色(岩)土 85
第五节 石灰(岩)土 87
第六节 冲积土类 88
第七节 水稻土 89
第八节 盐土类 91
第七章 自然资源 91
第一节 土地 91
第二节 水 92
第三节 森林 92
第四节 动物 94
第五节 矿藏 95
第八章 自然灾害 103
第一节 旱灾 103
第二节 洪涝灾 104
第三节 其他灾害 106
第二编 人口民族 111
第一章 人口 111
第一节 人口状况 111
第二节 人口分布和密度 113
第三节 人口构成 118
第四节 人口控制 127
第二章 彝族 131
第一节 源流 131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31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32
第四节 婚丧礼仪 135
第三章 回族 138
第一节 源流 138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38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40
第四节 婚姻家庭 142
第五节 宗教信仰 143
第四章 白族 146
第一节 源流 146
第二节 语言 146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46
第四节 婚姻家庭 147
第五章 苗族 149
第一节 源流 149
第二节 语言 150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52
第四节 婚姻家庭 156
第六章 布朗族 158
第一节 源流 158
第二节 语言 158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60
第四节 婚丧礼仪 161
第七章 傈僳族 164
第一节 源流 164
第二节 语言 164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64
第四节 婚姻家庭 165
第八章 汉族 166
第一节 源流 166
第二节 生活习俗 168
第三节 婚姻家庭 170
第九章 其他民族 172
第三编 经济 175
第一章 农业 175
第一节 所有制和体制改革 175
第二节 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 177
第三节 农作物产品产量 179
第四节 农技农艺 192
第五节 管理 198
第二章 茶业 202
第一节 茶叶分布 202
第二节 茶树品种资源 204
第三节 茶树病虫害 205
第四节 茶叶种植 206
第五节 茶叶加工 211
第三章 林业 213
第一节 林木资源 213
第二节 山林权属 216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16
第四节 森林保护 218
第五节 木材生产 221
第六节 林区管理 223
第四章 畜牧 224
第一节 草场饲料 224
第二节 家畜饲养与改良 226
第三节 家禽饲养 232
第四节 疫病防治 233
第五节 管理机构 234
第五章 水利 234
第一节 水利建设 234
第二节 移民安置 伤亡抚恤 239
第三节 渔业生产 239
第四节 管理 241
第六章 工业 242
第一节 电力 242
第二节 机械 244
第三节 建材 246
第四节 食品加工 247
第五节 造纸 251
第六节 轻手工业 252
第七章 交通 254
第一节 交通路线 255
第二节 运输 262
第三节 交通安全管理 264
第八章 邮电 266
第一节 邮政 266
第二节 电信 276
第九章 商业 282
第一节 体制 282
第二节 经营 284
第三节 集市贸易 302
第四节 物资 303
第五节 外贸 306
第六节 物价管理 310
第十章 粮油 311
第一节 网点 311
第二节 征购 311
第三节 供应 316
第四节 储运 323
第十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329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29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330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333
第十二章 财税审计 333
第一节 财政收支 333
第二节 税务 336
第三节 财税管理 337
第四节 审计 338
第十三章 金融 33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38
第二节 货币 341
第三节 民间借贷 346
第四节 存款 347
第五节 贷款 350
第六节 公债 国库券 352
第七节 保险 353
第十四章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355
第一节 县城建设 355
第二节 乡村建设 360
第三节 建筑业 361
第四节 环境保护 362
第五节 管理 363
第十五章 人民生活 364
第一节 农民生活 364
第二节 职工生活 367
第四编 政治 37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南涧地方组织 373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73
第二节 重要会议 380
第三节 纪律检查 386
第四节 中共南涧县委工作机构 388
第二章 权力机关 390
第一节 代表选举 390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391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394
第三章 行政机关 396
第一节 县署 396
第二节 人民政府 397
第三节 基层行政机构 403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 408
第一节 组织 408
第二节 历届委员 408
第三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 410
第四节 政协活动 411
第五章 政治运动 413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起始 413
第二节 三忠于四无限 414
第三节 三支两军及建立革命委员会 415
第四节 清队及一打三反 415
第五节 揭批查及处理冤假错案 416
第六章 群众团体 417
第一节 工会 417
第二节 共青团 420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424
第四节 农民组织 426
第七章 劳动人事 426
第一节 干部管理 426
第二节 工人管理 428
第三节 工资福利 429
第四节 劳动保护 429
第五节 就业 430
第六节 离(退)休 430
第八章 民政 430
第一节 优抚 430
第二节 安置 432
第三节 社会救济 434
第四节 社会福利 436
第五节 婚姻登记 437
第九章 公安 438
第一节 机构 438
第二节 治安保卫 438
第三节 治安管理 441
第四节 武警 444
第五节 监所管理 445
第十章 检察 445
第一节 机构人员 445
第二节 经济检察 446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48
第四节 刑事检察 449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51
第六节 控申检察 452
第十一章 审判 452
第一节 机构人员 452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53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53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54
第五节 行政审判 454
第六节 告诉 申诉 454
第七节 案件复查 455
第十二章 司法 455
第一节 法律普及 455
第二节 法律服务 456
第三节 人民调解 457
第十三章 军事 459
第一节 驻军 459
第二节 设施 459
第三节 地方武装 460
第四节 兵役 462
第五节 战事纪略 463
第五编 文化 467
第一章 教育 467
第一节 学校教育 467
第二节 民族教育 470
第三节 专业教育 471
第四节 业余教育 471
第五节 师资 472
第六节 教育经费 473
第二章 科技 477
第一节 科技机构 477
第二节 科技人员 477
第三节 科普与培训 482
第四节 科技活动 482
第三章 文化艺术 486
第一节 群众文化 486
第二节 图书 496
第三节 电影放映 498
第四节 文物胜迹 499
第五节 出版书目 502
第四章 广播电视 502
第一节 广播 502
第二节 电视 503
第五章 体育 505
第一节 学校体育 505
第二节 民族传统体育 506
第三节 体育竞赛 507
第四节 体育场所 510
第五节 等级裁判员 511
第六节 体育组织 511
第六章 卫生 511
第一节 机构设施 511
第二节 卫生防疫 515
第三节 主要地方病的防治 519
第四节 医疗 521
第五节 妇幼保健 524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527
第七节 管理 528
第六编 人物 533
第一章 传略 533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535
第三章 先进个人 538
第一节 受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部委厅局表彰的先进个人 538
第二节 受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的先进个人 539
第三节 受省委、省人民政府各部委厅局表彰的先进个人 540
第四节 受州委、州人民政府表彰的先进个人 544
第四章 领导职名 548
附录 551
一、先进单位 551
二、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556
三、县委、县人民政府文件选录 561
1965年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机关行政管理的制度 561
1983年县人民政府关于改进机关作风,完善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暂行规定 563
1987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就廉政建设作出的七项规定 565
提高认识,领受任务,写好县志 567
南涧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开出版《南涧县志》的决定(摘要) 568
四、部门志、专业志书目 569
编后记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