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3
绪论 3
大事记 7
地理卷 53
第一章 政区 53
第一节 地理位置 53
第二节 建置沿革 53
第三节 区域演变 56
第四节 行政区划 57
第五节 城镇乡村 62
第二章 自然环境 76
第一节 地貌 地质 76
第二节 气候 76
第三节 土壤 79
第四节 水系 水文 80
第五节 自然灾害 81
附:历年自然灾害记事 83
第六节 野生动、植物 87
第七节 环境演变与保护 88
政治卷 91
第一章 政党 9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91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县党部) 125
第二章 群众团体 129
第一节 工人团体 129
第二节 农民组织 131
第三节 青年组织 132
第四节 妇女团体 134
第三章 政权与议政 137
第一节 解放前县政府机构 137
第二节 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 142
第三节 人民政府 146
第四节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56
第四章 政务管理 159
第一节 公安、司法 159
第二节 劳动人事 166
第三节 民政 172
第四节 信访 181
第五节 档案 182
第五章 军事 183
第一节 驻军与地方武装 183
第二节 兵役 186
第三节 民兵 187
第四节 战事 90
经济卷 197
第一章 综述 197
第一节 经济体制变革 197
第二节 经济发展指标 201
第三节 经济结构 203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 205
第二章 基础设施 208
第一节 水利 208
第二节 交通 215
第三节 能源 222
第四节 邮电 227
第五节 城乡建设 230
第三章 产业 234
第一节 农业 234
第二爷 林业 255
第三节 畜牧 水产 258
第四节 工业 261
第五节 乡镇企业 270
第四章 财政税务 283
第一节 财政 283
第二节 审计 290
第三节 税务 291
第五章 金融 295
第一节 金融机构 295
第二节 货币与流通 296
第三节 信贷 299
第四节 国库券 303
第五节 保险 303
第六章 经济管理 305
第一节 计划 305
第二节 统计 314
第三节 工商行政 315
第四节 物价 318
第五节 标准计量 322
第六节 土地 323
第七章 民生保障 325
第一节 商业 325
第二节 粮油 339
第三节 物资 342
文化卷 347
第一章 教育 347
第一节 私塾、社学、县学(儒学)、书院 349
第二节 学前教育 354
第三节 普通小学教育 356
第四节 中等教育 367
第五节 社会教育 376
第六节 教师队伍 383
第七节 教育管理 389
第八节 教育经费 398
第九节 教育成果 399
第二章 文化艺术 4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4
第二节 文化事业单位 404
第三节 文学艺术 408
第四节 文物与遗址 420
第三章 科技 428
第一节 科技机构 428
第二节 科技队伍 429
第三节 科技活动 431
第四节 科技成果 433
第四章 卫生 435
第一节 医疗机构 435
第二节 医疗队伍 437
第三节 医疗业务 438
第四节 爱国卫生 445
第五节 医疗制度 445
第六节 行政机构、团体及卫校 447
第五章 体育 448
第一节 传统体育 448
第二节 体育运动 449
第三节 体育机构和队伍 451
第四节 体育竞赛 452
第五节 体育设施与经费 454
第六章 新闻 455
第一节 广播 455
第二节 电视 456
第三节 报刊 457
第四节 通讯报道 458
居民卷 461
第一章 人口 461
第一节 人口数量 461
第二节 人口构成 464
第三节 人口变动 467
第四节 人口控制 468
第二章 人民生活 473
第一节 农民生活 473
第二节 职工生活 475
第三章 民情 风俗 477
第一节 居民习性与气质 477
第二节 衣、食、住、行、用 478
第三节 婚丧 喜庆习俗 481
第四节 岁时节令 482
第五节 庙会 485
第四章 美德良风 487
第一节 捐资助教、热心公益 487
第二节 模范服务 487
第五章 宗教 491
第一节 天主教 491
第二节 会道门 491
第七章 方言 492
第一节 语音 493
第二节 词汇 499
第三节 语法 505
第四节 口语 508
人物卷 523
第一章 历代英贤(群体)事略 523
一、容城“三贤” 523
二、“燕山五丈夫” 523
三、后台战斗烈士题名 524
四、高家壕(三台)战斗烈士题名 524
第二章 人物传 526
刘因 526
张绍烈 527
杨继盛 527
孙奇逢 530
俞廷献 531
刘二黑 531
马凤池 532
蔡体仁 532
文光斗 534
任凤翙 534
杨杰 535
张俊峰 535
胡福才 胡德林 536
张金凤 538
安国俊 539
阴耀武 539
田进财 540
梁富长 540
杜云峰 541
杨化昭 541
王汝湘 543
刘德芬 543
李辉 544
赵洁轩 545
李捷三 546
金木山 547
李清廉 548
肖淑桂 548
赵雨农 549
马学儒 549
马驰 550
孟明儒 551
王金柱 552
朱克东 552
刘大娟 553
张丽云 554
金广禄 554
高镜明 555
肖章立 556
李百年 556
梁蔼然 557
第三章 人物简介 558
剧辛 558
韩婴 558
孙礼 558
魏敬益 559
梁景先 559
赵士麟 559
夏振宗 559
刘燿、刘炜 560
朱国定 560
商之卿 560
孙庆丰 560
刘锡廉 560
郑达才 561
赵达三 561
高朴 561
宋玉科 561
杨瑞森 562
李画亭 562
刘济民 562
孔德明 562
李奉先 563
郭兆五 563
黄际蒙 563
康安 563
张文堂 564
赵信斋 564
杜瑞五 564
赵子河 564
雷吉胄 565
第四章 革命烈士英明录 566
一、容城镇 566
二、东牛乡 569
三、小里乡 571
四、南张乡 574
五、野桥乡 575
六、贾光乡 577
七、八于乡 579
八、张市乡 582
九、晾马台乡 587
一〇、平王乡 590
卷末 597
文存 597
一、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颁刻《静修集》牒 597
二、明穆宗朱载垕 597
谕祭杨继盛文 597
褒赠诰命 598
三、清世祖福临 598
表忠录序 598
表忠论 599
四、清高宗乾隆诗(三首) 599
施忠诗 599
读《杨忠愍文集》诗 600
观《居节画杨继盛小像》诗 600
五、赵士麟 正学书院会约 601
六、兴学启与化缘启 603
募捐启事 603
拉索牌牌文 603
碑铭选 604
一、后台战斗三十二团无名英雄烈士碑记 604
二、城内烈士碑塔碑文(二则) 605
艺文选 607
一、刘因作品选 607
二、杨继盛作品选 617
三、孙奇逢作品选 627
四、题咏选 631
五、杨继盛祠堂楹联 636
六、县歌与校歌 636
七、近代人旧体诗、新诗选 637
考据 642
一、杨秉诚:古诗中的易京城 642
二、孙居容、杨秉诚:小兴州考 643
三、杨秉诚:容城与“金容”的由来 644
四、杨秉诚:杨继盛《临刑诗》辨误 645
五、杨秉诚:古今中堂比并看 647
六、杨秉诚:容城旧志概说 649
编纂后记 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