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两个“凡是”的信条 1
苏联二十年代德波林派与机械论者的论战 9
列宁的辩证法十六要素写作过程初探 22
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研究 28
关于辩证法十六要素的考证和评价问题 34
异化概念的动态考察 44
马克思对早期哲学信仰的自我清算 60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学说的形成 83
社会基本矛盾的动态分析 103
论权力的纵向分工 118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 127
历史上的空想主义与现时代的空想论 143
马克思东方社会主义的构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启示 162
关于唯物史观产生的逻辑和史实的辨证 174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实践格局 187
马克思哲学使命的深刻启迪 206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珠联璧合 226
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分期 239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49
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258
马克思晚年学说与邓小平理论的重合点 276
面对世纪之交:马克思学说的新征程 289
马克思哲学的时代内涵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300
哲学的希望之光 315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五化”模式 326
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创新——简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地位 331
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43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延伸 352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辩证法探析 365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体现 382
怎样看待萨特向马克思主义的“接近”——对一种思维定势的反思 389
哲学革命变革的源头和对“历史之谜”的解答——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周年 406
“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学说一个命题的考察 425
马克思晚年探索的理性与非理性的转换和统一机制 437
篇目索引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