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总论 1
一、观物外之物 思身后之身 1
二、与其练达 不若朴鲁 1
三、心事如天青 才华似珠藏 1
四、近利而洁 有机乃弃 2
五、耳闻逆耳之言 心怀拂心之事 2
六、和气喜神 天人一理 2
七、真味只是淡 至人只是常 2
八、闲时有紧心 忙时有闲味 3
九、独坐观心 妄穷真露 3
一〇、快意早回头 拂心莫放手 3
一一、志以淡泊明 节从肥甘丧 3
一二、田地要放宽 惠泽要流久 3
一三、路窄留一步 味浓减三分 4
一四、脱俗入名流 除累超圣境 4
一五、侠气交友 素心做人 4
一六、利毋居人前 德毋落人后 4
一七、处世让一步 待人宽一分 4
一八、矜而无功 悔而改过 5
一九、美名莫独任 污行莫全推 5
二〇、业不求满 功不求盈 5
二一、诚心和气 胜于观心 5
二二、云止水中 动寂适宜 5
二三、攻恶勿太严 教善勿太高 6
二四、洁常自污出 明每从暗生 6
二五、降服客气 消杀妄心 6
二六、以事后之悔悟 破临事之痴迷 6
二七、居轩冕思山林 处林泉怀廊庙 7
二八、处世无过是功 与人无怨是德 7
二九、忧勤是美德 澹泊是高风 7
三〇、原其初心 观其末路 7
三一、富贵宜宽厚 聪明宜敛藏 7
三二、居卑而知登高之危 守静而知好动之劳 8
三三、放下名禄可脱凡 放下仁德可入圣 8
三四、利欲未尽害心 声色未必障道 8
三五、知退一步 加让三分 8
三六、待小人难于不恶 待君子难于有礼 8
三七、留正气还天地 遗清白在乾坤 9
三八、降魔先降自心 驭横先驭此气 9
三九、严出入 谨交游 9
四〇、欲路毋染 理路毋退 9
四一、不可太浓艳 不宜太枯寂 10
四二、不为君相所牢笼 不受造物之陶铸 10
四三、立身不高难以超达 处世不退难以安乐 10
四四、修德勿留意功名 读书勿寄兴风雅 10
四五、欲闭情封 咫尺千里 11
四六、进德修道怀木石念 济世经邦具云水趣 11
四七、善人无非和气 凶人浑身杀机 11
四八、无得罪于昭昭 无得罪于冥冥 11
四九、少事为福 多心为祸 12
五〇、处世方圆并用 待人宽严互存 12
五一、过不可不念 功不可不忘 12
五二、施恩可当万钟之惠 利物难成一文之功 12
五三、相观对治 方便法门 13
五四、心地干净 方可学古 13
五五、奢莫如贫而有余 能莫如逸而全真 13
五六、读书居官 讲学立业 13
五七、扫除外物 直觅本来 14
五八、苦中得趣 得意生悲 14
五九、富贵名誉 所来不一 14
六〇、虽在世百年 恰未生一日 14
六一、敛否清苦 何以育物 15
六二、立名正为贪 用术乃为拙 15
六三、宁居无不居有 宁居缺不处完 15
六四、名根未拔总堕尘情 客气未融终为剩技 15
六五、暗室有晴天 白日有厉鬼 15
六六、无名无位最真 无忧无虑更甚 16
六七、为恶犹有善路 为善也埋恶根 16
六八、居安思危 天亦无用 16
六九、失之偏颇 难建功业 17
七〇、养喜神招福 去杀机远祸 17
七一、宁默毋躁 宁拙毋巧 17
七二、性气清冷受享亦薄 和气热心福泽绵长 17
七三、天理路宽 人欲路窄 18
七四、苦乐相磨福始久 疑信相参知始真 18
七五、心虚义理来居 心实物欲不人 18
七六、当含垢纳污 不好洁独行 18
七七、多病未足羞 无病是吾忧 18
七八、不贪为宝 度越一世 19
七九、独坐中堂 贼化家人 19
八〇、保已成之业 防将来之非 19
八一、心思缜密 操守严明 19
八二、风过疏竹不留声 雁去寒潭不留影 20
八三、蜜饯不甜 海水不咸 20
八四、虽穷愁寥落 莫辄自废弛 20
八五、未雨绸缪 有备无患 20
八六、念头一起 切莫放过 21
八七、静闲淡泊 观心证道 21
八八、动处静是真境 苦中乐是真机 21
八九、舍己毋处其疑 施恩勿责其报 21
九〇、厚德积福 逸心补劳 22
九一、天机最神 人智何益 22
九二、晚景从良无碍 白头失守俱非 22
九三、种德施惠是公相 贪权市宠成乞人 22
九四、祖宗德泽积累难 儿孙福祉倾覆易 23
九五、诈善无异肆恶 改节莫如自新 23
九六、家人有过 春风解冻 23
九七、看得圆满无缺陷 放得宽平无险侧 23
九八、坚守操履 收敛锋芒 23
九九、逆境砥节砺行不觉 顺境销膏靡骨不知 24
一〇〇、嗜欲如猛火 富贵必自烁 24
一〇一、人心真金石可贯 伪妄人形骸徒具 24
一〇二、文章恰好 人品本然 24
一〇三、看得破可任天下 认得真可脱世间 25
一〇四、爽口之味五分便无殃 快心之事五分便无悔 25
一〇五、宽以待人 养德远害 25
一〇六、持身不可轻 用意不可重 25
一〇七、知有生之乐 怀虚生之忧 26
一〇八、德怨两忘 恩仇俱泯 26
一〇九、持盈履满 君子兢兢 26
一一〇、扶公敦旧 种德谨行 26
一一一、公正不犯 权私不着 27
一一二、曲意不若直躬 无善不若无恶 27
一一三、处变从容 遇失剀切 27
一一四、防微杜渐 英雄乃大 27
一一五、爱重反为仇 薄极翻成喜 27
一一六、涉世之一壶 藏身之三窟 28
一一七、居安操心虑患 处变坚忍图成 28
一一八、喜异无远大识 独行非恒久操 28
一一九、欲火腾沸猛转念 邪魔犹然为真君 28
一二〇、毋偏信自任 毋以己因己 29
一二一、以短攻短非可取 以顽济顽犹愚昧 29
一二二、沉沉不语莫输心 悻悻自行须防口 29
一二三、昏昏之病犹可去 憧憧之扰莫自来 29
一二四、人心之体 变幻莫测 29
一二五、识是明珠 力是慧剑 30
一二六、宽而容人 不动声色 30
一二七、横逆困穷 锻炼豪杰 30
一二八、好恶有则便是燮理 物无氛疹亦是敦睦 30
一二九、戒疏于虑 警惕于察 31
一三〇、莫以己意废人言 勿以公论快私情 31
一三一、善人未亲恐来谗 恶人未去恐遭孽 31
一三二、暗室屋漏培节义 临深履薄操经纶 31
一三三、施者任德是路人 受者怀恩成市道 32
一三四、有妍必有丑为 有洁必有污为 32
一三五、冷肠平气 避烦恼障 32
一三六、混功过怀隳心 明恩仇起贰志 32
一三七、位盛危至 谊高毁来 33
一三八、恶隐祸深 善隐功大 33
一三九、无德家无主 有才奴用事 33
一四〇、锄奸放去路 杜俸有所容 33
一四一、同功相忌 安乐相仇 34
一四二、提醒解救 功德无量 34
一四三、饥附燠趋 人情通患 34
一四四、宜净拭冷眼 勿轻动刚肠 34
一四五、厚德弘其量 弘量大其识 35
一四六、耳目口鼻皆桎梏 情欲嗜好悉机械 35
一四七、反己辟众善之路 尤人睿诸恶之源 35
一四八、精神万古如新 气节千载一日 35
一四九、机里藏机 智何足恃 36
一五〇、诚恳为人 灵活处世 36
一五一、去混清自现 去苦乐自存 36
一五二、慎言谨行 万世光明 36
一五三、毋躁急以速忿 勿躁切以益顽 36
一五四、以德性陶镕 免血气之私 37
一五五、谢事谢于正盛 居身居于独后 37
一五六、谨德于至微 施恩于不报 37
一五七、交人友山翁 谈德述古人 37
一五八、德基不固 栋宇难久 38
一五九、心根不植 枝叶难茂 38
一六〇、自昧自夸 学问切戒 38
一六一、道当随人接引 学当随事警惕 38
一六二、信人独诚 疑人先诈 38
