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艾滋病基础知识 1
第一节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 1
一、艾滋病的发现 1
二、流行过程 1
三、流行现状与趋势 3
第二节 艾滋病的病毒学 8
一、HIV的分类与亚型 8
二、HIV的结构 8
三、HIV对外界的抵抗力 9
第三节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 10
一、病毒入侵机制 10
二、机体对HIV的免疫反应 13
三、AIDS免疫异常及其机制 14
四、影响致病的其他因素 18
第四节 HIV对机体的影响 18
一、淋巴结及脾脏 18
二、皮肤黏膜 18
三、眼部表现 19
四、口腔表现 19
五、消化系统表现 19
六、呼吸系统表现 19
七、心血管系统表现 19
八、神经系统表现 20
九、泌尿系统表现 20
十、内分泌系统表现 20
十一、血液系统的表现 20
第二章 艾滋病临床表现 21
第一节 HIV感染的自然史和临床分期 21
一、HIV感染经历的四个阶段 21
二、HIV感染的三种临床类型及结局 22
三、CDC关于HIV感染的分类 23
第二节 艾滋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23
一、艾滋病与机会性感染 23
二、艾滋病与肿瘤 34
三、艾滋病的各系统病变 35
第三章 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 37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基础 37
一、HIV的临床免疫反应原理 37
二、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 37
第二节 实验室结果的临床应用 39
一、抗病毒治疗的耐药监测 39
二、HI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 40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的技术与操作 43
一、血清学检测 43
二、核酸检测 48
三、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测定 53
第四节 HIV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 54
一、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54
二、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标准 55
三、HIV抗体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56
四、HIV抗体诊断试剂的临床评估方案 62
第四章 艾滋病临床诊断与处理 63
第一节 HIV感染/艾滋病的临床诊断 63
一、艾滋病的诊断标准 63
二、鉴别诊断 66
第二节 常见症状的临床诊断程序及处理 67
一、发热 67
二、呼吸道症状(主要是肺部疾病) 70
三、头痛 72
四、慢性腹泻 76
五、口腔和食管的念珠菌感染 80
六、淋巴结肿大 82
七、艾滋病的皮肤表现 84
八、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 87
九、鸟分枝杆菌(MAC)感染 88
第五章 艾滋病的治疗 89
第一节 治疗目的与原则 89
一、抗病毒治疗 89
二、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 90
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90
四、支持及对症治疗 90
五、心理治疗 90
第二节 支持治疗 91
一、支持治疗的重要性 91
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饮食原则 92
第三节 抗HIV治疗现状 93
一、抗HIV-1的主要化学药物 93
二、抗HIV病毒的“鸡尾酒”疗法 93
三、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功能重建 94
四、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目标与时机 95
五、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97
六、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用药组合选择 103
七、抗HIV治疗研究进展 106
第四节 中医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 111
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最佳切入点 111
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越性 113
三、艾滋病的中医药治疗 113
第五节 机会性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118
一、机会性感染的治疗 118
二、机会性感染的预防 120
第六节 抗HIV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一、抗艾滋病药物设计思路 121
二、抗HIV病毒的酶抑制剂 122
三、抗HIV疫苗研究进展 140
四、抗AIDS天然药物研究概况 144
第六章 艾滋病的护理 147
第一节 艾滋病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147
第二节 艾滋病护理工作者的知识要求 147
第三节 艾滋病护理的模式 148
一、基本的护理过程 148
二、有症状病人的护理 148
三、心理问题和咨询 152
四、出院指导 154
五、家庭护理 154
六、临终护理 157
第四节 处理尸体所需的预防措施 158
一、病房护士为尸体做最后处理 158
二、尸体在太平间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158
第七章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 160
第一节 中国与世界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 160
一、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 160
二、国际上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成功经验 162
第二节 全社会的参与 165
一、政府的作用 166
二、社会的作用 167
三、医院的作用 167
四、综合关怀,共同参与 168
第三节 病人转诊与病例档案要求 169
一、病人转诊 169
二、病历档案要求 169
第四节 艾滋病监测与报告 171
第八章 艾滋病的预防与阻断 188
第一节 艾滋病传播的一般知识 188
一、传染源 188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88
三、影响因素 189
四、可能暴露于HIV的意外情况 191
第二节 艾滋病的预防途径 192
一、预防途径 192
二、HIV对外界的抵抗力和消毒方法 193
第三节 对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 194
第四节 艾滋病医源性感染的预防 195
一、普遍性防护原则 195
二、临床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和要求 197
三、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要求 200
四、血液安全的检测和管理 203
五、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205
六、医疗废物管理 207
第五节 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209
一、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与处理 209
二、意外事故处理方案 214
第六节 艾滋病母婴传播与阻断 216
一、HIV与母婴传播 216
二、HIV母婴垂直传播方式 216
三、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因素 217
四、母婴传播的预防 218
五、母婴传播的阻断 219
六、国际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干预性治疗参考方案 228
第九章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关怀支持 229
第一节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宣传重点 229
一、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29
二、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原则 229
三、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230
第二节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234
一、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 234
二、对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 235
三、对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 236
四、普通人如何预防艾滋病 236
第三节 艾滋病关怀与支持 236
一、艾滋病关怀的意义 237
二、如何进行艾滋病关怀 238
三、艾滋病关怀的政策保证 244
四、艾滋病关怀应保持持续性 245
五、艾滋病关怀中的常见问题 245
第四节 艾滋病咨询 251
一、艾滋病咨询的基本概念、方法 252
二、艾滋病咨询应遵循的原则 258
三、艾滋病咨询的技巧 259
四、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前后的咨询 264
五、艾滋病咨询工作的评价 269
第十章 艾滋病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271
第一节 国家对艾滋病防治的指导意见 271
第二节 国家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271
一、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 272
二、新闻报道 272
三、宣传教育 273
四、血液管理 273
五、培训 273
六、医疗市场 273
七、医疗诊断 273
八、艾滋病检测 274
九、通知本人及配偶 274
十、咨询 274
十一、保密 274
十二、疫情报告 274
十三、权利限制 275
十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 275
十五、婚育 276
十六、消毒 276
十七、器官移植 276
十八、故意传播疾病的处罚 276
第三节 与医生相关的临床法律责任 277
第四节 如何使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时获得治疗 278
第五节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279
一、权利、义务和责任 279
二、几个注意点 280
第六节 一些基本的伦理问题 280
一、关于艾滋病患者 281
二、关于医生、护士及其他卫生工作者 282
三、在工作岗位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282
四、高危人群 283
五、艾滋病咨询应遵循的伦理学原则 283
第七节 消除歧视,爱心关怀 283
附录 285
附录1 WHO推荐的HIV阳性成人及青少年开始ART的指导方案 285
附录2 WHO推荐的结核与HIV混合感染的治疗 286
附录3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87
附录4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 294
附录5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 300
附录6 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的意见 305
附录7 全国艾滋病监测工作规范 308
附录8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313
附录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323
附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328
附录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332
附录12 全国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通讯录 334
附录13 全国各省市艾滋病、性病咨询电话 336
附录14 艾滋病相关名词缩写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