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特记:毛泽东在阜平 43
第一篇 政区建置 53
第一章 位置区域 53
第二章 建置沿革 53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4
第一节 社村制 54
第二节 区编村制 55
第三节 区乡制 59
附图:旧阜平县境图 61
第四节 社队制 61
第五节 乡镇村制 62
第四章 乡镇村概况 71
第一节 阜平镇概况 71
第二节 各乡概况 71
附录:1995年行政村概况及村名来历 77
第二篇 自然环境 103
第一章 地质 103
第一节 地层 103
第二节 地史 104
第二章 地貌 104
第一节 类型 104
附图:阜平——山的海洋 105
第二节 山峰 105
第三章 气候 107
第一节 辐射 107
第二节 日照 107
第三节 气温 107
第四节 地温 108
第五节 降水 108
第六节 风 109
第七节 霜 109
第八节 蒸发 109
第四章 水文 110
第一节 地表水 110
第二节 地下水 113
第三节 温泉 113
第四节 水质 113
第五节 水能 114
第五章 土壤 114
第一节 成土因素 114
第二节 分类与演变 115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16
第一节 土地 116
第二节 植物 116
第三节 动物 120
第四节 矿产 121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22
第一节 水灾 122
附:大水灾年份 122
第二节 旱灾 123
附1:大旱灾年份 124
附2:时段旱灾统计表 124
第三节 泥石流灾害 125
第四节 低温灾害 128
第五节 霜冻灾害&(| 28
第六节 干热风 129
第七节 大风 129
第八节 冰雹 131
附:雹灾年份 131
附图:阜平县冰雹侵袭路径图 133
第三篇 居民 133
第一章 人口总量 133
第一节 人口发展 133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35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36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36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38
附录:阜平县部分偏远乡村人口负增长专题调查表 139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39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39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40
附图:阜平县第四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图 141
第三节 性别构成 141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43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44
第六节 残疾人 144
第四章 人口管理 145
第一节 人口登记 145
第二节 人口普查 145
第三节 人口调查 146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46
第一节 政策实施 147
第二节 手术服务 148
第三节 优生优育 149
第四节 机构管理 149
第六章 婚姻家庭 150
第一节 婚姻 150
第二节 家庭 151
第四篇 阜平苏维埃纪事 155
第一章 阜平地下党早期活动 155
第一节 抗捐税 155
第二节 砸盐店 156
第三节 夺取村政权 156
第四节 夺取国民党县党部权 157
第二章 中华阜平苏维埃 159
第一节 红二十四军诞生 159
第二节 阜平苏维埃政权 160
第三节 红二十四军撤离阜平 162
附录:《益世报》对红二十四军的报道 163
第五篇 晋察冀首府纪事 165
第一章 晋察冀根据地的开创 165
第一节 阜平“动委会” 165
第二节 阜平“抗日义勇军” 168
第二章 边区“四大机关”在阜平 169
第一节 军区 169
第二节 边区政府 173
附图:民主选举新村长 175
第三节 中共北方分局 175
附录: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 176
附图:群众欢呼“双十纲领”颁布 178
第四节 晋察冀区党委 178
第三章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诞生记 179
第四章 晋察冀文化 182
第一节 邓拓等人的新闻活动 182
第二节 沙飞等人的摄影活动 186
第三节 田间等人的文学创作 188
第四节 周巍峙等人的音乐活动 190
第五节 胡朋、田华等人的戏剧演出 191
附图:晋察冀文化图片一组9幅 193
第五章 革命家阜平逸事 193
第一节 毛泽东与山里人 193
第二节 周恩来讲政策 194
第三节 刘少奇二三事 195
第四节 聂荣臻与儿童团 196
第五节 邓颖超搞土改 196
第六节 肖克与山区一家人 197
第六章 党政军民鱼水情 198
第一节 党政军民一家人 198
第二节 阜平人民大支前 202
第六篇 中共阜平县地方组织 205
第一章 组织机构 205
第一节 地下党组织 205
第二节 县委 207
第三节 基层党组织 211
第四节 党员代表大会 211
第二章 组织建设 219
第一节 党员教育 219
第二节 组织整顿 220
第三章 政治宣传 222
第一节 宣传机构 222