一六三、念头宽厚万物生 念头忌刻万物死 39
一六四、为善应暗长 为恶当潜消 39
一六五、遇故旧意气要新 待衰朽恩礼当隆 39
一六六、君子持身 小人营私 39
一六七、凭意兴作为岂是不退轮 从情识解悟终非常明灯 40
一六八、人在己不可恕 己在人不可忍 40
一六九、作意尚奇而为异 绝欲求清而为激 40
一七〇、先浓后淡人忘惠 先宽后严人怨酷 40
一七一、求见性如拨波觅月 求明心如索镜增尘 40
一七二、人奉胡喜 人侮胡怒 41
一七三、为鼠常留饭 怜蛾不点灯 41
一七四、心体是天体 随起同太虚 41
一七五、无事宜寂寂 有事宜惺惺 42
一七六、身在事外恶利害 身在事中忘利害 42
一七七、毋近腥膻之党 毋犯蜂虿之毒 42
一七八、浑然和气 居家之珍 42
一七九、因人而异 尽人陶冶 43
一八〇、慈祥酿和气 洁白昭清芬 43
一八一、庸德完混沌 庸行招和平 43
一八二、撑得耐字 免堕榛莽 43
一八三、无寸功只字 亦堂正做人 43
一八四、忙里偷闲讨把柄 闹中取静立主宰 44
一八五、昧心难立天地心 尽情难立生民命 44
一八六、居官唯公廉 居家唯恕俭 44
一八七、富贵知贫贱 少壮念衰老 44
一八八、持身要茹纳得 与人要包容得 45
一八九、休与小人仇雠 休向君子诌媚 45
一九〇、势理之病难医 义理之障难除 45
一九一、磨砺勿急就 施为莫轻发 45
一九二、勿为小人媚悦 毋为君子包容 45
一九三、好利害显浅 好名害隐深 46
一九四、受恩报莫极 闻恶疑勿忧 46
一九五、谗毁不久自明 媚阿不觉其损 46
一九六、高绝宜戒 偏急应除 46
一九七、建功多虚圆 偾事必执拗 47
一九八、处世勿异同 作事莫喜厌 47
一九九、虽末路晚年 犹精神百倍 47
二〇〇、肩鸿莫露聪明 任钜莫逞才华 47
二〇一、俭过伤雅道 让过出机心 47
二〇二、毋喜快心 毋惮初难 48
二〇三、声华之习莫胜 名位之念勿重 48
二〇四、世人以肯为乐乐亦苦 达士以拂为乐苦作乐 48
二〇五、居盈满勿加一滴 处危急莫加一搦 48
二〇六、冷耳听语 冷心思理 48
二〇七、仁人气象宽舒 鄙夫规模迫促 49
二〇八、闻恶就恶谗夫泄怒 闻善即亲奸人进身 49
二〇九、性躁事无成 心和福自集 49
二一〇、用人不宜刻 交友不宜滥 49
二一一、立得脚跟 着得眼高 50
二一二、莫启忿争路 勿开嫉妒门 50
二一三、居官杜幸端 居乡敦旧好 50
二一四、畏大人失放逸心 畏小民去豪横名 50
二一五、人不如我怨自消 人胜似我神自奋 51
二一六、轻诺生嗔皆无益 多事鲜终害终身 51
二一七、读书不落筌蹄 观物不泥迹象 51
二一八、勿形人之短 勿凌人之贫 51
二一九、人分三等 至愚建功 52
二二〇、守口应紧密 防意应深严 52
二二一、责人原无过情平 责己求有过德进 52
二二二、陶铸不纯 难成令器 52
二二三、处难不忧惕宴游 遇权不惧惊茕独 52
二二四、浓夭不及淡久 早秀不如晚成 53
二二五、风恬浪静见人生 味淡声稀识心体 53
二二六、乐谈山林未必得真趣 厌谈名利未必尽忘情 53
二二七、多事不如省事为适 多能不如无能全真 53
二二八、花茂谷艳乾坤幻 水落崖枯天地真 54
二二九、忙者自促 鄙者自隘 54
二三〇、得趣不在多 会景不在远 54
二三一、听夜钟唤梦中梦 观潭月窥身外身 54
二三二、天机清澈 触物会心 54
二三三、以神弄琴书 悟得无穷趣 55
二三四、心无物欲即霁海 坐有琴书成丹丘 55
二三五、香销茗冷 索然无味 55
二三六、会得个中趣 破得眼前机 55
二三七、非上上智 无了了心 56
二三八、争长竞短几何光阴 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56
二三九、寒灯无焰弄光景 身如槁木堕顽空 56
二四〇、休去便休去 了时无了时 56
二四一、从冷视热知奔驰无益 从冗人闲觉滋味最长 57
二四二、有富贵风不必栖岩穴 无泉石癖常自醉酒诗 57
二四三、不为法空缠 身心两自在 57
二四四、机闲一日遥千古 意广斗室若两间 57
二四五、乌有先生损又损 白衣童子忘可忘 58
二四六、知足则仙 善用则生 58
二四七、附势之祸惨亦速 守逸之味淡方长 58
二四八、独行松涧边云生破衲 高卧竹窗下月侵寒毡 58
二四九、常忧死虑病 可消幻长道 59
二五〇、争先径路窄 浓艳滋味短 59
二五一、忙处不乱性 死时不动心 59
二五二、隐逸无荣辱 道义无炎凉 59
二五三、除热病身常在清凉 遣穷愁心常居安乐 59
二五四、思退步免触藩祸 图放手脱骑虎危 60
二五五、贪得者自甘乞丐 知足者不让王公 60
二五六、逃名多趣 省事心闲 60
二五七、自得之士 自适之天 60
二五八、孤云去留无系 朗镜静躁不干 60
二五九、浓处味常短 淡中趣独真 61
二六〇、无意者反远 无心者自近 61
二六一、处喧见寂 出有入无 61
二六二、心无染欲境是仙都 心有系乐境成苦海 61
二六三、静躁稍分 昏明顿异 62
二六四、芦花被下保夜气 竹叶杯中离红尘 62
二六五、浓不胜淡 俗不如雅 62
二六六、出世不必绝人 了心不必绝欲 62
二六七、身在闲处无荣辱 心在静中知利害 62
二六八、竹篱闻鸡似云中 芸窗听蝉知乾坤 63
二六九、不希荣不忧利禄 不竞进不畏仕宦 63
二七〇、不玩物丧气 亦借境调情 63
二七一、春日不若秋日 繁华莫如风清 63
二七二、一字不识得真趣 一偈不参悟玄机 63
二七三、机动浑是杀气 念息俱见真机 64
二七四、身任流行坎止 心由刀割香涂 64
二七五、自鸣天机 自畅生意 64
二七六、发落齿疏任凋谢 鸟吟花开识真如 64
二七七、欲者波沸寒潭 虚者凉生酷暑 65
二七八、富不如贪无虑 贵不如贱常安 65
二七九、晓窗读易 午案谈经 65
二八〇、盆花失生机 笼鸟减天趣 65
二八一、不知有我安知物贵 知身非我烦恼何侵 66
二八二、老视少消角逐心 瘁视荣绝纷华念 66
二八三、人情悠忽 世态万端 66
二八四、冷眼省苦心 热心得真趣 66
二八五、寻常家饭 安乐窝巢 67
二八六、帘栊高敞识乾坤之自在 竹树扶疏知物我之两忘 67
二八七、知必败不必太坚 知必死不必过劳 67
二八八、竹影扫阶尘不动 水流任急境常静 67
二八九、静里听韵识鸣佩 闲中观光见文章 68
二九〇、溪壑易填 人心难满 68
二九一、心地上无风涛 性天中有化育 68
二九二、峨冠之士睹小笠咨嗟 长筵之豪遇净几绻恋 68
二九三、鱼游忘水超物累 鸟飞遗风乐天机 69
二九四、盛衰何常 强弱安在 69
二九五、宠辱不惊闲看花 去留无意漫随云 69
二九六、晴空蛾投烛 清泉枭嗜鼠 69
二九七、就筏舍筏无事 骑驴觅驴不了 69
二九八、冷眼初龙骧 冷情当蜂起 70
二九九、知哀尘情破 知乐圣境臻 70
三〇〇、胸无物欲冰消月 眼有空明影在波 70
三〇一、微吟诗思已浩然 独往野兴相映发 70
三〇二、知伏久飞高免忧 知开先谢早消躁 71
三〇三、树木归根知徒荣 人事盖棺知无益 71
三〇四、真空不空如何发付 在世出世善自修持 71
三〇五、烈士让千乘不好利 天子营家国异焦声 71
三〇六、饱谙世味慵开眼 会尽人情只点头 72
