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序二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6
建置志 41
第一章 历史沿革 41
第一节 建置 41
第二节 疆域 42
第二章 行政区划 43
第一节 元、明、清至民国时期 4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44
第三章 县城乡镇 46
第一节 县城 46
第二节 乡镇 46
第四章 地名 53
第一节 双江 53
第二节 小街 53
第三节 甸中 54
第四节 化念 56
第五节 锦屏 57
第六节 宝泉 59
第七节 高平 59
第八节 岔河 60
第九节 塔甸 62
第十节 亚尼 62
第十一节 富良棚 63
第十二节 大龙潭 65
自然环境志 67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67
第一节 地质 67
第二节 地貌 69
第二章 气候 70
第一节 类型 70
第二节 气温 71
第三节 日照 73
第四节 降雨 73
第五节 其他 74
第三章 水文 75
第一节 水量 75
第二节 水能 水质 75
第三节 河流 泉潭 75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77
第一节 土壤 77
第二节 植被 78
第五章 自然资源 78
第一节 土地 78
第二节 生物 79
第三节 矿藏 81
第四节 森林 81
第五节 水资源 81
第六章 自然灾害 82
第一节 水灾 82
第二节 旱灾 84
第三节 风灾 雹灾 85
第四节 雪灾 霜冻 86
第五节 地震 86
第六节 滑坡泥 石流 87
人口志 88
第一章 总人口 88
第一节 数量 88
第二节 密度 91
第二章 人口变动 92
第一节 自然变动 92
第二节 机械变动 94
第三章 人口构成 94
第一节 性别 94
第二节 年龄 96
第三节 民族 98
第四节 行业 99
第五节 文化 100
第六节 区域 102
第七节 家庭 103
第四章 人口控制 104
第一节 宣传教育 104
第二节 措施 效果 105
第五章 机构 108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08
第二节 事业单位 108
民族志 110
第一章 彝族 110
第一节 源流 110
第二节 经济状况 110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12
第四节 文化艺术 115
第五节 宗教信仰 117
第二章 汉族 118
第一节 源流 118
第二节 经济状况 119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19
第四节 文化艺术 121
第五节 宗教信仰 122
第三章 哈尼族 124
第一节 源流 124
第二节 经济状况 125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25
第四节 文化艺术 127
第四章 回族 127
第一节 源流 127
第二节 经济状况 128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28
第四节 文化教育 130
第五节 宗教信仰 130
第五章 其他民族 131
第一节 蒙古族 131
第二节 傣族、白族及其他 131
第六章 民族宗教事务 132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 132
第二节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 133
第三节 恢复和更改民族成份 134
第四节 发掘和整理民族文化典籍 134
第五节 宗教事务 134
第六节 机构 135
农牧志 136
第一章 生产条件 136
第一节 耕地 136
第二节 肥料 136
第三节 劳力 137
第四节 传统农具 137
第五节 现代机具 138
第六节 其他农机械具 138
第七节 农田基本建设 138
第八节 农牧业区划 139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140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40
第二节 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1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142
第三章 种植业 143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43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48
第三节 其他作物 150
第四节 农作物保护 150
第四章 烟草生产 151
第一节 晾晒烟 151
第二节 烤烟 151
第五章 畜牧业 156
第一节 家畜饲养 156
第二节 家禽饲养 158
第三节 其他饲养 159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59
第六章 农村经济 160
第一节 经济概略 160
第二节 经营管理 160
第三节 收益分配 161
第七章 机构 164
第一节 县农牧局 164
第二节 直属事业单位 164
第三节 乡镇农牧机构 165
林业志 166
第一章 植树造林 166
第一节 采种、育苗与引进 166
第二节 城乡植树造林 167
第二章 森林保护 169
