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金融事业》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当代中国的金融事业》编辑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7801708458
  • 页数:579 页
图书介绍:《当代中国》丛书是由国家统一部署,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条战线的力量完成的鸿篇巨制,这本纪念册就是以浓缩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再现了丛书的编撰、出版、发行过程。纪念册由盛世修史、巨大关怀、万人著书、国史瑰宝、薪火传扬五部分组成。

绪论 1

第一编 29

第一章 开创新中国的金融事业(一九四九——一九五二年) 29

第一节 新中国金融机构的建立 29

一、接管官僚资本金融业 30

二、整顿私营金融业 32

三、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的特权 34

四、建立新中国的金融机构 34

第二节 制止通货膨胀,稳定金融物价 35

一、统一货币发行,让人民币占领市场 36

二、打击投机倒把,稳定金融物价 41

三、贯彻执行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46

第三节 支持生产,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9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银行的信贷活动 50

二、配合工商业调整,活跃物资交流 51

三、贯彻“三边”方针,继续稳定金融物价 54

四、配合土地改革,支持农业生产 57

五、“三反”、“五反”运动前后的信贷政策 58

第四节 对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0

一、积极引导私营行庄的资金投放和业务经营 60

二、组织联合经营和联合管理 63

三、成立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65

第二章 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稳步发展(一九五三——一九五七年) 69

第一节 运用多种手段聚集资金 69

一、继续加强现金管理 70

二、大力发展储蓄和保险业务 70

三、不断补充信贷基金 71

四、积聚外汇资金 72

第二节 集中资金支持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73

一、重点支持国营和供销合作商业的发展 73

二、大力支持国营工业的发展 76

三、促进国营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77

第三节 运用信贷杠杆促进社会主义改造 81

一、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1

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6

第四节 发行新人民币,健全新中国的货币制度 89

第五节 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的建立和加强 92

一、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的形成 92

二、建立纵向型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93

三、取消商业信用,集中信用于国家银行 94

四、建立现金出纳计划制度,加强对货币发行的管理 95

第六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两次失误 96

第三章 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 102

第一节 “大跃进”时期的金融工作 102

一、“大跃进”中金融工作进行的一些探索 103

二、金融工作失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08

三、纠正“左”的错误倾向所作的努力和“反右倾”斗争带来的后果 109

四、关于“人民的银行工作的正确路线” 111

第二节 国民经济调整初期的金融工作 111

一、冻结机关团体在银行的存款 112

二、调整部分金融工作 113

第三节 “双六条”的提出和《银行工作“六条”》的贯彻实施 114

一、“双六条”的提出 115

二、《银行工作“六条”》的贯彻实施 119

第四节 调整经济的成效及其在金融方面的体现 126

一、调整经济取得的明显成效 126

二、调整经济成效在金融方面的主要表现 128

第四章 十年动乱中的金融工作(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 132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金融工作遭到的冲击和破坏 132

一、“革命大批判”造成金融工作上的混乱 132

二、金融业务受到猛烈冲击,银行资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134

三、精简合并机构,严重影响银行工作的统一管理 136

四、在困境中进行的斗争 136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中银行工作的第一次转机与挫折 139

一、国民经济出现“三个突破”问题,银行加强管理和监督 139

二、澄清思想上、政策上的是非 140

三、加强银行工作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142

四、“批林批孔”运动使银行工作受到新的挫折 146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银行工作的第二次转机与挫折 147