三〇七、随缘打发 自然入无 72
三〇八、意随无事适 风逐自然清 72
三〇九、性天澄流通济身心 心地沉迷弄精魂 72
三一〇、念净境空 游衍真境 73
三一一、金自矿出以求真 道得酒中不离俗 73
三一二、不须分别万物 不须取舍万情 73
三一三、神酣得天地气 味足识人生真 73
三一四、能休尘境为真境 未子僧家是俗家 74
三一五、斗室中珠帘卷雨 三杯后短笛吟风 74
三一六、万籁弄声唤情趣 万卉擢秀触生机 74
三一七、把柄在手 收放自如 74
三一八、雪月心境澄澈 春风意界冲融 75
三一九、文以拙进无限 道以拙成有味 75
三二〇、以我转物尽逍遥 以物役我生缠缚 75
三二一、理寂去影留形 心空聚膻却蚋 75
三二二、一牵文泥迹 便落尘世海 76
三二三、思未生前超物外 思既死后游像先 76
三二四、遇病思强非早智贪生知死为卓见 76
三二五、优人傅粉调珠妍丑何存 奕者争艺竞后雌雄安在 76
三二六、风花潇洒静为主 水木荣枯闲操权 77
三二七、田父欣然喜鸡酒 野叟油然乐袍褐 77
三二八、观心增障 齐物剖同 77
三二九、笙歌正浓羡撒手 更漏已残笑沉身 77
三三〇、把握未定澄静体 操持既坚养圆机 78
三三一、意在天人成我相 心著于静是动根 78
三三二、走入尘寰 身属赘旒 78
三三三、兴逐时来鸟作伴 景与心会云相留 79
三三四、念头稍异 境界顿殊 79
三三五、绳锯木断须加力 水到渠成任天机 79
三三六、机息不必苦海人世 心达何须痼疾丘山 79
三三七、草木零落露根底 时序凝寒回飞灰 80
三三八、雨余观山觉新妍 夜静听钟尤清越 80
三三九、登高人心旷 临流人意远 80
三四〇、万钟示心旷 一发现心隘 80
三四一、嗜欲莫非天机 尘情即是理境 80
三四二、就身了身付万物 还天于天出世间 81
三四三、抱身心之忧 耽风月之趣 81
三四四、何地非真境 何物无真机 81
三四五、顺逆一视 欣戚两忘 81
三四六、耳根投响是非是谢 心境浸色物我两忘 82
三四七、世亦不尘 海亦不苦 82
三四八、花半开有佳趣 花烂漫成恶境 82
三四九、不为点染 臭味迥然 82
三五〇、栽花种竹皆自得 玩鹤观鱼有佳趣 83
三五一、失身市井驵侩 不若转死沟壑 83
三五二、着眼不高 心入机阱 83
三五三、根蒂在手 行止在我 83
三五四、劝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成名万骨枯 84
三五五、淫妇矫而为尼 热人激而入道 84
三五六、身在事中 心超事外 84
三五七、减省一分 超脱一分 84
三五八、满腔皆和气 随地有春风 85
三五九、素琴天弦超羲皇 短笛无腔俦嵇阮 85
三六〇、一念求全万绪起 随遇而安无不得 85
第二篇 修身卷 86
咀嚼菜根 86
玩人丧德 玩物丧志 86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87
德之不修 是吾忧也 87
见利思义 可以成人 87
欲明明德 只在格物 87
修身修心 心正身正 87
君子慎德 德乃本也 88
君子之道 淡而不淡 88
宽而不侵 是谓之文 88
以义变应 知当曲直 88
知修身者 知治天下 89
读书切实 养德养身 89
凡人有恒 学者用心 89
德器浅薄 终罕成就 90
不居其薄 不居其华 90
恭不侮人 俭不夺人 90
日参省己 知明无过 90
善言暖身 恶言伤心 90
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 91
怨生于爱 物过成灾 91
忧劳兴国 逸豫亡身 91
放荡败功 满盈身灾 91
不节损福 不止杀身 91
安于宴者 众恶之门 91
有欲不刚 刚不屈欲 92
持身以礼 奉上以忠 92
贪欲速祸 多求丧身 92
富贵惑心 宴安损性 92
燕安溺人 身溺可济 92
贪欲恶本 寡欲善基 93
嗜弄于人 惧倾天下 93
截善谝言 我皇有之 93
无信谗言 谗言乱国 93
听谄则败 谋臣枉死 93
毋访于佞 毋蓄于谄 94
绝疑去谗 塞朋党门 94
去谗远色 贱货贵德 94
不贿权势 不利辟辞 94
君子所渐 不可不慎 94
人主听谀 是愚惑也 94
君德诚施 谗嬖皆清 95
君好所誉 非贤为贤 95
杖蔗必折 用巧必灭 95
物腐虫生 人疑谗入 95
邪之惑人 不可不畏 95
君骄臣谄 邦之由丧 96
戒逸进喜 厌谀纳忠 96
丧乱从生 阶于夸毗 96
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 96
大节小节 皆是为上 96
自责责人 易为行苟 96
宽栗柔立 刚实强义 97
德之不崇 君子之患 97
智以折敌 仁以附众 97
察身不诬 奉法不私 97
患至呼天 不亦晚乎 97
贵而不骄 危而不惧 98
不守其度 有祸攻之 98
法上得中 法中为下 98
责己重用 待人轻约 98
见可欲者 则思知足 99
尽己不尤 求身不责 99
思劳受益 自满招损 99
审己所余 强其不足 99
责人不己 誉己勿人 100
见人之过 得己之过 100
君子反躬 小人盖非 100
过及十一 祸倍百千 100
守己以严 待物以正 100
持己修业 人心自顺 100
赌博贱行 沉溺终身 101
风与火值 扇炎起凶 101
君子养气 匹夫动气 101
一朝之忿 忘身忘亲 102
独坐中堂 贼化家人 102
收拾精神 并归一路 102
登高为危 多言为躁 102
自矜易戒 求义勿远 103
辞辑民洽 辞怪民莫 103
天爵人爵 宜得勿弃 103
有德有人 有人有土 103
身修家齐 国治天泰 104
求长固本 思安积德 104
有德称尊 无德沉沦 104
不尤斯民 无责诸下 104
廉士律贪 贤臣戒孱 104
君之任德 下不忍欺 105
君不倚德 皆为敌国 105
言动为法 赏罚合公 105
一失其身 不得自救 105
正己齐家 心忧社稷 105
小人不善 君子慎独 106
意诚心正 身亦自修 106
志不可及 功不可及 106
犯苟不振 犯俗不医 106
志量远大 宝贵不淫 107
欲学古人 当坚苦志 107
耻恶衣食 未足与议 107
立志于道 据以于德 107
将帅可夺 志不可夺 107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107
老者安之 少者怀之 108
不期圣贤 是志不立 108
顶天立地 不亏三才 108
立志明道 卓然特立 109
志定人品 生本事业 109
君子于世 惟道之从 109
言不贵讦 议不贵争 110
以执御名 后世称圣 110
存养省察 相习于善 110
学古立身 重廉敦礼 110
见善必行 闻过必改 111
财聚民散 财散民聚 111
凡百君子 各敬尔身 111
先端心术 后重仪文 112
心志自定 瞻望自尊 112
敬慎威仪 维民之则 112
以德教民 民亦德矣 122
一息尚存 志不少懈 113
世有大事 必出异人 113
安乐致死 忧患而生 113
受谏则圣 受学则成 114
志若不立 无着力处 114
志不宜小 学不宜轻 114
先忧而忧 后乐而乐 115
立得志定 则学自进 115
