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绪论 1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 3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历史实践依据 3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 3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依据 13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13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19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学科重新定位对学科建设的意义和要求 21
一、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确立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意义 21
二、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确立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要求 23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27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概念诠释 27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涵义 27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2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 32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 33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34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特殊矛盾 36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矛盾与基本矛盾 36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 37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形式 40
一、微观思想政治教育与宏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41
二、微观思想政治教育与宏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分 41
三、微观思想政治教育与宏观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42
四、研究微观思想政治教育与宏观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关系的重要意义 42
第五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边界、学科体系、学科特征 43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边界 43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 44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特征 45
第六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 47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和发展的进程 48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反思 49
第二编 本质论 53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55
第一节 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理解 56
第二节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多维视角 58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矛盾角度揭示其本质 58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形态的角度揭示其本质 61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角度揭示其本质 63
四、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多样化统一中揭示其普遍性本质 64
第三节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具体理解 65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本质的具体理解 65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本质的具体理解 69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构建理论体系的理论元点 72
一、本质与价值 73
二、本质与目标和内容 73
三、本质与规律 73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地位 75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理论分析 76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涵义 77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在规定性 82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 84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 86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 86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 88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 89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 92
五、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 94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95
一、人的精神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 95
二、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 97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 99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认识之历史考察 100
二、关于“生命线”、“中心环节”、“政治优势”的理解 100
三、辩证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102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104
第一节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般理论问题 104
一、目标的涵义 104
二、目标的功能作用 105
三、目标体系的结构 105
四、目标确立的依据 107
五、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 109
第二节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目标 110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目标 110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目标 115
第三节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121
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121
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22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22
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122
五、建设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 123
六、大力推进全社会素质教育工程 124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25
第一节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般理论问题 125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涵义 125
二、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依据 126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类型与层次 126
第二节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127
一、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 127
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129
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136
四、社会主义政治教育 138
五、中国近现代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140
六、心理健康教育 140
第三节 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相适应”、“相协调”、“相承接” 141
一、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141
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143
三、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要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 143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与优化组合 144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144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组合 145
第三编 规律论 149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151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 152
一、制订教育方案 152
二、实施教育方案 152
三、总结评估 153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合力形成 154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过程 155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 155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施教过程与接受过程的统一 156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是内化与外化的双向互动 159
四、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与主观能动性在接受过程中的作用 164
第三节 个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过程 166
一、思想品德的概念及其结构 166
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具体过程 168
三、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统一 169
第四节 社会思潮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170
一、社会思潮的内涵、存在形态和社会作用 170
二、社会思想潮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 174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社会思潮 175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178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涵义与构成 178
一、规律的概念 178
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概念 179
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 179
四、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性 180
第二节 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 181
一、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概括 181
二、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研究 182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183
一、概括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依据 184
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与具体规律区分的客观依据 185
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应突出教的规律 186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规律与思维中规律的辩证统一 188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新探 189
一、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发展与坚持以人为本的统一 189
二、教育者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统一 190
三、教育的自觉影响与环境的自发影响之统一 192
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93
五、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194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具体规律 197
第一节 微观与宏观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197
一、微观与宏观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区分 197
二、人的思想品德培育与人格塑造规律 203
三、社会思想观念变革与社会思潮引导规律 206
第二节 理论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规律 210
一、理论教育的规律 211
二、政治教育的规律 212
三、思想教育的规律 214
四,道德教育的规律 215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216
第三节 学校、企业、农村、机关、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217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218
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220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221
四、机关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222
五、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223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转化形式——内在机制、基本理念和原则 225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制 225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涵义 225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机制的基本内容 226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 230
一、学术界关于德育观念的讨论及其启示 231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体系 233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237
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涵义及其与规律、理念的关系 237
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 238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240
第四编 建设论 243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的构建 245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方法论 245
一、方法与方法论 245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47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24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属性 254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本质属性 254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般属性 255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殊属性 257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体系结构 259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59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逻辑结构 261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层次结构 262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 262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263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操作技术与艺术 264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 265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与功能 266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 266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 269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类型 270
一、理论武装、思想输导的微观活动 271
二、实践教育活动 272
三、大众传播活动 274
四、互联网应用 276
五、文化活动 280
六、管理活动 282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与创新 284
一、确立原则 284
二、继承传统 284
三、优化结构 285
四、加强管理 286
五、不断创新 286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287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类型与特点 287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 288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 288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290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育人功能 291
一、环境育人功能的理论分析 291
二、环境育人的实证分析 293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育人的方式、途径和特点 298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利用与改造 302
一、充分挖掘、利用环境因素中的教育资源 303
二、加强党对宣传理论工作的领导,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03
三、健全社会文化管理制度以及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其他制度 303
四、加强区位文化建设 304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304
六、加强微观环境建设 304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 306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基本内涵 306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概念 306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职能 307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的意义 30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结构 311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员结构 312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知识结构 312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能力结构 313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年龄性别结构 314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 315
一、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的灵魂 316
二、思想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的核心 317
三、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的基础 318
四、身心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的保障 319
五、创新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的动力 321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管理 322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选拔 322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使用 324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培养 324
四、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考核、激励制度 325
五、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长效机制 326
第十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与管理 328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与管理的不同研究视角 328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政党领导 328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的多维视角 331
三、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与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33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333
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的条件 333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 334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方式 336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338
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研究视阈 338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原理和原则 340
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要方式 345
第五编 发展论 351
第十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借鉴与发展创新 35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和优良传统 354
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 354
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 359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和借鉴 361
一、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和借鉴的必要性 361
二、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和借鉴的可能性 363
三、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和借鉴的内容 365
四、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和借鉴的原则、方针 367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368
一、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368
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时代要求 369
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基本原则 371
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基本内容 373
第十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 376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378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涵义 378
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途径和方法 380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 382
一、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382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客观必然性 385
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着力点 390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 392
一、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的涵义和基本内容 392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与中国特色 394
后记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