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人物研究 3
林语堂的大关怀与小情趣 3
前言 3
快乐是无罪的 4
林语堂与鲁迅 10
从白话文到简体字 20
林语堂笔下的孔子与儒教 25
从异端到基督徒 28
林语堂的抗争精神 31
前言 31
从提倡小品文到争取言论自由 33
民主自由与反共产思想 39
林语堂与小品文 55
提倡小品文的背景和动机 55
林语堂文字的风格 60
气节与学术——论冯友兰的道术变迁 66
以气节论人是残酷的 66
哲学只是一种游戏和工具 68
相互的戏弄和侮辱 74
最后的一击 76
结论 79
难进而易退——胡适的大使岁月 81
前言 81
学者大使 83
怎么做宣传 86
日常起居 94
去职 96
胡适的离乱岁月 100
前言 100
南京-上海-台北-纽约 101
赴美 105
暂寓纽约 108
胡适最后的家书 120
前言:胡适在台湾 120
最后的家书 122
吹不散的心头人影——记胡适与曹佩声的一段恋情 133
传记的真实 133
烟霞山月,神仙生活 135
新时代,旧标准 145
不思量,自难忘——胡适给韦莲司的信 146
序·跋 146
胡适给韦莲司的信翻译书后 149
《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书后 150
明月寄相思——胡适诗文中的月亮 154
《胡适英文文存》成书经过 162
关于胡适学位的几件新材料 167
赵元任与中文教学 171
中文教学界的语体文运动 171
《国语入门》 176
听说法与直接法 179
古代汉语教学 183
赵元任怎么教古汉语 185
超越不了传统的“现代”——从家书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父子情 189
传统尺牍中的家书 189
胡适如何“示子” 190
纸上谈兵的好父亲 193
梁启超——从严父到朋友 194
结语——从“齐家”到“反家” 197
评罗素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199
前言 199
《中国的问题》 200
结论 208
鹦鹉救火——余英时先生的中国情怀 211
现代中国文学与政治的依存关系 214
语文发展 225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汉字改革——为汉字说句公道话 225
前言 225
富强由文字 226
汉字革命 229
汉语汉字的新生 235
春梦了无痕——近代中国的世界语运动 239
语言的乌托邦——从世界语到废灭汉字 244
前言 244
《新世纪》时期 247
《新青年》时期及其余波 256
1949以后中国的世界语 262
巴金遗愿未了 267
异中求同——用汉字写普通话 270
前言 270
大同之中有些小异 270
提倡国语——共同的认识 271
汉字的局限 272
汉字台语化是行不通的 273
随波逐流与中流砥柱——打破台湾国语的孤岛现象 275
前言 275
国语的孤岛 275
是正体还是异体? 276
音标与发音 277
约定成俗 278
向舆论争言论自由 278
我对简体字的态度 280
是繁简,也是古今 286
是“母语化”还是“孤岛化”——台湾语文发展的隐忧 289
普通话的胜利 294
美国对外古代汉语教学评议 296
前言 296
教法 297
教材 299
拟议中的教材 301
汉语热的沉思 304
中国大陆 304
台湾 305
美国 306
师资培训 307
随笔杂文 311
言论自由与爱国 311
朝夕与千秋 313
无病可以呻吟 315
曲高而和不寡 317
天才的堕落与毁灭 319
妓女从良与宦海归田 321
处女与妓女——知识分子与政治的两极关系 323
论“重建师生伦理” 326
师生与父子 329
受害与帮凶 331
从缠足到隆乳 333
晚明小说中的情与色 336
现代人的恐慌 339
奥运后的沉思 341
中国不是博物馆 345
不知何处是他乡 347
现代人的怀乡 349
是移民,也是遗民 351
断不了的根 353
同胞相残 355
著书原为仆谋升 357
学者的三境界 360
海外学人 362
讲学与学讲 364
桑叶与蚕丝 366
不可扭曲古人 369
瓶花与匕首 371
禁书与自信 373
从“要死要活”到“不死不活”——爱情与婚姻的两种类型 376
鬓微霜,又何妨——人过四十 378
“同志”的沧桑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