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实斋的生平与学术 11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11
壹、生平大略 11
贰、著作版本 13
参、实斋大事、著作年表 17
肆、实斋自省表 67
第二节 学术渊源 82
壹、参取六艺诸子而旁推交通 82
贰、承继马班以下各家而拾精遗粗 86
参、浙东乡邦先哲之濡染 90
肆、师友资成砥砺相得 92
伍、当代学风之反响 95
第三节 治学精神与方法 95
壹、本乎性情、求端于道 96
贰、实事求是、学思并重 99
参、博观约取、执简御繁 103
第四节 学术中心思想 108
壹、自然的天道观 108
贰、即器以明道 116
参、经世致用的主张 125
第三章 以史统文的原理论 145
第一节 文之本质规律 145
壹、文之本质、特性 145
贰、文之发展 152
第二节 文之流别变化 157
壹、由六艺之文而诸子之文—辞章之学兴 157
贰、由诸子之文而文集之文—著作之始衰 166
第三节 文源于史 174
壹、诗文同源于史而归于道 175
贰、史文与文士之文不同科 182
参、史文与古文家之「古文」 187
肆、史文之内涵与特色 198
第四节 以史为文的文学观 210
壹、通变的文学史观 210
贰、明道致用 214
参、至文无私 217
肆、以情质为准 221
第四章 文以史裁的创作论 241
第一节 文德论—著述之心术与态度 241
壹、著述之心术 241
贰、心术之养 244
参、心术之防 255
肆、意义与作用 258
第二节 质性论—性情与学文取径之道 262
壹、为学作文从入必本性情 263
贰、学本性情,其道易入,其功最大 267
参、性情自有,又须功力深之 276
肆、意义与作用 278
第三节 文理论—规矩方圆与心营意造 281
壹、文理贵天机自呈 282
贰、合于文理的规矩方圆 287
参、以清真自律 295
肆、评点标识的不合文理 298
第四节 形象论—比兴与取象 306
壹、象与取象的意义 307
贰、天地自然之象与人心营构之象 309
参、深于比兴即深于取象 312
肆、由象知道,以象为教的作用 316
第五节 论修辞与叙述文之作法 322
壹、论修辞及其准则 323
贰、叙述文之作法与根拟 335
第五章 以史论文的批评论 357
第一节 批评的态度与方法 357
壹、批评的态度 358
贰、批评的标准与方法 361
第二节 批评实例 373
壹、评文集 374
贰、评诗话 382
参、评乾嘉文风与同时文人 392
第六章 结论 429
引用及参考书籍要目 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