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因素研究 对预期、联动和参照构成的分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剑平,周建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4956705
  • 页数:166 页
图书介绍:汇率形成机制如何匹配本国经济的发展是任何经济体都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汇率的变化趋势取决于诸多要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汇率走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汇率形成机制也面临着改革和完善。本书旨在编制汇率参照指标体系,将人民币汇率指数编制作为其核心。首先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和形成预期与联动因素构成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人民币汇率参照指标系统的建立和定位比较。本书最大的创新点是首次编制了含有第三方市场竞争要素的人民币汇率的宽指数和窄指数,并在此基础上用多本位(信用本位和商品本位)来评价汇率指数的属性,为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设定参照指标。

第一篇 中国贸易结构变化与汇率预期 3

第一章 近年中国货物贸易变化全角度细化解析 3

第一节 贸易商品结构角度 5

一、工业制品顺差主要来源 5

二、初级产品逆差主要来源 7

第二节 贸易伙伴角度 9

一、出口贸易伙伴 9

二、进口贸易伙伴 10

三、顺差主要来源地 11

四、逆差主要来源地 12

第三节 贸易方式角度 13

第四节 贸易企业性质角度 14

第二章 贸易与汇率预期关系的实证研究 17

第一节 研究方法和数据 17

第二节 实证结果和结论 20

一、单位根检验结果 20

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分析 20

三、对欧美主要贸易伙伴顺差额与人民币升贴水幅度间关系的检验 21

四、对亚洲主要贸易伙伴逆差额与人民币升贴水幅度关系的检验 22

五、结论 23

第二篇 中国资本流动变化与汇率预期 27

第一章 近年资本流动情况及原因分析 27

第一节 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近年资本流动变化 27

一、经常项目下资本流动特征分析 27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下资本流动特征分析 27

三、错误与遗漏项 35

第二节 近年来资本流动变化原因 35

第二章 汇率预期、独资化与贸易结构实证分析 39

第一节 研究目的 39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数据 39

第三节 实证结果和结论 40

一、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分析 40

二、脉冲效应分析 41

三、结论 42

第三篇 中国国内价格变化与汇率预期 47

第一章 资产价格与汇率预期 47

第一节 近年来资产价格变化 47

一、房地产价格变化 47

二、股票价格变化 50

第二节 房地产价格和汇率预期关系的实证研究 51

一、相关研究综述 51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52

三、实证结果 53

四、结论 55

第三节 股票市场价格和汇率预期关系的实证研究 55

一、相关研究综述 56

二、研究方法 57

三、实证结果 59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63

第二章 物价水平与汇率预期 65

第一节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指标状况 65

一、货币供给变化情况 65

二、近年来物价指数变化情况 69

第二节 实证分析 72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72

二、变量和数据说明 72

三、实证分析 72

四、结论 76

第四篇 国际资本流动与汇市联动研究 79

第一章 不规则联动的汇率与股价的研究 79

第一节 对近年来汇率与股价相关性前沿研究的综述 79

一、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确认 79

二、汇率与股价相互影响路径的不规则 81

第二节 国际股市和汇市联动理论和实证模型 83

一、汇率与股价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型的不收敛 83

二、实证分析结果受到方法的约束 85

第三节 股市与汇市两者关系的未来研究 85

第二章 亚洲股市与汇市联动:地域规模和制度决定 87

第一节 金融连接效应方法论的前期研究 87

第二节 联动模型的建立和DCC-MGARCH模型的运用 89

第三节 样本数据和实证结果分析 93

一、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和之后的股市(成双)与双边汇率联动模型 94

二、中国汇改之后的股市(成双)与人民币双边汇率联动模型 100

第四节 结论和延续研究问题 103

第五篇 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编制与检验 107

第一章 现有的人民币有效汇率编制方法与实践及其不足 107

第一节 国际金融组织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测度及其不足 107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测度 107