第二节 宣传内容 222
第三节 宣传方式 222
第四章 精神文明建设 223
第五章 纪律检查 224
第六章 统一战线 226
第一节 建立与发展 226
第二节 弱化与消解 227
第三节 恢复与加强 227
附:阜平县台胞情况 228
第七篇 政府 229
第一章 清代县衙 229
第二章 民国政府 234
第三章 人民政府 234
第一节 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 234
第二节 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 235
第三节 阜平县人民民主政府 235
第四节 阜平县人民政府 236
第五节 阜平县人民委员会 236
第六节 阜平县革命委员会 237
第七节 阜平县人民政府 237
第八节 基层政权 243
附图:民主选举2幅 245
第九节 政务活动 245
第八篇 政务综合管理 247
第一章 民政 24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47
第二节 社会救济 248
附录1:1939年大水后聂荣臻谈话 249
附录2:边区政府救济水灾布告 249
附录3:边区政府救灾治水安定民生的具体办法 250
附录4:阜平县军政民联席会给边区政府的电报 251
附录5:阜平拨款九千元救济灾民 252
第三节:社会福利 253
附录:县令劳辅芝写的赈贫谣 255
第四节:拥军优属 256
第五节:安置工作 260
第六节:婚姻登记 261
第七节:殡葬改革 261
第二章 扶贫 26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62
第二节 资金扶贫 262
第三节 基建扶贫 263
第四节 水库移民扶贫 264
第五节 科技扶贫 265
第六节 扶贫攻坚计划 266
附图:扶贫图片2幅 267
第三章 人事 26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7
第二节 干部来源 267
第三节 干部状况 267
第四节 人员编制 268
第五节 干部管理与任免 273
第六节 干部培训 273
第七节 干部奖惩 274
第八节 退职和离退休 274
第九节 老干部管理 275
第四章 信访 27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76
第二节 信访内容 276
第三节 信访形式 277
第五章 档案、县志、地名 277
第一节 档案管理 277
第二节 县志编写 277
第三节 地名工作 278
第六章 宗教 278
第一节 佛教 道教 278
第二节 天主教 基督教 279
第三节 宗教管理 280
第九篇 党政重大活动 281
第一章 变革生产关系 281
第一节 土地改革 281
附录1:彭真关于阜平土改的讲话(要点) 284
附录2:邓颖超关于阜平土改的讲话(要点) 285
附图:任弼时召开土改座谈会 286
第二节 互助合作运动 286
第三节 统购统销 287
第四节 抵制“五风” 288
第二章 政治运动 289
第一节 反“右派”斗争 289
第二节 反“右倾”斗争 290
第三节 “四清”运动 290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 291
第三章 发展经济 295
第一节 大生产运动 295
附图:大生产运动图片3幅 297
第二节 合作社运动 297
第三节 发展商品经济 298
第四节 脱贫致富奔小康 299
第四章 抗灾 300
第一节 1939年抗洪活动 300
附图:抗灾图片2幅 301
第二节 建国后抗灾活动 301
第十篇 议会 人大 政协 305
第一章 议会 305
第一节 议会原则 305
第二节 历届县议会会议 306
附录:晋察冀根据地的一件大事——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 307
附图:边区参议会图片一组4幅 308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308
第一节 代表选举 308
第二节 代表会议 308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312
第三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14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议 314
第二节 工作机构 317
第三节 主要活动 317
第十一篇 人民团体 319
第一章 工人组织 319
第一节 工人抗日救国会 319
第二节 各界工人联合会 319
第三节 工会和总工会 320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321
第一节 青年抗日救国会 321
第二节 各界青年联合会 321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322
第四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322
第五节 少年组织 323
附图:儿童团 324
第三章 妇女组织 324
第一节 妇女抗日救国会 324
第二节 各界妇女联合会 324
第三节 民主妇女联合会 325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325
第四章 农民组织 326
第一节 农民抗日救国会 326
第二节 贫农团 326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 326
第五章 工商业者组织 327
第六章 科学技术协会 327
第十二篇 中国国民党阜平县地方组织 329
第十三篇 公安司法 332
