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常备初中数理化公式定理词典 最新修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立华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开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801335740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丛书的独特优势如下:1.丛书框架编排、收词标准紧扣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融入新课标规定的全部必学和选学模块,涵盖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所有版本新教材内容,特别注意将各种牌本新教材对相同知识点的不同注解同时收录在内,以供参考。2.词条收录范围相当广泛。丛书不仅包含新课标中的所有知识点,而且参考了部分省市仍在使用的教学大纲,收录了新课标已删减的内容以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并根据高考试题难度及所涉及知识适当扩充了知识体系。3.编者在编写时充分重视新课标中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在结构设计和知识框架的安排上充分参考“内容标准”。鉴于新课标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写时更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编者在架构知识模块时,不仅注重学科内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科学性,还加强了其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学科的联系。4.编者均为人大附中、北师大二附中、北京101中、汇文中学、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西城教研中心等北京市重点中学和知名教育机构的特级、高级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高考命题经验

第一部分 数学 3

一、代数 3

1.数与式 3

(1)实数 3

有理数 3

无理数 3

数集 3

实数 3

有理数的分类 4

实数的分类 4

正数 4

负数 4

数轴 5

相反数 5

倒数 5

绝对值 6

平方根 6

算术平方根 7

开平方 7

立方根 7

开立方 7

实数的大小比较 7

科学记数法 8

近似数 8

精确度 8

有效数字 8

实数运算 9

加法交换律 9

加法结合律 9

有理数加法法则 9

有理数减法法则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0

乘法交换律 10

乘法结合律 10

乘法分配律 10

有理数除法法则 10

有理数的乘方 10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1

(2)整式 11

代数式 11

列代数式 11

代数式的值 12

单项式 12

单项式的系数 12

单项式的次数 13

多项式 13

多项式的项 13

多项式的次数 13

整式 13

降幂排列 13

升幂排列 14

同类项 14

合并同类项 14

合并同类项法则 14

去括号法则 15

添括号的法则 15

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15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15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15

零指数 15

负整数指数 15

幂的乘方法则 16

积的乘方法则 16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 16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 16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 16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除法则 17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17

平方差公式 17

完全平方公式 17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17

一次二项式乘法公式 17

(3)因式分解 18

因式分解 18

公因式 18

提公因式法 18

运用公式法 18

平方差公式的因式分解 19

完全平方式 19

完全平方公式的因式分解 19

立方和、立方差公式 19

分组分解法 19

分组分解法的原则 19

十字相乘法 20

求根法 20

拆、添项法 20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20

(4)分式 21

分式 21

有理式的分类 21

分式的基本性质 21

约分 22

分式的乘法 22

分式的除法 22

分式的乘方 22

通分 22

最简公分母 22

通分的法则 22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22

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22

分式的混合运算 23

(5)二次根式 23

二次根式 23

二次根式的性质 23

最简二次根式 23

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 23

商的算术平方根性质 23

二次根式的乘法 23

二次根式的除法 24

有理化因式 24

分母有理化 24

同类二次根式 24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24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24

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 24

2.方程与不等式 24

(1)一元一次方程 24

等式 24

恒等式 25

矛盾等式 25

条件等式 25

等式的基本性质 25

方程 25

方程的解 26

解方程 26

移项 26

一元一次方程 26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6

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7

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7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7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流程图 28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见类型 28

(2)二元一次方程组 28

二元一次方程 28

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8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 29

二元一次方程组 29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9

解方程组 29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9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29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30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讨论 30

三元一次方程 30

三元一次方程组 30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1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31

(3)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1

不等式 3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1

不等式的解 32

不等式的解集 32

解不等式 32

一元一次不等式 3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3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3

解不等式组 3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33

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应用 33

(4)分式方程 34

整式方程 34

分式方程 34

分式方程的解法 34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34

增根 34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34

(5)一元二次方程 34

一元二次方程 34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5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5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36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36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37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7

(6)无理方程 37

无理方程 37

有理方程 37

无理方程的解法 37

(7)二元二次方程组 37

二元二次方程 37

二元二次方程组 37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38

3.函数及其图像 38

(1)平面直角坐标系 38

数轴上的点的坐标 38

平面直角坐标系 38

象限 39

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39

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符号 39

在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的对称关系 40

(2)函数的基础知识 40

常量和变量 40

函数 40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1

函数值 41

函数的表示方法 41

解析法 41

列表法 41

图像法 41

由函数解析式画图像的步骤 42

(3)一次函数 42

正比例函数 42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42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43