二、国际清算银行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测度 107

第二节 国内学者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测度及其不足 109

第二章 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中央银行有效汇率编制的经验 111

第一节 名义有效汇率的编制方法综述 111

一、有效汇率指数编制目标 111

二、贸易数据的采用 112

三、货币篮子确定标准 112

四、权重计算方法 113

五、指数计算方法:基期的选择以及权重调整频率 115

第二节 实际有效汇率的编制方法综述 116

第三节 国际金融机构及中央银行有效汇率的编制方法汇总比较 117

第三章 新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编制 120

第一节 编制方法特点及创新 120

第二节 2002—2007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编制 120

一、贸易数据的采用 120

二、人民币有效汇率货币篮子的构建 121

三、权重计算方法 122

四、人民币有效汇率计算方法的选择 127

第三节 2002—2007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编制 128

一、实际有效汇率计算方法选择 128

二、平减指数的选择及调整 128

第四章 人民币有效汇率结果检验——从多本位来测算各货币指数的属性 129

第一节 相关研究综述 129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实证结果 131

第三节 多本位验证货币汇率指数的结论 139

第六篇 研究总结和政策建议 143

第一章 柔性化的汇率政策:防止汇率预期刚性 143

第二章 跨境资金流动监管 147

第一节 资本流出监管放松需谨慎 147

第二节 注视周边市场波动的金融连接效应 148

第三章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50

第一节 人民币双边贸易结算试点 150

一、大中华区域内的人民币结算试点 151

二、人民币国际化在大中华货币圈内实现的可能性 152

第二节 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人民币结算试点 153

一、主要贸易伙伴国与对美债权国 153

二、熊猫债券发行试点 154

结束语 155

附录 156

附录1 156

附录2 158

参考文献 159

图1.1 2000—2009年人民币兑美元等价格汇率走势 3

图1.2 1997—2007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 4

图1.3 2002—2008年SITC第2类商品贸易差额情况 8

图1.4 2002—2008年SITC第3类商品贸易顺差情况 8

图1.5 1999—2008年中国主要出口方向出口比重趋势图 9

图1.6 1999—2007年中国进口主要来源地变化趋势图 10

图1.7 1994—2007年中国贸易差额来源地(洲别) 11

图1.8 2000—2008年各贸易方式顺差情况 14

图1.9 2002—2007年中国对欧美主要贸易伙伴顺差额及人民币欧美区域有效汇率 18

图1.10 中国对亚洲主要贸易伙伴逆差额和人民币亚洲区域有效汇率 19

图1.11 中国区域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预期 19

图1.12 2002—2009年人民币升贴水幅度与对欧美贸易顺差脉冲效应分析和方差分解 21

图1.13 2002—2009年人民币升贴水幅度与对亚洲贸易逆差脉冲效应分析和方差分解 22

图2.1 商务部和外汇管理局统计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情况 28

图2.2 1997—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形式变化 29

图2.3 2002—2008年BOP证券投资项下主要项目资本流动变化 30

图2.4 2002—2008年BOP其他投资项下贸易信贷项目资本流动变化 31

图2.5 2002—2008年BOP其他投资项下贷款项目资本流动变化 32

图2.6 2002—2008年BOP其他投资项下货币和存款项目资本流动变化 33

图2.7 2002—2008年金融机构各项外币存款年末余额变动 33

图2.8 2002—2008年BOP其他投资项下其他项资本项目流动变化 34

图2.9 2002—2008年BOP错误和遗漏项下资本流动变化 35

图2.10 2001—2007年中美利率变化 37

图2.11 人民币一年期NDF年化掉期率、中美利差和套利收益率 37

图2.12 人民币套利收益率和其他资本流动 38

图2.13 2005—2008年套利收益率与独资形式实际利用外资脉冲效应分析和方差分解 41

图2.14 2005—2008年独资形式实际利用外资与贸易差额结构脉冲效应 42

图3.1 2005年7月至2009年4月全国房屋分类销售价格指数 47

图3.2 1999—2007年主要一线城市商品房销售价格 48

图3.3 2000年9月至2009年5月上海证交所股票交易情况 50

图3.4 高档住宅价格、资本流动和套利收益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图 54

图3.5 汇改之后的上证指数与人民币汇率 56

图3.6 汇率收益率对需求冲击的反应 59

图3.7 股票超额收益率对需求冲击的反应 60

图3.8 汇率收益率对供给冲击的反应 60

图3.9 股票超额收益率对供给冲击的反应 61

图3.10 原数据序列 63

图3.11 需求冲击 63

图3.12 供给冲击 64

图3.13 1994—2008年中国M2和M1增长率变化 68

图3.14 2002—2007年中国CPI增长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关系 71