立志而圣 立志而贤 115
志之不立 劳苦无成 115
为学之心 立志之事 116
识字得真 俗气远避 116
立志变改 金丹换骨 116
志存高远 免于下流 117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117
极无定力 难任天下 117
能愧能奋 圣人可至 118
很毋求胜 分毋求多 118
求利也略 远害也早 118
贫穷志广 喜不过予 118
端悫善少 无耻恶少 118
患不避义 欲利不非 119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119
身贵愈恭 家富愈俭 119
好善无厌 受谏能诫 119
非无足财 是无足心 119
贪欲之忧 终身不解 120
寡欲正心 无愧上天 120
知过能改 圣人之徒 120
人能苦心 上天不负 120
高不长进 低不振兴 121
气性语言 可视心术 121
境难定心 尽行放下 121
觉己不是 决意改图 121
人之足传 在于有德 121
凡人之情 要于诚信 122
君子修身 善于诚信 122
安稳深沉 美德之最 122
贪德让名 辞完处缺 123
德怕易累 不怕难积 123
涵养省察 克治有法 123
礼尚往来 有往有来 124
博闻而让 善行不怠 124
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124
人必自侮 然后人侮 124
舍弃学习 如同禽兽 125
私欲越甚 邪心越胜 125
无偏无党 王道荡荡 125
私视不见 私听不闻 125
天下非私 属天下人 125
行之无私 出言必信 126
忍私能公 忍情能修 126
公道达之 私门塞矣 126
公平听衡 中和听绳 126
去私就公 民安国治 126
治理天下 公则太平 127
公理天下 万姓欢心 127
天下为众 不奉一人 127
治理天下 私不乱公 127
谋天下利 谋万世利 127
卑色责人 去私循公 127
以公为公 以爱为心 128
大牖光入 公心善出 128
持心如水 义理权衡 128
天下为公 自家为私 128
出仕为官 为民非君 128
天下受利 天下释害 129
一人不疑 天下不私 129
家富国贫 人臣大罪 129
禄不过功 位不侈能 129
德厚受禄 德薄辞禄 129
称身就位 计能定禄 130
谋名遂者 不千一也 130
世之贪夫 溪壑无厌 130
人之念头 与岁消长 131
节制欲念 万善来同 131
无私之心 容纳万事 131
精神清醒 沉静之谓 131
心实又虚 既小且大 132
对于万物 不宜着情 132
坏处考虑 永无不悦 132
忘却物我 永无牵累 132
贫贱老死 不足为惧 133
无价之药 取诸己身 133
知足有余 安分无事 133
让善引过 勿须相争 133
贪爱之心 可贱可耻 134
终身上畔 不失一段 134
先存在己 后望在人 134
言为心声 大智若愚 135
攻己之恶 而后攻人 135
少年谨德 老人养生 135
群而不党 君子风范 135
重己修养 应天下事 136
称善我善 称恶我恶 136
心术容貌 有其根本 136
养生要务 在于养德 136
无德望福 自缚绳索 136
谦谦君子 用涉大川 137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37
贵而不骄 富而不奢 137
伐矜好专 举事之祸 137
不平其称 不满其量 137
功成弗居 是以不去 138
多闻阙疑 慎言其余 138
贤者行恭 知者辞顺 138
义胜欲昌 欲胜义亡 138
台榭相望 亡国之庑 138
沉乐洽忧 厚味薄行 139
放纵快乐 有害无益 139
不知满足 势必危亡 139
目不淫色 身不怀安 139
贪图怀安 实疚大事 139
敖不可长 欲不可纵 140
宴安鸩毒 不可怀也 140
视民如仇 不攻自败 140
骄奢淫佚 所自邪也 140
虽有荣观 燕处超然 140
上不厌乐 下不堪苦 141
好恶以节 喜怒以当 141
欲不可去 求可节也 141
不得为欲 不足为求 141
有德之君 以乐乐人 141
止人之欲 禁人之乐 141
欲见于外 守职离正 142
取下有节 自养有度 142
欲多而亡 无欲不危 142
务在独乐 仁者不由 142
有不知止 失其所有 142
不患不富 患其亡厌 143
如不知足 则失所欲 143
蝎盛木折 欲炽身亡 143
廉者无求 贪者不足 143
贤者节之 愚者纵之 143
息靡丽作 罢不急务 144
所欲既多 所损亦大 144
警世名篇 145
《呻吟语·修身》——(明)吕坤 145
《圣贤》——(明)吕坤 203
菜根生光 219
于简使燕不屈节 219
毛德祖与城并命 220
张四山宁死不降 221
卢怀慎官声斐然 223
孙揆骂敌遭刺杀 224
查然廉洁不从众 225
公孙袭劝主施德 226
夏侯婴侠义风骨 227
朱晖忠义好节概 228
张绪受父诫改错 229
拓跋焘善教正道 230
张良忍耐得兵书 230
练氏行善有福报 231
周处改过得美誉 282
梁材清贫不同污 283
苏绰静躬行廉平 233
王政戒贪守“四知” 234
吴兴祚居官清贫 235
刘秉忠散淡佐政 236
陈瑸清苦且自廉 237
寇恂谦让为国政 238
游肇谦权让利 239
耶律倍让位安民 240
裴頠让官扬美声 241
呼延赞有功不居 242
鲁仲连解难拒报 243
郭子仪三辞重职 244
久历相位侃然立 246
不取外财谨守法 246
张奂拒荐不从流 247
杨震宁死不受贿 249
周武王仁爱重贤 250
范宣子受劝减贡 250
于谦人间留清白 251
申屠嘉严毅守节 252
苏武牧羊持节归 253
盖宽饶刚直高节 255
萧望之折而不挠 256
张释之循法办案 257
王嘉刚毅不畏权 259
李巨游持志不屈 260
第三篇 治学卷 261
咀嚼菜根 261
君子壹教 弟子壹学 261
书痴文工 艺痴技良 261
为山九仞 功亏一篑 261
敏事慎言 有道正焉 261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262
未成一篑 贵履一篑 262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262
智而问圣 勇而问胜 262
释己之疑 明己未达 262
不疑有疑 方是进矣 263
学则须疑 行路须问 263
义理有疑 去旧求新 263
大疑大进 自觉未足 263
无疑有疑 有疑无疑 263
都无所疑 方始是学 264
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 264
大疑大悟 不疑不悟 264
不疑人疑 疑人之疑 264
不能问者 学必不进 264
学贵心悟 守旧无功 265
去浊清出 除旧见新 265
为学之人 自树其帜 265
胸中书味 恰似陈酒 265
读书之人 毋为书蠹 265
不厌百读 深思自知 265
为学之道 必本于思 266
多阅好忘 理未精耳 266
善读书者 日攻日扫 266