一次函数 43

一次函数的图像 43

一次函数的性质 44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44

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像 44

用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45

(4)反比例函数 45

反比例函数 45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45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5

(5)二次函数 46

二次函数 46

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 46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 46

二次函数的性质 47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47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间的联系 48

4.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 48

频数 48

频率 48

数据的表示 48

可能还是确定 49

不太可能 49

普查 49

抽样调查 49

总体 49

个体 49

样本 49

平均数 49

总体平均数 49

样本平均数 49

公式?=?+a 49

加权平均数 50

众数 50

中位数 50

确定与不确定 50

用频率估计机会的大小 51

方差 51

标准差 51

方差的简化计算 51

频率分布表 52

频率分布直方图 52

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52

二、几何 53

1.几何学 53

几何学 53

几何图形 53

体 53

面 53

线 53

点 53

平面 53

平面图形 53

立体图形 54

多面体 54

欧拉公式 54

三视图 54

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 54

2.直线形 54

(1)线、段、角 54

点的表示 54

线段 54

线段的表示法 54

射线 54

射线的表示法 55

直线 55

直线的表示法 55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55

直线的基本性质 55

线段的基本性质 55

线段的长短比较 56

线段的和、差、倍、分 56

线段的中点 56

角 57

角的表示法 57

平角 58

周角 58

直角 58

角的度量 58

角的比较大小 58

角的和、差、倍、分 59

角的平分线 59

锐角 60

钝角 60

(2)相交线,平行线 60

对顶角 60

对顶角性质 60

互为余角 61

互为补角 61

互为邻补角 61

余角性质 61

补角性质 61

两条直线相交 61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2

垂线的基本性质 62

点到直线的距离 6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3

平行线 63

平行线公理 64

平行线公理的推论 64

平行线的识别方法1 64

平行线的识别方法2 64

平行线的识别方法3 65

平行线的识别方法4 65

平行线的特征1 65

平行线的特征2 65

平行线的特征3 66

命题 66

真命题 66

假命题 66

互逆命题 66

原命题和逆命题 66

互否命题 66

互逆否命题 67

命题的四种形式 67

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67

(3)三角形 67

三角形 67

三角形中各元素及三角形的表示法 67

三角形的分类 68

三角形的中线 69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9

三角形的高 7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7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71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71

三角形的外角和 71

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7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71

三角形的稳定性 72

全等形 72

全等三角形 72

全等三角形的表示 72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72

全等三角形判定1 72

全等三角形判定2 73

全等三角形判定3 73

全等三角形判定4 73

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1 73

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2 74

角平分线定理1 74

角平分线定理2 74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74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7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推论 75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75

等边三角形的识别1 75

等边三角形的识别2 76

三角形的边角不等关系 76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77

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 77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性质 78

勾股定理 78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78

尺规作图 78

基本作图 79

三角形作图 79

(4)四边形 79

四边形 79

四边形中各元素 79

四边形的表示法 79

多边形 79

凸多边形 80

正多边形 80

多边形内角和 80

多边形外角和 80

平行四边形 80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81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1(性质定理1) 81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性质定理2) 81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3(性质定理3) 81

平行四边形的对称特征 8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1(判定定理1) 8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2(判定定理2) 8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3(判定定理3) 8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4(判定定理4) 82

矩形 82

黄金矩形 82

矩形的特征(性质) 83

矩形的识别(判定定理) 83

菱形 84

菱形的特征(性质) 84

菱形的识别(判定定理) 84

正方形 85

正方形的特证(性质) 85

正方形的识别(判定) 85

梯形 86

直角梯形 86

等腰梯形 87

等腰梯形的特征(性质) 87

等腰梯形的识别(判定) 87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87

三角形中位线 88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88

梯形中位线 88

梯形中位线性质 88

(5)几何变换 89

图形平移 89

平移的特征 89

图形旋转 89

旋转中心 89

旋转的特征 89

旋转对称图形 89

中心对称图形 89

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90

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特征 90

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识别 91

轴对称图形 91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91

轴对称定理1 91

轴对称定理2 91

轴对称定理3 91

轴对称定理的逆定理 91

(6)相似形 92

两条线段的比 92

比例尺 92

比例线段 92

比例中项 92

比例的基本性质 92

合比性质 93

更比性质 93

反比性质 93

等比性质 93

黄金分割 9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9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94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比例线段定理 94