第一节 森林防火 169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171
第三节 制止破坏森林 172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 173
第三章 森林利用 174
第一节 采伐 174
第二节 运输 加工 174
第三节 木材经营 175
第四节 林副产品 176
第四章 森林调查区划 177
第一节 资源调查 177
第二节 林业区划 178
第三节 病虫害普查 179
第五章 林政管理 179
第一节 山林权属 179
第二节 “两山”责任制 180
第三节 山林纠纷 181
第四节 林木管理 181
第五节 育林基金征收 182
第六章 机构 183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83
第二节 企事业单位 183
第三节 其他单位 184
水利电力志 185
第一章 水利 185
第一节 设施 185
第二节 治理 190
第三节 管理 195
第二章 电力 198
第一节 电站 198
第二节 电网 200
第三节 变电站 202
第四节 供用电管理 203
第三章 水产 204
第一节 资源 204
第二节 渔业 206
第四章 机构 206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06
第二节 事业单位 207
第三节 企业单位 208
乡镇企业志 209
第一章 体制 209
第一节 直属企业 209
第二节 乡镇办企业 210
第三节 村办企业 210
第四节 合作企业 210
第五节 个体私营企业 211
第二章 行业 212
第一节 工业 212
第二节 建筑业 217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218
第四节 商饮服务业 218
第五节 种养业 219
第三章 管理 221
第一节 计划、生产 221
第二节 质量、安全 222
第三节 供销 222
第四节 财务、人才 222
第四章 机构 223
第一节 乡镇企业管理局 223
第二节 直属单位 223
国营工业志 225
第一章 矿冶 225
第一节 炼铁 225
第二节 炼铜 225
第二章 煤炭开采 226
第一节 褐煤 226
第二节 无烟煤 226
第三章 农机具制造与修理 228
第一节 农机具制造 228
第二节 农机具修理 228
第四章 糖、酒酿造 229
第一节 红糖 229
第二节 白糖 229
第三节 白酒、酒精 231
第五章 造纸 印刷 231
第一节 造纸 231
第二节 印刷 232
第六章 化肥 233
第一节 硫酸和普通过磷酸钙 233
第二节 合成氨和碳铵 233
第七章 建材 236
第一节 水泥 236
第二节 水泥制品、公分石 239
第八章 机构 24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40
第二节 企业单位 240
轻手工业志 244
第一章 矿业、金属制品 244
第一节 采矿炼铁 244
第二节 金属制品 245
第二章 服装鞋革 竹木草制品 247
第一节 服装加工 247
第二节 制革制鞋 248
第三节 竹、木、草制品 250
第三章 茶叶生产 251
第一节 种茶 251
第二节 制茶 251
第四章 建筑 陶器 装饰 252
第一节 建筑 252
第二节 陶器 253
第三节 装饰 253
第五章 经营管理 253
第一节 计划、生产 254
第二节 人才、科技 254
第三节 质量 254
第四节 财务 255
第五节 供销、物资 255
第六节 劳动工资 255
第七节 安全管理 255
第六章 机构 257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57
第二节 企业单位 258
交通志 259
第一章 设施 259
第一节 驿道 259
第二节 公路 259
第三节 桥梁 267
第二章 运输 268
第一节 货运 268
第二节 客运 269
第三节 运输企业 270
第三章 管理 271
第一节 公路养护 271
第二节 路政管理 272
第三节 运政管理 272
第四节 安全管理 274
第四章 机构 276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76
第二节 事业单位 276
邮电志 277
第一章 邮政 277
第一节 邮路 277
第二节 邮运投递工具 278
第三节 函件 278
第四节 包件 279
第五节 汇兑 279
第六节 报刊发行 280
第七节 机要通信 281
第八节 其他业务 281
第二章 电信 282
第一节 电话 282
第二节 电报 285
第三节 移动通信 286
第三章 管理 286
第一节 计划 财务 286
第二节 业务 287
第三节 质量 288
第四节 技术 289
第五节 劳动 290
第六节 民主管理 290
第四章 机构 291
第一节 邮驿、代办所 291
第二节 邮电局、所 291
建设环保志 292
第一章 城乡规划 292
第一节 县城 292
第二节 乡镇 293
第二章 县城建设 293
第一节 城池变迁 293
第二节 街道 294
第三节 公共建筑 295
第四节 供排水 296
第五节 照明 297
第六节 环境卫生 297
第七节 城区绿化 298
第三章 乡镇建设 299
第一节 乡镇驻地 299
第二节 民房建设 301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302
第一节 普查 302
第二节 开发 302
第三节 危房安全鉴定 302
第四节 住房制度改革 302
第五章 建筑 303
第一节 设计 303
第二节 队伍 303
第三节 管理 303
第六章 环境保护 304
第一节 环境状况 304