学者工夫 须极细密 266
开卷疾读 日勤无益 266
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 267
博学详说 以反说约 267
日参省己 知明无过 267
多闻曰博 少闻曰浅 267
齐王食鸡 食跖数十 267
多见者博 多闻者知 267
博览多闻 学问习熟 268
博学切问 所以广知 268
惟读经书 不足知经 268
儒者学兵 精究不倦 268
欲速不达 见小失大 268
幼者学习 听而弗问 269
此意求之 勿生余念 269
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 269
始当求人 终当求出 269
只看语言 学无长进 270
文章自得 方为可贵 270
徒事华藻 所取有限 270
学问之道 自用为真 270
日新其故 其故愈新 270
听之不深 知之不明 270
圣罔作狂 狂克作圣 271
不审不聪 不察不明 271
不日如何 未知如何 271
君子九思 思思有意 271
是非不察 不足与游 272
人之知识 如若登梯 272
先难后易 终不能达 272
一书已熟 方读他书 272
日计不足 岁计有余 272
为学作事 忌求近功 273
日来月往 木方成材 273
知而弗为 莫如勿知 273
文章为时 歌诗为事 273
知不能行 是知得浅 273
读书穷理 读书致用 273
学不必博 要之有用 274
天下之学 有行有学 274
真知在行 不行不知 274
为学之功 应事接物 274
诸己与否 病事方信 274
先行后言 方为君子 274
听其言后 再观其行 275
士虽有学 而行为本 275
学至于行 方为止矣 275
知言不行 医莫能治 275
家纵贫寒 子亦读书 276
刻苦攻读 方能显荣 276
心不外驰 气不外浮 276
以诗立命 以孝立基 276
非生而知 敏以求之 276
学不思罔 思不学殆 277
只思无益 不如学也 277
人之知也 知为知之 277
虽为小数 不专不得 277
闭目凝思 肉少不知 277
读书三到 心到为要 278
学必由圣 厉必由砥 278
知礼成性 学必如圣 278
修德之本 积而化之 278
不拘利欲 忧患不移 279
以学为圣 讲明义理 279
学不至圣 只因不诚 280
好高无益 学可至圣 280
学不志道 乃冥行也 280
道附圣人 道斯有用 280
人性本善 恶有善源 281
圣人称圣 只因不纵 281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281
惟贤惟德 能服于人 281
登高则睹 于学则悟 282
立身谨重 文章放荡 282
人性易迁 不学为小 282
学问之功 使归于正 282
千里从师 无辱所生 283
多读书史 实用乃佳 283
漫读经典 胜别用心 284
口不绝吟 手不停批 284
馀暇阅史 获益良多 285
聪敏不学 自取其败 285
学务日益 道贵日损 286
惟学逊志 道积厥躬 286
未厚而用 未足而谈 286
名教为乐 悲悯为心 286
能问不能 多问于寡 287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287
善学之人 假长补短 287
无荒成业 无玷其荣 287
儒多文富 并非时文 287
有真性情 须真涵养 287
为学静敬 骄惰应去 288
无惭知己 读书求用 288
意专心一 耳目端正 288
知者量力 子非国士 288
虚一而静 方可知道 288
自古及今 不专不精 289
学以治之 思以精之 289
凡事贵专 不可二事 289
名之所在 则利归之 289
持心牢固 方可为学 290
为学之要 先戒名心 290
学习实践 后知不足 290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290
师严道尊 道尊敬学 291
隆师亲友 致恶其贼 291
庸众驽散 劫之师友 291
国将兴盛 贵师重傅 291
尊师在先 疾学在后 291
简练于学 成熟于师 291
不扰师觉 门外立雪 292
学贵得师 亦贵得友 292
师以质疑 友以析疑 292
文武之道 何处都有 292
尊以遍矣 周于世矣 292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293
悬空妄想 不曾理会 293
不遗余力 事要躬行 293
欲正人心 先正学术 294
学之为道 先正趋向 294
心枝无知 二则疑惑 295
知者择一 专于一道 295
专心一志 思索孰察 295
不学求知 无网愿鱼 295
读书万卷 下笔有神 295
每次读书 一意求之 296
学贵自得 非在外也 296
默识心通 诚意烛理 296
知之好之 好之求之 296
不堪其忧 不改其乐 296
博施济众 必也圣乎 297
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 297
独善其身 兼济天下 297
官咬菜根 百姓无愁 298
士不厌学 故能成圣 298
力久则入 学没后止 298
知礼成性 必成圣人 298
得之不难 失之必易 299
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 299
知不务多 务审所知 299
听言要察 善恶要分 300
不览古令 论事不实 300
学有用学 读圣贤书 300
为学功夫 立心为本 300
业以居之 心就不放 301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301
自谓尽之 实为不然 301
孔子勤奋 韦编三绝 301
读书行路 历险毋恐 301
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302
古人读书 必经三境 302
温故知新 不可懈怠 302
少壮而怠 时不待人 302
逝时如水 不舍昼夜 302
日知所亡 月记所能 302
士之求学 无憾方安 303
老而学习 炳烛之明 303
人不读书 其犹夜行 303
少年辛苦 关系终身 303
可以属思 惟在“三上” 304
三日不读 语言无味 304
万事明日 岁月蹉跎 304
年少好礼 其达者也 304
不饰无根 无根失理 305
倦立思远 不如近行 305
学贵于行 不贵于知 305
力学得之 克广行之 305
学须躬行 只说无用 305
学之之博 行之之实 306
不患立志 不患立言 306
学之五点 行不容缓 306
得后见德 德犹得也 306
百千义理 行一为实 306
俗人不学 以利为隆 307
挥汗读书 不求荣达 307
谋利而学 无入尧舜 307
去功利心 坦夷安泰 307
学者最患 计功谋利 307
减一分利 进一分学 307
变化气质 辨别义利 308
多一功苦 少一群居 308
学始于心 关乎世运 308
君子喻义 小人喻利 309
圣人教人 只重躬行 309
无论资性 但能勤学 309
不自知者 百祸之宗 310
