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3
第一章 生物圈概述 3
第一节 现代生物圈的概念 3
第二节 大气圈 4
一、大气的组成 4
二、大气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5
第三节 水圈 6
一、水圈的构成 6
二、水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7
第四节 岩石圈和土壤圈 8
一、岩石圈 8
二、土壤圈 8
第二章 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变 11
第一节 生物起源与演化 11
一、生命起源概述 11
二、细胞起源与演化 16
三、多细胞生物的进化 20
四、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30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 32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2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分析 39
第三章 生态系统及其类型 44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44
一、生态系统 44
二、生态平衡 54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类型 58
一、陆地生态系统 58
二、水域生态系统 77
第四章 生物圈面临的问题 86
第一节 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 86
一、人在生物圈的位置 86
二、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87
第二节 自然灾害对生物圈的影响 98
一、自然灾害及其分类 98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01
三、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 105
下篇 111
第五章 自然资源保护 111
第一节 自然资源保护及其意义 111
一、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徵 111
二、自然资源保护的主要目标 112
三、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 114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现状与生态保护对策 117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对策 119
二、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对策 125
三、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对策 133
四、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对策 159
五、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对策 168
第六章 环境污染防治的生态对策 177
第一节 水体污染与废水处理的生态对策 177
一、水体污染 水体自净 水质标准 177
二、废水和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83
三、水体的富营养化 186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188
一、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188
二、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 191
第三节 土壤污染与防治对策 194
一、土壤污染 194
二、土壤自净与土壤污染防治对策 197
第四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200
一、固体废物 200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 201
第七章 都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 202
第一节 都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问题 202
一、都市大气污染 202
二、都市污水危害 203
三、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的影响 204
四、都市噪声污染 205
五、都市生物资源的减少 206
第二节 都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207
一、加强都市环境的综合治理 207
二、运用生态观改造、规划和建设都市 208
三、未来都市发展与模式 212
第八章 生态监测 216
第一节 生态监测与理论基础 216
一、生态监测 216
二、生态监测的理论基础 221
第二节 大气污染的生态监测 225
一、指示植物法 226
二、常用大气污染监测的指示植物 231
三、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方法 232
第三节 水质污染的生态监测 244
一、生物种、群落和系统层次的生态监测 246
二、生物测试 255
三、水污染的细菌生态监测 263
第九章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265
第一节 生态环境质量 265
一、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动态 265
二、生态环境质量的背景 266
第二节 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 270
一、生态环境质量的判定 270
二、参数的选择及其数量表徵 272
三、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273
第三节 生态环境质量预测 285
一、预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85
二、生态环境质量预测 286
第十章 生态工程 291
第一节 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291
一、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 291
二、生态工程的设计原则 298
第二节 生态工程能量过程分析 304
一、能量分析的基础条件 305
二、各种流量与能流量的转换 307
三、能量的分析 312
第三节 物质循环与平衡条件 313
一、物质循环分析 314
二、经济效益分析 318
第四节 复合农业生态工程数值模拟及最优化处理 323
一、复合农业生态工程数值模拟 323
二、生态工程的最优化处理 327
第十一章 环境生态学评价方法 331
第一节 水域生态系统评价调查 331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331
二、现状调查 331
三、预测 334
四、评价 335
第二节 陆地生态系统评价调查法 336
一、陆生植物评价调查法 336
二、陆生动物评价调查法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