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现观庄严论序 3
释题 4
八千颂般若经论对读科判经论对读分三 7
(甲一)经论序分分二 7
(乙一)经 7
(乙二)论分三 7
(丙一)赞礼三智 7
(丙二)明造论所为 9
(丙三)总标论中略义分二 9
(丁一)总标八事 9
(丁二)别列七十义分八 10
(戊一)列第一事(一切相智)中十义 10
(戊二)列第二事(道相智)中十一义 12
(戊三)列第三事(一切智)中九义 15
(戊四)列第四事(一切相现观加行)中十一义 16
(戊五)列第五事(顶现观加行)中八义 17
(戊六)列第六事(渐次现观加行)中十三义 18
(戊七)列第七事(一刹那现观加行)中四义 18
(戊八)列第八事(法身)中四义 19
(甲二)经论正宗分分三 19
(乙一)经论说三智行相分三 19
(丙一)经论说一切相智分十 19
(丁一)经论说发心(第一事中第一义)分二 19
(戊一)经 19
(戊二)论 20
(丁二)经论说教授(第一事中第二义)分二 22
(戊一)经分二 22
(己一)发端 22
(己二)明所教授之菩萨及所说之般若胜义中皆不可得 23
(戊二)论分二 23
(己一)正释教授 23
(己二)别说三宝教授中之僧宝 24
(丁三)经论说顺抉择分(第一事中第三义)分二 27
(戊一)经分六 27
(己一)略明煖位之所缘及行相 27
(己二)略明顶位之所缘及行相 28
(己三)略明忍位之所缘及行相 29
(己四)略明世第一法之所缘及行相 31
(己五)释加行位中所有分别 32
(己六)明摄持 33
(戊二)论 分二 34
(己一)略标 34
(己二)广释 分三 34
(庚一)释煖等四法之所缘、行相及因缘 34
(庚二)释分别 37
(庚三)释摄持(扶助) 40
(丁四)经论说修行所依之种性(第一事中第四义)分二 40
(戊一)经 40
(戊二)论 分二 40
(己一)种性差别 40
(己二)断诤分二 41
(庚一)诤 41
(庚二)答 41
(丁五)经论说所缘(第一事中第五义)分二 42
(戊一)经 42
(戊二)论 42
(丁六)经论说修行之所为(第一事中第六义)分二 42
(戊一)经 分三 42
(己一)明菩萨心大 42
(己二)明菩萨断大 43
(己三)明菩萨智大 43
(戊二)论 44
(丁七)经论说擐甲正行(第一事中第七义)分二 44
(戊一)经 44
(戊二)论 45
(丁八)经论说发趣正行(第一事中第八义)分二 45
(戊一)经 45
(戊二)论 45
(丁九)经论说资粮正行(第一事中第九义)分二 46
(戊一)经分四 46
(己一)悲资粮 46
(己二)智资粮 47
(己三)地资粮 47
(己四)对治资粮 48
(戊二)论 分二 48
(己一)总标十七种资粮 48
(己二)别释三资粮分三 49
(庚一)智资粮 49
(庚二)地资粮 分二 51
(辛一)释因位九地修治分九 51
(壬一)初地修治 51
(壬二)第二地修治 52
(壬三)第三地修治 52
(壬四)第四地修治 53
(壬五)第五地修治 53
(壬六)第六地修治 54
(壬七)第七地修治 分二 54
(癸一)第七地应离之过失 54
(癸二)第七地应修之对治 55
(壬八)第八地修治 57
(壬九)第九地修治 57
(辛二)释果位第十地相 58
(庚三)别释对治资粮 59
(丁十)经论说出生正行(究竟正行。第一事中第十义)分二 59
(戊一)经 分四 60
(己一)问答发端 60
(己二)明证得相之出生 60
(己三)能生一切相智胜进道之出生 62
(己四)金刚喻定有境之出生 63
(戊二)论 64
(丙二)经论说道相智 分十一 65
(丁一)经论说道相智之支分(第二事中第一义)分二 65
(戊一)经 分六 65
(己一)佛身光明隐蔽天光 66
(己二)帝释启问 66
(己三)明定性二乘不能发心(境决定) 66
(己四)明有种性者虽入二乘仍可发心(普遍) 66
(己五)明胜人之本性 66
(己六)明事业 66
(戊二)论 67
(丁二)经论说知声闻道之道相智(第二事中第二义)分二 67
(戊一)经 分四 67
