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17
1.1 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阶段特征 17
1.2 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主要成就 19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30
第二章 工程师职业发展简史 37
2.1 “工程师”词源解析 38
2.2 工程师行业成长史回顾 41
2.3 工程师职业及工程知识问题 49
2.4 当今工程师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问题 63
第三章 欧美工程师的社会角色及工程教育目标 68
3.1 欧美社会有关工程师社会角色的对立观点 68
3.2 现实中两种观点的温和折衷 80
3.3 变化世界中的中国工程师 89
第四章 美、德工程技术人才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 95
4.1 背景与概念界定 95
4.2 美国的“陀螺型”与德国的“不倒翁型” 99
4.3 两种不同体系的历史渊源解释 111
4.4 美、德工程技术教育体系的基本差别 122
4.5 两国发展趋势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24
第五章 美、德工程教育专业鉴定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 132
5.1 专业鉴定制度问题的描述与概念界定 132
5.2 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的应用 139
5.3 美国工程教育专业鉴定制度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 144
5.4 德国工程教育专业鉴定制度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 168
5.5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鉴定领域的实践 192
5.6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评鉴制度的若干讨论 202
第六章 CDIO与工程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10
6.1 CDIO及其背景 211
6.2 历史的解读 213
6.3 目前对“理论”和“实践”困境的挑战及应对 227
6.4 关于CDIO的几点讨论 230
第七章 工程教育中的“通识”与“专识”问题 237
7.1 西方工程教育中“通识”的含义 239
7.2 “通识”与中国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243
7.3 “深度通识教育”理念及其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 253
第八章 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 264
8.1 欧林工学院的由来 265
8.2 “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理念及实践 266
8.3 对欧林试验的评价 277
第九章 清华大学某工科系创新人才培养案例研究 279
9.1 案例简介及案例研究过程回顾 279
9.2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深度通识教育”理念 285
9.3 案例总结和讨论 302
附录 德国工程教育认证及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 306
参考文献 314
后记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