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3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邹北林,梁九胜主编;阳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01009395
  • 页数:13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了广东省阳山县的历史及现状,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阳山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综合资料。

序一 1

序二 3

凡例 4

概述 1

大事记 10

卷一 建置区划 71

第一章 位置与沿革 71

第一节 地理位置 71

第二节 建置沿革 72

第三节 境域 75

第二章 行政区划 76

第一节 建国前区划 76

第二节 建国后区划 93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124

第一节 县城 124

第二节 乡镇 125

卷二 自然环境 151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151

第一节 地质 151

第二节 地貌 155

第二章 土壤 植被 159

第一节 土壤 159

第二节 植被 160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161

第一节 气候 161

第二节 物候 167

第四章 水系 水文 170

第一节 水系 170

第二节 水文 175

第五章 自然资源 179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79

第二节 水资源 180

第三节 矿产资源 181

第四节 气候资源 182

第五节 野生植物资源 183

第六节 野生动物资源 184

第七节 旅游资源 184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89

第一节 水灾 189

第二节 旱灾 193

第三节 冷灾 195

第四节 风灾 198

第五节 地震与地陷 199

第六节 病虫害 200

卷三 人口 202

第一章 人口传人与入籍原因 202

第一节 人口传入 202

第二节 入籍原因 203

第二章 数量与分布 204

第一节 数量 204

第二节 分布 208

第三章 人口结构 210

第一节 民族构成 210

第二节 性别构成 210

第三节 年龄构成 211

第四章 人口素质 212

第一节 身体素质 212

第二节 文化素质 213

第五章 劳动人口 213

第一节 劳动年龄人口 213

第二节 在业人口 214

第三节 社会抚养人口 215

第六章 计划生育 21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15

第二节 生育政策 215

第三节 生育措施 216

第四节 宣传与指导 219

第五节 奖励与处罚 220

卷四 经济综述 222

第一章 经济发展 222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22

第二节 产业结构 231

第三节 经济效益 235

第二章 国民收入 建设投资 241

第一节 国民收入 241

第二节 建设投资 244

第三章 人民生活 247

第一节 收入水平 247

第二节 生活消费 249

第三节 居住条件 251

卷五 经济管理 254

第一章 计划管理 2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54

第二节 计划体制 254

第三节 计划编制 255

第四节 计划实施 256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25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58

第二节 市场管理 259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265

第四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268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270

第六节 广告商标管理 271

第七节 经检缉私 273

第三章 物价管理 2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74

第二节 物价体制 274

第三节 物价变化 275

第四节 物价监督 285

第四章 质量技术管理 28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86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286

第三节 计量管理 287

第四节 质量管理 289

第五章 统计管理 29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0

第二节 统计内容 290

第三节 统计调查 294

第四节 统计监督 295

第六章 审计管理 29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6

第二节 审计业务 296

第七章 物资管理 298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98

第二节 物资经营 299

卷六 农业 301

第一章 农业管理与生产关系 3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01

第二节 农业生产关系 302

第二章 农作物 307

第一节 粮油作物 307

第二节 经济作物 313

第三章 农业技艺 322

第一节 农田建设 322

第二节 耕作制度 324

第三节 良种繁育与推广 325

第四节 植物保护 330

第五节 栽培技术 332

第四章 农机具 335

第一节 传统农具 335

第二节 新式农具 337

第五章 农业扶贫 339

第一节 扶贫政策和策略 340

第二节 资金与物资扶持 340

第三节 技术扶持 341

第四节 扶贫效益 342

卷七 林业 343

第一章 林业机构 34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45

第二节 森工机构 346

第二章 森林资源 346

第一节 资源种类与分布 346

第二节 资源特点 348

第三节 珍稀植物 348

第三章 育苗造林 351

第一节 采种育苗 351

第二节 造林绿化 353

第三节 林场 358

第四节 经济林 362

第四章 木材经营管理 364

第一节 木材经营 364

第二节 木材管理 367

第五章 森林保护 369

第一节 封山育林 369

第二节 护林防火 370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372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 372