直线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判定定理 94

相似三角形 95

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法 95

相似比 95

平行线截三角形相似的定理 96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96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97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97

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 97

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 97

射影定理 9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9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98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3 98

相似多边形 98

相似多边形性质定理1 98

相似多边形性质定理2 98

相似多边形性质定理3 98

相似多边形性质定理4 99

(7)解直角三角形 99

锐角的正弦与余弦 99

锐角的正切与余切 99

锐角三角函数 99

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99

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99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00

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100

解直角三角形 101

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101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 101

仰角与俯角 102

坡度与坡角 102

3.圆 103

圆 103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03

弦和直径 104

弧 104

半圆、优弧、劣弧 104

弓形 104

同心圆 104

等圆 104

等弧 104

半径的性质 105

点的轨迹 105

五种基本轨迹 105

确定圆的定理 105

三角形的外接圆 106

圆的对称性 106

垂径定理 106

垂径定理的推论1 106

垂径定理的推论2 107

圆心角 107

弦心距 107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的定理 108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定理的推论 108

1°的弧 109

圆周角 109

圆周角定理 109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109

圆的内接四边形 110

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 110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10

切线的判定定理 111

切线的性质定理 111

切线的性质定理的推论1 112

切线的性质定理的推论2 112

三角形的内切圆 112

多边形的内切圆 112

切线长 112

切线长定理 113

弦切角 113

弦切角定理 113

弦切角定理的推论 113

相交弦定理 113

相交弦定理的推论 114

切割线定理 114

切割线定理的推论 114

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114

两圆位置关系与半径及圆心距的关系 115

圆周长公式 115

弧长公式 116

圆面积 116

扇形 116

扇形的面积 116

弓形面积 116

圆锥 116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117

圆柱 117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17

附录 118

附录Ⅰ 中学数学常用符号 118

附录Ⅱ 计量单位简表 119

附录Ⅲ 希腊字母表 122

附录Ⅳ 中学数学常用公式 123

附录Ⅴ 中学几何公理 126

第二部分 物理 126

一、长度的测量和简单的运动 126

1.长度的测量 129

长度的测量 129

长度单位 129

米 129

测量长度的工具 129

正确选择测量工具 129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130

测量误差 130

有效数字 130

长度的特殊测量 131

2.简单的运动 131

机械运动 131

参照物 131

运动和静止 132

匀速直线运动 132

路程 132

时间 132

速度 132

平均速度 132

正确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133

运用速度公式计算路程和时间的思路和方法 133

二、质量和密度 133

1.质量 134

“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 134

质量 134

天平 134

天平的原理 134

托盘天平 134

物理天平 135

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 135

利用天平进行特殊称量 136

2.密度 136

密度 136

密度的定义式 136

量筒和量杯 137

固体密度的测定 138

液体密度的测定 139

密度测量的几种常用方法 139

密度、质量和体积间的比例关系 139

密度的应用 140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140

空心体、实心体的判定 140

三、力 力和运动 140

1.力 141

力的概念 141

力的种类 141

力的测量 141

力的三要素 142

力的图示 143

力的示意图 143

重力 143

摩擦力 144

静摩擦力 144

滑动摩擦力 144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44

2.二力的合成合力 144

分力 145

力的合成 145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45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145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145