博学多识 仍守浅陋 310
能下人者 方作学问 310
谦可受益 敏方有功 310
学务逊志 随处求益 310
志正不息 熟于天理 310
克己自反 忌毁他人 311
自高自狭 学者最忌 311
善学之人 善为之下 311
读书识进 见己之疵 312
无学为贫 无德为孤 312
心地不净 不可学古 312
从情解悟 非常明灯 312
循序致精 读书之贵 312
藏焉修焉 息焉游焉 313
诵数贯之 思索通之 313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313
贵在神解 不守章句 314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314
欲讷于言 而敏于行 314
言之不出 耻躬不逮 314
致知力行 功不可偏 314
知虽为先 而行为重 314
亲历其域 知之益明 315
心潜于一 久而不移 315
胸中无识 日勤无益 316
聪明虽好 好学更重 316
君子之学 未尝离行 316
多识力行 据之以德 316
圣贤为学 不专在书 316
心有所寄 而不妄动 317
博学不穷 笃行不倦 317
见不若知 知不若行 317
知而不行 虽敦必困 317
学之有三 俱无为众 317
思获觌亲 触获诣速 317
切戒慌忙 涵泳味长 318
学不知方 反滋其蔽 318
用力精到 方才能造 318
读书千遍 其意可见 319
迅风飞鸟 响绝影灭 319
潜心积虑 义理融合 319
儒者为学 归于明道 319
圣贤之知 思见之会 319
不学不虑 下流同归 320
读有字书 识无字理 320
学博思远 思困学勤 320
破卷取神 去其糟粕 320
有才善文 有学练事 320
不徒记事 识其道理 321
人而无学 固执不通 321
人要上识 必先下问 321
问每事者 是知礼也 321
好多无定 君子不与 321
读书务精 余力纵横 321
书富如海 人力有限 322
连篇累牍 不得精妙 322
启箧而读 临政如流 322
警世名篇 323
《劝学》——荀况 323
《潭州劝学文》——(宋)真德秀 329
十二曰勤学问——(元)王法 330
《圣谕广训(节选)》——(清)清圣祖 330
《太史自序(节选)》——司马迁 332
《乐羊子妻》——范晔 335
孙权谕吕蒙读书——虞溥 336
《符读书城南》——(唐)韩愈 337
《呻吟语·谈道》——(明)吕坤 338
《嵇康集(节选)》——(晋)嵇康 372
菜根生光 374
《孟子》七篇载经验 374
荀子劝学言流世 376
朱熹读书重六法 378
子厚罹难著华章 381
王夫之博学求治 383
张履祥耕读并重 385
姚察父子双作史 387
李贺沥血吟诗句 389
贾岛二句三年得 390
王安石手不释卷 391
司马光读书万卷 392
宋景濂以恒治学 394
刘知几愤撰《史通》 395
王守仁坚悟心学 397
顾炎武亡国志学 400
汪绂苦学终成儒 402
顾若璞志良不磨 404
孔子为学良法多 406
孔子治学倡“四毋” 409
郑玄求学师千里 410
邴原择师重“志高” 411
徐遵明数度寻师 413
李宝鼎遍求名师 415
韩愈耻师道沦丧 416
廖燕续师辟新说 418
绮兰拜师惊世俗 420
李仁尹默求明师 421
苻坚以妇讲《周官》 422
沈峻遍游通五经 424
杨时求学立程门 425
逆境成才注《世说》 426
第四篇 齐家卷 429
咀嚼菜根 429
恶俭好易 命固将穷 429
为强必富 不强必寒 429
沃民不材 瘠民向义 430
与贫穷地 以实无资 430
妄予不惠 惠恶不仁 431
量事立条 使俭获中 431
贫者士常 登枝尤记 432
富贵之人 少不骄奢 432
施而不奢 俭而不吝 432
克俭节用 弘道之源 433
盛名清德 当务俭素 433
俭则寡欲 侈则多欲 433
俭则常足 乐得美名 434
勿求多余 多余则累 434
凡在仕官 以廉为本 435
每加节俭 亦是惜福 435
芒不种田 秋之不获 435
月用奉养 节省为本 436
贤人予孙 贻之以言 436
父母常失 不已媚子 436
子孙若贤 不待多富 436
父否母然 子无适从 436
富不教子 钱谷消亡 437
择邻而居 意在教子 437
养而不教 父之有过 437
教子义方 弗纳于邪 438
大匠诲人 必以规矩 438
母若欺子 非以成教 438
待子严厉 易至成德 438
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439
以俭得之 以奢失之 439
以约而失 实为寡也 439
成由勤俭 破由奢靡 439
一粥一饭 思之不易 439
半丝半缕 物力维艰 439
慎乃俭德 惟怀永固 440
安贫故勤 安贫故俭 441
父母恩情 人所力报 441
父不失礼 子不废行 441
不改祖法 忠厚勤俭 441
父不谓进 子不敢进 441
父母有过 柔声以谏 442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442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442
生事以礼 死葬以礼 442
孝悌也者 仁之本也 443
孝敬父母 天经地义 443
孝子事亲 具备五者 443
善事父母 此日孝也 443
侈靡不急 皆妄费也 443
彼以其奢 吾以善俭 444
富贵之业 贫贱之基 444
久享富佚 败致衰倾 444
服食器用 要有定式 445
俭约自持 不可浪费 445
习成俭约 到处便宜 445
自食其力 然后得食 446
自奉要俭 待客亦是 446
俭以养德 俭以养寿 447
奢者不足 俭者有余 447
男妇各司 勤俭成家 448
一日从俭 家道浸昌 448
为人之兄 慈爱见友 449
亲邻之道 夙契逾深 449
处骨肉变 从容不激 449
薄族之人 无好儿孙 449
家不可教 不能教人 450
家运盛衰 己实自操 450
家道正者 而天下定 451
兄弟阋墙 外御其侮 451
孝悌之至 通于神明 451
仁人于弟 亲爱而已 451
且兄弟者 均气连形 451
独在异乡 佳节思亲 452
兄弟相爱 灼艾分痛 452
虫齿桃根 李代桃僵 452
友于兄弟 分形共气 452
兑弟师友 天伦之乐 452
父子之性 出于秉彝 453
贤者兄弟 天下让之 453
子孙孝善 是家兴也 453
事亲谓孝 事兄谓悌 453
孝子为敬 不从父命 454
可从不从 是不子也 454
遗子黄金 不若遗书 454
子孙付汝 慎察其行 454
晏子将死 凿楹纳书 455
意思乃出 行祥乃动 455
幼束礼让 长教诗书 455
孝悌忠信 孟子所求 456
立身做人 孝悌为基 456
孝敬忠信 方为吉德 457
不私其父 非为孝子 457
行于亲重 而不轻疏 457
孝行成内 嘉号布外 457
父母之恩 与天地等 458
人子之道 以显父母 458
事亲若曾 仅称“可”字 458
人之事亲 事心为上 459
事亲关键 悦其父母 459
警世名篇 460
孝经 460
教孝篇——(清)姚廷杰 463
菜根生光 469
