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导论 1
1.1问题的提出与本书的选题 1
1.2非正式制度理论与人类文化 6
1.3非正式制度思想对经济理论的渗透 7
1.4作为“异端”的非正式制度经济学 9
1.5本书的研究意义 12
1.6本书的研究主题与章节安排 14
1.7本书的基本研究方法 15
第2章非正式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18
2.1非正式制度的定义及起源 18
2.2国外学界对非正式制度的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21
2.3国内学界对非正式制度的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28
2.4小结 31
第3章经济学中的非正式制度思想 32
3.1早期经济学研究中的非正式制度 32
3.2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34
3.3制度经济学方法 36
3.4制度的路径依赖与制度的锁定 37
第4章非正式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41
4.1正统经济学的两大理论支柱 41
4.2新制度经济学中诺斯的理论 43
4.3个人的技巧 45
4.4惯例 47
4.5非正式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 50
第5章传统、习俗与非正式制度安排 53
5.1引言 53
5.2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简要回顾 54
5.3正式制度的确定性与非正式制度的灵活性 57
5.4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对中国现象的解释 63
第6章民间传统的复兴与非正式制度安排 65
6.1民间传统的分类与复兴现象 66
6.2民间传统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功能 69
第7章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契约、合同与“君子协定” 74
7.1契约、合同的正式制度特征 74
7.2“君子协定”的非正式制度含义 78
7.3契约、合同与“君子协定”的交易费用比较 82
7.4案例分析 87
第8章非正式制度安排:中国的特殊婚姻习俗 91
8.1中国民间特殊的婚姻习俗 92
8.2中国传统的婚姻禁忌 95
8.3传统婚姻习惯的主要特征 97
8.4非正式制度安排:特殊婚姻习俗的效率 98
8.5特殊婚姻习俗延续了人类自身的生产 103
第9章非正式制度安排:佛教戒律和儒家礼制 106
9.1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含义与规定 106
9.2佛教戒律和儒家礼制:制度解释 108
9.3传统文化与制度:基本结论 111
第10章非正式制度安排:关系、人情及面子 114
10.1现实生活中的关系、人情的诸多现象 114
10.2关系、人情与面子的非正式制度特征 116
10.3关系、人情现象存在的必然性 118
10.4关系、人情现象的治理:以项目招标为例 121
第11章非正式制度安排:打擦边球的逻辑 130
11.1地方保护主义的定义 130
11.2地方保护主义的产生根源 132
11.3地方保护主义的制度分析:打擦边球 137
第12章非正式制度安排:宗族制度与家族企业 142
12.1传统社会中的宗族与宗族制度 142
12.2宗族制度对家族企业的影响 148
12.3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52
12.4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159
第13章非正式制度安排:民间权威及其诚信 164
13.1民间权威的特征:诚信 164
13.2民间权威靠“潜规则”与惯例维持 166
13.3民间权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71
13.4民间权威参政对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175
第14章非正式制度安排:传统道德规范 182
14.1中国社会的传统道德规范 182
14.2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制度功能 187
14.3建立有效的道德约束机制 194
第15章哈耶克的制度演化理论:秩序与传统 201
15.1哈耶克的制度理论:经济体制与根本制度 201
15.2哈耶克的制度理论:法律制度分析 204
15.3哈耶克的制度理论:历史演进的结果 206
15.4哈耶克的制度理论:评论与借鉴 208
第16章熊彼特的制度演化理论及其与马克思理论的比较 211
16.1熊彼特的研究方法 211
16.2熊彼特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论述 212
16.3熊彼特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观点 214
16.4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 217
16.5熊彼特的制度演化思想与马克思的根本制度思想比较 219
第17章福利经济学的制度理论及其与马克思理论的比较 223
17.1福利经济学对根本制度的描述 223
17.2平等、效率与制度的关系 224
17.3福利国家理论 226
17.4福利经济学的制度理论与马克思理论的比较 228
第18章主流经济学为何不能解释中国经济现实 231
18.1主流经济学的假设 231
18.2数学:工具使用的反思 236
附录1怎样划分经济学流派 243
附录2诚信也是一种非正式制度—以上市企业舞弊为例 252
结束语:回顾与反思 261
主要参考文献 267
后记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