牛顿第一定律 145

惯性 146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146

4.二力平衡 147

力的平衡 147

二力平衡条件 147

物体的平衡 147

平衡力 147

四、压强 148

1.压力 148

压力 148

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148

2.固体压强 149

压强 149

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150

柱形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150

叠放物体所产生的压力和压强的问题 150

3.液体压强 151

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51

液体压强公式 151

连通器 152

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152

4.大气压 153

大气压强 153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153

托里拆利实验 154

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155

五、浮力 156

1.浮力 156

浮力 156

验证浮力存在的实验 156

浮力产生的原因 156

2.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156

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 156

物体的浮沉条件 157

物体浮沉的判断 158

物体的漂浮条件 158

悬浮和漂浮的异同 159

浮力和浮沉条件的应用 160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60

六、简单机械 160

1.杠杆 161

六、简单机械杠杆 161

杠杆的五要素 161

力臂 161

画力臂的规范要求 161

杠杆平衡条件 161

杠杆分类 162

轮轴 163

2.滑轮 163

定滑轮 163

动滑轮 163

滑轮组 164

滑轮的实质 164

几种简单机械的特点 165

怎样判断滑轮组的用力情况 166

七、功和能 166

1.功和功率 167

物理学中的“功”的意义 167

功率 168

功率概念的理解 168

功的原理 169

斜面 169

2.机械效率 169

机械效率 169

怎样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170

3.机械能 171

能量 171

正确理解“能量”的概念 171

动能 171

正确理解“动能”的概念 171

势能 172

正确理解“势能”的概念 172

机械能 172

正确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172

机械能的转化 173

正确分析物体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173

八、光的初步知识 173

1.光的直线传播光源 175

光的直线传播 175

光速 175

照度 175

影响照度的因素 175

2.光的反射 175

光的反射 175

光的反射定律 176

3.光的反射、平面镜、球面镜镜面反射 176

漫反射 177

实像和虚像 177

平面镜成像 177

球面镜 178

4.光的折射 179

光的折射 179

光的折射规律 179

5.透镜成像 179

透镜 179

凸透镜 180

凹透镜 180

光心 180

主轴 180

焦点 180

焦距 181

透镜的性质 181

透镜光路 181

凸透镜成像作图 182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82

照相机 183

幻灯机 184

投影仪 184

放大镜 184

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法 184

6.棱镜、光的色散棱镜 185

光的色散 185

光谱 186

可见光 186

红外线 186

紫外线 186

单色光 186

物体的颜色 186

三原色 187

颜料的混合 187

九、声学初步 187

1.机械振动 188

机械振动 188

频率 188

振幅 188

2.机械波 188

波 188

3.声波 189

声波 189

声音 189

超声波 189

次声波 189

声速 190

回声 190

4.声音三特征乐音 190

音调 190

响度 190

音色 191

5.噪声与控制噪声 191

噪声的危害 193

减弱噪声 193

十、热学 194

1.分子动理论、内能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94

分子 194

分子的热运动 194

扩散 194

分子间的作用力 194

热传递 195

传导 195

热的良导体 195

热的不良导体 195

对流 195

辐射 195

物体的内能 196

分子动能 196

分子势能 196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97

2.比热容、热量计算热量 197

比热容 197

热量的计算 198

热平衡方程 198

能量守恒定律 199

3.物态变化 199

温度 199

温标 199

摄氏温标 199

热力学温标 199

热膨胀 200

温度计 200

热现象 200

物态变化 200

熔化 201

凝固 201

晶体和非晶体 201

熔化和凝固图像 201

汽化 201

蒸发 201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202

沸腾 202

沸点 202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202

液化 202

升华 203

凝华 203

4.内能的利用、内燃机燃料的热值 203

炉子的效率 203

内能的利用 203

热机 203

热机的效率 204

内燃机 204

内能的利用与环境的保护 205

十一、简单的电现象电路 205

1.电荷 206

电荷 206

两种电荷 206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06

电的中和现象 206

验电器 206

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206

物体带电的实质 206

电荷量 206

元电荷 207

摩擦起电 207

感应起电 207

电荷守恒定律 207

导体 208

绝缘体 208

半导体 208

超导体 208

2.电流 209

电流的形成 209

形成电流的条件 209

电流的方向 209

电源 209

干电池 210

蓄电池 210

银锌电池 210

电池的串联 210

电池的并联 210

电流的效应 211

电流的热效应 211

电流的化学效应 211

电流的磁效应 211

3.电路 211

电路 211

通路 211

断路 211

短路 211

电路图 211

电路的连接方法 212

串联电路 212

并联电路 213

混联电路 213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213

十二、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 213

1.欧姆定律 214

电流 214

电流表 214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215

电压 215

一些常用电压值 215

电压表 215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216

电阻 216

电阻定律 217

滑动变阻器 217

电阻箱 218

欧姆定律 218

电阻的测量 218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19

2.电功和电功率电功 221

电功率 221

电功与电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222

额定电压 222

额定功率 222

额定电流 222

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 222

灯泡的亮度 223

焦耳定律 223

电热器 223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功率 223

电学计算公式总结 224

3.生活用电 225

家庭电路 225

火线和零线 225

测电笔 225

保险丝 225

电能表 226

三孔插座的接线 226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226

家庭电路的安装 226

安全用电常识 227

触电原因 227

触电急救的方法 227

十三、电和磁 227

1.简单的磁现象磁性 228

磁体 228

磁极 228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28

磁化 228

磁感应 228

磁场 228

匀强磁场 229