第一章 公安 33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32
第二节 锄奸反特 333
第三节 镇反肃反 333
第四节 取缔反动道会 334
第五节 维护社会安定 336
第六节 打击刑事犯罪 336
第七节 治安管理 337
第八节 基层治安组织 338
第九节 看守 劳改(教) 339
第十节 消防 339
第二章 检察 34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40
第二节 刑事检察 340
第三节 法纪检察 341
第四节 经济检察 341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341
第六节 监所检察 341
第七节 税务检察 342
第八节 民事行政检察 342
第三章 审判 34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42
第二节 审判法律和制度 343
第三节 案件审判 343
第四节 申诉复查 344
附1:王文泰告状 344
附2:马叔乾大义灭亲 345
第四章 司法行政 346
第一节 机构 346
第二节 法律顾问 346
第三节 公证 346
第四节 民事调解 346
第五节 法制宣传 347
第十四篇 军事 350
第一章 军事防务 350
第一节 军事设施 350
第二节 驻兵 350
第三节 兵役制度 351
第二章 重大兵事 352
第一节 古代兵事 352
第二节 周万然暴动 352
第三节 安子岭战斗 352
第四节 晋奉长城岭之战 353
第五节 清风店战役在阜平 355
第三章 抗日战争 355
第一节 日军暴行 355
附录:晋察冀边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关于平阳惨案的调查公告 360
附图:日军暴行图片一组6幅 364
第二节 军队抗战 364
附图:神仙山保卫战 369
第三节 人民抗战 369
附录:边区政府奖状 372
附图:人民战争图片3幅 375
附录:论阜平之克复 375
第四章 地方武装 377
第一节 武装机构 377
第二节 武装组织 378
第五章 民兵 380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80
第二节 武器装备 381
第三节 政治教育 381
第四节 军事训练 382
附图:民兵训练2幅 383
第五节 训练基地建设 383
附图:在训练基地上 385
第十五篇 经济综述 385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385
第一节 土地改革 3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 386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388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 389
第二章 经济发展概况 390
第一节 建国前经济发展概况 390
第二节 建国后经济发展概况 391
第三章 经济结构 392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 392
附图:农业产值构成图 394
第二节 工农业产值构成 394
附图:工农业产值构成图 395
第四章 居民生活 395
第一节 地主富农生活 395
第二节 农民生活 396
附图:1995年农民住宅图一组6幅 399
第三节 职工生活 399
附录:徐向前元帅在阜平的学徒生活 400
第十六篇 基础设施 403
第一章 水利 403
第一节 水土保持 404
第二节 蓄水工程 406
第三节 渠道建设 408
第四节 机井建设 411
第五节 饮水工程建设 412
第六节 工业和生活用水 413
第七节 水利管理 414
第二章 电力 416
第一节 网电建设 417
第二节 小水电 419
第三节 电力供应 421
附图:电力建设图片2幅 423
第四节 电业管理 423
第三章 交通 424
第一节 古道 424
第二节 根据地交通 425
第三节 公路建设 426
附图:长城岭上盘山路 434
第四节 桥梁隧道 434
附图:神台大桥 438
第五节 交通工具 438
第六节 客货运输 439
附:1995年阜平县出入境公共客车班次票价表 440
第七节 交通管理 441
第八节 公路养护 442
附图:道班 444
第四章 邮电 444
第一节 邮政机构 444
第二节 邮运网络 447
附图:邮政邮路图4幅 451
第三节 邮政业务 451
第四节 乡村电话 455
第五节 市内电话 456
第六节 长途电话 457
第七节 电报 457
第八节 无线通讯 458
第五章 城乡建设 459
第一节 县城建设 460
附图:清代城关、县署图2幅 465
附录:规划为什么成空话 465
附图:城乡建设图一组2幅 470
第二节 乡村建设与村镇规划 470
第三节 建筑队伍 471
第四节 机构管理 472
第六章 环境保护 472
第一节 环境污染 473
第二节 生态恶化 474
第三节 机构与治理 476
第十七篇 农业 477
第一章 农业区划 477
第一节 土壤分类 477
第二节 产业分区 478
附图:阜平县农业区划图 480
第二章 种植业 480
第一节 农田建设 480
附录:乾隆皇帝褒奖成滩圣旨 486
附图:清代营田图 489
附图:山上新造梯田 489
第二节 农作物 489
第三节 农技农艺 491
第四节 农机具 493
附图:农业耕作图3幅 494
第五节 投入与效益 494
第六节 管理机构 495
第三章 林业 496
第一节 林业资源 496
第二节 植树造林 497
附图:飞播造林千山绿等2幅 498
第三节 林场 498
第四节 果树果园 501
附:阜平三个优势树种——关于发展创汇林果的建议 502
第五节 林业管理 504
