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后京都时代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新挑战 1
1.1 全球气候变化与《京都议定书》 1
1.1.1 气候变化问题的提出 1
1.1.2 变冷还是变暖?科学的争议和IPCC的成立 2
1.1.3 IPCC的研究进展 3
1.1.4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诞生 4
1.1.5 《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要求 6
1.1.6 《京都议定书》的履约机制及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作用 7
1.1.7 “清洁发展机制”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9
1.1.8 中国对待二氧化碳减排的态度 10
1.2 后京都时代中国二氧化碳减排和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 13
1.2.1 《京都议定书》之后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13
1.2.2 后京都时代各国的利益博弈 18
1.2.3 后京都时代中国的行动 20
1.2.4 国际社会对中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关注 24
1.2.5 边界碳调整——碳泄漏的应对措施 32
1.2.6 国际社会对贸易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 35
1.2.7 美国气候变化新政对中国的挑战 36
1.2.8 节能减排——后京都时代的中国发展战略 37
1.3 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之一:“世界工厂”的定位 40
1.3.1 中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和资源需求 41
1.3.2 “世界工厂”的环境代价 43
案例1:纺织业出口的资源环境代价 45
案例2:水泥出口的二氧化碳排放 46
第二章 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 48
2.1 国际贸易对环境影响的效应 49
2.1.1 规模效应 49
2.1.2 结构效应 50
2.1.3 产品效应 50
2.1.4 技术效应 50
2.1.5 收入效应 51
2.1.6 法规效应 51
2.2 环境与贸易关系的假说 52
2.2.1 污染避难所假说 52
2.2.2 污染光环假说 53
2.2.3 环境成本转移说 53
2.2.4 竞相降低环境标准假说 54
2.2.5 生态倾销论 55
2.2.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56
2.3 中国对外贸易引发的环境问题 58
2.3.1 激烈争论 58
2.3.2 环境不良影响的事实 66
2.4 中国对外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 74
2.4.1 对中国对外贸易中资源环境逆差的讨论 75
2.4.2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能 77
2.4.3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碳足迹 82
2.4.4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污染足迹 88
2.4.5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虚拟水 91
第三章 中国外贸发展模式与节能减排的冲突 94
3.1 出口退税政策的不当鼓励 95
3.1.1 出口退税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95
3.1.2 中国出口退税的历史回顾 96
3.1.3 出口退税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97
3.1.4 出口退税政策使一些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企业低于成本出口 98
3.2 加工贸易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99
3.2.1 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99
3.2.2 加工贸易使中国走向“贫困化”增长 100
3.2.3 加工贸易加剧了中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101
3.3 外商投资带来的环境问题 104
3.3.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商投资政策的演变 104
3.3.2 重要的外商投资政策 106
3.3.3 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问题的激烈争论 109
3.4 污染产业转移——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环境代价 118
3.4.1 污染产业转移已引起中国的重视 118
3.4.2 污染产业转移是国际污染转移的重要形式 120
3.4.3 污染产业转移是个国际趋势 121
3.4.4 污染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的原因 122
3.4.5 关于中国承接污染产业转移的讨论 124
第四章 中国近期的绿色贸易政策调整 128
4.1 中国对外贸政策针对节能减排进行的调整 128
4.2 出口退税的减少和取消 131
4.2.1 出口退税大调整的回顾 131
4.2.2 针对节能减排和资源保护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132
4.2.3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贸易的影响特点 134
4.2.4 出口退税政策的效果 135
4.2.5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遇到的争议 136
4.3 加征出口关税 140
4.3.1 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采取的出口关税措施 140
4.3.2 加征出口关税对节能减排的影响 141
4.4 调整加工贸易政策 143
4.4.1 《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调整 144
4.4.2 《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名录》的调整 146
4.5 调整外商投资政策 148
4.5.1 全国性的外商投资政策的调整 148
4.5.2 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政策的调整 150
4.5.3 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督促检查 152
4.6 实施配额管理 154
4.6.1 配额管理的概念 154
4.6.2 中国的配额管理 155
案例:铁合金的配额管理 156
4.7 试行绿色进出口信贷 158
4.7.1 绿色进出口信贷的作用机制 158
4.7.2 绿色进出口信贷对环境和贸易的影响 159
4.7.3 中国的绿色进出口信贷实践 159
4.8 案例:限制水泥出口的外贸政策效应分析 161
4.8.1 背景 161
4.8.2 近年来的相关贸易政策调整 161
4.8.3 外贸政策调整对水泥出口的影响 162
4.8.4 该案例对中国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政策启示 164
第五章 当前中国实施绿色贸易政策面临的问题 171
5.1 人民币升值的复杂影响 171
5.1.1 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贸易 172
5.1.2 人民币升值影响加工贸易 173
5.1.3 人民币升值影响外商投资 174
5.1.4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结构的优化 174
5.2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外需不足 175
5.2.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175
5.2.2 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的出口 176
5.2.3 出口下降缓解了国内节能减排的压力 178
5.2.4 对中国绿色投资市场的不利影响 179
5.3 中国政府关注点的转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79
5.4 外贸政策的新一轮调整 181
5.4.1 连续提高出口退税率 181
5.4.2 放松加工贸易政策 183
第六章 对中国构建绿色贸易发展战略的思考 185
6.1 建立和完善绿色贸易政策 185
6.1.1 国外的经验 185
6.1.2 国内学者的建议 186
6.1.3 完善市场准入准出制度,抑制资源环境逆差 192
6.1.4 实施具有环境调节功能的绿色关税 193
6.1.5 遵循WTO规则,避免贸易摩擦 195
6.2 相关的发展战略问题 200
6.2.1 辩证看待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分工理论 200
6.2.2 积极推进对外贸易模式转型 203
6.2.3 实施走出去战略,合理利用国际资源 205
6.2.4 提升经济的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 208
6.2.5 警惕高能耗产业转移的“锁定效应” 216
6.2.6 主动利用对外贸易获取资源环境顺差 217
6.2.7 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218
6.3 构建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20
6.3.1 国内学术界的讨论 220
6.3.2 构建“对外贸易资源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尝试 223
6.4 重视绿色贸易壁垒体系的构建 226
6.4.1 对绿色壁垒要有全新的认识 226
6.4.2 要认清中外绿色贸易壁垒体系的差异 228
6.4.3 应尽快构建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绿色壁垒体系 230
第七章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 233
7.1 低碳经济与中国当前贸易 233
7.1.1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 233
7.1.2 低碳经济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34
7.1.3 低碳经济与中国当前贸易结构的冲突 235
7.2 基于庇古手段的碳税 236
7.2.1 国外征收碳税的经验 237
7.2.2 国内关于碳税设计的讨论 238
7.2.3 碳税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43
7.3 基于科斯手段的“碳汇交易” 245
7.3.1 碳足迹的概念 246
7.3.2 如何计算碳足迹? 246
7.3.3 碳中和——消去你的碳足迹 247
7.3.4 碳中和的途径:碳汇交易——购买“碳积分” 248
7.3.5 碳中和的案例 249
7.3.6 碳中和与碳汇交易的争议 250
参考文献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