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所见汉水流域的城邑聚落及其形态 1
一、问题之提出: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的聚落形态 1
二、《水经注》所见汉水上游地区的聚落形态 8
(一)《水经注》所见汉水上游城邑戍堡考述 9
(二)3—6世纪汉水上游地区的聚落形态:以“城居”为主 43
三、《水经注》所见汉水中下游地区的城邑聚落 47
(一)《水经注·沔水中》所见汉水中下游城邑聚落考 47
(二)聚居与散居:著籍户口与非著籍户口的居住方式 73
四、《水经注》所见南阳地区的城邑聚落及其形态 81
(一)《水经注》卷三一《淯水》所见城邑聚落 81
(二)《水经注》卷二九《比水》所见城邑聚落 100
(三)《水经注》卷二九《湍水》所见城邑聚落 108
(四)《水经注》卷二○《丹水》所见城邑聚落 112
(五)汉魏六朝间南阳地区的聚落形态及其变化 118
五、讨论:汉魏六朝时期聚落形态的差异及其演变 128
(一)日本学者的论点:从“城居”向“村居”演化 128
(二)两汉时期汉水流域乃至长江中游地区的聚落当以规模较小的散村为主 131
(三)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民”与“蛮”在聚落形态上的差异:“华夏居城郭,夷蛮居山谷” 140
唐宋时期汉水流域州县城的形态与空间结构 149
一、引言:唐代地方城市中是否普遍存在封闭式的里坊制? 149
二、唐宋时期汉水流域州(府)城考 158
三、唐宋时期汉水流域的县城考述 218
四、结语与讨论 251
(一)本文所用资料与研究方法之检讨 251
(二)城郭之有无、沿用与新筑 256
(三)罗城之兴筑、拓展与里坊制的推行及其实质 267
(四)城下街区的出现与“市”的位置 274
明清时期汉水流域府、州、厅、县城的形态与空间结构 279
一、引言:城墙内的城市? 279
二、城墙内外: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地区府、州、县城的形态与结构 292
(一)三个府城:安陆(承天)、汉阳与德安 293
(二)三个州城:荆门、沔阳与随州 316
(三)六个县城:京山、天门、潜江、汉川、应城、云梦 333
(四)讨论:平原地区府、州、县城的规模、形态与空间分划 355
三、山城及其河街:明清时期汉水上游部分府、州、厅、县城的形态与空间结构 366
(一)两座府城:郧阳府、兴安府 366
(二)十一座县城:房县、竹山、竹溪、保康、郧西、上津、平利、洵阳、白河、石泉、紫阳 377
(三)两座厅城:汉阴厅、砖坪厅 402
(四)讨论:山区治所城市的规模、形态与空间结构 405
四、“双子城”:明清时期襄阳府城—樊城镇与光化县城—老河口镇的空间结构 413
(一)襄阳府城与樊城镇 414
(二)光化县城与老河口镇 427
(三)复式城市的形成及其意义 434
五、结语与讨论 437
(一)本文所用资料与研究方法之检讨 437
(二)明清时期地方城市形态演化的两个方向 440
(三)城墙:威权的象征 443
(四)城墙内外:城市的空间分划及其意义 445
主要征引文献 449
后记 463
图1 《水经注》所见汉水上游地区城邑戍堡的分布 43
图2 《水经注·沔水中》所见汉水中下游地区城邑聚落的分布 73
图3 《水经注》所见南阳地区城邑聚落的分布 124
图4 汉中城址变迁示意图 164
图5 唐代襄州城内外里坊示意图 188
图6 南宋郢州城示意图 206
图7 唐宋真符、黄金县故址示意图 225
图8 唐宋时期汉水流域州县治所城市的分布 250
图9 民国时期安陆(钟祥)城图 297
图10 清中期安陆府城复原图 299
图11 清前期汉阳府城图 304
图12 清末汉阳府城内外图 310
图13 清代中期德安府城图 316
图14 民国荆门县城图 320
图15 清中期沔阳州城图 326
图16 清后期随州城复原图 332
图17 民国京山县城图 337
图18 清中期天门县城复原图 341
图19 清前期潜江县城复原图 347
图20 民国时期应城图 352
图21 民国时期云梦县城图 354
图22 清中后期郧阳府城图 371
图23 清后期兴安府城复原图 376
图24 清后期竹山县城复原图 383
图25 清后期平利县城复原图 396
图26 清中后期汉阴厅城复原图 403
图27 明中后期襄阳府城复原图 418
图28 民国时期襄阳—樊城街道图 422
图29 明后期光化新城—旧城示意图 430
图30 清末老河口镇复原图 433
表1 刘宋中期秦州所属部分侨郡县的著籍户口数 16
表2 《水经注》所见汉水上游流民聚居的城邑堡聚 44
表3 《水经注·沔水》所见汉水上游地区的军事性城垒戍堡 45
表4 《水经注·沔水中》所见汉水中下游地区的城邑聚落 76
表5 《宋书·州郡志》所记汉水中下游地区部分郡县的著籍户口 79
表6 《水经注》所见南阳地区的“故城” 119
表7 《水经注》所见南阳地区的乡、聚、亭、城、戍 123
表8 《宋书·州郡志》所记南阳各郡的著籍户口 126
表9 马王堆帛书《驻军图》所见聚落户口状况 134
表10 《嘉禾吏民田家莂》所见长沙地区自然聚落的规模 137
表11 唐宋时期汉水流域州(府)县城郭概况 259
表12 清中期沔阳州城内外的里社 327
表13 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地区府、州、县城的等级与规模 357
表14 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地区府、州、县城的内外街道情况 362
表15 明清时期汉水上游部分治所城市的规模与形制 406
表16 明清时期汉水上游地区部分府厅县城城内外街区情况 410
表17 清代襄阳城内坊街情况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