(己一)煖 67
(己二)顶 67
(己三)忍 68
(己四)世第一法 68
(戊二)论 分二 69
(己一)了知自性 69
(己二)了知顺抉择分因 69
(丁三)经论说知独觉道之道相智(第二事中第三义)分二 70
(戊一)经分四 70
(己一)明其不须他敦 70
(己二)明其智慧甚深 70
(己三)明独觉道由三事识别 70
(己四)释顺抉择分因 72
(戊二)论 分三 73
(己一)所依差别 分二 73
(庚一)正说 73
(庚二)断诤 73
(己二)如何了知彼道 73
(己三)释顺抉择分因 73
(丁四)经论说有胜利之大乘见道(第二事中第四义)分二 74
(戊一)经 分十六 74
(己一)苦法智忍 74
(己二)苦法智 75
(己三)苦类智忍 75
(己四)苦类智 75
(己五)集法智忍 75
(己六)集法智 76
(己七)集类智忍 76
(己八)集类智 77
(己九)灭法智忍 77
(己十)灭法智 77
(己十一)灭类智忍 77
(己十二)灭类智 78
(己十三)道法智忍 78
(己十四)道法智 78
(己十五)道类智忍 79
(己十六)道类智 79
(戊二)论 分二 79
(己一)略标刹那 79
(己二)广释修相 80
(丁五)经论说大乘修道之作用(第二事中第五义)分二 82
(戊一)经 分五 82
(己一)息高慢心行谦恭行 82
(己二)能胜伏烦恼 83
(己三)怨敌不能损害 83
(己四)能证无上菩提 83
(己五)菩萨及经典所在之处皆成可供养处 84
(戊二)论 84
(丁六)经论说胜解修道(第二事中第六义)分二 85
(戊一)经 分三 85
(己一)自利之胜解修道 85
(己二)俱利之胜解修道 88
(己三)利他之胜解修道 98
(戊二)论 102
(丁七)经论说称扬赞叹之胜利(第二事中第七义)分二 104
(戊一)经 分三 104
(己一)赞美 104
(己二)承事 106
(己三)宣扬 109
(戊二)论 120
(丁八)经论说回向作意大乘修道(第二事中第八义)分二 120
(戊一)经 分十二 120
(己一)有胜作用之回向 120
(己二)无所得行相之回向 120
(己三)不颠倒性之回向 122
(己四)远离回向 124
(己五)忆念诸佛福品之回向 126
(己六)有方便善巧之回向 126
(己七)无相迥向 127
(己八)诸佛随喜回向 128
(己九)不系三界回向 128
(己十)下品出生广大福德之回向 129
(己十一)中品出生广大福德之回向 129
(己十二)上品出生广大福德之回向 130
(戊二)论 131
(丁九)经论说随喜作意(第二事中第九义)分二 132
(戊一)经 133
(戊二)论 136
(丁十)经论说引发修道(第二事中第十义)分二 137
(戊一)经 分五 137
(己一)引发修道之自性 137
(己二)引发修道之殊胜 137
(己三)引发修道之行相 137
(己四)引发修道安立于不可得之慧 138
(己五)引发修道有大义利 138
(戊二)论 139
(丁十一)经论说清净修道(第二事中第十一义)分二 140
(戊一)经 分六 140
(己一)清净修道生起之顺缘 140
(己二)清净修道生起之违缘 141
(己三)清净修道之境 144
(己四)清净修道之果 144
(己五)清净之等差 144
(己六)余义抉择 144
(戊二)论 分四 145
(己一)清净修道之顺缘与违缘 145
(己二)清净修道之境 145
(己三)清净修道之果 146
(己四)清净修道之等差(能治所治之等次)分二 146
(庚一)正说 146
(庚二)断诤 146
(丙三)经论说一切智 分八 146
(丁一)不住三有与不滞涅槃之一切智(第三事中第一第二义)分二 147
(戊一)经 147
(戊二)论 147
(丁二)远离般若波罗蜜多之一切智与邻近般若波罗蜜多之一切智(第三事中第三第四义)分二 147
(戊一)经 147
(戊二)论 147
(丁三)所治品之一切智(第三事中第五义)分二 148
(戊一)经 148
(戊二)论 148
(丁四)能治品之一切智(第三事中第六义)分二 148
(戊一)经 148
(戊二)论 分四 150