第六章 山林经营管理 375

第一节 山林发证 377

第二节 经营管理责任制 376

卷八 畜牧 水产 377

第一章 管理机构 377

第一节 畜牧机构 377

第二节 水产机构 378

第二章 畜牧业 378

第一节 阳山鸡 378

第二节 主要家畜 381

第三节 家禽饲养 385

第四节 其他畜禽饲养 387

第五节 饲养技术 388

第六节 疫病防治 389

第三章 水产业 394

第一节 水产资源 394

第二节 养殖与捕捞 395

第三节 养鱼技术 398

第四节 疫病防治 401

卷九 水利 水电 403

第一章 水利建设 404

第一节 蓄水工程 404

第二节 引水工程 409

第三节 提水工程 413

第四节 渠化工程 413

第五节 堤防工程 414

第六节 水土保持工程 415

第七节 山区食用水工程 416

第二章 水电建设 419

第一节 水电开发 419

第二节 输配电网络 424

第三节 建设电站形式 427

第三章 设计、施工与验收 428

第一节 勘测设计 428

第二节 工程施工 429

第三节 工程验收 430

第四章 水电管理 43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31

第二节 工程管理 432

第三节 综合经营 433

第四节 移民安置 434

卷十 工业 435

第一章 综述 435

第一节 工业兴起与发展 435

第二节 经营体制与形式 444

第三节 工业管理 448

第四节 经营效益 454

第二章 重工业 455

第一节 煤炭工业 456

第二节 电力工业 463

第三节 冶炼工业 469

第四节 机械工业 473

第五节 化学工业 477

第六节 建材工业 481

第三章 轻工业 485

第一节 食品工业 486

第二节 造纸与印刷工业 490

第三节 纺织制衣工业 491

第四节 陶瓷工业 493

第五节 其他轻工业 494

第四章 省属工厂 496

第一节 北江钢铁厂 496

第二节 光明机械厂 496

卷十一 乡镇企业 497

第一章 企业体制 497

第一节 乡村集体企业 497

第二节 联户和个体企业 499

第二章 产业结构 501

第一节 工业企业 501

第二节 农林企业 512

第三节 交通运输企业 515

第四节 建筑企业 516

第五节 商业与服务业 517

第六节 其他企业 518

第三章 管理与效益 520

第一节 经营管理 520

笫二节 经营效益 521

卷十二 交通运输 523

第一章 陆路 523

第一节 驿铺与古道 523

第二节 公路 524

第二章 水路 531

第一节 航道 531

第二节 港口 534

第三节 渡口与码头 535

第三章 桥梁 537

第一节 木桥 537

第二节 浮桥 537

第三节 石桥 538

第四节 新式桥 539

第四章 运输 546

第一节 公路运输 546

第二节 水上运输 552

第三节 装卸与搬运 555

第四节 民间运输 556

第五章 交通管理 5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57

第二节 公路养护 558

第三节 路政管理 561

第四节 安全监督 561

第五节 航道维护 562

第六节 港务管理 562

卷十三 邮电 564

第一章 邮政 564

第一节 邮路 564

第二节 邮政设备 568

第三节 邮政业务 569

第四节 邮政资费与集邮 572

第二章 电信 574

第一节 线路 574

第二节 设备 577

第三节 电信业务 582

第四节 电信资费 585

第三章 管理与效益 588

第一节 经营管理 588

第二节 经营效益 589

卷十四 贸易 591

第一章 经营体制 592

第一节 国营商业 592

第二节 集体商业 593

第三节 私营商业 594

第二章 商业贸易 595

第一节 百货纺织 595

第二节 五金交电化工 596

第三节 糖烟酒 597

第四节 食品 598

第五节 饮食服务 598

第六节 石油 599

第七节 信托 600

第八节 医药 600

第三章 供销贸易 606

第一节 生产资料 606

第二节 果菜副食品 607

第三节 日用杂品 608

第四节 土特产品 609

第四章 粮油贸易 611

第一节 粮油收购 611

第二节 粮油销售 614

第五章 对外贸易 617

第一节 出口商品 617

第二节 收购额和出口总值 618

第三节 利用外资 618

第六章 集市贸易 619

第一节 集市圩场 619

第二节 物资交流 622

第七章 商品储运 626

第一节 商品仓储 626

第二节 商品运输 626

卷十五 财政 税务 627

第一章 财税机构 627

第一节 财政机构 627

第二节 税务机构 628

第二章 财政收入 629

第一节 农业税收入 632

第二节 工商税收入 639

第三节 国营企业收入 644

第四节 专款收入 649

第五节 其他收入 649

第六节 地方自筹收入 650

第三章 财政支出 653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 655

第二节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658

第三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662

第四节 行政管理费 662

第五节 其他支出 663

第四章 财税管理 663

第一节 财政体制 663

第二节 预算管理 665

第三节 乡镇财政管理 667

第四节 财务管理 668

第五节 征税管理 672

第五章 促产培财 674

第一节 扶持国营企业 674

第二节 扶持集体企业 675

第三节 扶持乡镇企业 675

第四节 扶持农村多种经营 676

第六章 债券和建设基金 677

第一节 债券 677