磁场方向 229

磁感线 229

地磁场 229

磁偏角 230

2.电流的磁场 230

电流的磁场 230

直线电流磁场 230

通电螺线管磁场 230

电磁铁 231

电磁继电器 231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31

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232

直流电动机 232

电磁感应 232

直流电 233

恒定电流 233

交流电 233

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 233

发电机 233

电能的输送 233

3.无线电通信常识及电子元件电磁波 234

振荡电流 234

振荡电路 234

电磁振荡 234

振荡电流的周期和频率 234

电磁波的周期和频率 234

电磁波的波长 234

电磁波的波速 234

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 235

无线电波 235

电磁波的发射 236

振荡器 236

调制 236

电磁波的接收 236

电谐振 236

调谐 236

调谐电路 236

检波 236

激光的特性 236

光纤通信的优越性 236

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 236

二极管 236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37

发光二极管 237

光敏电阻 237

4.能源的利用和开发能源 237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37

常规能源 237

新能源 237

放射现象 237

放射性 237

放射性元素 237

原子核的组成 237

原子核的电荷数与质量数 238

裂变 238

链式反应 238

聚变 238

核能 238

核电站 238

核电站的特点 238

太阳能的特点 238

十四、实验实验 239

一 用刻度尺测长度 239

实验二 测平均速度 239

实验三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240

实验四 观察水的沸腾 240

实验五 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条件 241

实验六 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43

实验七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44

实验八 研究液体的压强 245

实验九 研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46

实验十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47

实验十一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48

实验十二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48

实验十三 用电流表测电流 250

实验十四 用电压表测电压 251

实验十五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252

实验十六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254

实验十七 测验定小灯泡的功率 255

附录 257

附录Ⅰ 常用的物理常数 257

附录Ⅱ 物理量及其单位 257

附录Ⅲ 常用物理概念、规律的公式表 260

附录Ⅳ 常用的物理数据表 262

第三部分 化学 262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62

1.物质组成 269

化学研究的对象 269

物质的组成 269

元素 269

分子 270

原子 270

离子 271

原子团 271

2.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及化合物的形成 271

原子和分子的发现 271

原子结构 272

质子、中子、电子的比较 272

电子层 273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273

核电荷数为1~20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73

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273

离子化合物的初步知识 273

共价化合物的初步知识 274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274

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274

化合价 274

常见元素化合价 275

化学式 275

化学式的含义 275

式量 276

3.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 276

无机物的分类 276

混合物 277

纯净物 277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277

单质 277

化合物 277

单质和化合物的比较 277

氧化物 277

碱性氧化物 277

酸性氧化物 278

酸 278

酸的分类 278

碱 278

碱的分类 278

盐 278

盐的分类 278

4.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理变化 279

化学变化 279

物理性质 279

化学性质 279

化合反应 279

分解反应 279

置换反应 279

复分解反应 279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79

中和反应 279

pH——酸碱度的表示法 279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80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80

燃烧 280

爆炸 280

缓慢氧化 280

自燃 280

燃烧、爆炸、自燃、缓慢氧化的比较 280

化学反应中放热和吸热现象 280

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81

催化剂 281

催化作用 281

质量守恒定律 281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 282

化学方程式 282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282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82

电离 282

溶液导电性 282

电离方程式 283

5.溶液 283

悬浊液 283

乳浊液 283

溶液 283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283

溶液的组成 284

溶质 284

溶剂 284

溶解过程 284

饱和溶液 284

不饱和溶液 284

溶解性 285

固体溶解度 285

溶解度的等级 285

溶解度曲线 285

气体溶解度 285

温度和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285

溶质的质量分数 286

晶体 286

结晶水 286

结晶水合物 286

风化 286

潮解 287

混合物的分离 287

过滤 287

结晶 287

过滤法和结晶法的比较 287

金属活动性顺序 288

二、元素化合物 288

1.空气 289

空气的成分 289

空气的污染 289

环境污染指数 289

大气污染 289

光化学烟雾 290

稀有气体 291

臭氧 291

空气发现史 292

2.水 293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293

我国的水资源 293

水资源紧缺指标 294

水和人类的关系 294

水的污染 295

水污染的防治 295

世界水日 296

硬水 296

软水 296

硬水、软水的鉴别 296

水的净化 296

水的组成 296

水的物理性质 296

3.氧气 296

氧气的物理性质 296

氧气的化学性质 296

氧气的用途 297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97

氧气的工业制法 297

4.氢气 297

氢气的物理性质 297

氢气的化学性质 297

氢气的用途 297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297

氢能源 298

5.碳的单质 298

碳的几种重要单质 298

碳—60(C60) 299

碳的化学性质 299

碳的用途 299

黑火药 299

6.二氧化碳 299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99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99