附录:阜平县古树名树 505
附图:古树名树图4幅 506
第四章 阜平大枣 506
第一节 特点 507
第二节 资源 508
第三节 栽培 511
附录:车道村枣树管理经验 512
第四节 销售 513
第五章 畜牧业 514
第一节 饲草饲料 515
第二节 家畜饲养 516
第三节 家禽饲养 519
第四节 其它养殖 520
附图:特种养殖图2幅 522
第五节 疫病防治 522
第六节 机构管理 525
第六章 山地开发 526
第一节 规模开发 526
附录:兴山富县——河北省阜平县山地开发见闻 530
第二节 荒山拍卖 531
第三节 三厅工程 532
附录:胡耀邦总书记阜平行 533
第十八篇 工业 536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536
附图:修械所制造武器,抗击侵略者第一节 私营工业 536
第二节 集体工业 537
第三节 国有工业 538
第二章 产业门类 539
第一节 建材 539
附图:阜平水泥厂 540
第二节 化工 540
第三节 造纸 印刷 541
第四节 纺织 542
第五节 服装 制鞋 542
第六节 木器加工 机械 542
第七节 食品加工 543
第八节 粮油加工 544
第九节 饲料加工 544
第十节 中药材加工 544
第十一节 矿业 545
第三章 经营管理 545
第四章 管理机构 547
第十九篇 乡镇企业 550
第一章 行业分类 550
第一节 农业企业 550
第二节 建筑业 550
第三节 食品业 550
第四节 工艺美术制造业 551
第五节 水力电业 552
第六节 建材业 552
第七节 机械加工制造业 552
第八节 商贸服务业 552
第九节 交通运输业 553
第十节 采矿业 553
第十一节 棉纺 鞋帽加工业 553
第十二节 劳务输出 553
附图:乡镇企业图片4幅 555
第二章 经营管理 555
第三章 管理机构 556
第二十篇 商业 558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558
第一节 私有商业 558
第二节 集体商业 559
第三节 国营商业 564
第二章 商业购销 571
第一节 生产资料 571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 574
第三节 副食品 575
第三章 饮食服务业 577
第一节 饮食业 577
第二节 旅馆业 577
第三节 服务业 578
第四章 集市贸易 579
附图:太行贸易市场 581
第五章 粮油购销 58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81
第二节 粮食购销 582
第三节 油脂油料购销 587
第四节 粮食调运 588
第五节 仓储管理 588
附图:阜平清代仓图 592
第六节 多种经营 592
第六章 物资购销 5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93
第二节 物资管理 593
第三节 物资储运 594
第四节 经营与发展 595
第七章 对外贸易 5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97
第二节 出口商品 597
第二十一篇 财税金融 601
第一章 财政 601
第一节 体制 601
第二节 财政收入 604
第三节 财政支出 607
第四节 财政管理 609
第五节 乡级财政 611
第六节 财政监督 612
第七节 公债与国库券 612
第八节 机构 613
第二章 税收 61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614
第二节 税种和税率 615
第三节 税收减免 621
第四节 稽征管理 621
第五节 税源培养 622
第六节 机构 623
第三章 金融 623
第一节 机构 623
附图:新银行楼群 629
第二节 货币 629
附图:“边区票儿”样 634
第三节 城乡储蓄 634
第四节 信贷业务 635
附录:民间借贷 636
第五节 会计结算 637
第二十二篇 经济综合管理 639
第一章 计划管理 63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39
第二节 计划工作 639
第二章 统计管理 64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42
第二节 统计工作 643
第三节 普查工作 645
第三章 工商管理 64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46
第二节 市场管理 647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649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651
第五节 商标管理 651
第四章 物价管理 6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53
第二节 管理内容 653
第三节 管理工作 654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65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55
第二节 管理工作 656
第六章 审计管理 65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56
第二节 管理工作 657
第七章 劳动管理 65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58
第二节 工资 658
第三节 福利和奖金 661
第四节 工人退职退休 662
第五节 劳动就业及培训 663
第六节 用工形式和工人队伍 664