第二节 建设基金 679

卷十六 金融 保险 680

第一章 金融机构 680

第一节 当铺 680

第二节 银行 680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682

第二章 货币 683

第一节 货币种类 683

第二节 货币流通 686

第三节 现金管理 688

第四节 工资基金管理 689

第三章 金融业务 6913

第一节 存款 690

第二节 贷款 693

第三节 结算 699

第四节 侨汇解付 699

第四章 保险 700

第一节 机构 700

第二节 业务 700

卷十七 城乡建设 703

第一章 县城建设 703

第一节 城垣 703

第二节 街道、桥梁 704

第三节 房屋建设 707

第四节 供水与排水 715

第五节 园林绿化 716

第二章 城市管理 717

第一节 建设管理 717

第二节 市政管理 719

第三章 乡村建设 720

第一节 圩镇建设 720

第二节 农村建设 723

第四章 环境保护 725

第一节 环境污染 725

第二节 环境治理 726

第五章 建筑业 728

第一节 建筑企业 729

第二节 设计施工 731

第三节 建筑技术 732

第四节 质量安全检查 733

第五节 建筑材料 735

第六章 房地产管理 735

第一节 房产管理 735

第二节 土地管理 738

卷十八 政党 73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阳山县地方组织 739

第一节 党的组织 739

第二节 县党员代表大会 745

第三节 县委办事机构 746

第四节 党的工作 747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阳山县地方组织 76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761

第二节 组织活动 763

第三章 其他党派 764

第一节 青年党 764

第二节 民社党 764

卷十九 群众团体 765

第一章 工人组织 765

第一节 行业工会 765

第二节 工会 765

第二章 农民组织 769

第一节 农民代表大会及其协会 769

第二节 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及其协会 770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 771

第一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771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771

第三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774

第四章 妇女组织 775

第一节 妇女工作委员会 775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775

第五章 工商业组织 778

第一节 商会 778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778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780

第六章 其他团体 781

第一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781

第二节 港澳台同胞联谊会 781

第三节 儿童福利会 781

第四节 残疾人联合会 782

卷二十 政权 政协 783

第一章 权力机关 783

第一节 县各届人民代表会议 783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783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789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796

第二章 行政机关 796

第一节 县级行政机关 796

第二节 基层行政机关 809

第三章 议政机关 811

第一节 参议会 811

第二节 人民政协 812

卷二十一 政事纪要 821

第一章 政事 821

第一节 建国前政事 821

第二节 建国后政事 824

第二章 历次重大运动 830

第一节 “土地改革”运动 830

第二节 “三反”、“五反”运动 831

第三节 “审干”与“肃反”运动 832

第四节 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832

第五节 “大跃进”运动 833

第六节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834

第七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835

第八节 “农业学大寨”运动 836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 837

卷二十二 公安 司法 840

第一章 公安 840

第一节 机构 840

第二节 侦查 841

第三节 治安管理 846

第四节 监所管理 851

第五节 消防 852

第二章 检察 853

第一节 机构 85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853

第三节 法纪检察 854

第四节 经济检察 855

第五节 监所检察 855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856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856