(己一)正释能治品之一切智 150
(己二)果上相执所治 150
(己三)果上相执之能治 分三 150
(庚一)是所治品之理 150
(庚二)正对治 150
(庚三)傍义 151
(己四)结 151
(丁六)经论说一切智加行(第三事中第七义)分二 151
(戊一)经 151
(戊二)论 153
(丁五)经论说一切智加行之平等性(第三事中第八义)分二 154
(戊一)经 154
(戊二)论 154
(丁七)修加行之果(声闻等见道。第三事中第九义)分二 155
(戊一)经 155
(戊二)论 分二 157
(己一)略标刹那 157
(己二)广释行相 157
(丁八)总结三智 158
(乙二)经论说四种加行分四 158
(丙一)经论说一切相现观加行 分十 158
(丁一)经论说智相差别(第四事中第一义)分二 158
(戊一)经 分三 158
(己一)一切智之相 159
(己二)道相智之相 159
(己三)一切相智之相 159
(戊二)论 分二 160
(己一)略标 160
(己二)广释 分三 160
(庚一)一切智之相 160
(庚二)道相智之相 161
(庚三)一切相智之相 163
(丁二)明胜加行(第四事中第二义)分二 163
(戊一)经 分二 163
(己一)明闻持此经之器 163
(己二)正明加行 164
(戊二)论 分二 169
(己一)明闻持此法之器 169
(己二)正明加行 169
(丁三)经论说修加行之功德(第四事中第三义)分二 171
(戊一)经 171
(戊二)论 175
(丁四)经论说修加行时所有之过失(第四事中第四义)分二 176
(戊一)经 176
(戊二)论 189
(丁五)经论说加行之相(表征)(第四事中第五义)分二 192
(戊一)经 分四 192
(己一)三智之表相 分三 192
(庚一)一切智加行之表相 192
(庚二)道相智加行之表相 分二 197
(辛一)诸天请问 197
(辛二)佛答 197
(庚三)一切相智加行之表相 199
(己二)殊胜表相 分十六 200
(庚一)苦法智忍:知苦等法性不可思议 201
(庚二)苦法智:知苦等法性不可称量(不可量度) 201
(庚三)苦类智忍:无数量(不可计算) 201
(庚四)苦类智:无等等(不可比较) 201
(庚五)集法智忍:总摄一切圣者功德 202
(庚六)集法智:知智者所知之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 203
(庚七)集类智忍:知般若波罗蜜多不共声闻独觉 203
(庚八)集类智:知般若波罗蜜多能令速成正觉 203
(庚九)灭法智忍:知一切法于胜义中无增无减 203
(庚十)灭法智:知修行六度之进程 203
(庚十一)灭类智忍:知圆满修集福智 204
(庚十二)灭类智:知修行大乘应外以般若波罗蜜多为依附 205
(庚十三)道法智忍:知修行大乘须内以本有菩萨种性为根本 205
(庚十四)道法智:知修行大乘须修习般若波罗蜜多之方便善巧 205
(庚十五)道类智忍:知修大乘须为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之善知识所扶助 206
(庚十六)道类智:于一切法皆无味著 206
(己三)作用之表相 分二 207
(庚一)略标 207
(庚二)广释 207
(己四)自性之表相 分二 209
(庚一)问答发端 209
(庚二)正说 210
(戊二)论 分二 214
(己一)略标 214
(己二)广释 分四 215
(庚一)三智加行之表相 分三 215
(辛一)一切智加行之表相 215
(辛二)道相智加行之表相 217
(辛三)一切相智加行之表相 218
(庚二)殊胜表相 分二 219
(辛一)略标 219
(辛二)广释 220
(庚三)作用之表相 221
(庚四)自性之表相 222
(丁六)经论说顺解脱分(第四事中第六义)分二 223
(戊一)经 分二 223
(己一)明下劣众生难证菩提 223
(己二)明三类所化机 分三 223
(庚一)利根 223
(庚二)钝根 224
(庚三)中根 224
(戊二)论 分三 226
(己一)顺解脱分之总相 226