第二节 污染治理 305
第三节 环境管理 306
第七章 机构 307
第一节 建设环保局 307
第二节 事业单位 307
商业志 308
第一章 商品流通 308
第一节 流通体制 308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经营 309
第三节 石油、煤炭经营 313
第四节 肉食品经营 314
第五节 副食品经营 315
第六节 饮食服务 316
第七节 民族商品供应 317
第八节 侨汇商品供应 317
第九节 物资经营 318
第二章 烟草经营 323
第一节 收购 323
第二节 仓储调运 325
第三节 卷烟销售 326
第四节 烟丝加工 327
第五节 经营管理 327
第三章 外贸商品经营 330
第一节 农副土特产品 330
第二节 畜产品 332
第三节 工矿产品 333
第四节 发展外向型经济 334
第四章 商办企业生产 335
第一节 副食品加工 335
第二节 白酒酿造 336
第三节 名特产品 336
第四节 传统名菜 337
第五章 机构 337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37
第二节 经营单位 338
供销合作社志 341
第一章 收购 341
第一节 农副产品 342
第二节 林产品 345
第三节 废旧物资 345
第二章 销售 346
第一节 生产资料 346
第二节 生活资料 347
第三节 饮食服务 349
第四节 加工业 350
第三章 商品生产扶持 351
第一节 种植业 351
第二节 养殖业 353
第三节 出口商品 354
第四节 重点企业扶持 357
第四章 机构 358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58
第二节 经营单位 359
粮油志 362
第一章 征购 362
第一节 粮食征购 362
第二节 粮油议购 366
第三节 油料收购 366
第二章 粮油供应 367
第一节 市镇供应 367
第二节 农村供应 369
第三节 集市粮油 373
第三章 储存调运 373
第一节 粮仓油库 373
第二节 粮食储存 374
第三节 粮油调运 375
第四章 粮油加工 377
第一节 粮食 377
第二节 油料 378
第三节 饮食服务 379
第五章 财务管理 379
第一节 固定资产 379
第二节 周转资金 381
第六章 机构 382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82
第二节 经营单位 382
财税志 384
第一章 收入 384
第一节 农业税 384
第二节 工商税 386
第三节 企业收入 389
第四节 国债 390
第二章 支出 391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 391
第二节 社会文化事业费 392
第三节 抚恤救济费 394
第四节 行政管理费 394
第五节 其他支出 396
第三章 管理 397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97
第二节 预算管理 398
第三节 税收管理 400
第四节 财务管理 401
第五节 监察 403
第四章 机构 403
第一节 财政局 403
第二节 税务局 404
金融志 405
第一章 货币 405
第一节 流通 405
第二节 管理 406
第二章 存款 407
第一节 单位存款 408
第二节 储蓄存款 408
第三章 贷款 409
第一节 民间借贷 410
第二节 农业贷款 410
第三节 工商贷款 412
第四章 委托业务 414
第一节 债券 414
第二节 侨汇 414
第三节 地方农业托放款 414
第四节 委托建行放款 415
第五章 资金监督 416
第一节 农业拨款 416
第二节 工资基金 416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416
第六章 结算 417
第一节 会计 417
第二节 现金 418
第七章 保险 419
第一节 险种 419
第二节 理赔与给付 421
第八章 信用业务 422
第一节 存款 422
第二节 贷款 423
第九章 机构 424
第一节 银行 424
第二节 保险、信用 425
经济管理志 427
第一章 计划 427
第一节 国民经济 427
第二节 经济结构 429
第三节 计划编制 430
第二章 统计 432
第一节 专业统计 432
第二节 专项调查 437
第三节 国情普查 438
第三章 工商行政 439
第一节 市场管理 439
第二节 企业注册 442
第三节 经济合同 443
第四节 个体工商户 443
第五节 商标广告 444
第四章 物价 445
第一节 市场物价 445
第二节 物价调整 448
第三节 物价管理 449
第五章 审计 452
第一节 国家审计 452
第二节 内部审计 455
第三节 社会审计 455
第六章 土地管理 456
第一节 地籍管理 456
第二节 建设用地 460
第三节 土地监察 462
第七章 技术监督 463
第一节 计量管理 463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464
第三节 质量监督 465
第八章 经济技术协作 468
第一节 人才协作 468
第二节 技术协作 469
第三节 资金、物资协作 472
第九章 机构 472
第一节 计划委员会 472
第二节 统计局 473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局 473
第四节 物价局 473
第五节 审计局 473
第六节 土地管理局 474
第七节 技术监督局 474
第八节 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 474
