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检察权性质与职能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俊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0203589
  • 页数:1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基于我国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权的宪政定位,结合我国检察职能的实际行使现状,分析了我国检察权的完善首先需要完成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的理念革新,重新认识我国检察权属性应当由国家属性向社会属性转变的发展趋势,并需要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监督权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完善。

第一章 导论 1

一、本书选题的问题意识 1

(一)选题的背景 1

(二)选题研究的意义 4

二、本书选题的研究现状 7

三、主要研究思路、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2

四、主要创新之处 15

第二章 检察权及其演进 17

一、检察权 17

二、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权——以法国为例 22

三、普通法系国家检察权——以英国为例 24

四、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检察权 27

五、中国检察权的兴起与演变 30

(一)监察御史制度与检察 30

(二)民国政府检察权 34

(三)革命根据地检察权 34

(四)新中国检察权的传承与创新 36

第三章 检察权定位的制约因素 40

一、制约因素之国家考量 40

(一)国家意志——检察权产生和发展之源动力 41

(二)国家任务——检察权产生和发展之根本要求 43

(三)国家权力结构模式——检察权产生和发展之运行机制 45

二、制约因素之人民考量 50

(一)人民主权——检察权产生的理论基石 50

(二)权利让渡——检察权产生的现实需要 52

(三)人民当家做主——中国语境下的“人民主权” 55

(四)人民合法地决定检察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6

(五)人民非法地影响检察权——群众运动取代检察机关依法办案 56

三、制约因素之社会考量 59

(一)社会权利与检察权——分离与契合 59

(二)市民社会权利让渡——赋予检察权监督职能 61

第四章 检察权的性质定位 63

一、前法治主义视角下的检察权属性 63

(一)西方古代检察权性质考量 63

(二)中国古代御史权力性质探析 65

(三)简要比较 67

二、法治主义视角下检察权属性 67

(一)确立检察权性质的理论根基 68

(二)两大法系检察权性质界说 74

三、行政权与司法权之争 76

(一)行政权:政府“代言人” 77

(二)司法权:司法“接近度” 79

(三)趋势:从排斥到兼容 80

四、当下中国的检察权 82

(一)现状:乱花渐欲迷人眼 82

(二)辨析:一种整体性视角 87

(三)法律监督权:基于理性与制度的回归 90

(四)质疑与回应:法律监督权抑或其他 93

第五章 检察职能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100

一、域外检察职能的演变 100

(一)从“国王的代理人”到“法律的守护神” 100

(二)从维护家天下秩序到维护法秩序 102

(三)从形式上司法监督到实质上司法监督 103

(四)从单一职能到复合职能 104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检察职能变迁 105

(一)断裂式的转向 105

(二)突变式的重生 108

三、影响检察职能变迁的原因探究 111

(一)政治上的左右 111

(二)立法上的模糊 113

(三)实务上的偏差 115

(四)理论上的摇摆 117

第六章 我国检察职能的界定 120

一、基本检察职能 121

(一)实现人权保障 121

(二)维护法制统一 127

(三)参与国家治理 129

(四)促进社会和谐 131

二、具体检察职能 134

(一)对行政机关行为的法律监督 134

(二)对审判机关行为的法律监督 141

(三)对国家工作人员行为的法律监督 145

(四)对私主体行为的法律监督 150

第七章 我国检察监督权的完善 156

一、理念革新:从权力本位转向权利本位 157

(一)权力本位与权利本位执法观的区别 158

(二)检察实践中权力本位执法观的表现及原因 159

(三)检察机关树立权利本位的必要性 160

(四)树立新型的检察机关执法观 161

二、属性回归:由国家属性转向社会属性 163

(一)国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 163

(二)当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构筑 165

(三)检察权的国家属性和社会属性 166

(四)国家属性转向社会属性 167

三、刑事诉讼监督权的完善 168

四、民事诉讼监督权的完善 173

五、行政诉讼监督权的完善 176

主要参考文献 18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