一、理直气壮地抓紧抓好银行工作 147

二、提出全面整顿的原则和措施 148

三、“反击右倾翻案风”使银行工作再次受到挫折 149

第五章 金融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一九七七——一九八六年) 151

第一节 银行工作的整顿和加强 151

一、整顿银行机构和充实骨干力量 152

二、整顿规章制度和整顿各项金融工作 153

第二节 以中央银行为领导的金融体系的形成 156

一、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地位的加强 156

二、专业银行、综合性银行的恢复和建立 158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162

四、基层金融机构的企业化试点 166

第三节 银行信用体系的改革 167

一、运用经济方法积极组织各项存款 167

二、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扩大贷款范围 168

三、国营企业流动资金改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173

四、发展多种信用方式和多种信用工具 174

五、开拓和建立资金市场 177

第四节 国际金融合作关系的开拓和发展 178

一、积极发展国际间的金融合作关系 178

二、改革和发展对外金融业务 182

三、发挥海外金融机构的作用 184

第五节 金融宏观管理的加强和改善 185

一、平衡财政信贷收支,促进经济的进一步调整 185

二、加强金融宏观控制,制止“经济过热”现象 189

三、改善金融宏观管理,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193

第二编 199

第六章 综合信贷计划 199

第一节 综合信贷计划是国家金融活动的集中体现 199

一、综合信贷计划的建立及其内容 199

二、信贷收支构成的变化 201

三、信贷收支规模和货币发行量的增长 203

第二节 贯彻发展经济、稳定货币的方针 205

一、不同时期采取的政策措施 205

二、市场货币流通情况的新变化 206

第三节 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 207

一、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的演变 208

二、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 211

三、特殊地区的信贷计划管理体制 215

第四节 综合信贷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215

一、综合信贷计划的编制 215

二、综合信贷计划的执行 217

第五节 综合信贷计划的基础工作 218

一、货币发行库制度 219

二、现金管理制度 220

三、金融统计制度 222

第七章 工商信贷 223

第一节 工商信贷的建立和发展 223

一、解放初期的工商信用活动 223

二、“区别对待”资金供应方针的提出 225

三、工商信贷制度的一次改革 226

四、信贷的监督活动和经济活动分析工作 229

第二节 工商流动资金贷款工作的改革 230

一、“区别对待、择优扶植”资金供应原则的确立和运用 230

二、国营企业流动资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234

三、商业信用的开放、引导与管理 240

四、商业信贷工作的改革 243

第三节 贷款进入固定资产领域和科技领域 249

一、开办技术改造贷款 249

二、开办科技贷款 255

第八章 农村金融 257

第一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农村金融工作 257

一、农村金融工作指导思想的确立 257

二、支持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258

三、农业银行机构的变动 261

第二节 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 263

一、恢复农业银行机构与转变农村金融工作方针 263

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65

第三节 支持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70

一、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工作的影响 270

二、支持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 271

三、设置专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272

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 273

五、支持农村扩大商品流通,促进市场繁荣 275

六、调整国营农业贷款结构,为家庭农场提供金融服务 276

第九章 国际金融业务 279

第一节 加强国际结算工作 279

一、国际结算工作的演变 279

二、国际结算业务的新发展 282

三、国际结算业务的基本原则 283

第二节 发挥外汇资金的宏观调节作用 284

一、外汇贷款业务在改革中不断发展 284

二、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技术进步 286

三、支持能源开发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88

四、支持“三资”企业的发展 289

五、支持劳务出口和对外承包工程 290

六、开展新的外汇贷款业务 290

第三节 加强人民币信贷工作 291

一、外贸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 291

二、改革外贸信贷管理体制 292

三、举办人民币专项贷款 292

第四节 为国家建设筹措国外资金 294

第五节 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业务 295

一、广泛宣传国家保护侨汇的政策 296

二、沟通汇路,广设解付网点,方便华侨汇款 297

三、为保障华侨、侨眷正当权益开展多种服务 298

四、支持旅游事业的发展 299

五、收回被美国冻结的资产 300

六、开展外币存款业务 300

第六节 充分发挥海外银行机构的作用 301

一、接管后的海外银行机构情况 301

二、海外银行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302

三、海外银行工作取得的成就 303

第十章 保险事业 306

第一节 新中国保险事业发展概况 306

一、整顿和改造原有保险市场 306

二、社会主义中国保险事业的创建 307

三、欣欣向荣的五十年代保险事业 308

四、保险事业遇到挫折 312

五、保险事业重新获得活力 314

第二节 国内保险业务的发展 316

一、企业财产保险的发展 316

二、货物运输保险和运输工具保险的发展 317

三、家庭财产保险的发展 319

四、农村各种保险的发展 320

五、人身保险的发展 322

第三节 涉外保险业务的发展 323

一、开办新的保险种类,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323

二、涉外保险的独特作用 324

三、与国外保险机构广泛发展业务联系 326

四、海外保险业务的新发展 327

第四节 进一步加强防灾防损工作 328

一、防灾宣传和防灾检查 329

二、发挥保险的防灾防损作用 329

三、资助防灾费用,加强社会安全设施 330

第十一章 外汇管理 331

第一节 外汇管理工作的建立和发展 331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外汇管理工作 331

二、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七八年间的外汇管理工作 335

三、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 337

第二节 外汇管理工作的改革和成就 339

一、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339

二、外汇管理工作的加强 341

三、人民币汇价的管理 347

四、外汇管理工作的新成就 349

第十二章 人民储蓄事业 351

第一节 人民储蓄事业的发展历程 351

一、新中国人民储蓄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351

二、十年动乱中储蓄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358

三、人民储蓄事业的重大转折 358

第二节 开创人民储蓄事业的新局面 360

一、认真贯彻鼓励和保护储蓄的政策 360

二、增加储蓄种类和扩大业务范围 361

三、注意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362

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364

五、解放思想,提高宣传工作水平 364

六、普遍设立储蓄网点 366

七、试行储蓄所经营承包责任制 366

八、储蓄存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367

第十三章 信用合作事业 368

第一节 农村的信用合作化 368

一、农村信用合作化的三个阶段 368

二、农村信用社发展前途的争论 371

三、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在曲折中前进 372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374