政党群团志 475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峨山县地方组织 475
第一节 组织状况 475
第二节 党务活动 476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峨山县地方组织 47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77
第二节 工作机构 481
第三节 历次代表大会 482
第四节 党务工作 483
第五节 党的重大活动 490
第三章 群众团体 500
第一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500
第二节 共青团 501
第三节 工会 503
第四节 妇联 506
第五节 农会 508
政权政务志 510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510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 510
第二节 历届人代会 510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514
第四节 工作纪要 515
第二章 政府 521
第一节 明、清县署 521
第二节 县政府 522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523
第四节 政务纪要 526
第三章 政协 532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32
第二节 历届会议 533
第三节 工作纪要 535
政法志 540
第一章 公安 540
第一节 巩固人民政权 540
第二节 惩治刑事犯罪 542
第三节 治安管理 544
第四节 消防 550
第五节 监所 550
第二章 检察 552
第一节 刑事检察 552
第二节 经济检察 553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55
第四节 监所检察 555
第五节 控申检察 558
第三章 审判 558
第一节 刑事审判 558
第二节 民事审判 561
第三节 经济审判 562
第四节 案件复查 563
第五节 人民陪审 564
第四章 司法 564
第一节 宣传教育 564
第二节 法律公证 566
第三节 律师事务 567
第四节 基层服务 568
第五章 机构 569
第一节 公安 569
第二节 检察 570
第三节 法院 570
第四节 司法 571
军事志 572
第一章 驻军 572
第一节 建国前驻军 572
第二节 建国后驻军 573
第三节 军民关系 574
第二章 民兵 575
第一节 组织发展 575
第二节 整组训练 576
第三节 政治工作 577
第四节 开展活动 577
第三章 兵役 579
第一节 募兵 579
第二节 征兵 579
第四章 战事 580
第一节 古、近代战事 580
第二节 武装斗争 581
第三节 剿匪 584
第五章 设施 防空 586
第一节 设施 586
第二节 防空 587
第六章 机构 58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87
第二节 指挥机构 587
民政志 589
第一章 选举 589
第一节 省参议员、国大代表 589
第二节 县参议会 589
第三节 人民代表 590
第二章 优抚 590
第一节 烈士褒扬 590
第二节 抚恤 590
第三节 群众优待 592
第四节 国家补助 593
第三章 救济 594
第一节 社会救济 594
第二节 灾害救济 597
第四章 抗震救灾 598
第一节 地震纪实 598
第二节 1913年救灾 602
第三节 1970年救灾 602
第五章 安置 604
第一节 复退军人 604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 604
第三节 移民 604
第四节 疏散下放人员 605
第五节 收容遣送 606
第六章 扶贫 606
第一节 民政扶持 606
第二节 专项扶贫 608
第七章 管理 612
第一节 婚姻登记 612
第二节 社团登记 612
第三节 地名管理 613
第四节 民政经费 613
第八章 机构 61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14
第二节 企业单位 615
劳动人事志 616
第一章 劳动 616
第一节 用工制度 616
第二节 劳动就业 617
第三节 工人调配 618
第四节 技术培训 618
第五节 劳动安全 619
第六节 争议仲裁 620
第七节 职工奖惩 620
第二章 人事 620
第一节 编制 621
第二节 干部录用 623
第三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624
第四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624
第五节 干部教育 625
第六节 职称评聘 626
第七节 干部管理 627
第八节 干部退离休 628
第三章 工资福利 629
第一节 工资制度 629
第二节 工资改革与调整 630
第三节 津贴 奖金 632
第四节 工资基金 633
第五节 劳保福利 633
第四章 机构 636
第一节 劳动人事局 636
第二节 事业单位 636
教育志 637
第一章 普通教育 637
第一节 义学 私塾 学宫 书院 637
第二节 幼儿教育 638
第三节 小学教育 640
第四节 中学教育 642
第二章 民族教育 645
第一节 民族师资 645
第二节 双语教学 646