第七节 劳动保护和安全监察 665
第八节 劳动争议仲裁 665
第九节 社会保障 665
第八章 土地管理 66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66
第二节 管理措施 666
第三节 控制乱占耕地 667
第四节 鼓励造地 667
第二十三篇 教育科技 669
第一章 教育 669
第一节 私塾书院 669
第二节 幼儿教育 670
第三节 小学教育 670
附录1:李翠珍领导下的朱家营小学 673
附录2:小学生守则 673
附图:抗战中的朱家营小学 674
第四节 中学教育 674
附录:中学生守则 676
第五节 职业教育 677
附图:固镇职业中学 678
第六节 成人教育 678
附图:抗战中的崔家沟冬学 680
附录:模范民校教员陈继和 680
第七节 制度变革 681
第八节 教师队伍 682
第九节 教育经费 684
第十节 管理机构 685
第二章 科技 686
第一节 机构 686
第二节 科技队伍 687
附:阜平县科技能人简介 691
第三节 科普活动 692
第四节 科技推广 693
附录:科技进山之路——阜平县推广“安氏承包法”纪实 695
第二十四篇 文化 697
第一章 群众文化 697
第一节 民间传说 697
第二节 歌谣 704
第三节 花会 708
附图:耍狮子等3幅 711
第四节 民间工艺 711
第二章 阜平村戏 712
第一节 演出历程 713
第二节 组织与演出形式 714
附录:中央北方分局表扬高街村《穷人乐> 714
附图:《穷人乐》剧照2幅 716
第三章 文艺创作 716
第一节 文学创作 716
附录1:康熙诗2首 718
附录2:乾隆诗2首 718
附录3:董必武诗 719
附录4:陈毅诗 719
附录5:邓拓诗7首 719
第二节 曲艺 舞蹈 720
第三节 音乐 美术 721
第四节 书法 摄影 722
第四章 图书 723
第一节 图书馆 723
第二节 图书借阅 724
第三节 书店 724
第四节 图书发行 724
第五章 文物保护 725
第一节 机构 725
第二节 保管 725
附:阜平县文物简介 725
附图:第一届边区参议会用过的大碗 728
第六章 戏剧 728
第一节 剧团 728
第二节 剧场 730
附图:农村剧场 731
第七章 电影 731
第一节 发行放映 731
第二节 影剧院 731
第八章 报刊报道 广播电视 732
第一节 报刊报道 732
第二节 广播电视 733
第九章 文化管理 73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34
第二节 文化事业单位 735
第二十五篇 旅游 738
第一章 自然景观 738
第一节 寺庙 738
第二节 水帘洞与石佛堂 741
第三节 神仙山与金龙洞 743
附录:大茂山总真洞修殿记 745
第四节 万里长城龙泉关 745
第五节 南北温泉 745
第六节 枣林风光 746
第七节 三岩寨风景区 746
第八节 大派山风景区 747
附图:各旅游景点图片一组11幅 747
附:流传古迹 747
第二章 革命胜迹 748
第一节 城南庄晋察冀军区旧址 748
第二节 中国第一部《毛选》诞生地:马兰 749
第三节 史家寨窑洞群 749
第四节 县革命烈士陵园 750
附图:革命胜迹图片4幅 751
附:革命烈士碑15尊 751
第三章 开发建设 757
附图:阜平旅游景点示意图 759
第二十六篇 卫生 体育 759
第一章 卫生 759
第一节 医疗机构 759
附图:城南庄中心卫生院 762
附1:白求恩在阜平小记 762
附图:白求恩在阜平受到边区领导欢迎 763
附2:柯棣华在阜平小记 763
第二节 医疗队伍 764
第三节 医疗水平 764
第四节 医疗制度 766
第五节 防疫灭病 766
第六节 妇幼保健 767
第七节 爱国卫生 768
第八节 医药行政 769
第九节 管理机构 771
第二章 体育 772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772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72
第三节 群众体育 773
附图1:县城居民体育活动图4幅 777
附图2:农民地头棋艺图式 777
第四节 人才培养 777
第五节 体育竞赛 776
第二十七篇 风俗 781
第一章 习俗 781
第一节 婚嫁 781
第二节 丧葬 782
第三节 饮食 783
第四节 衣着 785
附:发式和首饰 786
附图:解放到建国前后本县男女衣着图式 787
第五节 居住 787
第六节 岁时节日 787
第七节 社会风气 789
第二章 方言 791
第一节 方言概述 791
第二节 语音 791
第三节 词汇 792
第四节 语法 798
第三章 谣谚 798
第一节 谚语 798
第二节 歇后语 802
第二十八篇 人物 807
第一章 人物传 807
罗仰镳 807
邹尚易 807
李殿阁 808
王宗良 808
赵云霄 809
附录:血染的诗章——赵云霄、陈觉烈士遗书 809
杨耕田 810
赫光 811
王斐然 812
李勇 812
李瑞 813
刘应法 814
刘耀梅 814
张正学 815
刘二高 815
王占宗父子 816
王册 816
林超 816
张立 816
李智 817
盂老清 817
赵明升 818
卢汉三 818
耿奎 819
李惠民 819
陈富全 820
张树风 820
胡顺义 821
李志清 821
马叔乾 822
刘家正 822
安耀宗 823
张业勋 823
陈道厚 824
张昌平 824
陈万昌 825
第二章 阜平县革命烈士英名录 825
第一节 本县革命烈士名录 825
第二节 遗骸阜平的革命烈士名录 865
第三章 先进人物名录 867
第一节 建国前本县“边区”级英模 867
第二节 建国后本县省级以上先进人物 868
限外志补 871
1996年情况简介 871
1997年情况简介 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