郑板桥爱子有道 469
谢葆璋舐犊情深 470
荀灌替父请救兵 472
吉翂愿以命抵父 473
江淹尊母纵政坛 474
赵弘智以孝著称 475
狄仁杰睹云思亲 476
郑万户母贤子孝 477
杨巍孝母戒食瓜 478
夏士友克己养母 478
曹孟德严格教子 479
王羲之教子习字 480
鲁迅教子善开导 481
丁观海严师育子 482
徐悲鸿以严教女 483
第五篇 为政卷 485
咀嚼菜根 485
天下之事 简略非久 485
持天下具 莫详于周 486
于子孙计 愧于三代 486
讲求实际 令今可行 487
善陶者贵 不善者廉 487
政令适时 则百姓一 488
当时则动 物至而应 488
事后而虑 则事不举 488
举事因时 人事不广 488
天不再与 时不久留 488
简选精良 兵械铦利 489
捷先之道 在知缓急 489
先发制人 后发被制 489
功者难成 时者易失 489
天与弗取 反受其咎 489
智不信时 明不弃利 490
不应事机 是谓非智 490
料知敌情 在于敏思 490
时机易逝 重在迅速 490
坐昧先兆 必贻后诛 490
见利不失 遭时不疑 490
凡修政教 当修适时 491
道在难见 事在难闻 491
用贵玄默 动贵不意 491
攻贵无行 出贵不意 491
善出奇者 广如天地 491
将欲歙之 必固张之 491
无备不虞 不宜出师 492
治宜多变 政宜少变 492
屡遇变故 应变不穷 492
有道以统 足以化矣 492
刑靡定法 律无定条 492
诏令格式 若不常定 492
大有天下 小有一国 493
知者之知 固以多矣 493
事事自谋 人莫若己 493
力不敌众 智不尽物 493
好暴示能 好唱自奋 494
以智强智 以能强能 494
不知乘物 而自怙恃 494
博于从辞 观于众物 494
百羊而群 童子随之 495
位高事简 教民不苛 495
元首丛脞 股肱惰哉 495
不自见明 不自是彰 495
一君赡下 不赡之道 495
自治其事 易致昏愦 496
有道之君 正德莅民 496
不言之言 无为之事 496
自治其国 劳而招祸 496
圣人非通 知物之要 496
圣人明君 察要而已 497
亲自治详 未有不乱 497
倍时任己 弃数用虑 497
君者无任 而受职任 497
勤于求贤 逸于得人 498
位尊身佚 身大事少 498
刻木无为 有为用斧 498
君道知臣 臣道知事 498
身居上位 德泽被民 498
君功选将 将功理兵 499
有功则赏 有罪则罚 499
事有万变 日有万机 499
天下之权 尽收在上 499
庶狱庶慎 有司是训 499
勿误庶狱 有司之责 500
有道之主 使臣有辔 500
人主治官 与骥俱走 500
以从地者 公作则迟 500
人君为官 兔化而狗 501
异道则治 同道则乱 501
君不明职 有司无为 501
终日问之 下无所对 501
主代臣事 则非主矣 502
不亲不劳 不侵众官 502
慎乎不睹 惧乎不闻 502
丰赏厚赐 以致竭藏 502
爵禄不荣 则民不急 502
为治去法 不几亦明 503
无法而正 千万之一 503
以法治国 国家强盛 503
刑罚生力 有力则强 503
不恃赏罚 恃民自善 503
法之为道 前苦长利 504
家无怒笞 过也立见 504
天下度量 人主准绳 504
无法亡国 非无君也 504
绳之以法 断之以刑 504
法贵有恒 治乱之出 504
有功不赏 则善不劝 505
善为刑罚 圣人自来 505
赏勉罚偷 则民不怠 505
国之安危 百姓治乱 505
有功不赏 有罪不诛 505
明赏不费 明刑不暴 505
赏功罚罪 天下从之 506
赏罚不明 未能治民 506
见其可也 喜之有征 506
申之宪令 劝之庆赏 506
号令使下 斧钺畏众 506
曹代萧相 属其后任 507
赏罚辅教 其教有常 507
兴国行罚 民利且畏 507
利出一空 其国无敌 507
庆赏劝善 刑罚惩恶 508
严明赏罚 用众若一 508
执法操柄 据罪制刑 508
刑罚当罪 则奸邪止 508
无德而官 无功而赏 508
赏不当功 不如不赏 509
赏及无功 恩不足劝 509
世之治乱 在赏当功 509
无有远迩 用罪伐死 509
虽所憎者 有功必赏 509
评论功绩 实行赏罚 509
宠不增功 疏不忘劳 510
罚避亲贵 不可主兵 510
虽心所爱 无功不赏 510
行诛罚罪 不避权贵 510
禄不私亲 授之多功 510
罚不讳强 赏不私亲 510
不赏私劳 不罚私怨 511
奖不遗人 亲不弃功 511
赏贤罚暴 勿偏弟兄 511
先便请谒 而后功力 511
若诚有功 虽疏必赏 511
赏非爱之 罚非恶之 511
以猫致鼠 以冰致蝇 512
变化应来 而皆有章 512
智谋短浅 则不知化 512
无逆天数 必顺其时 512
凡立功名 必有其具 513
假以外物 则功可成 513
因之自然 六合足均 513
知于物浅 其穷不远 513
投隙抵时 应事无方 513
望时待之 孰与使之 514
人率则从 身光则信 514
家长不正 家亦乱矣 514
古之君子 先身后民 514
要道之本 正己而已 514
将欲正人 先正己身 514
治天下者 必本诸身 515
自身不正 何以养人 515
散乱于内 必决于外 515
自身端正 而天下正 515
士人正己 以匡时世 515
用行教化 亲于言教 515
臣不忠谏 非吾臣也 515
苛刻对上 宽恕对下 516
下无政上 从上政下 516
行私无祸 纵欲不穷 516
上若多故 则下多诈 516
罚不讳亲 功不忌仇 516
乱主自智 事败祸生 517
不言智能 而朝事治 517
明主任贤 不用己智 517
无用之辩 弃而不治 517
不烦而功 治之至也 517
治天下众 若使一人 518
将治大者 不拘治细 518
处大官者 不欲小察 518
大明弃小 假乃理事 518
勿愁不虑 执要而已 519
执一应万 握要治详 519
治大勿烦 烦则易乱 519
为人主者 无为为道 519
制国分人 立政分事 519
为人君者 不及下事 519
为人君者 不言官道 520
兼而一之 人君之道 520
上下分明 君臣异道 520
扰害天理 严惩不贷 520
人各有长 贵在善用 520
居官念头 有其三用 521
宁用破绽 不用寻常 521
放阔眼界 识见自别 521
为政之道 民众为本 521
为政首务 扶持世教 521
知微知彰 杜绝祸患 522
鼓舞人心 振作士气 522
天下存亡 系于“人心” 522
国之所惧 贪欲怒气 522
用恩威者 不忘施怒 523
居上之患 赏罚不明 523
治病择医 安民择吏 523
为政之本 百姓富足 523
德感诚孚 令行禁止 524
权之所在 利之所归 524
择用小人 摒弃小人 524
良官廉吏 乐其所苦 525
居官曰任 信任责成 525
居官为政 有其五要 525
用天下心 作为己心 525
矫枉过正 难治天下 526
掌握一理 而忘众理 526
违背客观 祸患必及 526
谋夫孔多 是用不集 526
蜚蓬之问 明主不听 526
无稽之言 不见之行 526
制世御俗 不夺众口 527
贤主所作 浅闻弗知 527
死者之病 难为良医 527
见人不见 知人不知 527