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 299

二氧化碳的用途 300

干冰 300

二氧化碳的污染 300

常用灭火器的介绍 300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00

温室效应 301

7.一氧化碳 301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301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01

一氧化碳的用途 302

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302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互转化 302

8.甲烷、乙醇、甲醇和醋酸 302

甲烷的物理性质 302

甲烷的化学性质 302

甲烷的用途 302

沼气 302

天然气 303

乙醇的物理性质 303

乙醇的化学性质 303

乙醇的用途 303

甲醇 303

乙酸 303

9.石油和煤 304

化石燃料 304

石油 304

石油的分馏 304

煤 304

煤的干馏 304

液化石油气 304

我国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 304

可燃冰 305

10.石灰和碳酸钙碳酸钙 305

石灰 305

溶洞的形成 305

11.酸 305

盐酸的物理性质 305

盐酸的化学性质 305

盐酸的用途 306

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306

浓硫酸的特性 306

浓硫酸的稀释 306

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307

硫酸的用途 307

硝酸的物理性质 307

硝酸的化学性质 307

硝酸的用途 308

磷酸 308

酸的通性 308

12.碱 308

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308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308

氢氧化钠的用途 309

氢氧化钙的制取 309

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309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309

氢氧化钙的用途 309

碱的通性 310

13.盐 310

盐的物理性质 310

盐的化学性质 310

几种常见的盐 311

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 312

14.化肥 312

化学肥料 312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衍生关系 314

15.几种常见金属铁的物理性质 315

铁的化学性质 315

生铁 316

钢 316

钢铁的生锈和防护 316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316

中国古代铁的冶炼技术 316

几种常见的金属 317

三、化学基本计算 317

1.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318

有关化学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18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18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18

根据物质中各元素质量比确定化学式 318

根据化学式和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318

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318

计算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所含某元素的质量 319

求不纯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319

2.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19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19

含一定量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 320

3.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溶液计算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20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320

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321

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321

物质的溶解度和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互换算 321

4.综合计算 321

综合计算解题思路和方法 321

四、化学实验 321

1.常用仪器名称、图形、主要用途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22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 324

固体药品的取用 324

液体药品的取用 325

物质的称量 325

液体的量取 325

浓酸、浓碱的使用 325

物质的加热 325

仪器的装配 326

振荡和搅拌 326

过滤的操作 326

蒸发 326

玻璃仪器的洗涤 326

几种试剂的保存方法 327

常见物质色态 327

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328

气体的收集装置 329

实验室制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原理 329

启普发生器 330

4.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 330

氢气的化学性质实验 330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 331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 331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比较 331

5.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物质的检验 332

盐酸和硫酸的检验和鉴别 334

氢氧化钙溶液的检验 335

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 335

酸、碱、盐(NaCl)溶液的鉴别 336

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336

铵盐的鉴别 336

6.物质的提纯和分离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336

粗盐的提纯 337

物质提纯 337

气体的干燥 337

气体的除杂 337

7.配制溶液 338

用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338

五、化学与生活 338

1.人类的重要元素蛋白质 339

血红蛋白 339

酶 339

糖类 339

油脂 340

维生素 340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人体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 340

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41

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341

3.有机合成材料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342

有机合成材料 342

聚乙烯塑料 342

天然纤维 342

合成纤维 342

合成橡胶 342

白色污染 343

降解塑料 343

塑料名称、代码和对应的缩写代号 343

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 344

六、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比较法 345

归纳法 349

网络法 354

数字法 355

儿歌法 358

去多记少法 358

形象法 359

成语、谜语法 359

附录 360

附录Ⅰ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俗名 360

附录Ⅱ 相对原子质量表 362

附录Ⅲ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364

附录Ⅳ 元素周期表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