(己二)顺解脱分所摄五法 226
(己三)二类所化机 227
(丁七)经论说顺抉择分(第四事中第七义)分二 227
(戊一)经 227
(戊二)论 227
(丁八)经论说有学不退转众(有学菩萨不退转之表相。第四事中第八义)分二 228
(戊一)经 分二 228
(己一)略标 228
(己二)广释 分三 228
(庚一)加行位之不退转表相 分十七 228
(辛一)于真皈依处断尽疑惑 229
(辛二)断尽八无暇处 229
(辛三)自住善法亦令他住 229
(辛四)所修善法还施众生 229
(辛五)于甚深义无复犹豫 230
(辛六)修慈愍业 230
(辛七)离睡眠等盖 230
(辛八)摧伏一切烦恼随眠 230
(辛九)常具正念正智 230
(辛十)卧具衣服皆常洁净 230
(辛十一)身不生虫 230
(辛十二)心无歪曲 231
(辛十三)无悭吝毁戒等过 231
(辛十四)诸所造作皆依般若波罗蜜多 231
(辛十五)为利他故欲往地狱 231
(辛十六)不为他所引入邪道 232
(辛十七)于魔了知是魔 232
(庚二)见道者不退转之表相 分九 233
(辛一)于无上菩提心无动转 233
(辛二)为利有情随欲受身 233
(辛三)心无散乱恒住正念 234
(辛四)受用诸欲而无染著 234
(辛五)常修梵行 234
(辛六)正命清净 234
(辛七)不乐观察论说文艺王贼城邑等事 234
(辛八)于所证自地法决定无疑 235
(辛九)摄护正法不惜身命 236
(庚三)修道者不退转之表相 分五 236
(辛一)修道甚深 分三 236
(壬一)善现赞请 237
(壬二)佛为说修道甚深义处 237
(壬三)明修道远离增减二边 237
(辛二)修道之相貌 分三 237
(壬一)谛审思惟称量观察 237
(壬二)于顺抉择分见修道境重加思量观察 238
(壬三)由下中上品后后转胜 238
(辛三)九品修道 分九 238
(壬一)下下品修道 238
(壬二)下中品修道 238
(壬三)下上品修道 238
(壬四)中下品修道 239
(壬五)中中品修道 239
(壬六)中上品修道 239
(壬七)上下品修道 239
(壬八)上中品修道 239
(壬九)上上品修道 240
(辛四)大菩提之表相 分六 240
(壬一)无量无边 240
(壬二)自性是空 240
(壬三)体不可说说为无量等皆是方便假说 240
(壬四)无增无减 241
(壬五)虽无增减而有方便善巧 241
(壬六)菩萨安住真如作意便近无上菩提 241
(辛五)大菩提之甚深性 分三 242
(壬一)善现陈请 242
(壬二)佛说灯喻 242
(壬三)明八种甚深性 分八 242
(癸一)生相甚深 242
(癸二)灭相甚深 242
(癸三)直如甚深 243
(癸四)心与真如不即离甚深(可见甚深) 243
(癸五)真如非能见甚深 243
(癸六)修行甚深 243
(癸七)所行胜义谛甚深 244
(癸八)方便善巧甚深 244
(戊二)论 分二 244
(己一)略标 244
(己二)广释 分三 244
(庚一)加行位不退转之表相 分二 245
(辛一)略标 245
(辛二)广释 245
(庚二)见道者不退转之表相 分二 246
(辛一)略标 246
(辛二)广释 246
(庚三)修道者不退转之表相 分二 247
(辛一)广释大乘修道 分四 247
(壬一)明修道甚深 248
(壬二)修习之相貌 248
(壬三)九品修道后后转胜 248
(壬四)释难 分三 248
(癸一)释修道九品决定之难 248
(癸二)释修道无断无得之难 248
(癸三)释修道不得菩提之难 249
(辛二)重明修道之甚深性 249
(丁九)经论说三有与寂静平等之加行(第四事中第九义)分二 250
(戊一)经 250
(戊二)论 251
(丁十)经论说严净佛土之加行(第四事中第十义)分二 252
(戊一)经 252
(戊二)论 254
(丁十一)经论说方便善巧加行(第四事中第十一义)分二 254
(戊一)经分二 254
(己一)总说(总说加行时心) 254
(己二)别列方便善巧加行所对之境 分十 255
(庚一)超过四魔之方便善巧加行 255
(庚二)无所住之方便善巧加行 256
