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药物体内处置的生理学基础 1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2
第二节 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3
第三节 药物吸收与血药浓度 6
第四节 药物分布与血药浓度 8
第五节 药物代谢与血药浓度 12
第六节 药物排泄与血药浓度 13
第七节 唾液药物浓度 15
第二章 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动力学基础 17
第一节 药-时曲线与动力学模型 17
第二节 静脉注射给药的动力学 22
第三节 恒速静脉滴注给药的动力学 30
第四节 血管外途径给药的动力学 37
第五节 多剂量给药的动力学 40
第六节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43
第七节 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 45
第八节 群体药物动力学 51
第九节 临床药物动力学实验研究 56
第三章 人体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67
第一节 生物利用度 67
第二节 生物等效性 70
第三节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72
第四节 普通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实验设计 75
第五节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 81
第六节 缓释/控释制剂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84
第七节 复方制剂及特殊活性成分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86
第八节 人体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实例 86
第四章 药物相互作用 124
第一节 药剂学相互作用 124
第二节 药物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127
第三节 药效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133
第四节 中西药相互作用 135
第五节 常用药物相互作用 139
第五章 药品不良反应及其监测 161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 161
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165
第六章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 168
第一节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 168
第二节 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运算 172
第三节肝、肾功能减退患者给药方案设计 178
第四节 特殊人群给药方案设计 183
第七章 治疗药物监测 188
第一节 血药浓度监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88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前期工作 192
第三节 治疗药物监测施行程序 195
第四节 计算患者药物动力学参数 195
第八章 实用体液药物分析方法 199
第一节 光谱法 200
第二节 色谱法 211
第三节 免疫分析法 235
第四节 微生物测定法 241
第五节 生物检定测定法 245
第九章 透析治疗与给药 249
第一节 透析治疗的方法学 249
第二节 透析治疗的临床药物动力学 251
第三节 腹膜透析 254
第四节 血液滤过与血液灌注 257
第五节 透析患者给药方案调整 259
第六节 药物的透析资料 261
第十章 临床常用药物监测 267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药物 267
第二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 280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283
第四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90
第五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95
第六节 万古霉素 303
第七节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305
第八节 抗结核药 311
第九节 神经精神类药 313
第十节 抗肿瘤药 331
第十一节 免疫抑制剂 334
第十二节 其他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