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1
1.1.1 统计的基本涵义 1
1.1.2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2
1.1.3 统计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4
1.2 统计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5
1.2.1 统计的研究对象 5
1.2.2 统计的特点 6
1.2.3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7
1.3 统计的工作过程 8
1.3.1 统计的任务和职能 8
1.3.2 统计的工作过程 9
1.4 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10
1.4.1 总体与总体单位 10
1.4.2 标志与指标 12
1.4.3 变异与变量 14
1.5 统计的组织与管理 15
1.5.1 统计的组织 15
1.5.2 统计的管理 17
1.5.3 统计的法制 18
1.6 思考与练习 19
第2章 统计调查 20
2.1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 20
2.1.1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原则 20
2.1.2 统计调查的种类 21
2.2 统计调查方案 23
2.3 统计调查方法 26
2.3.1 统计报表制度 26
2.3.2 普查 29
2.3.3 重点调查 30
2.3.4 典型调查 31
2.3.5 抽样调查 33
2.4 思考与练习 33
第3章 统计整理 35
3.1 统计整理的一般问题 35
3.1.1 统计整理的意义 35
3.1.2 统计整理的步骤 36
3.1.3 统计资料的审核 36
3.2 统计分组 37
3.2.1 统计分组的概念 37
3.2.2 统计分组的作用 38
3.2.3 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 39
3.2.4 统计分组的种类 40
3.2.5 次数分布数列 43
3.3 统计汇总 48
3.3.1 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 49
3.3.2 统计汇总的方法 49
3.4 统计表与统计图 50
3.4.1 统计表的意义与结构 50
3.4.2 统计表的种类 51
3.4.3 宾词指标的设计 53
3.4.4 统计表的设计 54
3.4.5 统计图 55
3.5 思考与练习 59
第4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60
4.1 总量指标 60
4.1.1 总量指标的意义 60
4.1.2 总量指标的分类 61
4.1.3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61
4.1.4 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的原则 62
4.2 相对指标 63
4.2.1 相对指标的意义 63
4.2.2 结构相对指标 64
4.2.3 比例相对指标 66
4.2.4 比较相对指标 67
4.2.5 强度相对指标 69
4.2.6 动态相对指标 70
4.2.7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71
4.2.8 相对指标的应用原则 74
4.3 思考与练习 76
第5章 平均指标 78
5.1 平均指标的意义 78
5.1.1 平均指标的概念 78
5.1.2 平均指标的特点 78
5.1.3 平均指标的作用 79
5.2 算术平均指标 80
5.2.1 算术平均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80
5.2.2 简单算术平均数 81
5.2.3 加权算术平均数 81
5.2.4 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及简便算法 84
5.3 调和平均指标和几何平均指标 87
5.3.1 调和平均指标 87
5.3.2 几何平均数 89
5.4 位置平均指标 90
5.4.1 位置平均指标的意义 90
5.4.2 中位数 91
5.4.3 众数 94
5.4.4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关系 96
5.5 平均指标的运用原则 97
5.6 思考与练习 99
第6章 标志变异指标 102
6.1 标志变异指标的意义 102
6.1.1 标志变异指标的含义 102
6.1.2 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102
6.1.3 标志变异指标的应用 103
6.2 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104
6.2.1 全距与全距系数 104
6.2.2 平均差与平均差系数 105
6.2.3 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 106
6.3 是非标志变异指标 109
6.4 统计分布偏态及峰度的测定* 110
6.4.1 统计分布指标——矩 110
6.4.2 统计分布偏态的测定 111
6.4.3 统计分布峰度的测定 113
6.5 思考与练习 114
第7章 动态数列分析法 116
7.1 动态数列概述 116
7.1.1 动态数列的含义 116
7.1.2 动态数列的种类 117
7.1.3 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118
7.1.4 动态数列分析的内容 119
7.2 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 119
7.2.1 发展水平 120
7.2.2 平均发展水平 120
7.2.3 增长量 128
7.2.4 平均增长量 128
7.3 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 129
7.3.1 发展速度 129
7.3.2 增长速度 130
7.3.3 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132
7.4 动态数列趋势分析 134
7.4.1 影响动态数列的主要因素 134
7.4.2 长期趋势的测定 135
7.4.3 季节变动的测定 143
7.5 思考与练习 145
第8章 指数分析 148
8.1 统计指数概述 148
8.1.1 统计指数的含义 148
8.1.2 统计指数的作用 149
8.1.3 统计指数的种类 150
8.2 统计指数的编制方法 151
8.2.1 综合指数 153
8.2.2 平均数指数 156
8.3 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 163
8.3.1 指数体系 163
8.3.2 因素分析法 164
8.4 思考与练习 169
第9章 抽样推断与组织方式 172
9.1 抽样推断的意义 172
9.1.1 抽样推断的涵义 172
9.1.2 抽样推断所涉及的若干问题 174
9.2 抽样推断的数理基础* 176
9.2.1 大数定律及其意义 176
9.2.2 正态分布及其意义 177
9.2.3 中心极限定理及其意义 179
9.3 抽样推断的方法 180
9.3.1 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 180
9.3.2 抽样误差 181
9.3.3 抽样推断的方法 187
9.4 抽样的组织方式 190
9.4.1 简单随机抽样 190
9.4.2 等距抽样 191
9.4.3 分类抽样 192
9.4.4 整群抽样 193
9.5 思考与练习 194
第10章 假设检验* 196
10.1 假设检验的原理 196
10.1.1 假设检验的意义 196
10.1.2 假设检验的原理 197
10.1.3 假设检验的步骤 199
10.1.4 假设检验的方法 200
10.2 常用参数的假设检验 201
10.2.1 总体平均数的假设检验 201
10.2.2 总体成数的假设检验 205
10.3 两类错误的分析 207
10.3.1 两类错误分析 207
10.3.2 检验统计量的确定原则 208
10.4 思考与练习 209
第11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11
11.1 相关关系的意义 211
11.1.1 相关关系的含义 211
11.1.2 相关关系的类型 212
11.1.3 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 213
11.2 相关分析 214
11.2.1 相关关系的判断 214
11.2.2 相关系数 217
11.2.3 时间数列的自相关 224
11.2.4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225
11.3 回归分析 227
11.3.1 回归分析的含义 227
11.3.2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28
11.3.3 应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233
11.4 思考与练习 234
第12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37
12.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 237
12.1.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37
12.1.2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39
12.1.3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 240
12.2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及其核算 241
12.2.1 国内生产总值 241
12.2.2 国内生产净值 246
12.2.3 国民生产总值 246
12.2.4 国民生产净值 248
12.2.5 国民可支配收入 248
12.3 思考与练习 252
附录 常用统计表 253
参考文献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