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家庭编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10032921
  • 页数:2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天津滨海新区为分析对象,尝试构建推进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和开发开放的实证分析框架。

理论篇第一章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3

第一节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背景分析 3

一、客观背景: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 4

二、现实背景: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期 6

第二节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内涵界定与特征分析 7

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 8

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基本特征分析 11

第三节 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深远意义 13

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拉开了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序幕 13

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15

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改革历程的新里程碑 17

第四节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点、目标与任务研究 17

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重点 18

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目标 20

三、当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要任务 22

第二章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必然性研究 26

第一节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必然性之一:演进的视角 26

一、中国经济改革的演进过程考察 27

二、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特点分析 29

三、从改革的发展演变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的必然性 31

第二节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必然性之二:比较的视角 34

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以往改革模式的相同之处 34

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以往改革模式的不同之处 37

第三章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理论阐释 40

第一节 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基础 40

一、增长极理论 40

二、空间结构理论 42

三、中心—外围理论 44

四、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45

五、区域创新理论 46

第二节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阐释:制度内生增长极模型 48

一、封闭条件下制度内生增长极模型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阐释 49

二、开放条件下制度内生增长极模型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解释 55

三、基本结论 57

第四章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条件、指标与策略研究 59

第一节 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基本条件分析 59

一、区域综合优势突出,经济腹地广阔 59

二、资源禀赋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60

三、科技力量雄厚,区域创新能力强大 60

四、区域投资环境优越,国际经济竞争能力强 61

五、战略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区域带动作用明显 61

第二节 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

一、自身发展能力指标 62

二、制度创新能力指标 63

三、区域联系能力指标 65

四、风险承受能力指标 66

第三节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选择策略探索 68

一、优先选择区域主导优势明显的地区作为试验区 68

二、优先选择战略产业已形成、有中心城市或城市群依托的地区作为试验区 69

三、遵循国家经济重心空间转移的动态规律选择试验区 70

第五章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71

第一节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作用 71

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集聚辐射作用 71

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结构转换作用 72

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济拉动作用 73

四、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体制示范作用 74

第二节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的区域扩散机制分析 74

一、技术创新扩散的时空变化过程 75

二、技术创新区域扩散的一般规律 77

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技术区域扩散机制分析 79

第三节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产业区域转移机制分析 80

一、产业区域转移动力机制的一般性分析 80

二、产业区域转移实现机制的一般性分析 82

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产业区域转移机制分析 84

第四节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的空间扩散机制分析 86

一、创新空间扩散研究的理论回顾 86

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空间扩散的效应与表现形态 90

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空间扩散的机制分析 93

实证篇第六章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意义与条件 99

第一节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战略意义 99

一、有利于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100

二、有利于提升环渤海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101

三、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102

四、有利于实施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 103

第二节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基本条件 104

一、区位独特,交通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105

二、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功能区开发日新月异 108

三、工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111

四、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 112

五、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优势明显 114

六、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宜居生态新城区正在形成 115

第七章 天津滨海新区区域工业战略产业的选择研究 117

第一节 区域工业战略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117

一、区域战略产业的内涵界定 117

二、区域战略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9

三、区域战略产业选择的Weaver-Thomas模型 120

第二节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战略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122

一、天津滨海新区工业战略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与辨识 122

二、天津滨海新区工业战略产业优选的Weaver-Thomas模型与结果分析 125

三、天津滨海新区工业战略产业系统发展的基本设想 130

第八章 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转移与技术扩散研究 133

第一节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腹地的发展:基于区域产业转移的视角 133

一、腹地经济发展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性 134

二、天津滨海新区的腹地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分析 136

三、天津滨海新区腹地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承接滨海新区的产业转移 138

第二节 天津滨海新区技术创新的区域扩散研究 139

一、天津滨海新区技术创新现状考察 139

二、天津滨海新区技术创新面临的发展机遇分析 142

三、天津滨海新区技术创新区域扩散的主要路径分析 144

第九章 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创新探索 150

第一节 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演进与问题分析 150

一、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演进历程 150

二、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的现状考察 152

三、天津滨海新区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54

四、天津滨海新区现行管理体制的总体评价 158

第二节 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政策导向与模式选择 159

一、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政策导向 160

二、天津滨海新区同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经济特区管理体制创新简要比较 162

三、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模式选择 163

第三节 基于综合配套改革要求的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创新构想 166

一、天津滨海新区政府的管理职能定位 167

二、天津滨海新区政府的行政职能配置构想 170

三、天津滨海新区政府的主要行政机构设置构想 180

四、天津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制度创新建议 184

第十章 天津滨海新区软环境建设研究:基于NGO的视角 188

第一节 天津滨海新区软环境的现状分析 188

一、软环境与NGO的概念界定 189

二、天津滨海新区软环境现状评价 190

第二节 天津滨海新区软环境建设主体的选择 194

一、“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194

二、软环境建设主体的选择:非政府组织(NGO) 195

第三节 天津滨海新区NGO的发展状况考察 199

一、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认知度比较低 199

二、非政府组织资金来源较单一 201

三、服务类NGO服务对象单一,参与组织活动的大多是老年人 202

四、现有的NGO种类不能满足新区发展需求 203

第四节 发展NGO推动天津滨海新区软环境建设的政策建议 203

一、借鉴“1+1市场化发展模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203

二、完善“备案制度”,推动社区级NGO的发展 204

三、建立和发展区域性NGO 206

第十一章 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207

第一节 相关文献回顾与区域文化发展的经验考察 207

一、相关文献回顾 208

二、经验考察:区域文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发展 211

第二节 滨海新区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16

一、滨海新区与天津文化 217

二、滨海新区文化的主要特性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18

第三节 构建滨海新区区域文化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220

一、滨海新区文化应该体现在融合上 220

二、注重提高滨海新区的市民素质 221

三、加强滨海新区观念文化创新 221

四、树立滨海新区产业集群文化观念 221

五、推动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222

第十二章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建议 223

第一节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展考察 223

一、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 223

二、目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正在进行的主要工作 234

第二节 政策建议 238

一、整合区域资源,培育区域创新环境 238

二、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 241

三、注重建立滨海新区内产业和企业的“集群战略” 243

四、充分利用和引进高水平人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44

五、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利用 245

参考文献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