第三章 审判 856

第一节 机构 856

第二节 审判制度 857

第三节 反革命和刑事审判 858

第四节 民事审判 858

第五节 经济审判 858

第六节 案件复查 859

第七节 案件执行 859

第四章 司法行政 860

第一节 机构 860

第二节 法制宣传 860

第三节 民事调解 861

第四节 律师事务和法律服务 862

第五节 公证业务 862

卷二十三 民政 863

第一章 管理机构 863

第二章 拥军优属 863

第一节 拥军支前 863

第二节 优待抚恤 864

第三章 社会救济 867

第一节 贫困救济 867

第二节 灾害救济 869

第三节 “五保户”供养 870

第四节 移民安置 871

第五节 收容遣送 872

第四章 社会福利 872

第一节 麻疯病防治 872

第二节 殡葬改革 872

第三节 福利品生产 873

第四节 有奖募捐和福利拨款 873

第五章 复退军人安置 873

第一节 安置机构 873

第二节 安置情况 874

第六章 婚姻登记 875

第一节 贯彻《婚姻法》 875

第二节 结婚登记 875

第三节 离婚、复婚登记 876

第四节 涉外婚姻登记 876

第七章 革命老区建设 877

第一节 老区评划 878

第二节 扶持建设 881

卷二十四 劳动 人事 883

第一章 劳动 88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83

第二节 用工制度 883

第三节 职工管理 885

第四节 劳动保险 887

第五节 劳动保护 889

第六节 劳动仲裁与劳务输出 890

第二章 人事 8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91

第二节 干部管理 893

第三章 工资与福利 904

第一节 职工工资 904

第二节 职工福利 910

卷二十五 军事 912

第一章 军事机构 912

第一节 建国前的军事机构 912

第二节 建国后的军事机构 913

第二章 兵役制度 913

第一节 建国前的兵役制度 913

第二节 建国后的兵役制度 914

第三章 驻军与设施 916

第一节 驻军 916

第二节 设施 918

第四章 地方武装 919

第一节 建国前的地方武装 919

第二节 建国后的地方武装 920

第五章 民兵 922

第一节 组织建设 922

第二节 教育训练 923

第三节 战备与生产 924

第四节 武器装备与管理 926

第六章 兵事纪略 926

第一节 建国前兵事 926

第二节 建国后兵事 928

卷二十六 教育 931

第一章 各类教育 932

第一节 学宫、社学与书院 932

第二节 学前教育 933

第三节 小学教育 935

第四节 中学教育 943

第五节 职业教育 952

第六节 成人教育 954

第二章 教育行政管理与教师队伍 957

第一节 教育行政管理 957

第二节 教师队伍 959

第三章 教学研究 963

第一节 教研机构 963

第二节 教研活动 963

第三节 勤工俭学 964

第四章 经费设施 965

第一节 经费 965

第二节 设施 966

卷二十七 科学技术 970

第一章 科技机构 97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970

第二节 科研机构 971

第三节 科技推广机构 973

第四节 科技服务机构 974

第二章 学术团体 975

第一节 县科学技术协会 975

第二节 各类学(协)会 975

第三章 科技队伍 977

第一节 队伍发展 977

第二节 职称评定 978

第三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983

第四章 科技活动 984

第一节 科技普及 984

第二节 学术交流 988

第三节 咨询服务 989

第四节 科技考察与调查 989

第五章 科技成果 991

第一节 工业科技成果 991

第二节 农林科技成果 995

第三节 畜牧水产科技成果 998

第四节 水电科技成果 998

第五节 其他科技成果 1000

卷二十八 文化 1002

第一章 文化机构 1002

第一节 文化局 1002

第二节 文化馆、站、室 1003

第三节 图书馆 1004

第四节 书店 1005

