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刘杰 1
前言 1
第一章 创造学科的兴起与发展 1
一、创造与创新理论的问世 1
二、世界各国对创造学的研究和运用 4
第二章 创造学理论框架 26
一、创造学理论框架的建立 27
二、创造学理论框架的组成 28
第三章 创造与创新 48
一、创造与创新的属性及特征 48
二、创造与创新的相异性与相融性 55
三、创造与创新在实践中的意义 61
第四章 创造性思维学 67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68
二、与创造性思维有关的思维方式 72
三、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的作用 79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83
第五章 创造性环境学 88
一、创造性环境哲学 89
二、创造性环境的具体内容 91
三、改造不利于创造的环境 112
第六章 创造教育的实践 116
一、创造教育的形成 116
二、推行创造教育的重要性 117
三、创造教育的主要内容 121
第七章 创业与创造 148
一、个人创业推动社会进步 149
二、抓住创业的黄金期 151
三、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153
四、创业的失败 169
第八章 创造性开发学 178
一、创造性开发学的主要任务 179
二、开发创造性的时代意义 180
三、创造性开发的相关因素 182
四、创造性的开发 197
第九章 创造性功能测评 202
一、创造性功能测评的意义 203
二、我国实行人员功能测评的历史 206
三、创造性功能测评的内容及方法 210
四、实践中的人员功能测评 217
第十章 国家创新体系 222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含义 223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 225
三、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 231
四、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 247
第十一章 文化的交叉融合与创新 258
一、文化的概念 258
二、我国的传统文化 259
三、交叉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263
四、创造精神中的文化 268
第十二章 创意 273
一、创意的含义与产生 273
二、创意产业 276
三、创意的实 280
第十三章 创造技法 292
一、创造工程 293
二、创造技法的概念 294
三、常见的几种创造技法 295
第十四章 创新方法 325
一、创新方法的概念 325
二、创新方法与创造技法的联系与区别 326
三、常见的几种创新方法 326
四、控制方法 340
第十五章 金融危机后的创造力经济 362
一、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及教训 362
二、迎接创造力经济的新形势 368
三、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新使命 377
参考文献 381
跋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