一、搞活信用社的业务 375

二、恢复信用社的“三性” 376

三、信用社的全面改革 378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发展 380

一、农村信用社机构、人员发展情况 380

二、把组织资金作为首要任务 381

三、不断扩展贷款业务 382

四、农村信用社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384

第四节 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兴起 385

第十四章 金融信托 387

第一节 重建信托业务 388

一、中国人民银行对信托工作的领导 388

二、专业银行的信托业务 390

三、专业的信托机构 393

第二节 金融信托的作用 395

一、开辟资金来源新渠道 395

二、搞活经济,沟通横向联系 396

三、为委托单位理财,管好用活资金 396

四、融资与融物相结合,促进生产流通 397

五、办理实物信托,调剂财产余缺 398

六、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 398

第十五章 银行会计与转帐结算 400

第一节 银行会计工作 400

一、加强集中管理,统一会计制度 400

二、适应大规模建设需要,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402

三、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404

四、银行会计工作走向全面改革 407

第二节 银行转帐结算工作 410

一、一九七七年以前的转帐结算工作 410

二、转帐结算业务的整顿和改革 412

第十六章 银行利率 417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利率 417

一、制止通货膨胀前的利息政策 418

二、制止通货膨胀后的利息政策 420

三、折实存、贷款利率的历史作用 422

四、对私营银行钱庄的利率管理 424

五、对农村信用社和私人借贷的利率管理 424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利率 425

一、逐步统一和降低利率水平 425

二、利率杠杆发挥的主要作用 429

第三节 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的利率 430

第四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利率 433

一、利率杠杆作用重新受到重视 433

二、建立中央银行领导下的利率体系 442

三、初步改革利率管理体制 444

第十七章 金融科学研究和金融出版事业 447

第一节 金融科学研究发展的历程 447

一、金融科学研究工作概况 447

二、金融系统科研机构的变迁 449

三、金融学术团体的建立和发展 450

四、加强图书资料工作,为金融科学研究服务 453

第二节 联系实际,深入开展金融科学研究 454

一、探讨银行的地位、作用与建立新的金融体系问题 454

二、探讨商业信用问题 455

三、探讨有关货币流通的问题 455

四、探讨储蓄理论问题 456

五、探讨利率杠杆的作用问题 457

六、探讨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问题 458

七、探讨利用外资的有关问题 458

八、探讨人民币汇价问题 459

九、探讨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问题 459

十、探讨金融市场问题 460

十一、研究和整理金融历史宝藏 461

第三节 金融出版事业的发展 461

第十八章 印钞造币工业 465

第一节 印钞造币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465

一、新中国印钞造币工业的创建 465

二、几经曲折,走向健康发展 466

第二节 四套人民币、金属辅币及纪念币的设计和制作 468

一、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制 468

二、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制 469

三、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制 471

四、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制 472

五、金属辅币的设计和制作 473

六、金、银、铜纪念币的设计和制作 474

第三节 印钞造币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 475

一、印制技术的进步 475

二、引进先进技术,加快印钞造币工业现代化 476

三、与各国同行的友好合作和技术交流 476

第十九章 金融教育与职工队伍建设 478

第一节 金融教育事业的曲折历程 478

一、初步创建 478

二、收缩中断 480

三、繁荣发展 481

第二节 高等金融教育 482

一、薄弱的基础 483

二、多种形式、多条途径办学 483

三、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专业教材建设 488

四、中国人民银行所属的主要高等金融院校 490

第三节 金融中等专业教育 492

一、金融中等专业教育的振兴 492

二、银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制 494

三、办学基地、师资队伍和教材的建设 495

四、银行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 496

第四节 职工教育 496

一、举办各类短训班、进修班 497

二、发展正规的职工中等专业教育 498

三、兴办正规的职工高等教育 499

四、聘请外国专家,选派人员出国进修 500

五、职工教育的初步经验 501

第五节 金融职工队伍建设 503

一、金融职工队伍的成长与壮大 503

二、坚持思想政治工作 504

三、干部管理和劳动工资管理 507

结束语 509

附录一 中国金融事业大事年表(一九四八——一九八六年) 514

附录二 中国人民银行及各专业银行、保险公司历任负责人名单 554

附录三 金融统计表与金融统计图 556

彩色插图目录 571

后记 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