第五节 电影 1006

第六节 剧团、文工团 1008

第七节 博物馆 1009

第二章 文学艺术 1009

第一节 文学创作 1009

第二节 戏剧 1013

第三节 民间文艺 1018

第四节 美术、书法与摄影 1033

第五节 历代诗文选 1036

第三章 文物名胜 1046

第一节 文物 1046

第二节 名胜 1063

第四章 新闻报刊 1067

第一节 新闻报道 1067

第二节 报纸 1068

第三节 刊物 1068

第五章 广播电视 1069

第一节 广播 1069

第二节 电视 1071

第三节 录像 1072

第六章 档案、地方志 1072

第一节 档案工作 1072

第二节 地方志编修 1074

卷二十九 卫生 体育 1076

第一章 卫生 1076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1076

第二节 医疗 1085

第三节 卫生防疫 1086

第四节 妇幼保健 1094

第五节 药政与药检 1097

第六节 医疗制度 1097

第七节 经费设施 1099

第二章 体育 1105

第一节 机构 1105

第二节 群众体育 1107

第三节 业余体校 1110

第四节 体育比赛 1111

卷三十 社会 1120

第一章 婚姻与家庭 1120

第一节 婚姻 1120

第二节 家庭 1121

第三节 称谓 1122

第二章 姓氏 1123

第一节 概况 1123

第二节 分布 1124

第三节 源流 1126

第四节 族谱 1135

第三章 风情习俗 1136

第一节 生活习俗 1136

第二节 岁时习俗 1138

第三节 礼仪习俗 1141

第四节 劣俗 1145

第五节 道德风尚 1146

第四章 宗教 1148

第一节 佛教 1161

第二节 道教 1162

第三节 天主教 1162

第四节 基督教 1163

第五章 方言 1163

第一节 阳山白话 1163

第二节 阳山客家话 1170

第六章 谚语 歇后语 1173

第一节 农事谚语 1173

第二节 社会谚语 1175

第三节 歇后语 1178

卷三十一 人物 1180

第一章 人物传略 1180

第一节 县籍人物 1180

吴霸 1180

何昌期 1181

李玉硅 1181

雷庠 1181

欧阳诚发 1181

冯国宝 1182

陈国龙 1182

莫纯 1182

莫之傲 1182

蔡万春 1182

李及第 1183

唐德竣 1183

周中行 1183

郑士超 1183

杨垂青 1184

黄景韶 1184

黄鸿猷 1184

黄其勋 1184

邱炳权 1184

陈昌谟 1185

黄大钧 1185

陈蔚其 1186

梁秀清 1186

黄炳? 1186

李谨初 1187

杨仲修 1187

薛广 1188

陈汝锡 1188

江风 1185

陈见田 1190

黄公汉 1190

丘微艺 1190

朱海均 1191

冯绍晃 1192

邹海 1192

李及兰 1192

曾石友 1193

邱习琚 1193

李卜凡 1194

毛鸿筹 1194

邱时 1195

邱有 1195

叶银河 1195

成学用 1195

邱是膺 1196

邱堪 1196

刘周发 1197

毛轸 1197

陈丹青 1197

陈枫 1198

马林 1198

陈维礼 1199

熊燎 1199

陈凤冈 1200

梁受英 1200

刘平 1201

凌冠全 1202

梁天培 1203

第二节 客籍人物 1204

韩愈 1204

张本中 1205

高峦 1205

庄希缵 1205

张襄 1205

赵文正 1205

王惺 1206

陆向荣 1206

简朝亮 1206

邹洪 1207

朱永仪 1208

冯光 1209

粱若谷 1209

第二章 人物名录 1210

第一节 革命烈士 1210

第二节 阳山籍在外职官 1224

第三节 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 1231

第四节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1245

第五节 历代进士、举人及贡生 1256

附录 1260

编后记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