图3.15 汇率冲击对CPI的影响 74

图3.16 汇率冲击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75

图3.17 汇改前后货币供给对CPI的影响 75

图3.18 汇改前后LCPI的方差分解图 76

图4.1 出口拉动型经济体的汇率先于股价运动,在热钱因升值预期而涌入时则互动 84

图4.2 部分亚洲经济体双边汇率波动 95

图5.1 四种本位波动图 130

图5.2 两种人民币指数的走势 132

图5.3 美元宽指数与欧元指数的走势 134

图5.4 亚洲货币单位与本研究人民币指数的走势 137

图6.1 2002—2009年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和一年期NDF汇率走势图 143

图6.2 近年来中国经济形势 144

图6.3 2001—2009年月度其他资本流动变动图 148

图6.4 1999—2008年台湾对大陆顺差变化 151

图6.5 人民币、新台币和港元在美元本位下波动 152

图6.6 人民币、新台币和港元在黄金本位下波动 153

表1.1 1998—2008年中国按SITC贸易品分类的贸易差额 5

表1.2 1999—2007年中国主要顺差来源地 11

表1.3 2000—2007年中国主要逆差来源地 13

表1.4 1997—2008年根据企业性质的中国贸易差额结构 15

表1.5 1998—2008年按贸易方式和企业性质的中国贸易差额结构 16

表1.6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20

表1.7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20

表2.1 2001年至2008年3月末中国外债有关指标 34

表2.2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40

表2.3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40

表3.1 部分海外基金购买房地产的动态信息 49

表3.2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53

表3.3 2005—2008年高档住宅价格、资本流动和套利收益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53

表3.4 单位根检验 59

表3.5 汇率收益率与股票超额收益率的方差分解 61

表3.6 交叉相关系数 62

表3.7 1994—2008年外汇占款增量对基础货币增量的贡献一览表 67

表3.8 2003—2008年中央银行发行票据情况 67

表3.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类指数 70

表3.10 单位根检验结果 73

表4.1 各国和地区股市样本日数据收益率描述性统计值 94

表4.2 汇市双边汇率样本日数据收益率描述性统计值 95

表4.3 亚洲各个经济体金融市场的协方差参数与似然比 96

表4.4 亚洲各市场与欧美市场的规模比较 98

表4.5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和之后的股市(成双)与双边汇率联动概况 99

表4.6 中国汇改后的各国和地区股市样本(日数据)收益率描述性统计值 100

表4.7 中国汇改后的汇市双边汇率样本(日数据)收益率描述性统计值 101

表4.8 中国汇改后与周边金融市场的协方差参数与似然比 102

表4.9 中国汇改之后的股市(成双)与人民币双边汇率联动概况 103

表5.1 BIS编制的人民币有效汇率货币篮子和权重 108

表5.2 国际组织和主要中央银行有效汇率编制方法汇总表 118

表5.3 2002—2007年宽指数货币篮子国家和地区占中国贸易额的比重 121

表5.4 2002—2007年窄指数货币篮子国家和地区占中国贸易额的比重 122

表5.5 2007年考虑第三方市场竞争的多边贸易权重表 124

表5.6 2002—2007年每年宽指数多边贸易权重表 126

表5.7 2002—2007年每年宽指数双边贸易权重表 126

表5.8 2002—2007年每年窄指数多边贸易权重表 127

表5.9 2002—2007年每年窄指数双边贸易权重表 127

表5.10 四种本位波动的相关性检验 131

表5.11 两种人民币指数相同时间段的回归比较 133

表5.12 美元宽指数与欧元指数的回归比较 135

表5.13 亚洲货币单位与本研究人民币指数的回归比较 137

表6.1 美国主要债权国与中国贸易往来情况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