下将用兵 博闻自乱 527
行在审己 不恤浮议 528
利可共享 谋可寡议 528
经略大事 不待众言 528
兴一世功 不恤流俗 528
于人则智 自知则愚 528
以物为法 感而后应 528
必然之理 必治之政 529
用非其有 使非其民 529
天时地利 不如人和 529
虽有智慧 不如乘势 529
君子役物 物役小人 529
造父善御 假以舆马 530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530
薄身厚民 聚敛难行 530
身不先行 民不能止 530
治民以仁 万民从之 530
口若言之 身必行之 531
光晖于外 其贼于内 531
言出己口 勿止于人 531
正矩有方 正规有圆 531
禁胜于身 令行于民 531
自身正直 邪恶自除 532
先禁自身 而后禁人 532
求之于己 不以贵下 532
善人不赏 暴人不罚 532
刑赏公道 不徇私情 532
奖远忠臣 化近臣公 532
一人夺私 兆民理废 533
虽有所愉 光和求当 533
施行刑罚 不以忿怒 533
遇喜妄法 逢怒加罪 533
喜则滥赏 怒则滥杀 533
赏不因喜 罚无因怒 534
官赏刑罚 与天下共 534
赏虽由己 勿因喜行 534
刑赏为公 非为一人 534
圣人厚赏 非为侈也 534
善为小善 而不舍之 535
不为非事 不取非有 535
受鱼失禄 无以食鱼 535
受人者畏 与人者骄 535
见利思难 见利忘患 535
陷其身者 为贪财利 536
徇私贪浊 非止坏法 536
见金忘刑 径自受纳 536
尚贤使能 赏功罚罪 536
凡治天下 必因人情 537
赏罚利器 操之制臣 537
赏刑分明 则民尽死 537
亡功受赏 有罪不杀 537
顺乎民情 不可郁积 537
当官称职 并非易事 538
人无心言 谓真无过 538
一世业官 学习不断 538
取守天下 贵在民安 538
忠言逆耳 奸言顺心 539
治人所慎 无所顾惜 539
祸患根源 在“苟可以” 539
往日过失 不足讥笑 539
设官为民 积极有为 540
为官禁忌 心胸狭小 540
为官盛德 平易近人 540
谨慎千日 防止一旦 540
非吾所有 一毫莫取 541
出泥不染 濯涟不妖 541
贫不改节 达不改志 541
名节为重 利欲为轻 541
两袖清风 免话短长 541
其身若正 不令而行 541
苟正其身 从政何难 542
罚严令行 百吏皆恐 542
治国靠法 止暴用刑 542
无法致乱 无度失仪 542
国无法制 何以出令 543
法虽不善 强于无法 543
善治国者 塞民以法 543
背法而治 无马行路 543
苟非明法 危亡为邻 543
法律法令 为治之本 543
辔衔不饬 不能致远 544
国无带治 又无常乱 544
法者治政 禁暴率善 544
其立法也 非以苦民 544
有制之兵 无能之将 544
法令大弛 是非易位 545
国之权衡 时之准绳 545
治理国家 正其制度 545
为治之具 辅治之法 545
号令既明 刑罚勿弛 545
圣人之治 审于法禁 546
饰法不迁 法平吏治 546
礼烦不庄 业烦无功 546
必同法令 所以一心 546
王者为民 治则必明 546
事寡易从 法省易因 547
政事简易 民有亲近 547
遵守根本 顺应变化 547
兵有大要 知谋则得 547
用力贵突 使智贵卒 547
智者举事 因祸为福 547
失火之家 岂暇告人 548
军尚随机 期于合宜 548
听命劫败 决非良将 548
处危自谋 因危为功 548
谋藏于心 事见于迹 548
其心谋大 其迹示小 549
时备不虞 军政之要 549
事有便宜 不拘常制 549
权不预设 变不先图 549
善战致人 否则被致 549
公正治国 奇兵取胜 550
为谋谨慎 乱况削减 550
思之又思 又重思之 550
举失国危 形过权倒 550
上离其道 下失其事 550
上下相干 臣主同则 551
君子思考 不出其位 551
其位在上 不应犯下 551
代为大匠 鲜不伤手 551
人之百事 不可柜借 551
贪于政者 不分人事 552
国有大任 焉得专之 552
有道之主 因而不为 552
明主赏罚 非以为己 552
功多赏之 能者处之 552
奖赏所爱 而罚所恶 553
赏罚不曲 人以死报 553
尽忠益时 虽仇必赏 553
宠习之臣 仇仇之士 553
赏无私功 刑无私罚 553
奖不忘远 刑不阿近 554
无功不取 贵势不免 554
无撄则宁 无拂则全 554
警世名篇 555
昼帘绪论 555
为政九要——(元)赵素 569
牧民忠告——(元)张养浩撰 574
为官须知——(清)郑端 587
仕的——(清)吴仪 602
子产不毁乡校——《左传》 605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606
里革论君之过——《国语》 607
大鱼失水则蝼蚁得意——《战国策》 608
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战国策》 608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赵策》 609
遗诏——汉文帝 610
令二千石修职诏——汉景帝 611
求茂材异筹诏——汉武帝 612
戒厚葬诏——唐太宗 612
阿房宫赋——杜牧 614
乞不用赃吏疏——包拯 615
论崇奢黜俭——陆揖 616
析廉——林纾 618
忠经——(东汉)马融 619
臣轨——(唐)武则天 633
官箴——(南宋)吕本中 632
从政录——(明)薛瑄 635
亲民官自省六戒——(清)于成龙 639
庙堂忠告——(元)张养浩 640
菜根生光 645
苏世长勇犯天威 645
张弘范大智劝上 646
江朝宗吃回头草 647
姜子牙弃暗投明 648
桓公淡泊成霸业 649
智伯纵欲难自保 650
班超为国释旧嫌 651
豪斯献策有绝招 652
虞丘子主动让贤 653
徐世昌官场不倒 654
裴宪正直石勒赏 657
刘备隐忍避祸端 658
范蠡识时巧辞官 659
吕用之弄虚位显 660
韬光养晦建大业 661
萧何自毁求自保 663
疏广知足安余生 665
段芝贵奉上有术 666
骊姬以泪倒献公 667
未来总统识大体 669
富兰克林巧识嫌 671
刘邦称帝有来由 671
羊祜养晦就大业 673
潘汝桢弄神造祠 674
姚广孝大拍马屁 676
李泌中庸仕四朝 677
胡雪岩经商红顶 679
阖闾有幸孙武助 680
阮孚依势巧决断 683
李涛错时怒辞官 684
郭子仪力换狂澜 686
王猛择时遇明主 688
董贤弄宠蚀汉室 689
第六篇 驭人卷 619
咀嚼菜根 691
不遇其世 功名何致 691
论材审用 必明于象 691
不可而已 无所不已 691
无术住人 无任不败 691
明人驭众 必得其为 692
聪明君子 善服人也 692
不肖以罚 使贤以义 692
人主之弊 使而无用 692
驭下之权 不可释之 692
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