(庚三)由昔愿力所引之方便善巧加行 256
(庚四)不共二乘之方便善巧加行 257
(庚五)无实执之方便善巧加行 257
(庚六)空方便善巧加行 257
(庚七)无相方便善巧加行 257
(庚八)无愿方便善巧之加行 257
(庚九)示现不退转相之方便善巧加行 258
(庚十)无限量之方便善巧加行 258
(戊二)论 259
(丙二)经论说顶现观加行 分八 259
(丁一)相(煖位顶加行之相,第五事中第一义)分二 260
(戊一)经 260
(戊二)论 268
(丁二)增长(顶位顶加行之相,第五事中第二义)分二 269
(戊一)经 269
(戊二)论 285
(丁三)坚稳(忍位顶加行之相,第五事中第三义)分二 285
(戊一)经 286
(戊二)论 286
(丁四)心遍住(世第一法位顶加行之相,第五事中第四义)分二 287
(戊一)经 287
(戊二)论 288
(丁五)见道(见道顶加行之相,第五事中第五义)分二 288
(戊一)经 分五 288
(己一)所取分别 288
(己二)能取分别 分二 291
(庚一)异生执实有有情等之能取分别 291
(庚二)圣者执为假有士夫等之能取分别 293
(己三)见道顶加行之因 分二 296
(庚一)为他开示证菩提之方便 296
(庚二)付嘱般若波罗蜜多 298
(己四)彼大菩提果(明大菩提即尽智及无生智) 302
(己五)具足修满六波罗蜜多 305
(戊二)论 分二 306
(己一)所治分别 分二 306
(庚一)略标 分二 306
(辛一)略标所取分别 306
(辛二)略标能取分别 306
(庚二)广释 分二 306
(辛一)广释所取分别 分二 306
(壬一)于转趣事所起分别 306
(壬二)于退还事所起分别 307
(辛二)广释能取分别 分二 307
(壬一)实执能取分别 307
(壬二)假执能取分别 308
(己二)分别之对治分三 308
(庚一)见到顶加行之因 308
(庚二)彼大菩提果分三 309
(辛一)正明大菩提 309
(辛二)遮实执 309
(辛三)明欲证大菩提须许诸法皆空 309
(庚三)见道顶加行之自性分二 309
(辛一)正说 310
(辛二)明断德自在 310
(丁六)修道位顶加行(第五事中第六义)分二 310
(戊一)经 310
(戊二)论分三 314
(己一)超越等持 314
(己二)所断分别分二 315
(庚一)所取分别分二 315
(辛一)于转趣事所起之所取分别 315
(辛二)于退还事所起之所取分别 315
(庚二)能取分别 分二 316
(辛一)实执能取分别 316
(辛二)假执能取分别 分二 316
(壬一)略标 317
(壬二)广释 317
(己三)断除所断之胜利 317
(丁七)无间道顶加行(第五事中第七义)分二 318
(戊一)经 318
(戊二)论 分二 318
(己一)以多福喻显 318
(己二)释所缘及行相 318
(丁八)邪执著(第五事中第八义)分二 319
(戊一)经 319
(戊二)论 319
(丙三)经论说渐次现观加行(第六事中共十三义合说)分二 320
(丁一)经 320
(丁二)论 320
(丙四)刹那现证菩提加行(第七事中四义合说)分二 321
(丁一)经 分二 321
(戊一)正说刹那加行 321
(戊二)明顶加行、邪行、渐次行、刹那行之能立理 321
(丁二)论 327
(乙三)经论说所正果德(第八事中四义合说)分二 328
(丙一)经 328
(丙二)论 分二 329
(丁一)身建立 分四 329
(戊一)自性身 329
(戊二)智法身 分三 329
(己一)正义 329
(己二)差别 330
(己三)断诤 分二 331
(庚一)于法身常住断诤 331
(庚二)于偏常断诤 331
(戊三)受用身 分二 331
(己一)略标行相 331
(己二)广释功德 分二 331
(庚一)释相 331
(庚二)释随好 333
(戊四)胜应身 336
(丁二)事业 336
(甲三)经流通分(经有流通分文,论无流通分文而有两颂略摄前义,今附入流通分中)分二 338
(乙一)经 338
(乙二)论 分二 338
(丙一)摄为六义 338
(丙二)摄为三义 338
后记 340