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6
第一编 地理 40
第一章 建置 40
第一节 置县 40
第二节 境域 41
第三节 行政区划 41
第四节 县城 57
第五节 乡镇 58
第二章 自然环境 66
第一节 地质 66
第二节 地貌 73
第三节 水系 78
第四节 气候 88
第五节 土 95
第六节 动植物 99
第七节 矿藏 101
第三章 自然灾害 102
第一节 气象灾害 102
第二节 地质灾害 103
第三节 生物灾害 106
第二编 经济 107
第一章 综合经济 107
第一节 国民经济 107
第二节 计划 113
第三节 物价 115
第四节 工商行政 120
第五节 标准计量 127
第六节 统计 128
第七节 审计 129
第八节 土地管理 130
第二章 农业 132
第一节 体制 132
第二节 耕作 139
第三节 粮食作物 147
第四节 经济作物 152
第五节 农技 158
第三章 林业 165
第一节 林木 165
第二节 造林 169
第三节 护林 174
第四节 林产 177
第五节 林场 180
第六节 管理 180
第四章 畜牧业 182
第一节 畜禽种类 182
第二节 饲草饲料 185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88
第四节 生产经营 190
第五节 畜牧科技 194
第六节 管理 196
第五章 水利 197
第一节 治河排涝 197
第二节 引(蓄)水 199
第三节 水窖 207
第四节 水土保持 209
第五节 管理 210
第六章 工业 215
第一节 体制 215
第二节 制糖 221
第三节 煤炭 226
第四节 电力 228
第五节 金属矿冶 232
第六节 非金属矿开采 236
第七节 建材 237
第八节 食品 239
第九节 纺织 印染 缝纫 241
第十节 金属加工 244
第十一节 其他 245
第七章 交通 248
第一节 道路 航道 248
第二节 桥梁 津渡 257
第三节 客货运输 266
第四节 管理 269
第八章 邮电 271
第一节 邮政 271
第二节 电信 276
第三节 管理 279
第九章 商业 280
第一节 体制 280
第二节 农副产品收购 286
第三节 生产资料供应 295
第四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300
第五节 副食品购销 302
第六节 饮食服务 304
第十章 粮油 305
第一节 公粮 305
第二节 收购 306
第三节 供应 310
第四节 储运 318
第十一章 财政 322
第一节 体制 322
第二节 收入 323
第三节 支出 328
第四节 国债 333
第五节 管理 335
第十二章 税务 342
第一节 税制 342
第二节 税收 345
第三节 征管 359
第十三章 金融 361
第一节 机构 361
第二节 货币 364
第三节 存款 369
第四节 贷款 374
第五节 保险 378
第十四章 城乡建设 381
第一节 县城 381
第二节 集镇 385
第三节 建筑业 386
第四节 管理 388
第五节 环境保护 389
一 第三编 政治 392
第一章 政党 群团 392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巧家县党部 39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巧家县地方组织 393
第三节 群众团体 403
第二章 政权 406
第一节 衙署 406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411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413
第四节 人民政府 418
第三章 参议会 人民政协 423
第一节 参议会 423
第二节 人民政协 424
第四章 政务纪要 425
第一节 民国38年县政风潮 425
第二节 巧家解放 427
第三节 禁烟 肃毒 428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 430
第五节 土地改革 431
第六节 “三反” “五反” 433
第七节 “三大改造” 433
第八节 肃反 审干 435
第九节 整风反右 436
第十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436
第十一节 “文化大革命” 438
第十二节 落实政策 440
第十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 442
第十四节 扶贫 443
第五章 政法 444
第一节 机构 444
第二节 公安 447
第三节 检察 453
第四节 审判 457
第五节 司法行政 466
第六章 民政 467
第一节 救济 467
第二节 优抚安置 469
第三节 管理 470
第七章 劳动人事 471
第一节 干部 471
第二节 劳动就业 477
第三节 工资福利 478
第四编 军事 481
第一章 武备 481
第一节 机构 481
第二节 设施 485
第二章 武装 485
第一节 驻军 485
第二节 地方武装 486
第三节 民兵 487
第三章 兵役 490
第一节 募兵 490
第二节 征兵 490
第三节 志愿兵 义务兵 490
第四节 预备役 491
第四章 重大兵事 491
第一节 杨秀林事变 491
第二节 太平军巧家之战 492
第三节 滇川边区武装纷争 492
第四节 胥品三暴狱 493
第五节 游击队哗变及凌空劫城事 494
第六节 红军长征过巧家 495
第七节 武圣宫阻击战 496
第八节 剿匪战事 497
第五编 文化 502
第一章 教育 502
第一节 旧学 502
第二节 幼儿教育 503
第三节 小学教育 505
第四节 中学教育 510
第五节 中等专业教育 515
第六节 业余教育 517
第七节 教师 519
第八节 管理 521
第二章 科技 523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523
第二节 管理 524
第三节 科技成果 526
第三章 文化 529
第一节 文艺创作 529
第二节 文艺演出 533
第三节 广播 影视 538
第四节 图书 报刊 541
第五节 档案 543
第六节 史志 544
第七节 文物 古迹 546
第四章 卫生 548
第一节 医疗 548
第二节 卫生防疫 553
第三节 妇幼保健 562
第四节 药品 564
第五节 卫生行政 565
第五章 体育 566
第一节 机构、设施 566
第二节 学校体育 567
第三节 群众体育 568
第四节 竞技体育 569
第六编 社会 571
第一章 人口 571
第一节 总量 571
第二节 构成 574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579
第四节 姓氏 581
第五节 计划生育 581
第二章 民族 585
第一节 汉族 585
第二节 彝族 590
第三节 苗族 594
第四节 布依族 597
第五节 回族 598
第六节 其他民族 599
第七节 民族事务 599
第三章 汉语方言 602
第一节 语音 602
第二节 语法 603
第三节 词语 605
第四节 谣谚 608
第四章 岁时 典仪 613
第一节 岁时 613
第二节 祭祀 615
第三节 典仪 616
人物 618
一 人物传 618
刘汉鼎 刘诚 618
王公禄 618
杨盛宗 619
李福星 619
杨文炯 620
钟洪钧 廖纯修 620
卢应祥 621
李国柱 吴澄 621
梁英 624
张开儒 624
陆佩金 626
熊鸿钧 626
卢开基 627
龙绳曾 628
陆崇仁 631
刘达夫 632
梁智 633
熊翔 634
林兴学 635
罗文英 635
杨天理 636
刘常星 636
二 人物表 637
(一)本籍已故较有影响人物 637
(二)本籍红军老战士,1950年后担任地(师)以上军政职务人员 640
(三)本籍在外地高级技术人员名录 640
(四)县企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 641
三 英名录 642
(一)本籍烈士名录 642
(二)巧家剿匪斗争非本籍烈士名录 647
(三)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650
附录 659
文献 659
请添设东川流官疏 659
巧家创设木城碑记 660
重修文庙碑记 661
巧家县志稿弁言 661
中共巧家县委书记张刚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汇报信 662
诗文 664
考据 综述 668
堂琅县治所和巧家厅治设置年代初考 668
铜政沿革 672
地志、县情资料存目 679
后记 680
参考书目 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