第三节 政策 措施 效果 646
第四节 民族中学简介 647
第三章 职业教育 648
第一节 师范教育 648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649
第四章 成人教育 650
第一节 扫盲 650
第二节 职工教育 651
第五章 教学 651
第一节 学制 课程 651
第二节 教学方法 653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 654
第四节 教学研究 655
第五节 勤工俭学 656
第六章 教师 657
第一节 师资队伍 657
第二节 任用考核 658
第三节 待遇 658
第七章 经费 设施 660
第一节 教育经费 660
第二节 教育设施 661
第八章 教育管理 661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61
第二节 中小学校 662
第三节 管理体制 663
科技志 664
第一章 科技推广 664
第一节 农业科技 664
第二节 工交科技 670
第三节 邮电科技 674
第四节 广播电视科技 674
第五节 医药卫生科技 674
第二章 地震监测 676
第一节 群测群报 676
第二节 专业测报 676
第三节 科技活动 677
第四节 设施设备 677
第三章 气象测报 678
第一节 天气预报 678
第二节 人工影响天气 678
第三节 气候评价 678
第四章 科技管理 678
第一节 管理体制 679
第二节 科技干部管理 679
第三节 计划、项目、经费 680
第四节 成果管理 681
第五章 机构 682
第一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 682
第二节 地震办公室 682
第三节 气象局 682
第四节 科技团体 683
文化志 684
第一章 文化艺术 684
第一节 民间文艺 684
第二节 戏剧 687
第三节 文艺创作 689
第四节 图书 697
第五节 电影 698
第二章 书刊编著 698
第一节 方志编修 698
第二节 书报杂志 702
第三章 文物胜景 704
第一节 文物古迹 704
第二节 风景名胜 708
第四章 机构 7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10
第二节 事业单位 712
第三节 乡镇文化中心(站) 712
第四节 文化团体 713
医药卫生志 715
第一章 医药 715
第一节 中药材 715
第二节 药物制剂 716
第三节 药品经营 717
第四节 药政管理 719
第二章 卫生防疫 721
第一节 卫生监管 721
第二节 防疫治病 726
第三节 计划免疫 728
第三章 保健 729
第一节 妇女保健 729
第二节 儿童保健 730
第三节 干部保健 730
第四章 医疗 731
第一节 中医 731
第二节 西医 732
第三节 民间单验方 733
第四节 医疗事故鉴定 734
第五节 科研 734
第六节 医政管理 735
第七节 卫生经费 735
第五章 机构 736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36
第二节 企事业单位 736
体育志 741
第一章 体育运动 741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741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42
第三节 职工体育 743
第四节 农民体育 744
第五节 老年人体育 745
第六节 军事体育 745
第二章 体育设施 746
第一节 场池 746
第二节 器材 746
第三章 竞赛 747
第一节 基层比赛 747
第二节 县级比赛 748
第三节 参加地区比赛 750
第四节 参加省级以上比赛 755
第四章 人材培养 756
第一节 训练网点 756
第二节 人材输送 756
第五章 机构 757
第一节 体育运动委员会 757
第二节 体育团体 758
广播电视志 759
第一章 广播 759
第一节 县城有线广播 759
第二节 乡镇有线广播 760
第三节 村社广播网 761
第四节 城乡无线广播 761
第二章 电视 762
第一节 县城 762
第二节 乡镇 763
第三章 宣传 765
第一节 广播 765
第二节 电视 768
第四章 管理 770
第一节 技术 770
第二节 宣传 772
第三节 行政 775
第四节 财务 776
第五章 机构 77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76
第二节 乡镇广播电视站 776
方言志 777
第一章 彝语方言 777
第一节 分布 777
第二节 语音 778
第三节 词汇对照 780
第四节 语法特点 790
第五节 标音举例 793
第二章 汉语方言 794
第一节 音系 794
第二节 词汇 801
第三节 语法 806
第四节 标音举例 807
艺文志 812
第一章 诗词 楹联 812
第一节 诗词 812
第二节 楹联 819
第二章 歌谣 谚语 821
第一节 歌谣 821
第二节 谚语 825
第三章 碑文 826
第一节 墓志 826
第二节 碑记 828
文献档案志 835
第一章 文献 835
第一节 重要资料辑存 835
第二节 序文 848
第二章 档案 850
第一节 文史类 850
第二节 科技类 851
第三节 专业各类 852
第四节 馆藏与利用 855
第五节 管理 856
人物 858
一、人物传 858
二、人物简介 875
三、人物名录 884
编纂始末 902
编纂委员会 903
提供资料稿单位及人员 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